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阅读一本书 ·txt-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其中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差异。你在读剧本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全完成的作品。完成的剧本(作者希望你能领会的东西)只出现在舞台的表演上。就像音乐一样必须能倾听,阅读剧本所缺乏的就是身体语言实际的演出。读者必须自己提供那样的演出。

  要做到这一点的惟一方法是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因此,一旦你发现这个剧本谈的是什么,不论是整体或部分,一旦你能回答有关阅读的所有问题后,你就可以开始导演这个剧本。假设你有六七个演员在你眼前,等待你的指令。告诉他们如何说这一句台词,如何演那一幕。解释一下重要的句子,说明这个动作如何让整出戏达到高潮。你会玩得很开心,也会从这出戏中学到很多。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的想法。在《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中,波隆尼尔向国王与王后密告哈姆雷特的愚行,因为他爱上了奥菲莉雅,而她会阻碍王子的前程。国王与王后有点迟疑,波隆尼尔便要国王跟他躲在挂毯后面,好偷听哈姆雷特与奥菲莉雅的谈话。这一幕出现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原文第160至170行。很快地,哈姆雷特读着书上场了,他对波隆尼尔说的话像打哑谜,于是波隆尼尔说道:“他虽疯,但却有一套他自己的理论。”过了一阵子,第三幕的开头,哈姆雷特进场,说出了著名的独白:“要活,还是要死?”然后奥菲莉雅出现在他眼前,打断了他的话。他与她说了一段话,看起来神智正常,但突然间他狂叫道:“啊!啊!你是真诚的吗?”(第三幕,第一场,103行)。现在的问题是:哈姆雷特是否偷听到波隆尼尔与国王准备侦察他的对话?或是他听到了波隆尼尔说要“让我的女儿去引诱他”?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哈姆雷特与波隆尼尔及奥菲莉雅的对话代表的都是同一件事。如果他并没有听到这个密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莎士比亚并没有留下任何舞台指导,读者(或导演)必须自己去决定。你自己的判断会是了解整出剧的中心点。

  莎士比亚的许多剧本都需要读者这样主动地阅读。我们的重点是,无论剧作家写得多清楚,一字不误地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很值得做这件事。(我们没法抱怨说听不清楚,因为对白全在我们眼前。)如果你没有将剧本搬上心灵的舞台演出过,或许你还不能算是读过剧本了。就算你读得再好,也只是读了一部分而已。

  前面我们提过,这个阅读规则有一个有趣的例外,就是剧作家不能像小说家一样对读者直接说话。(菲尔丁所写的《汤姆琼斯》就会直接向读者发言,这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中有两个例外前后将近相差了二十五世纪之久。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古希腊的喜剧剧作家,写过一些所谓的“古老喜剧”(Old edy)的例子留传下来。在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中,经常会或至少会有一次,主要演员从角色中脱身而出,甚至走向观众席,发表一场政治演说,内容与整出戏是毫无关联的。那场演说只是在表达作者个人的感觉而已。现在偶尔还有戏剧会这么做—没有一项有用的艺术手法是会真正失传的—只是他们表现的手法或许比不上阿里斯托芬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萧伯纳,他不但希望自己的剧本能够演出,还希望能让读者阅读。他出版了所有的剧本,甚至有一本《心碎之家》(Heart break House)是在演出之前就出版的。在剧本之前,他写了很长的序言,解释剧本的意义,还告诉读者如何去理解这出剧。(在剧本中他还附上详尽的舞台指导技巧。)要阅读萧伯纳式的剧本,却不读萧伯纳所写的前言,就等于是拒绝了作者最重要的帮助,不让他辅助你理解这出戏。同样地,一些现代剧作家也学习萧伯纳的做法,但都比不上他的影响力。

  另一点建议可能也有帮助,尤其是在读莎士比亚时更是如此。我们已经提过,在阅读剧本时最好是一气呵成,才能掌握住整体的感觉。但是,许多剧本都是以韵文写的,自从1600年以来语言变化之后,韵文的句子读起来就相当晦涩,因此,把剧本大声地读出来倒经常是不错的方法。要慢慢读,就像是听众在听你说话一样,还是带着感情读—也就是说要让那些句子对你别有深意。这个简单的建议会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只有当这样做之后还有问题,才要找注解来帮助你阅读。

  ※ 关于悲剧的重点

  大多数剧本是不值得阅读的。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剧本并不完整。剧本原来就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要演出的。有许多伟大的论说性作品,也有伟大的小说、故事与抒情诗,却只有极少数的伟大剧本。无论如何,这些少数的剧作—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欧里庇得斯(Euripedes)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莫里哀(Moliere)的喜剧及少数的现代作品—都是非常伟大的作品。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了人类所能表现的既深刻又丰富的洞察力。

  在这些剧本中,对初学者来说,希腊悲剧可能是最难人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古代,这些悲剧是一次演出三幕的,三幕谈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但是今天除了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底亚》(Oresteia)之外,其他的都只剩下独幕剧。另一个原因是,几乎很难在心中模拟这些悲剧,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希腊的导演是如何演出这样的戏剧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些悲剧通常来自一些故事,这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事,对我们而言却只是一个剧本。以俄狄浦斯的故事为例,尽管我们非常熟悉那个故事,就像我们熟悉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一样,但是看索福克勒斯如何诠释这个故事是一回事,把《俄狄浦斯王》当作一个主要的故事,然后来想像这个熟悉的故事所提供的背景是什么,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这些悲剧非常有力量,虽然有这么多障碍却仍然流传至今。把这些剧本读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不只告诉我们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切,也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开端,后来的许多剧作家如拉辛(Racine)及奥尼尔(O' Neil)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下面还有两点建议可能对你阅读希腊悲剧有帮助。

  第一,记住悲剧的精髓在时间,或是说缺乏时间。如果在希腊悲剧中有足够的时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问题是时间永远不够。决定或选择都要在一定的时刻完成,没有时间去思考,衡量轻重。因为就算悲剧英雄也是会犯错的—或许是特别会犯错—所作的决定也是错的。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看出来该做些什么,但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中看清楚一切吗?在阅读希腊悲剧时,你要一直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中。

  第二,我们确实知道在希腊的戏剧中,所有的悲剧演员都穿一种高出地面几英寸的靴子(他们也戴面具)。叙述旁白的演员虽然有时会戴面具,但不会穿这种靴子。因此,一边是悲剧的主角,另一边是叙述旁白的演员,两相比较之下,就可以看出极大的差异了。因此你要记得,在读旁白的部分时,你要想像这些台词是跟你一般身高的人所说出来的话,而在读悲剧人物的台词时,你要想像这是出自一个大人物的口中,他们不只是在形象上,在实际身高上也高出你一截。

  ※ 如何阅读抒情诗(Lyric Poetry)

  最简单的有关诗的定义(就跟这个标题一样,这里所谓的诗是有所限制的),就是诗人所写的东西。这样的定义看起来够浅显明白了,但是仍然有人会为此争执不已。他们认为诗是一种人格的自然宣泄,可能借文字表达出来,也可能借身体的行动传达出来,或是由音乐宣泄出来,甚至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当然,诗与这些都有点关系,诗人也能接受这样的说法。关于诗有一种很古老的观念,那就是诗人要向内心深处探索,才能创造出他们的诗句。因此,他们的心灵深处是一片神秘的“创造之泉”。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只要处于孤独又敏感的状态,都可以创造出诗句来。虽然我们都承认这样的定义已经说中了要点,不过下面我们要用来说明诗的又是更狭窄的定义。无论我们心中如何激荡着原始的诗情,但是诗仍是由文字组成的,而且是以条理分明,精巧熟练的方式所组合出来的。

  另一种关于诗的定义,同样也包含了一些要点。那就是诗(主要是抒情诗)如果不是赞美,或是唤起行动(通常是革命行动),或者如果不是以韵文写作,特别是运用所谓“诗的语言”来写作,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诗。在这个定义中,我们故意将一些最新跟最旧的理论融合起来。我们的观点是,所有这些定义,包括我们还会提到的一些定义,那太狭隘了。而上一段所说的诗的定义,又太广泛了。

  在狭隘与广泛的定义之间,有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只要他们觉得适合,就会承认那是诗了。如果我们想要特别说明出这核心概念是什么,我们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而我们不打算这么做。此外,我们也确定你知道我们在谈的是什么。我们十之八九敢肯定,或是百分之九十九确定你会同意我们所说的X是诗,Y不是诗的道理。这个概念足够说明我们的议题了。

  许多人相信他们不能读抒情诗—尤其是现代诗。他们认为这种诗读起来很困难,含糊不清又复杂无比,需要花上很多的注意力,自己要很努力才行,因此实在不值得花上这么多时间来读。我们要说两个观念:第一,抒情诗,任何现代诗,只要你肯拿起来读,你会发现并不像你想的要花那么大的工夫。其次,那绝对是值得你花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

  我们并不是说你在读诗就不用花精神。一首好诗可以用心研读,一读再读,并在你一生当中不断地想起这首诗。你会在诗中不断地找到新点子、新的乐趣与启示,对你自己及这个世界产生新的想法。我们的意思是;接近一首诗,研读这首诗,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困难。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这个建议与阅读其他类型书的建议相同,只是比起阅读哲学或科学论文,甚至小说或戏剧,这个规则对诗来说更重要。

  事实上,许多人在阅读诗,尤其是现代诗时会有困难,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阅读诗的第一个规则。面对艾略特、迪兰·托马斯(DylanThomas)或其他“费解”的现代诗时,他们决定全神投人,但读了第一行或第一段之后便放弃了。他们没法立即了解这行诗,便以为整首诗都是如此了。他们在字谜间穿梭,想重新组合混乱的语法,很快地他们放弃了,并下结论说:他们怀疑现代诗对他们而言是太难理解了。

  不光是现代抒情诗难懂。许多好诗用词都很复杂,而且牵涉到他们当时的语言与思想。此外,许多外表看起来很简单的诗,其实内在的架构都很复杂。

  但是任何一首诗都有个整体大意。除非我们一次读完,否则无法理解大意是什么,也很难发现诗中隐藏的基本感觉与经验是什么。尤其是在一首诗中,中心思想绝不会在第一行或第一段中出现的。那是整首诗的意念,而不是在某一个部分里面。

  阅读抒情诗的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我们在前面这样建议过,譬如像是诗般的戏剧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就要朗诵出声来。读戏剧,那会帮助你了解。读诗,这却是基本。你大声朗诵诗句,会发现似乎说出来的字句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这首诗。如果你朗诵出来,比较不容易略过那些不了解的字句,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的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诗中的节奏或是有押韵的地方,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突显出来,增加你对这首诗的了解。最后,你会对这首诗打开心灵,让它对你的心灵发生作用—一如它应有的作用。

  在阅读抒情诗时,前面这两个规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能读诗,只要能遵守前面这两个规则来读,就会发现比较容易一些了。一旦你掌握住一首诗的大意时,就算是很模糊的大意,你也可以开始提出问题来。就跟论说性作品一样,这是理解之钥。

  对论说性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文法与逻辑上的问题。对抒情诗的问题却通常是修辞的问题,或是句法的问题。你无法与诗人达成共识,但是你能找出关键字。你不会从文法中分辨出来,而是从修辞上找到。 为什么诗中有些字会跳出来,凝视着你?是因为节奏造成的?还是押韵的关系?还是这个字一直在重复出现?如果好几段谈的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