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最近我在议曹参加商讨百官的俸禄标准问
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名臣,认为大家商议的标准过于优厚了。有一两位
原齐朝士族的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给后
世树立典范哪能再翻老皇历呢?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
彼此你欢我笑,竟不感到厌恶。

【注释】

①畜产:畜牲。
②豚:小猪。犊:小牛。
③议曹:议事局。
④平章:商量处理。
⑤大同:指隋已灭陈,天下统一。
⑥关中:北朝时,西魏都城设于关中,此处代指西魏。
⑦明公:贤明通达事理的人。
⑧陶朱公: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评语】

凡事都有“度”。适当开开玩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活跃人
们的生活。但物极必反,玩笑开得过分了,没有了文明礼貌,失去了幽默,
只剩下粗野的言词,就让人感到厌恶。

三六、入乡随俗称谓得体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①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
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
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②,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③,以次第
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④,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
夫氏称之;在室⑥,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⑦,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
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
今并不行也。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
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
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

从前侯霸的子孙称其祖的父亲叫家公;曹植称他的父亲叫家父,母亲叫
家母:潘尼称他的祖父叫家祖。古代的人就是这么称呼的,在今天的人看来
就是笑柄了。现在南北各地风俗,提到祖父母及双亲,没有冠之以“家”的;
只有山村野夫,才会这样称呼。凡是与别人谈话,提到自己的伯父,就按父
辈排行次序称呼。不冠以“家”字的原因,是因为伯父尊于父亲,放不敢称
“家”。凡是说到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称呼她;
还未出嫁的,就按兄弟妹妹的排行次序称呼她。因为女子嫁给婆家,不能称
“家”。对于子孙不可称“家”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轻视。蔡邕的
书集中,称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的书集中,也说到家孙;现在都
不这样称呼了。凡与人言谈,提到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及长姑,都


在称呼前面加“尊”字,从叔父母以下,则在称呼前面加“贤”字,这是为
了表示尊卑差别。王羲之的信,称呼别人的母亲和称呼自己的母亲时都一样,
前面不加尊字,今人认为不该如此。

【注释】

①陈思王:指曹植。
②田里:农村里。猥人:鄙俗之人。
③世父:伯父。
④尊于父:伯父较父亲年长,故云。
⑤女子子:女儿。
⑥在室:女子未出嫁。
⑦礼成他族:女子出嫁到婆家。
【评语】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入乡随俗,文明礼貌,称谓得体是其优良传统。
自尊自大,粗野唐突,历来被社会所唾弃。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日益增多,尊重他人,谈吐文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既是现代
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一个现代公民的起码要求。

三七、迎来送往以礼相待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①带以申慰。北人至态

②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
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译文】

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中,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
致哀,就过了节再穿戴整齐亲往吊唁,以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
个节日中,特别重视吊唁活动,这在礼仪上没有明文记载,我是不赞同的。
南方人不兴迎接客人,见面时只是拱乎而不弯腰,送客仅仅离开座席而已;
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相见时躬身为礼,这些都是古代的遗风,我赞许
他们这种待客之礼。

【注释】

①束带:整饬衣冠,束紧衣带。表示恭敬。
②至岁:指冬至、岁首二节。
③揖:俯身为礼。
【评语】

欲语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与人交往,文明礼貌是人的日常行
为规范,也是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强
团结和协作。

三八、自称其名方便得体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
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①,各有谓号②,具诸
《书议》;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译文】


过去,王公诸侯都自称孤、寡、不谷,从那以后,纵使是孔子那样的至
圣失师,与门人谈话时也都自称名字。后来虽然有人自称臣、仆,但这样做
的人不多。江南的人不论地位高低,都各有称号,这都记载在《书仪》这种
书中。北方人自称名字,这是古人的遗风,我赞许他们自称名字的作法。

【注释】

①轻:地位低。
②重:地位高。
③号:别名。
【评语】

自称姓名,不卑不亢,与人交往,方便得体。

三九、敬重祖辈勿谈家世

言及先人,理当感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①,
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②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
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已,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
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若没③,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
称大门中④,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
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
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
俗,都不行此。太山⑤羊偘,梁初入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偘委曲⑥,
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⑦第七亡叔。非
从也。”祖孝徵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译文】

说到先人的名字,按理应当产生哀念之情,这在古人是很容易的,而今
天的人却感到困难。江南人除非事出不得已,否则,在与别人谈及家世的时
候,一定是以书信往来,很少当面谈及的。北方人无缘无故想找人聊天,就
会到家相访,那么,像当面谈及家世这样的事,就不可施加于别人。如果别
人把这样的事施加于你,你就应该设法回避。你们名声地位都不高,如果是
被权贵所逼迫而必须言及家世,你们可以隐忍敷衍一下,尽快结束谈话;不
要烦琐重复,以免有辱自家祖辈父辈。如果自己的长辈已经去世,谈话中必
须提到他们时,就要表情严肃,端正坐姿,口称“大门中”,对伯父、叔父
则称“从兄弟门中”,对已过世的兄弟,则称兄弟的儿子“某某门中”,并
且要各自依照他们的尊卑轻重,来确定自己表情上应掌握的分寸,与平时的
表情要有所不同。如果是同国君谈话提及自己过去的长辈,虽然表情上也有
所改变,但还是可以说“亡祖、亡伯、亡叔”等称谓。我看见一些名士,与
国君谈话时,也有称他的亡兄、亡弟为兄之子“某某门中”或弟之子“某某
门中”的,这是不够妥帖的。北方的风俗,就完全不是这样。泰山的羊侃,
是在梁朝初年到南方来的。我最近到邺城,他侄儿羊肃来访我,问及羊侃的
具体情况,我一答到:“您从门中在梁朝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羊肃
说:“他是我的亲第七亡叔,不是从。”祖孝徵当时也在坐,他早就知道江
南的风俗,就对羊肃说:“就是指贤从弟门中,您怎么不了解?”

【注解】

①不获已:犹不得己,没有办法。阀阅:本作代阅。指家世。

②无何:犹言无故。
③没:去世。
④大门中: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祖父和父亲。以下所言“门中”,都是
称家族中的死者。
⑤太山:即泰山。
⑥委曲,事情的始未经过。
⑦亲:汉魏至隋,习惯于亲戚称谓之上加“亲”字,以示其为直系的或
最亲近的亲戚关系。
【评语】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祖先的伟绩并不是自己的荣耀,父辈的低微,也
不是自己的羞耻。人生活在今天,希望就在明天,岂能在昨天的光环或阴影
中徘徊不前?振作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去迎接明天
的太阳。

四○、称呼得当于理为胜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从父①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兄
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
为姪。按:《尔雅》、《丧服经》、《左传》,姪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
称,晋世已来,始呼叔姪;今呼为姪于理为胜也。

【译文】

古代人都称呼伯父、叔父,而现在多只单称伯、叔。叔伯兄弟、姊妹死
去父亲后,在他们面前,称他们的母亲为伯母、叔母,这是无法回避的。兄
弟的儿子死了父亲,你与别人谈话时,当了他们的面,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
之子,颇不忍心;北方大多数称他们为侄。按:在《尔雅》、《丧服经》、
《左传》诸书中,侄这个称呼虽然男女都可用,但都是对姑而言。晋代以来,
才开始称叔侄。现在统称为侄,从道理上说是恰当的。

【注释】

①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评语】

若要人敬你,你先要敬人。与人交往,称呼要寻当,即使对晚辈也不例
外,这既是一种礼貌行为,也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须时时注意。

四一、为人坦诚不事虚伪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①,梁武帝弟,
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②,甚以恻怆。”数行
泪下。侯遂密云③,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
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④。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
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译文】

分别时容易,再见面就困难了,所以,古人对离别很重视。江南在为人
饯行时,谈到分离就掉眼泪。有一位王子侯,是梁武帝的弟弟,将到东边的


郡去任职,前来与帝告别。武帝对他说:“我年纪已经老了,与你分别,真
感到伤心。”说完流下几行眼泪。王子侯装出悲伤的样子,却挤不出眼泪,
只好含羞而去。他因这件事被指责,在江边飘荡了一百多天,最终还是不能
离开。北方的风俗,就不看重这种事,在岔路口谈起别离,都是欢笑着分手。
当然,本来就有一些天性很少流泪的人,即使痛断肝肠,眼睛仍是闪闪发光;
像这样的人,就不可勉强去责备他。

【注释】

①王子侯:皇室所封列侯。《汉书》有王子侯表。
②分张:分别的意思。
③密云:无泪,指故作悲凄之态而不掉泪。
④分首:即分手。首,手同音通用。
【评语】

自古伤心多别离。“执手相看泪眼”固然感人,但欢笑分手亦不失多情,
“壮士一去不复还”则更显出几份豪迈。

四二、粉饰名称内外有别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①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
母原祖父母同,吏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
叔父②,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
群从③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
祖父母为家公家母④,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译文】

凡是亲属的名称,都应该有所粉饰,不可滥用。没有教养的人,在祖父
祖母去世后,对外祖父外祖母的称呼与祖父祖母一个样,教人听了不顺耳。
虽是当了外公外婆的面,在称呼上都应加“外”字以示区别;父母亲的伯父、
叔父,都应当在称呼前加上排行顺序以示区别;父母亲的伯母、叔母,都应
当在称呼前加上他们的姓以示区别;父母亲的子侄辈的伯父、叔父、伯母、
叔母以及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