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I型潜艇则肯定能达到这些要求: 6.建造三艘能运载两千吨左右燃料和给养的潜艇供油船,其速度可相应地降低,但供应潜艇的燃料和给养的储藏量要大。
  综上所述,由此需要建造的潜艇有如下几类: (a)鱼雷艇、VIIc和Ⅸ型潜艇; (b)具有很大活动半径的远程鱼雷潜艇、Xb型潜艇; (c)大型快速远洋潜艇; (d)潜艇供油船。
  潜艇司令:邓尼茨(签字)。
  1939年9 月8 日于威廉港。
  十三、1940年夏天,当法国退出战争的时候,您对政治形势和战略形势的看法是怎样的?
  1940年夏天,对法战争结束,这对德国人民、德国的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来说,当然发生了极大的心理影响。人们这样想: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胜利啊!马上也要同英国实现和平了!一切都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面发展,它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快得多!——最后一点是正确的。例如,德国陆军参谋部的一些领导人在1938年就有过这种看法:“一场对法国的战争将意味着德国陆军要在马奇诺防线经历两年的浴血奋战。’在陆军总司令部,同样也在海军领导部门中,都有相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与德法停战后希特勒的期望,即我们马上也将同英国媾和,是相符合的。
  但英国人民和英国首脑丘吉尔想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失去了仅有的作为盟国的法国——尽管这是不利的和痛苦的——之后,英国还有什么必要应当在政治上作出让步呢?大不列颠还在自己的手里,它在大西洋的生命线几乎还完好无损!
  如果英国现在接受德国的条件,它将丧失它在世界上的政治威望,更重要的是,由此将使德国愈加强大地在欧洲稳固它的地位。
  如果在这个时候向敌方屈服,同样也是完全违背英国人民所具有的顽强而富于反抗精神以及未获全胜不甘罢休的民族特性的。
  因此,英国政府于1940年6 月18日声明,他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继续作战,这是完全符合英国人民的这种态度的。因此,我认为英国政府6 月18日的声明是慎重的,我们必须估计到同英国还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
  但在海军总司令部却有人持不同的看法,比如,德法停战后不久,海军作战参谋部参谋长就催促我把所有的教练潜艇从波罗的海调往前线,投入即将到来的对英作战的最后阶段中去。我们今后再也不需要庞大的潜艇部队了,因而我们现在也不再需要在波罗的海的教练潜艇上培养今后前线潜艇人员了!我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对海军作战参谋部参谋长说,对英作战还要持续几年,因此,现在看来,加速建设大批潜艇,来同英国进行这场长期的、决定性的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1940年夏天,我去东普鲁士视察正在受训的青年潜艇军官,他们对我讲了自己的忧虑:战争看来马上就会结束,他们肯定不会再上前线了,肯定不能实现他们的希望即在国内进行了长期训练之后可以上前线去一显身手了。我对他们说:“别着急!再过几个月,仗就够你们打的了。别忘了,我们是在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作战。”
  著名的潜艇指挥官、海军中校京特·黑斯勒1956年?月 13 日在给一位历史学家的信中写道:“在整个战争时期,邓尼茨有意地对外表现得特别积极,以保持其部队的土气。法国投降后不久,当时在德国人中间流行着战争马上就会结束的看法,这时他就已经告诉我:“不要那么急急忙忙地把您的潜艇开往前线,我们是在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进行战争。第二个强国也会跟着来的,仗是够您打的。如果能打成个平局,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要打赢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还对我说,他认为在现阶段要实现和平是不可能的。因为英国一旦决定投入战争,它就要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的。”
  为了回答第十三个问题,我引用了上面两个例子,同时也是想说明一下我当时在这方面的想法。
  十四、您只有少量的潜艇可供调遣,那末您是怎样在战术上实现您的战略目标的?使用法国比斯开湾港口对潜艇战产生了哪些影响?
  德国海军自从成立以来,在战略实施方面的作用是很狭小的。在辽阔的大西洋贯穿着各国特别是英国的海上航线,然而德国不是大西洋的沿岸国而是一个大陆国家,它的海岸只是波罗的海的内海和北海的最东南部分。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来看,北海实际上也差不多相等于一个内海,因为海上强国英国这个岛国正好横在北海和大西洋之间。由于这种不利的海上战略位置,致使铁比茨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舰队只能在北海范围内活动和作战。但是英国的生命线并不在那里,而只要英国的生命线没有受到威胁,英国也就没有必要非去攻打德国舰队不可。德国舰队完全可以安稳地停在北海这个内海之中,它们在那里对英国没有致命的危害。所以,1914年战争开始后,出乎德国的意料之外,英国并没有马上作出与德国海军作战的选择,即使两国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进行了大会战也没有导致决定性的结果。英国人不想不顾一切地投入一场战争米对付一个对自己的生存没有严重威胁的敌国。
  然而,英国在设得兰群岛的纬度上设置了大量的有效的水雷,一下就封锁了从北海通往大西洋的出口。这样,英国人就很放心。因为他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来对付德国舰队以确保他们在大西洋的生命线。这时被封锁在北海的舰队,根本就不再是值得进攻的目标了。
  但是,到了1940年夏天,情况就完全变了。由于对法战争出乎意料地迅速结束,由于占领了法国北部地区,从而使德国的海上战略形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崭新的变化。比斯开湾的那些海港为我们占用了。这样我们就能第一次直接在大西洋上作战。对于不受大陆思想束缚的人来说,这样的变化无论在地理方面和海上战略方面都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新形势,不言而喻,从此刻起应该集中国家的一切力量来利用这一形势。
  这是因为对英战争并未结束,还得继续打下去。这场战争的重点只能放在大西洋。
  要是能对英国搞一次袭击,当然就能很快结束战争,对此,1940年夏天德国军事机关曾作过详细的研究,但是,要进行这样的袭击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在同英国的空战中我们同样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解决战争的唯一途径就是切断英国的海上航线。
  我们的政治领导部门对这个地理形势和海上战略形势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全面转变的全部意义没有认识,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已经夺得了有利于海战的大西洋的出海港,但由于我们忽视了加速建造足够数量的潜艇,所以并没有集中全力利用这些港口来进行潜艇战。
  德法停战后,我立即派了一个委员会去调查比斯开湾的那些港口能否修理德国潜艇;同时我派了一些货车到布列塔尼的港口给第一批入港的潜艇供应必要的设备。与此同时,停战后我立即亲自到比斯开湾,我想亲自了解一下建造潜艇基地的一切可能性,并且想为自己准备一个指挥所,因为我认为,把我的指挥所随同前线潜艇舰队一起移到西部是很必要的。这对我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要同潜艇官兵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地理位置上我也必须靠近他们活动的港口。
  那些已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以及陆续来自我国后方的潜艇,从1940年夏天起,就能在它们完成任务和用完了鱼雷和储备品以后,驶入比斯开湾的这些港口,而不需要再穿过北海长途返航了。它们也可以在布列塔尼的这些港口的船坞里进行维修。
  这样一来,虽然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只有二十八艘如此微小的数量,但是在战区里同敌人交战的前线作战潜艇的实际数却很快地上升了,因为它们现在不要再经过北海作四百五十涅的长途航行了。由于往返路程的缩短,战区的潜艇就比以前多了,从而击沉的敌舰数也增多了。这里有几个数字:在1940年8 月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平均约有八至九艘潜艇在战区里,他们的命中率是很高的,每艘潜艇每天击沉的总吨位达七百到九百吨,八月份击沉敌船五十六艘计二十六万七千六百十八吨。这个数字表明:如果我们当时已有更多的潜艇投入战斗,那我们不知要顺利多少了!
  1940年8 月,潜艇还是零星地作战的。为了袭击护航舰队而同时出港作战的潜艇数还很少。直到1940年9 月和10月才有合适的机会。这些机会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潜艇舰队在对护航舰队的四次出击中击沉了敌船四十九艘。这样,到 1940 年9 月击沉数上升到五十九艘,总吨位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吨;10月份上升到六十三艘,总吨位达三十五万二千四百零七吨。
  关于结群战术的这种初期使用,英国的海军历史学家罗斯基尔海军上校在他的著作《海战》第1 卷第354 页写道:“当敌人(德国)潜艇力量较弱的时候,他(邓尼茨)只能让每艘舰艇单独行动,靠它的舰长的才能指挥作战,此外别无他法。但是,当邓尼茨海军上将拥有的潜艇数增加后,他就能采取多艘潜艇联合作战的方法。很久以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改变战术,这种被人们称之为‘狼群战’的战术,在1940年10月至 1941 年3 月间逐步采用了。这一变化使我们措手不及,猝不及防,其原因自应加以分析,但是从英国的观点来看,这种发展造成了最严重的后果,因为敌人采用了一种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进攻方式,而我们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没有做好抵御它的准备。”
  十五、您是独立自主地去实现这些目标的,还是有时也受到德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在这方面的干预?这种干预起了什么作用?您认为地中海这个战场具有哪些战略意义?
  我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已经说过,在与海上强国英国作战中,德国最重要的海上战略任务是进行吨位战以击沉英国的商船。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取得对英作战的决定性胜利。1943年起担任英国海军部首席海军大臣的大不列颠舰队司令坎宁安勋爵认为,这个论点是正确的,他在1959年1 月25日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得很清楚:“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当入侵英国证明为不可能时,邓尼茨却看到了能使这个国家屈服的唯一途径,他的见解是十分正确的。他实施他的慢性绞杀的战略——击沉我方商船——是十分冷酷无情的。他始终看得很清楚,大西洋是唯一能使德国获胜的战场,所以他一直反对把兵力转移到地中海甚至北极线去。
  “我要重复地说,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确实,我读了您的摘录以后得出的总的结论是:卡尔,邓尼茨可能是英国自罗退耳以来所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他的建议极少为他的政治领导人所采纳,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幸运的。”
  因此,在我们只有少量潜艇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某种情况需要把潜艇撤出吨位战这一主要任务,那就得认真地仔细检查和考虑一番,这样做是否真的绝对必要。因为,在英国能够以建造新船来弥补损失之前,我们必须尽快地击沉敌船,使英国人感到损失惨重。但是,这一原则,即只有在最紧急的情况下才可把潜艇撤出吨位战,我们并没有在战争中一直遵守。兹举如下数例: 1.雷德尔海军元帅早在1940年底就向希特勒建议,把战争的重点转移到地中海。雷德尔在提出这一建议时也许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而没有考虑到把潜艇也转移到地中海之后对大西洋战役产生的反作用。
  当然,地中海海域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和大西洋战役相比只能处于第二位。英国海军部1939年1 月30日的作战计划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大不列颠政府已经批准的这个计划中声称,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大西洋海路的安全。如计划所说,“这一点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在这个地区遭受的损失可能导致“一场迅速来临的无可挽回的灾难”。
  与此相反,地中海在大不列颠的这个战争计划中称为第二个重点,因为对英国的海上交通来说,如果地中海的航道被敌人封锁的话,它还可以从东亚海域出发,从非洲一直往南,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到达英国。
  就是在战争中,英国海军部也一直把确保大西洋的安全放在首位。1941年,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坎宁安海军上将担任着英国的地中海海军总司令之职。他在回忆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