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我曾经撰写了《<国语>贞<屯>悔<豫>质疑》一文进行辨析。这篇文章发 
表在《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 年第二期上的《读<易>捃屑》中。文 
章列举了前人关于“皆八”的各种解释,认为只有韦昭与丽炎的解释比较符 
合实际。韦昭和丽炎以“皆八”为两阴爻之数的揲数。是很有见地的。这就 
告诉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爻画是直接称呼作为爻画的数符的。同时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爻画是直接称呼作为爻画的数符的。同时在春秋战 
国时期人们称呼爻画还有另一种方法,即用另一卦作为参照系统来指称卦中 
相应的爻画。《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 
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 
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 
不朝夕见,谁能物之。’”前人大都以变爻解释这里的《乾》之《姤》、《乾》 
之《同人》等。实际上这是因为还没有爻题,因此采取另一卦作为参照物的 
形式来指称卦中的爻画。所谓“《乾》之《姤》”就是指《乾》卦的第一爻, 
即《乾》的最下面的一爻。“潜龙勿用”就是《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所谓 
“其在《同人》”,就是指的《乾》卦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就是《乾》 
卦第二爻的爻辞。馀皆类推。这就告诉我们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爻题。由于 
书写爻画具体直观,加上这种指称爻画方法原始,因此我便将这一阶段的卦 
图称作原始卦图。 
  中介卦图阶段的卦图当有两套不同的爻画组成的卦图和两套不同的爻 
题。如果古人将由“六”、“七”、“八”、“九”四个数符组成的卦图中 
的具有三的倍数的数符(即“六”和“九”)从卦图中分离出来,将“七” 
“八”两个数符保留在卦图中,并将由于“六”“九”分离出去而使卦图中 
空缺的位置用“七”、“八”相应顶替(即“七”顶“九”,“八”顶“六”)。 
这样一来,卦图中充当爻画的数符就全是“七”“八”了。古人可能将数符 
“七”字的古体“十”省去了其中的“1”就成了“一”。用数符“一”与“八” 
充当爻画的卦图有《帛书周易》中的卦图。同这套卦图相应的爻题应该是: 
初六,初九,九二,六二,九三,六三,九四,六四,九五,六五,尚九, 
尚六。共十二个。古人为什么要将爻画分离出来同爻序数符组成爻题呢?我 
想这可能是画卦认卦的方便和认识深化的需要。人们为了确定卦图中的爻画 
的位置关系,于是就为之编码。对于六画卦的卦图爻画编码,将其爻画的序 
列标以次第(古人画卦从下起),故名之曰:初、二、三、四、五、尚。这 
样就确定了卦图爻画的纵坐标。为了确定卦图爻画的横坐标,于是便将作为 
爻画的“六”与“九”抽出来,书于卦图侧面,这样就出现了两幅卦图。将 
这两幅卦图互相对应充实,于是便得到了两幅分别由“七、八”和“九、六” 
组成的不同爻画的六画卦卦图。这两幅卦图有这样的特征:“六”与“八” 
的位置对应,“七”与“九”的位置也对应。如果将序列次第数符分别同这 
两幅卦图的爻画数符相组合,就能得到两套爻题和与之相对应的两套数符组 
成的卦图。若将序列数符同“六”与“九”组合则可以得到初六、初九、九 
二、六二、九三、六三、九四、六四、九五、六五,尚九、尚六这十二个爻 
题。对应的卦图爻画则是用“七”和“八”两个数符。此即所谓“卦画七八, 
经书九六”。《帛书周易》的卦图爻画和爻题如此。 
  人们如果将由六、七、八、九这四个数符组成的卦图中的“七”与“八” 
绎出卦图之外,而以“六”与“九”相应替代,则卦图中的数符爻画就只剩 
下“六”与“九”两个数符充当爻画。如果六画卦六爻都是“六”的话则画 
六个“六”字重叠的卦图。如果六画卦六爻都是“九”的话则画六个“九” 
字重叠而成的卦图。将绎出卦图之外的“七”与“八”同爻序数符组合则得 
到:初七、初八、七二、八二、七三、八三、七四、八四、七五、八五、尚 
七、尚八这十二个爻题。对应的卦图爻画应当是“六”和“九”两个数符。 

此即所谓“卦画九六,经书七八”。《连山易》的卦图爻画和爻题可能就是 
这样的。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保留了《连山易》的四个爻题。这四个 
爻题是:《剥·上七》、《复·初七》、《姤·初八》、《中孚·初八》。 
根据这四个爻题,我们便可以推出《连山易》的爻题是:初七、初八,七二、 
八二、七三、八三、七四、八四、七五、八五、上七、上八。这几个爻题正 
好同《周易》的十二个爻题相对应。根据《连山易》的爻题,我们便可以推 
出《连山易》的爻画是由“九”和“六”两个数符组成的。关于《连山易》 
的爻画是数符“九”和“六”组成的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系辞》里觅得 
旁证。《系辞》云:“《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集解》:“荀爽曰: 
阳爻六册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阳,三六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 
一十有六也。阳爻九,合四时,四九三十六,是其义也。”荀爽虽未分清楚 
阳爻有“九”和“七”两个数符的区别,但他注“《乾》之册(策)二百一 
十有六”还是对的。一个六爻卦,每个爻画的数符都是“九”,则有六个“九”。 
每个“九”代表三十六策(即四乘九等于三十六),那么由六个“九”组成 
的卦则代表二百一十六策(即三十六乘六等于二百一十六)。由代表二百一 
十六策的六个数符(九)组成的卦图,当是《连山易》的卦图。这六个数符 
组成的卦图对应的爻题应当是:初七、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上七。《系 
辞》又云:“《坤》之册百四十有四。”《集解》:“荀爽曰:阴爻六册二 
十有四,《坤》六爻皆阴,二六一百二十,四六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 
阴爻六,合二十四气,四六二百四十。”荀爽虽然没有区别阴爻六册尚有三 
十有二者,但其解“《坤》之册百四十有四”则无误。若六爻卦每个数符是 
“六”,“六”表示二十四策(四乘六等于二十四),则六爻卦就有一百四 
十四策(即二十四乘六等于一百四十四)。由这六个“六”组成的卦图,当 
是《连山易》的卦图,至于《连山易》这两幅卦图对应的卦名是否叫《乾》 
《坤》,暂且可以不在此文论述。《系辞》还云:“二篇之册(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集解》:“侯果曰:二篇谓上下经也,共六十四卦,合三 
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则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册,合六千九百一 
十二册。阴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册,合四千六百八册。则两篇之册 
合万一千五百二十。”这样的“两篇”,只能是由“九”和“六”组成的六 
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易》的两篇。这里的两篇,自古以来的学者都未曾 
深究是《周易》的两篇还是《周易》以外的《易》书的两篇。事实上这不可 
能是《周易》爻画的策数。很可能是《连山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 
策数。将《系辞》上所记载的爻画数符同黄佐《六艺流别》所记载的《连山 
易》的爻题组合起来,若合符节。因此我们说《连山易》的卦图属于中介卦 
图。 
  第三阶段的卦图称为“理想卦图”。这一阶段的卦图爻画已经彻底改变 
了数符卦图的形状和性质,完全线条化、抽象化了。充当卦图爻画的数符已 
为两个抽象的符号所代替。这两个充当爻画的抽象符号,不仅可以代替两个 
数符,而且可以代表所有的奇数和偶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 
爻画符号可以被称作中国的代数符号。同时,这两个爻画符号又可以代表各 
种相应性质的物象。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又可以将这两个爻画符号 
称作代象符号。人们习惯上将这两个爻画符号称作阴阳符号。这两个爻画符 
号所处的位置都有严格的相应的爻题。因此,我们说这一阶段的卦图爻画和 
爻题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我们将这一阶段的卦图称作理想卦图。通行本 

的《周易》中的卦图就是理想卦图的典型代表。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易学发展的历史中,卦 
图爻画和爻题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历史发展过程表明了爻画和 
爻题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必然的逻辑联系。 
  在为戚文先生组织的《中华易学大辞典·帛书周易概论》中补充了上述 
说法,并论证了“爻题与筮神”的关系。指出: 
  按照大演筮卦术,三变便得到一个爻。这个爻的爻画最初是由数符来充 
当的。用来充当爻画的数符只有:六、七、八、九。这四个数符古人将其称 
作“四象”:“六”叫做“老阴”,“七”叫做“少阳”,“八”叫做“少 
阴”“九”叫做“老阳”。将这四个符号由下而上依次排列便组成了最初的 
“四象卦图”。四象卦图的种类较多:一个数符组成的卦图可以叫做一画卦 
(亦可以称作一爻卦),二个数符组成的卦图可以叫做二画卦(亦可以称作 
二爻卦),三个数符组成的卦图可以称作三画卦(亦可以称作三爻卦),四 
个数符组成的卦图可以称作四画卦(亦可以称作四爻卦),五个数符组成的 
卦图可以叫做五画卦(亦可以称作五爻卦),六个数符组成的卦图可以叫做 
六画卦(亦可称作六爻卦)。只用四象中的“少阳(七)”、“少阴(八)” 
这两个数符充当爻画组成的卦图可以称之为“少象卦图”。只用四象中的“老 
阳(九)”、“老阴(六)”这两个数符充当爻画组成的卦图可称之为“老 
象卦图”。只用“阴()”“阳(—)”符号充当爻画组成的卦图可以叫 
做“阴阳卦图”。 
  由“四象卦”到“阴阳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卦图爻画符号化和爻题的 
产生的过程,易卦爻画符号化的过程是同易卦爻题的产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易卦爻画有一个由数符充当爻画到由阴阳符号充当爻画的过程,易卦爻 
题则有一个由没有爻题到爻题产生、完善的过程。易卦爻画同易卦爻题具有 
严密的逻辑关系。为了讨论方便,我将“四象卦”称为“原始卦图”、“少 
象卦”“老象卦”称为“中介卦图”,“阴阳卦”称为“理想卦图”。那么, 
形成通行本易卦爻画和经文爻题则经过了原始卦图进化到中介卦图再演化为 
理想卦图这样三个阶段。 
  原始卦图阶段只有爻画没有爻题,中介卦图阶段产生了爻题,理想卦图 
阶段完善了爻题。理想卦图阶段的爻题: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上九;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用九,用六。而处于中介阶 
段的《帛书周易》的爻题乃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尚九;初 
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尚六;迵九,迵六。其中有四个爻题与理想 
卦图阶段的爻题不同。这四个爻题是:尚九、尚六、迵九、迵六。《帛书周 
易》卦图爻画属于“少象卦图”,其爻题如此;则属于“老象卦图”的《连 
山易》爻题应当作:尚七、尚八、迵七、迵八。 
  通行本爻题的产生,一方面促进、加速、完善了爻画的线条化、符号化、 
抽象化、思辨化、理想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易卦爻画、爻题与筮神 
(数符崇拜)之间的奥秘,割断了爻画、爻题与数的崇拜的联系。《帛书周 
易》爻题的出土,揭示了筮卦与筮神的联系,要求人们与筮神相通(通九、 
通六),要求人们崇尚筮神(尚九、尚六)。这就与“通达天地”(“绝地 
天通”的负命题)、“天人合一”、“神人合一”有了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 
爻题之“尚九”“尚六”就是崇尚“九”“六”的意思,“迵九”“迵六” 
就是通达知晓神秘的数字“九”“六”的意思。同理,也就是崇拜“七”“八”, 

通达“七”“八”。要占筮问吉凶,在古人神秘的思维中就要求要达神旨通 
神灵。因此,郑康成将“七”“八”叫做“精气”,“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