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古代的大城,意识上表示着奠定之义。

七、殷代世王名字也有共同的特点,即祖先的崇祀意义。从高祖夔以来
之祖、示、王、父、土诸字都具有这一意义。按祖、示、土诸字,皆象雄性
的生殖器,后转为宗教一元神,所谓原始的族祖神。这一元神的殷世宗教, 
是最支配的意识,因而万事求卜,万事迷信于祖宗神的降福降祐。同时,宗
祖之义从牡器■,是家父长父权制确立的标示,而族方之义从牝器之“侯”, 
则留有母权时代的遗制。此外,侯字之出现不是诸侯之“侯”,“侯”同“族” 
为一义。故卜辞中称某族或某侯是相同的,周族亦称周侯。侯、族皆从矢形, 
表示氏族首长的征战武功,故“侯”字始义同于“族”,也没有臣职之义。
八、殷末二王称帝。“帝”本指天上的祖宗神,到了文明时代,地下的
王也称帝了,这表示族长地位具备了超出于社会的个人权力——公权,表示
族员之间的阶级分化发展了,这时正当殷、周争天下之时,与武王时代的周
人文明相差不至太远了。
以上八点,是我们研究殷世王名在意识生产上的结论。由此就可以了解
殷人支配的思想还是氏族的宗教意识,更可以看出四个时期的演变,由图腾
而家父长制而公权的建立,看出宗教意识的变化。应该指出,我们的说明是
不完全的,有的仅是一种推论罢了。
殷先王名称之外,还有很多“贞人”的名字。他们是掌宗教意识的古代
巫卜,万事只有他们才可以全般解决,他们是神的介绍人。这些人名也有与
先王人名相似的,如彭、喜、争、旅都有武功义,旅、■有氏族义,吏、尹
有宗教长者义。这些人名的字义也还没有相当于道德与智能的符号。

第二节 殷代的科学和宗教

殷人的宗教思想,在上面已经有一概括的了解,道德观念在卜辞中没有
痕迹。王国维批评殷先王失德,说“周之制度实皆为道德而设”,实在说来, 
殷人并没有表示权利义务的道德之创设,周代道德观念才从其制度中反映出
来。卜辞中虽然有类似抽象概念的字样,但皆作具体的观念讲,如有一条卜
辞出现“■”字,郭沫若说: 
“‘■’。。当是贞字之异,从‘宀’、‘■’声。。。按古‘听’、
‘声’、‘圣’乃一字,其字即作‘■’。从‘口’、‘耳’会意,言口有
所言,耳得之而为声。其得声之动作则为听,‘圣’、‘声’、‘听’均后
起之字也。”(卜辞通纂,页一三七。) 
卜辞中有接近于表示善恶好坏的字,例如“福”、“祐”、“尤”、“■”、
“保”、“咎”等字,但这些字都是迷信的产物。凡关于风雨、灾异、丰啬、
征战诸事,殷人都求卜于一元的祖宗神,以测吉凶祸福。神降的正面是福是
祐,神降的反面是祸是凶,神与求神者之间的关系谓之“受”,如说“受有
祐”,“弗受有祐”。因此,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宗教意识的
联系,其认识的网结点显示出没有社会分工的特征,仅把观念集体地投降于
上帝神的支配。
“受”与“弗受”之间并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而是氏族整体的生产、
生殖对于自然的关系。“利”字也出于卜辞中,如征战时贞卜利与不利,这
和征伐时出现的“宁”字相同,都表示氏族集体生命的保持,而非权利之初
字。周金“受土受民”之受字,就表示权利思想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
与戎”,正说明殷代宗教意识所重视的对象。

时历是殷人的重要发明。殷人所用之干支记日法,可以说是中国最古的
科学生产。这一意识生产和殷人的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殷人在当时是一个
庞大的氏族联盟,比其他部落更进步。适应于农业生产,历法也就成了对自
然征服的一种武器,它与文字的发明是有姊妹关系的。
按十干之字义,前四项甲乙丙丁为一组,出现在先。各家对于这些字义
的解释不同,有的认为它们是象征鱼体形,有的认为它们是象征工具形。后
六项为一组,出现在后,都象征征战所用武器形。从意识生产方面讲,后者
和殷先王命名为武器的字义相应,其取义之所以和生产与征服的自然现象相
关联,这是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整个集体意识,还没有表现出分工
的形态。
十干为数之次序,用于时日则为一旬之日次;十二支与十干相配合,就
成为以六旬为循环的记日法。据郭沫若考释,十二辰之名,“与巴比伦古十
二宫颇相一致,初似为观察岁星而设,后乃用为日月合朔之标准点。”(释
支干,见甲骨文字研究。) 
十二支的字义有农器形(“辰”),有尊器形(“酉”),甚至有穗形
(“未”),这在造字上的确进了一步,无疑地它们是适应于农业耕植的发

展而出现的,此其一。其二,“申”字有了联想的观念,后来“引申”之义, 
以至“神”、“申”之义,都由此出,这也是进步概念。这虽由对象界的具
体事物出发(以一线联系二物),但从事物的表象关系形成联络的思想,却
是无疑问的。其三,“申”既可与“神”假借,则“酉”也可与“醴”假借。
卜辞中有■、■二字,王国维释为盛玉之器,尚非“礼”字。今按“酉”之
借为“醴”为“礼”,甚为顺当。诗言“为酒为醴”,似周人的宗礼是从殷
人的酒器转化而来。其四,由序列上讲,“亥”与“子”相连,“亥”、“子” 
二字都是虫兽之形,“亥”即王亥“亥”字,“子”与契(卨)同字(据郭
释),犹重视氏族祖先的崇拜。其五,殷虚文字,大体都是单字象形体,观
十二辰之字就可知晓。单字证其没有复杂的语言,象形证其对于现象界的事
物观察的朴素;即有些复字体,它们也是两个以上的象形体配合而成,如“祀” 
字之从“示”从人跪形,如器具诸字从“手”作,这显示在意识上还崇拜身
体器官,甚至重视了“手”,而缺少形而上的表象,这指示出感性的摄取与
劳动的接触是特别重要的。
以上是关于干支概念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干支历法指示出颇为复杂的科
学发明,其大要如下: 
纪日法: 
以干支纪日。
以当日为“今日”,当夜为“今夕”。
以一旬内之未来日为“昱”,以一旬外之未来日为“来”。
纪旬法: 
以甲至癸之十日为一旬。
以日数系于旬末之癸日,或以日数系于本旬以内之某日。
纪月法: 
小月为二十九日。
大月为三十日。
纪时法: 
一年分为春、秋。
纪祀法: 
以十二月为一祀,遇闰年则置十三月。
一祀又称一岁或一载。
以祀居纪时之末。
这与埃及的阴历相似。埃及人利用河水泛滥的周期性而发明了阴历,殷
人既有农业,则时历之发明也是适应生产的进步而发明的。中国最早的纪时
历法,在现今可靠的文献中只有殷代的材料,这是古代观念形态的最主要的
发明,它虽然是和天体运动的神话想像相伴着,却是最早的合于科学的发现, 
所以我们研究中国思想史,应该首先提出这一意识生产。古代的科学不能脱
离宗教气味,因此,纪时观念是和禅祀祖先的观念不能分离的,同时与干支
观念相联结的天体,也和被崇拜的先祖是不能分离的。

卜辞的内容,据罗振玉统计,可分为祭、告、■、出入、渔猎、征伐、
年、风雨、杂卜九项(殷虚书契考释卷下),其中以卜祭占第一位,渔猎次

之;据有些人统计,分为卜祭、卜告、卜鬲、卜行止、卜田渔、卜征伐、卜
年、卜霁、卜瘳、卜旬、杂卜十二类;据郭沫若统计分为干支、数字、世系、
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等类(卜辞通纂)。由我们看来,其中包含
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社会的各种大事,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些大事都是所谓“王事”,都要求助于祖先神,也就是所谓“殷人尊
神,率民以事神”。不要把“卜”看成轻举妄动,要知道这是先民的宪章, 
因为氏族家长制的进步的宗教,在观念上是表现于“后嗣逢长”。崇拜祖先
的宗教形态,是由自然物类的图腾崇拜变革而来的,起始可以说是革命的。
崔述说:“照此(国语)虽有帝喾之文,亦非以喾为始祖所自出之帝而嚳之
也”(王政三大典考),事实上或许这样,但帝喾在殷人意识中却是祖先神, 
所谓“非其族也,不在祀典”。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万方还在图
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
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
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这样看来,“祀与戎”实在是一件事的两面, 
问题是在于保种延嗣和掠夺俘虏。
另一方面看,殷代社会保存着氏族整体的制度,在观念世界亦当然呈现
出氏族整体的全能一元神。地下的一对天上的一,这是分工缺乏的意识的反
映。先祖不是一般的上帝,而是先祖=上帝的宗教形态。这和古代埃及的奥西
利斯之被崇拜为天神是相类似的。这又是落后的性质。
祖先一元神的宗教支配着殷人的思想,它在人类意识生活的过程中居于
什么地位呢? 
我们且就卜辞中所表现的联想性的字句,总括地作一研究: 
人类蓄积了言语,进而使用联想或想象,企图对于事物实行抽象。他不
仅单凭借感觉的能力而使对象物体验于主观,而且更会由于若干年代的祖先
传授以及自己若干年月的记忆经历,使复杂多面的自然存在,反映而为公意
所认可的抽象物。社会人类的实际生活以及他的实践的检证,经过了积累, 
把这些抽象的表象渐渐远离开自然对象界,成为一系列的思维运动,日趋于
固定静止。这样,观念的东西和实在的东西就逐渐分家了。但,这时,观念
的劳动与劳动的观念并不能分工,劳心劳力还在相结合的阶段。自然物在主
观观念之中,附加了超自然物的神秘,逐渐离开自然物本身,而发生了一种
支配人类的权威,因而在形式上,人类观念生产上反而好像发现了一种支配
自然的权威。在这里,最初的知识是和宗教分不开的,人类对于认识的对象, 
也喜好用一般性的对象的认识去综合(联想的综合),所谓“愚而好自用” 
的意识。当他不能把握事物的实在联结点时,他却容易以全能的姿态自居, 
而囫囵地去把自然吞下去,要求一贯的解答。人类这时要求对自然生存的根
源的了解,要求对自身运命的究竟的了解,同时经过自己反省,便拿宗教的
观念解决一切。当事物支配人类而人类难以征服事物时,人类颠而倒之,把
事物通过联想都以一个原因被支配于人类意识之下,这一个原因,就是殷代
的一元祖先神——祖、示、帝、天,惟祖先神之命是“受”。
人类和自然不能分离,社会分工也尚未发达的时候,氏族制度束缚着的
人类的思维过程也是不会分工的,其思维方法对自然是囫囵应付的。这是宗
教寄托的所在,也是殷人意识的秘密。殷代宗教意识的进步性,正如恩格斯
所讲的: 
“一切宗教,不是别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
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这样被反映的,首先是自然的力量。。可是很
快的在自然的力量之外,出现了社会的力量,——与人相对立的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在人看来,也和自然力量一样是异己的,并且最初也是同样
的无从索解,它也像自然的力量一样,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的必然性支配
于人之上。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 
而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自然属性与
社会属性的整个综合体,转移于一个万能之神的身上,而这个神,又只是抽
象的人的反映。”(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版,页三三三——三三四。着重
点是引者所加。)

第四章 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周因于殷礼”的历史路径和政治思想的发生
周人翦殷是经过了长期的过程的。很久以来,周、殷两族的战争就十分
频繁,卜辞也有“寇周”之句。殷族在当时是很强大的,直到武王伐纣,据
史册所载,武王还是那样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周之胜殷,主要是依靠殷人
的前徒倒戈。周人进入殷地,最初并没有把殷人完全征服,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