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谓行此”等语。但其所谓“行”之意义为何,我们并未说明。现在应该
指出,此派所说的“行”,即是今日形式逻辑中所谓“推理论式”之“论式”。
谓“行”,言推理与论式相合;“不行”,言推理不合于论式。倘将此点作
为此派推理论式的原理,则可分为正负两方面如下: 
(一)从正面说,即是: 
“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
此。”
(二)从反面说,即是: 
“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 
倘再将原理所说之“彼”与“此”代以“白”与“马”,并以推理论式
表示之,则其式如下: 
(一)正论式: 
“白”与“马”各有自性而自藏, 
今谓白马非马、马白非白, 
故谓之白白当乎白、马马当乎马。
(二)反论式: 
白定于马非白,马定于白非马, 
今谓白马是马、马白是白, 
故谓之白白不唯乎白、马马不唯乎马。
此派的推理论式,就通变论中所举,计有八个。这些推理论式大抵都是
此派所共同使用的形式,以申述其世界观与概念论,并反驳其论敌。兹分述
如下:
第一,“二无一”——按“二”即荀子所谓之“兼”,如言“白马”; 
“一”即荀子所谓之“单”,如言“白”言“马”。“二无一”者,仍即是
“白马非马”或“马白非白”之义,其式已见前文。
第二,“二无右,二无左”——按“右”即兼之“右项”,如白马之“马”; 
“左”即兼之“左项”,如白马之“白”。马的种类既然可以离开实际的马
而独有,故白马中的“马”不是离开白马而独有的“马”;“物白焉不定所
白,定所白者非白”,故定于白马中的“白”就不是不定所白的“白”。如
以数学程式表之,即是: 
二无右=白(左)马(右)非马二无左=白(左)马(右)非白第三, 
“右不可谓二,左不可谓二”——按此是第二式之换位,也即是从反面来说
离开白马之“马”非定于白马之“马”,不定所白之“白”非定于白马之“白”。
第四,“左与右可谓二”——按此言定于白马之“马”与定白马之“白” 
相与,二者各有定所,互为“与件”,即可谓“白马”(“二”或“兼”)。
第五,“羊合牛非马”——按此言羊与牛虽有“有齿”和“无齿”的区
别,但“不俱有而或类焉”。若马与羊牛,则“羊牛有角,马无角;马有尾, 
羊牛无尾”;“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故羊牛相与而非马。是知“羊
合牛非马”,也即是前举“二无右,二无左”、“右不可谓二,左不可谓二”

之义。
第六,“牛合羊非鸡”——按此式系驳合同异派的谬论。合同异派以感
觉中的“数足”与概念中的“谓足”是无差别的,即“数”鸡足虽二,“谓” 
鸡足则一;“数”牛羊足虽四,“谓”牛羊足则一、牛羊鸡“一足”皆同, 
故云“非有以非鸡”。“非有以非”,义指“不为不类”。以牛羊鸡为同类, 
即指“犬可以为羊”之义。但公孙龙离坚白一派反对这种论式。离坚白学派
以为,“牛羊有毛,鸡有羽,。。材不材其无以类审矣;举是,谓乱名,是
狂举”。“乱名”,“狂举”即是“不行”,也即与推理论式不合之义。
第七,“青以白非黄”——据章士钊研究(见逻辑指要),公孙龙似取
方图以相解说,其图为:青白黄。此图白为他词,居中。其式为: 
白非黄 青为白 故青非黄
青为白 白非黄 故黄非青
如果我们将“青以白非黄”代以“白马非马”,则其式为: 
白马非马 此马为白马 故此马非马
此马为白马 白马非马 故马非此马
第八,“白以青非碧”——此亦当如章士钊所言,取下列方图以相解说: 
白青碧。但此图与前图的涵义相反。易言之,即前图所以示真,此图乃以见
妄。所以说: 
“黄其正矣,是正举也,。。木贼金者碧,碧非正举矣,。。与其碧寗
黄。黄其马也,其与类乎!碧其鸡也,其举暴乎!”(通变论) 
此言碧于色乃青白之合,使相异者相合,就要争胜争明,而至于暴乱失
明,无可分别。所以又说: 
“青白不相与而相与,不相胜则两明也。争而明,其色碧也。暴则君臣
争而两明也。两明者,昏不明,非正举也。非正举者,名实无当。骊色章马, 
故曰两明也。两明而道丧,其无有以正焉。”(同上) 
据此可知,“白以青非碧”乃是此派所认为的谬误论式。其式为: 
青非白 碧为青 故白非碧
碧为青 青非白 故碧非白
此论式之所以“非正举”,即因此派根本不承认“碧为青”一论题之故。
综观上述八个论式,或正或反,皆与此派的世界观及概念论相适应,都
是强调分离,反对合同,主张绝对,反对相对。其方法、其精神,是一贯相
承而不可分说的。伍非百不知此理,以为,“公孙各论多与墨经为敌,唯此
篇(按即通变论篇),则相互发明”(陈柱公孙龙子集解引),实属错误。
章士钊所持名墨“方”“行”之辨,自多可取,惟因对于所谓“青白黄
碧,如甲乙丙丁,乃偶举之符,毫无意义”之说持之过甚,未能辨析黄与碧、
马与鸡等符号在古代逻辑家使用上本有“正举”、“狂举”之别,也即本有
其约定俗成的相反涵义,故终于在推理论式上抹煞了公孙龙学派与墨经作者
的对立。所以他说:“或曰:‘子持名墨訾应之议者,于此独浑名墨而一之, 
何也?’曰:‘此为辩之初步也,非可为异同者也。墨曰行,龙曰方,姑各
翘一名以起论而已,尚无异同之足言也。’”(名墨方行辨逻辑指要第四八
九页)这样,将此派的推理论式与其世界观及概念论的思想内容完全断为两
橛,是不对的。

第四节 公孙龙诡辩思想的总评价
综合前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公孙龙所代表的离坚白的逻
辑学之所以成为诡辩,首先因为他的世界观是以概念离事物而独有的,以种
类离个体而自存的;其次因为在概念论上是以共名与别名可在绝对分离中来
把握的。所以此派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而以绝对主义与分离主义二
者为支柱,来证成其诡辩。此派诡辩的逻辑价值,我们可从下列几点来衡量: 
(一)此派的离异观点,虽可矫惠施合同异派之失,然片面的夸大,推
至极端,见离而不见合,见异而不见同,遂流于诡辩。
(二)庄子齐物论的观点,将相对主义绝对化,将变化的观点绝对化, 
以致泯灭彼此,不见差别;公孙龙的观点虽可矫庄子之失,然侧面的肿胀, 
持之太过,流于绝对静止,遂陷于诡辩。
(三)此派所持“指不至物”之义,虽没有思、孟学派天人合一的神秘
主义宗教观,但竟将概念与事物绝对离而为二,徒知违异而不知主观和客观
照应的底蕴,遂流于诡辩。
第二,此派逻辑虽为诡辩,但它也并非纯粹的迷妄,其中尚具有“一粒
真理”。例如名实论说: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不以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以当,不当也; 
不当而当,乱也。。。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当,正也。” 
凡此云云,在概念真妄判断上,有其部分的是处。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
此派“控名责实,参伍不失,不可不察”,想系指此。此外,如像有尽与无
尽、运动与静止、具体与抽象等所固有的自己矛盾,此派虽在主观里坚决地
否认,而其论题则在客观上表现出直观的察知;就此点言,此派在中国逻辑
史上的地位,颇近于古代希腊的芝诺。至若此派的著作喜设为主客之辩,展
转论难,愈转而愈深,俨如佛典的百论疏,则不仅足以证其逻辑范畴的丰富, 
而且也是古代逻辑史资料的宝藏。
第三,此派的逻辑思想中,虽尚有“一粒真理”,然其所持论题,因矫
枉过正,几无不循他自己主观的看法,而陷于另一极端的谬误。因此,此派
虽然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成果,但科学到了他的手中却为其唯心主义服
务去了。在运用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坚白离”与“坚白盈”的对立斗争中, 
墨经作者一派是在正途上,而公孙龙派是在歧路中。此点拟于下章详论,这
里暂不讨论。
第四,此派逻辑的思想,一方面开除社会与生产的名实,从马儿、石头
里面辨析兼别同异,滑入概念的游戏;他方面,此派取辩之物,由其将具体
事物纳入逻辑范畴而言,所凭借的古逻辑遗产是比较丰富的。此派形成于逻
辑思想发展的时代,因而可能承藉孔、墨、思、孟、惠、庄等人的遗产,以
成一家之言,但倘与墨经取辩之物更富于生产及社会的名实相比较,那就大
有逊色了。尤其重要的是,此派的缺点,除了取辩之物本身,更在其取辩的
方法及其所得论题之为完全错误,这是与此派在实际历史进程上之为保守派
相对应的。
第五,更具体言之,此派逻辑思想之历史的意义,似在下列几点: 
(一)由离坚白以衬托“氏所以别贵贱”之礼,严限绝对分立之名,故
此派在当时或是氏族贵族专制的拥护者,反对“贤人”民主要求的保守学派。
此派“是别非兼”,而墨经“是兼非别”,所谓“名墨訾应”,其更深的根

源,或即在此。
(二)此派所持“力与知,果不若”的论题(坚白论),明白地说实践
无裨于认识,其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也至明显,故其与墨经一派对立,更非
无故。
(三)因保守,故复古。名实论结尾处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
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正可以说明此点。
所以郭沫若也说:“毫无疑问,公孙龙是位帮闲者。。。他一身是做着
上层的食客,。。在上层的卵翼之下提出他的一些诡辞来,。。是应该认为
反动言论的掩饰的。。。事实上他自己也时而透露着自己的立场,例如他说
‘异则君臣争而两明’,‘两明而道丧’,。。在他的政治主张上分明表示
着臣不能与君相争,争则天下丧乱。这把先秦的初期学者的革命意义完全否
认了。”(名辩思潮的批判,见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版,页二七九——二
八○)
据此可知,此派以逻辑中的范畴“疆畴”于君臣,其绝对的分离观点, 
即是通过君臣阶级差别的道德的折射而反映出的意识;其绝对的静止观点, 
即是通过反对进取而主张保守复古的政治实践的折射而反映出的意识;其以
概念离事物而独有、共相离别相而自存的观点,即是氏族贵族世界观的抽象
的代数符号。黑格尔说:“逻辑是反映于思维中的时代。”其实我们应进一
步说:逻辑是通过了逻辑学者的实践态度及现实主张或政治见解,而折射出
来的思维中的时代。因为,意识形态不是直接反映时代的经济,而是通过道
德和政治等折射而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的。

第十四章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第一节 墨家学派的分裂和墨经的成书年代
在第七章里,我们曾说,墨子死后,他的弟子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注重
名辩的研究,是为墨辩;另一派注重游侠的社会运动,是为墨侠。现在,应
将此事加以考辨,以便利于我们从事后期墨家思想的研究。
孔、墨同为古代显学,但到了秦、汉之际墨学就衰微了。例如司马迁能
够对孔子弟子特为列传,而于墨子弟子则叹他们“湮没无闻”,没有为他们
传纪,只在游侠列传里暗示出墨侠的发展,在晏婴列传里暗示出墨学的一些
宗旨。在先秦典籍里,片断地讲墨子弟子活动的,当推韩非子显学篇与庄子
天下篇,兹分别摘录如下: 
“世之显学,儒、墨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墨子之死也, 
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 
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
后世之学乎?”(显学篇)“相里勤之弟子五(伍)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
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
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 
至今不决。”(天下篇) 
这里就上引资料加以分析: 
第一,以“儒分为八”的儒家八派例之,则“墨离为三”的墨家三派, 
即使不一定同时,也颇有可能是三个陆续成立而取舍相反的派别。郭沫若在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中说: 
“相里勤不用说就是相里氏,五侯大概就是柏夫(按“相夫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