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
懊憹如饥,发汗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久则发咳
唾。


伤寒杂病论义疏 
—448—

此伤寒血虚,形象中风,法当禁汗之例。盖卫主疏泄,营主固秘,若其人素秉血虚,
营气不固,则虽伤寒,腠亦不密,故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脉象当浮而
濡紧,外证恶风(血虚中风,则形作伤寒;血虚伤寒,则形作中风)。不可发汗,发汗则血亡风
动,常致变痉,身强难屈伸。若自呕者,则胃气虚逆。设加误下,则外邪内陷,胃气外
拒,使邪留于包络膈膜之间,心烦懊憹如饥。曰下之益烦者,知未下前,其人本烦也。
熏之则火邪迫劫营分,郁而发黄,湿热相搏(外湿内热),气上不下,故不得小便。久则
发咳唾者,肝邪上移于肺故也。本证为邪入血分,故火迫则邪移肝络。未经误治,宜桂
枝、人参、白术、甘草之属治之。不呕者,佐当归以养荣;呕者,加半夏以降胃。汗下
火熏,皆为禁例。此庸工易误之治,故于六经之末,特条辨之。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不可发
汗。

六经邪连少阳,皆当禁汗,今见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诸证,邪上结而气复虚
浮,不可发汗明矣。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通行本缺太多二字)。

太阳病,本当发汗,汁太多则液亡血燥,筋脉失养,因拘强而成痉象。所以然者,
由其人奇经宿损,遇缘触发。盖太阳过汗,为成痉之因,非太阳汗多,必变痉证,病由
体异故也。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此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
汗也。

此少阴病误汗,因致阴亡阳动之变。庸工易认化热之诊,故反复详之。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
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此亦示少阴误汗之变,厥而无汗,阳微且内陷也。强发其阳,必致气动迫血,阳自
下厥而外亡,阴由内溢而上竭(阳即气,阴即血)。少阴为主蛰封藏之本,在阴不得有汗,
故禁汗以少阴为首。

本篇始以少阴,终以少阴,叮咛反复之意,可深思矣。


伤寒杂病论义疏 
—449—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三下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汗、吐、下,四季宜慎(通行本作大法春夏宜发汗)。

经曰发表不远热,故发汗必用辛温之剂。发汗者,所以散皮毛在表之邪,开腠理,
致津液,通气也。人之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以阳气发动,蒸阴液而上腾,乃
得化汗出于玄府,如天地之云蒸致雨,故曰:阳加于阴谓之汗。五藏六府各有其津液,
故皆可外泄为汗。汗出于六府者,则大汗淋漓;汗出于五藏者,则如膏如珠。当汗不汗,
则皮毛闭塞,客邪内陷,故既垂禁汗之条,复示当汗之例。汗、吐、下皆攻邪之法。邪
气实则宜攻,真气虚则当补,然而邪实误补,犹可急泻,正夺误攻,救逆已晚,此汗吐
下所以四季宜慎施也(通行本误作大法春夏宜发汗,不思春温夏暑,法当禁汗者多,且二季腠理开
泄,尤宜慎汗,正发汗惟冬令伤寒为宜。然冬温又当禁汗,且冬属蛰藏之令,亦不可过汗,总以对病为
主,固无时节之异,但宜慎用,则四序皆同耳)。方剂惟辛温开泄腠理,可以发汗。至于求源
之治,则无定法,要以济阴阳之偏,而后津液相成,气和以生,亦非正发其汗之谓。后
贤创辛凉解表,发汗之论,未之思矣(发汗必用辛温,有时佐凉剂者,非凉剂可以发汗也。且味
辛亦无性凉之品,辛凉亦决不可发汗。至于求源之治,如气虚者补气而得汗,血虚者补血而得汗,此乃
和其阴阳,以治化汗之源,非发汗之谓。若是则百药皆可取汗,有是理乎。后贤谓温病不可汗,乃创辛
凉发汗之义,谬之甚矣)。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
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发汗之用,所以开腠理,致津液,通阳气,故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
间许乃佳,以汗缓缓出,则表里通澈。汗大出则邪气不除,但伤真气。假令如水流离,
便为太过。若汗后病不解,邪仍在表,故当重发其汗(重者,再也),虽二三度汗之,不
为过也。汗出太多,必令亡阳,以发汗乃通阳之法,汗多则气随液泄,因令阳亡不返;
阳虚而外仍不解,法当求源施治,不得重发其汗。凡治逆皆由体变,过汗自以亡阳者为
常。假令阴虚者,亦可亡阴。故阴阳俱虚,皆当禁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0—

凡攻邪之剂,皆禁诛罚过当,发汗之变尤速,故服汤中病便止,初服已得汗,即不
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
验。

古用禁方,医家每自合药,即发汗之剂,亦多预合丸散,但丸散不能临病加减,故
终不如汤之随证消息为良。汉时禁方独盛,故师论及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外证脉不浮紧,见浮弱者,便知为荣气偏弱。桂枝汤乃达荣之剂,故脉浮弱者宜之。
假令浮弱而坠,可佐人参;浮弱而涩,可佐当归。相体定治,本无成法,且知桂、麻二
法之分,尚不在有汗无汗之别也。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属桂枝汤证。

客寒内侵,心阳外拒,胜拒相搏,乃成浮紧弹手之象,得表证脉浮而数,不能成紧,
亦为荣气之弱,故属之桂枝汤证。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属桂枝汤证。

阳明病气盛热壮,脉大而迟,形气俱实,此迟为脂膏素盛,阻卫气行迟,非里虚也。
微恶寒,外证未解,故主桂枝法以达荣和外。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耳。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
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此示平脉辨证之例。便硬虽似阳结,若脉象浮大,便为在表,设与通利,即为大逆,
以便硬虽为里实,实由津液不化,得汗出而津液内和,便硬自解。何以故,以脉浮固当
汗解也。今曰汗出而解,而不曰发汗则解,固知取汗之道,亦当从小柴胡和腠理致津液
之例,非麻桂所宜与也。便硬之因不一,有阳结阴结之分,复有气结气陷之异,当分别
求源治之。

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
解之当汗出愈。

此示素秉血虚,伤寒外感之变。以客寒实表,心阳外拒,脉当以浮紧弹手者为常,
今乃不能弦紧,而反见浮弱者,荣气内虚故也。血弱者易转燥化,必外见津枯口渴之象,
庸工每误认化热,辄施凉泻,又血虚者法当禁火,故被火者,必令心气热而谵语。但脉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1—

弱发热之证,既属外感,仍当治汗解,宜从养荣和外之法,用桂枝汤加人参、当归之属
治之。以脉浮故知邪仍在表,曰解之当汗出愈者,意指滋液以化汗,非正发其汗之谓也。
凡表实脉弱,荣气虚弱者,可仿此例消息。

病人烦热,汗出即解,又如疟疾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浮虚
者,当发汗,属桂枝汤证。

证象既烦热汗出,发作如疟,病机又日哺发热,属阳明主气之时,但见脉象浮虚,
便知荣气内弱,当从桂枝达荣之治,非白虎承气所宜与矣。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属桂枝汤证。

此但曰病常白汗,既不冠伤寒、中风,复不系六经为病,可知一切内伤杂病,凡荣
弱不能外与卫和之证,皆可以桂枝法达其荣郁。但辨证仍在平脉,必脉象浮缓、浮弱者,
乃可用也。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
则愈。属桂枝汤证。

藏无他病,而时发热自汗,乃卫气不内与荣和之象,先其时达荣郁以外交,则邪从
汗出解矣。发正汗以止邪汗,此桂枝法所擅长也。藏无他病之诊,仍在平脉辨之。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
节烦疼,可发其汗,宜麻黄汤。

表实则营卫两郁,脉当浮紧,此处而紧,即且紧之意,以顺文成句,非举按法也。
浮紧弹手,方为表实之脉,宜麻黄法开散皮毛闭塞,若尺迟者禁用。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
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热结膀胱而外未解,仍当用桂枝汤解外。外未解则脉象必浮可知,以病在血分,故
但可用桂枝法达营,不可用麻黄法开卫也。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下后微喘,而表邪仍在,则当以和外之剂,参入治喘之品。凡新病与痼疾相杂者,
当仿此例治之。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2—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属麻黄汤证。

表邪内郁,因致衄者,解表即以止衄,此亦求源施治之一例也。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属麻黄汤证。

致喘之因,由于皮毛之闭,则发汗即以治喘,以脉浮无汗,故知表闭,法同上例。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属桂枝汤证。

太阴外主肌肉,气合太阳,表邪内入,可从外解,但脉浮者,乃知在外,三阴病邪
已入脉,故多用桂枝达荣之法。读此知桂枝法之用广矣。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当复发
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
也。属麻黄汤证。

用麻黄汤,当视其表证是否仍在,脉象是否紧解,不关乎已衄未衄。若衄而未解,
麻黄法仍可用,若阳气不重,虽不衄亦禁发汗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属麻黄汤证。

有表实之证悉具,脉但浮数不紧,此为真邪胜拒之力皆弱,或证兼风邪化热,但恶
寒不解,亦可以麻黄法汗之,此表实脉象之变例也。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
知不在里,续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证。

此承上更举证在表而因在里者,通府可以和外。若小便清则知里无热,病全在表,
当用桂枝法达荣发汗。又衄而属荣郁者,亦用桂枝法,不当用麻黄法也。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
表宜桂枝汤。此示温里攻表后先之序,必以救里为先,盖病机属寒化之正例
也。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此示里轻表重,又当以救表为急,是知救里救表,其先后之序,仍当于二者轻重之
间,权衡定之。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属桂枝汤证。

此示桂、麻两法异用之辨,在汗出与无汗之分,而不在恶风恶寒之别,故曰汗出恶
风寒者,属桂枝汤证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属桂枝汤证。

此示太阳中风,脉至浮弱之象。阳浮阴弱,即举浮按弱,凡脉象统称阳脉阴脉者,
皆指举按,不指分部。以外感之证,当寸口浮沉、大小、迟速同等者为常,若一部独陷
者,则病机变矣。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
证。

以上二条,皆太阳篇之文,集示以究桂枝法主治之义。第一条示太阳中风证象之全,
第二条析脉象浮弱形容之细,本条则推究发热汗出为邪风外中之因,而总之皆以荣弱卫
强为病机之本,参合求之,则桂枝法之运用,尽于此矣。若发热汗出而不属邪风之因,
荣弱卫强而不属外因之证,则皆非桂枝法所宜与,又可隅反以类推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

气冲之变,由于营郁,故达营可以降冲气之逆。桂枝可下气者,其用在降冲气,非
以降肺胃之逆也。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营气实而郁者,与桂枝法,必反烦不解,当刺以泄经气之实,却与桂枝汤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