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称心如意,因而会工作得特别积极。不愉快的工作环境只会使人内心抵触,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绩。
有很多公司管理者,比较喜欢在管理岗位上板起面孔,做出一副父亲的模样。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从而方便管理。这是走入了管理的误区。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了,板起面孔不能真正成为权威!放下你的尊长意识,去做你下级的朋友吧,你会有更多的快乐,也将使工作更具效率、更富创意,你的事业也终将辉煌!
19。 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提出者:金星啤酒集团
点 评: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而且这五个层次是逐级渐进和同时存在的。为员工创造经济需求(生理、安全)及精神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文化氛围和参与管理的“自我改善”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把员工在企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20。 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提出者:
点 评: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尊重员工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而且尊重员工本身就是获得员工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
21。 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提出者:1766年,普鲁士天文学家约翰·提丢斯(1729-1796)推导出了用天文单位来计算从太阳到行星距离的公式。该公式于1772年被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特(1747-1826)公诸于众。
点 评:该公式(D=(N+4)AU/10) 用字母D表示从太阳到某一行星的距离,在推导出这个公式的时候,人们发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与D值相吻合。 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正好与D值19。6相吻合, 1929年发现的冥王星,其D值有所误差,而对于海王星来说,这个公式则完全失效。
再好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不放。重要的是,查找错误的原因。
22。 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提出者:
点 评: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23。 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提出者:
点 评: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1) 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4。 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提出者:
点 评: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金鱼缸”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各项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下属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 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提出者:
点 评: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可是渔民们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了,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还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汉斯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员工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Kill掉。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26。 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提出者:美国前总统林肯
点 评: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比您伟大得多。”《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
林肯以他一贯以来特有的幽默对雷蒙顿说:“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我吆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都跟不上他。到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他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在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雷蒙顿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效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点 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提出者:
点 评: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提出者:
点 评: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到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时,不自觉的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会努力去满足下属的这种心理需求,对下属亲切,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帮助部下解决困难。相反,专爱挑下属的毛病,靠发威震慑下属的管理者,也许真的能够击败他的部下,但是,一头暴怒的狮子领着一群绵羊,又能创造出什么事业呢?
用好赞赏的技巧,关键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击倒的那7只瓶”上,别老忘不了没击倒的那3只。要相信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长处、优点,只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你就会看到神奇的效力。
30。 末位淘汰法则(活力曲线):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提出者: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活力曲线其实质就是“末位淘汰”)
点 评: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加以区别对待。这正是韦尔奇所推崇的“活力曲线”,这一曲线被认为是给GE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
以业绩为横轴(由左向右递减),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由下向上递增)。
利用这张正态分布图,你将很容易区分出业绩排在前面的20%的员工(A类)、中间的70%的员工(B类)和业绩排在后面的10%的员工(C类)。
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韦尔奇称之为“活力曲线”。
“末位淘汰法则”顾名思义是“将工作业绩靠后的员工淘汰掉”,其实质是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科学的评价后,进行分类或排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将末几位予以调岗或辞退的行为。
31。 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提出者: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默菲
点 评:源于美国空军1949年进行的关于“急剧减速对飞行员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的志愿者们被绑在火箭驱动的雪橇上,当飞速行驶的雪橇突然停止时,实验人员会监控他们的状况。监控器具是一种由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默菲所设计的甲胄,甲胄里面装有电极。有一天,在通常认为无误的测试过程中,甲胄却没有记录任何数据,这使技术人员感到非常吃惊。默菲后来发现甲胄里面的电极每一个都放错了,于是他即席说道: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错误,那么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
默菲的这一说法后来得到广泛的流传并被总结成默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
我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