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动力的人多。婴儿死亡率随母亲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印度喀拉拉邦的
一项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家庭收入及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有关,低收入家
庭中营养不良者占94%,而高收入家庭为26%,主妇为文盲的家庭中营养不
良者占94%,而中学毕业主妇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者仅9%。
(2)人口状况
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群,分析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及其变动对正确
制订卫生政策,组织卫生服务有重要意义。
近30 多年来,世界人口将近增加了1 倍,1950 年全世界人口25。1 亿,

1960 年29。9 亿,1970 年36。1 亿,1980 年44。2 亿,1985 年47。6 亿。70 年
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有所下
降。世界人口增长率,1950~1960 年为1。9%,1960~1970 年为1。9%,1970~ 
1980 年为1。8%,1980~1985 年为1。7%。由于人口基数的增加,增长率的
减缓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数的减少,按人口增长率计算,世界人口增长数
1980 年为7500 万,而1985 年为8237 万。按世界人口资料表所公布的人口
增长率估计,1985 年全世界净增加了8237 万人,即每天增加22。6 万人,每
小时增加9402 人,每分钟增加157 人。世界人口增加过快仍然是当前世界所
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卫生问题,因为人口迅速增加,常导致生活贫困、受教
育少及营养不足人群的增加,而这些人一般是健康水平较差,需要更多卫生
服务的人。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 
人口有所下降。但在战后,由于死亡率降低,又加速了自然增长。菲律宾、
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平均人口年增长率都在2。6%以上(1970~ 
1979 年)。西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和
科威特,从20 年代起就开始采取了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再加之第二次世界大
战没有触及这些国家,故战后死亡率降到7~10‰,又由于出生率较高(30~ 
40‰),因而自然增长率上升较快。 1950~1970 年,土耳其人口增加一半, 
伊朗和伊拉克增加0。7 倍,而黎巴嫩和叙利亚几乎翻了一番。科威特由于邻
国工人大批涌入石油工业企业,人口增加了2 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最近估计, 
世界有近8 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其中以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绝对贫困
人数最多(虽然南撒哈拉非洲的绝对贫困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最大,但因
非洲人烟稀少,故贫民绝对数较少),亚洲约有1/3~1/2 的人口(尤其是儿
童)严重营养不良。
各地区及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有很大差别,1985 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为1。7%,而发展中国家为2。0%,工业发达国家仅0。6%。分地区看,非洲
2。9%,亚洲1。8%,拉丁美洲2。3%,北美洲0。7%,欧洲0。3%,大洋洲
1。2%。在70 年代,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9‰,而拉丁美洲国家1965~1977 
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7‰。这意味着在30~35 年内,人口增加1 倍。亚非
拉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结果,必将影响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
1950 年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是亚洲占54。7%,非洲占8。8%,拉丁美洲
占6。5%,北美洲占6。6%,欧洲(包括前苏联)占23。0%,大洋洲占0。5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结果,世界人口中亚非拉地区人口比例加大,而
欧美人口比例相对缩小,预计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到2000 年时世界人口
的绝大部分(81%)将生活在经济、文化、卫生条件比较差的亚非拉地区, 
而欧美地区的人口比例将相对减少。
非洲有55 个国家和地区。据1983 年统计总人口有5。14 亿,占全世界总
人口的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9 人,居世界第三。其人口的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在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
高原和沿海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其中尼罗河下游两岸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00 
以上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平均每平方
公里不到1 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近30 多年来,世界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加快。世界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比
例,1950 年为28。6%,1980 年为39%,1985 年为41%,预计2000 年将达

到49%。发达地区及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程度明显增多,亚非各国人口
中城镇人口占37~38%,欧洲为79%,北美洲达87%。
世界人口的性别比例比较稳定,在发达国家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在
发展中国家则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在年龄结构方面,近30 年来发展中国
家中儿童人口比例大多数国家有所增加,近年来有的国家由于出生率下降而
有所减少,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在发达国家中由于长期较低出生率及死
亡率的原因,儿童人口比例显著下降,而老人比例加速上升。1985 年发展中
国家人口中0~14 岁者占39%,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仅占4%,在发达国家人
口中儿童及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3%及12%,不少欧洲国家人口中65 岁以
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已达15%左右,如瑞典16。3%(1980 年),奥地利15。5 
%(1980 年),前联邦德国15。4%(1981 年),英国15。1%(1980 年), 
挪威14。8%(1980 年)。
1985 年世界人口中,妇女有24。12 亿人,占49。8%,其中15~49 岁育
龄妇女11。93 亿人,占总人口的24。6%。育龄妇女及0~14 岁儿童人口共
28。89 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9。6%,表明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很大重
要性。
(3)社会卫生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人类的生活劳动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在
不同地区及国家之间,在同一个国家的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差别仍很大。
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社会卫生问题,尽管在不同地区及国家表现形式
不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有5~10 亿人口(大多数
在发展中国家)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在高收入国家(欧洲、北美、日本及大
洋洲各国)的11 亿人口中,人口增长率很低(0。7%)而粮食生产水平高, 
由于饮食过度造成的某些营养不良(如肥胖病)是营养不良的普遍形式。在
亚非拉各个中等收入国家(除中国以外)的8 亿人口中,人口增长率虽高(2。8 
%),但经济发展速度也快,粮食增产多,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薪阶层)人
口,患饮食过度性营养不良。在亚洲及非洲的贫穷国家中(有12 亿人口,人
均产值在200 美元以下),估计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人口严重营养不良, 
特别是儿童。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等偏下, 
但明显的营养不良并不多见。
环境卫生状况也类似,总的看来人类的生活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但各地
区很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问题是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不足,而在较
发达的国家中,突出的问题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关的环境公害、工业污染、
交通问题、噪音、空气及水质下降等。在基本卫生设施方面,农村比城市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1975 年调查资料,城市居民中77%能用到自来水,75%能
享受到合理的卫生设备,而在农村则只有22%居民能得到充分的给水,15% 
得到满意的卫生服务。70 年代初期关于居住条件的调查资料表明,城市中75 
%住房有电气设备,而在农村地区仅25%住房配有电气设备(有的国家只有
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化学物质利用的增加,环境(包括空气、水源、
土壤及食物)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人类生活的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
(4)卫生行为
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行为因素,包括吸烟、酗酒、吸毒、生活紧张及不正
当的性行为等,对健康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吸烟是使人们健康下降及过早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欧洲国家, 
成年男子吸烟率在50%以上,成年妇女吸烟在10~50%。在亚非美及大洋洲
各国,成年男子吸烟率大多数在40%以上,有的国家(日本、菲律宾、南非) 
高达70%,但妇女吸烟率很低,很少超过30%。尽管吸烟(包括被动吸烟) 
对人们健康(包括下一代)的影响已为许多调查所证实,但烟草的种植、加
工和消费却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的烟草生产比发达国家增长得还要快,世
界上10 个生产烟草最多的国家中,有6 个(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南朝
鲜及土耳其)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吸烟对健康的关系及控制吸烟问题,已经
成为当代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中的重要课题。
饮酒过度,不仅对个人健康,对于家庭和整个社会均有影响。酒精消耗
量与肝硬化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但是,几乎所有国家的酒精消耗量都
在增加,不少欧洲国家的人均纯酒精消耗量在10L 以上(如法国16。8L,意
大利13。6L,奥地利12。4L,葡萄牙11。7L,西班牙11。4L,前联邦德国11。0L, 
瑞士10。8L)。
精神作用药物的滥用在全世界都在增加,在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某
些国家,鸦片成瘾是个严重而长期的问题,城市青年中海洛因吸毒率在逐年
上升。
世界各地青年有更多更早地进行性行为的趋势,青年中的性病,特别是
淋病发病率显著上升,未婚少女怀孕者逐年增加,某些拉美国家的调查表明, 
20 岁以下女青年已生第一胎者占50%,已生第二胎者占25%,已生第三胎
者占10%。在发展中国家,孕产期并发症已成为15~19 岁女青年的主要死
亡原因之一。
(5)居民健康状况
近30 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明显
提高,主要表现在出生率及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的明显
下降,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等方面。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50 年代及60 年代出生率很高,不少国家出生率在
40‰以上,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70 年代以来已
逐步下降到30‰左右。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本来就不高,近30 年来又缓慢下
降。 1985 年发达国家出生率平均为1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1‰。
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近几十年来显著下降,1985 
年平均死亡率为11‰,婴儿死亡率81‰,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近年来由于
人口老龄化而有所上升,但婴儿死亡率已降到10‰以下的低水平,1985 年平
均死亡率9‰,婴儿死亡率18‰。
近30 多年来,世界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延长,不少发展中国家居民
在50 年代初期的出生时期望寿命仅40 岁左右,在70 年代末及80 年代初期
已延长到50~60 岁,1985 年发展中国家居民平均的出生时期望寿命已达58 
岁。欧美发达国家居民出生时期望寿命,50 年代初期均已超过60 岁,1980 
年前后大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时期望寿命超过70 岁,女性已达77~79 岁, 
1985 年发达国家居民的出生时期望寿命已达73 岁。
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变及地区差别也反映在主要死亡原因上。总的看来, 
传染病、寄主虫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下降,肿瘤、心血管病及意外
死亡已成为人类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地区及国家间主要死亡原因的差别也
很大,像营养不良、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发达国家已经

大部分被消灭或控制,但在不发达地区及国家中仍是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
在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病是男性的首要死因,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因心血
管病死亡者约占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心血管病死
亡率明显上升,心血管病防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防治措施的加强,癌症死亡率及其在死因中的
百分比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卫生系统的一个沉重负
担。70 年代中期,全世界死于癌症者,每年估计500 万人,约占死亡总数的
10%。
据70 年代中期58 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为64/10 万, 
占死亡总数的5~10%。在发达国家,事故死亡是继心血管病及癌症之后的
第三位主要死亡原因,在1~44 岁人口中则是第一位死亡原因。
作为孕产妇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低体重儿比例在发达国家占4~ 
11%。
以上资料表明,当前世界上不同地区及国家居民的健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