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谈往录-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可我弄得满头是灰,抹一脸黑黑的道子。 

 

 “为了赶紧做点吃的,我们又重新忙碌起来了。真是应了崔玉贵的话,只好 

又从中午剩的豇头角、剩玉米身上打算盘。这种苦日子,我们从来没有经过。但 

是不干又没吃的,肚子饿,逼着我们非干不可。疲倦极了,腿已经迈不动步,还 

要咬着牙去做。现在懂得什么是苦了。人多起来,新添了坐轿车的人和车把式。 

 

 我找到崔玉贵,让他动员车把式帮忙煮玉米。没有锅,就把堂屋的那个锅拔 

下来。 

 

 没有灶。就在院子角上检旧砖新码一个灶。没有柴,就把院里的大麦秸垛拆 

了,找不湿的麦秸当柴烧。这样也不行,锅小人多,怎么办?有经验的车夫告诉 

我们,玉米可以烧熟了吃,于是把大麦秸多揪几堆,用火和灰把玉米埋里面,烧 

成糊的。 

 

 等玉米煮熟后,用锅再煮豇豆粒。这样,分几锅煮,总算把玉米煮成半生不 

熟的了,对付着能吃。我把烧好的玉米掰两个尖,用两个碗盛点豇豆粒,奉献给 

老太后和皇上。已是半夜时分了,老太后还倚墙没睡,我和娟子给老太后剥玉米 

粒,用头上的簪子穿豇豆粒吃。皇上还坐在地下。我俩又端来两碗豇头汤,敬给 

老太后和皇上。然后伺候老太后睡觉。先把腿带解开,松一松再扎上,怕腿带上 

有虫子。把头发用手给老太后拢一拢。炕上不是原有个破簸箕吗,把它扣过来, 

垫上一块手巾作枕头,让老太后躺好。把捡来的芭蕉扇,给老太后盖在脸上。剩 

下光着的两只手我们俩用两块手绢给包上。浑身上下,没有露肉的地方,不怕虫 

子叮了,看样子,老太后忍受着闷热,闭目养神,能眯糊一小会儿。皇上已经坐 

在车垫子上,用帽子遮住脸,两脚伸直,在墙角上强忍着休息了。我俩轻轻地退 

出来,到窗外捡一顶破草帽,给老太后把迎头的窗户堵上,免得有风。这才吃我 

们所谓的晚餐。皇帝和太后在一起,母子同居一室,还是第一次吧。 

 

 夜宿西贯市、——苦难的第一站(7 ) 

 

 “正房东屋老太后和皇上已经静悄悄没有响动了,西屋的皇后、小主、三格 

格、四格格、元大奶奶也都没有声息了。这都是有教养的人,在这种场合,是谁 

也不会叫苦的。中间堂屋是我们四个侍女。听听各屋都没有动静,我们铺下口袋, 

就在地上囫囵着睡下了。各王公大臣们连同大阿哥和溥伦躲在轿车里去休息,李 

莲英、崔玉贵等在蒲笼车里,车夫们都集聚在西面的矮厦子下。夏天的天空灰沉 

沉的,下弦月已经落到西南角下。这个镇甸很安谧,因为都是回民,有专一的信 

仰,信奉其他道门的事是很少的,所以骚动也不大。从我们到来,这地方的男人、 

妇女、孩子看热闹的人极少,跟我们闲谈时,追根问底的人根本没有,可见这村 

子的人很懂规矩。侧耳听到鸡叫了,在宫里是听不到的。一天没有好好地洗脸和 


擦身上,安静下来后,才觉得浑身长满了痱子,用手一摸都是小粒粒。手放在肉 

上,好像不是自己的皮肤,痱子出尖怪扎手的。回想崔玉贵的话,‘只当我已经 

死了’,心也就安稳下来。 

 

 “合眼眯糊一小会儿,天就亮了。我赶紧爬起来伺候老太后,生怕老太后病 

倒就麻烦了。还好,老太后和皇上全都很好,我们才放下心来,堵心的事又发生 

了,夜里不知什么人弄水,把汲水的瓦罐子摔碎了。越忙越添差错,赶忙托人到 

街里用银子买个旧的。这已经是天大亮了,不知是什么风声漏了出去,街里的大 

户人家知道这批住的人是太后和皇上,送来了几屉刀切馒首。不是一般的圆馒头, 

是四方的,用板刀切成块的馒首。还有骰子似的、小方块的咸菜,两桶小米粥。 

 

 这真是雪里送炭。他们不敢说是贡献给老太后和皇上,因为知道宫里头礼仪 

森严,只说是给下人们的。另外,知道要行山路,特意奉献三顶骡驮轿。 

 

 “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这些新鲜事儿。这都是我没经过和没见过的。所谓骡 

驮轿并不是骆驼拉着的轿车,与骆驼一点关系也没有。说确实一点儿,是骡子背 

上驮着的一种轿。只是不用人抬,是由两匹骡子一前一后、在两个骡子中间的背 

上搭成一种轿。前面的骡子等于辕骡,是管掌握方向、择选道路的,后面的一个 

叫跟骡,紧跟辕骡后面,不许脱节、保持稳定的。这两个骡子都是老搭档,驯练 

有素的。平常没有驯练的骡子是不行的。这种驮轿,没有畜拉轿车那种颠簸之苦, 

又比人力抬轿走的速度快,能上坡下坡走窄路,最巧妙的是,当头骡拐弯的时候, 

轿下面有个圆盘,能随着旋转,叫转盘,使驮轿保持平稳。骡驮轿在西北地方是 

大户人家的主要交通工具。西贯市街里的大户人家一气奉献给三乘骡轿,是很可 

观的了:这要有六匹骡子,三个脚夫,当这兵马荒乱的年景,总算是很豪气的了。 

 

 慈禧西逃时受过“恩宠”的百姓“我还要顺蔓说下去,据说西贯市的这个大 

户姓李,是个开镖局子的,习武出身,很有点侠义味,在这一带很有点名气。最 

值得佩服的,他派了个向导,姓杨,40上下岁,极精明。我认识这姓杨的,因
为 

后来他一直送我们到张家口北,路途时间长了,所以有所了解。据说镖车一到城 

镇时,要大声呼喊,叫亮字号,行话叫喊趟子,喊的人叫趟子手,姓杨的就是个 

趟子手。这些事都是沿途增长的新知识。 

 

 “骡驮轿很高,在轿尾带有个脚踏凳,我们把脚踏凳拿下来,搀扶着老太后 

登着凳上了轿。老太后第一乘,皇上第二乘,皇后第三乘。就这样离开了西贯市。 

 

 又重新雇了辆轿车,给我们侍女坐。从此告别了蒲笼车,因为它走得慢,赶 

不上轿车的速度,所以不要它了。 

 

 “要记住,这是老太后第一件最宽心的事,自离开宫以后,居然有人给奉献 

东西了,怎能不让她老人家欣慰呢! 

 

 “我们当侍女的也总算熬过了苦难的第一夜。 

 


 “我说得太粗糙了,但大致是这个样子!” 

 

 古书上说“穷猿奔林,岂暇择木”。慈禧的夜宿西贯市,大有点这种意思吧! 

 

 (注:1986年6 月7 日《北京晚报》载有祖籍西贯市村李佩伦先生的《骡
驮 

轿。西贯市》一文,称:慈禧逃出北京,第一站是在西贯市村落脚。……西贯市 

是以李姓为大族的回民村,因它位于出西直门经海淀、温泉,北上居庸关的道上, 

是南来北往要冲之一,故村里为官、经商、习武者极多。光裕行本为李家开的镖 

局,有东、西光裕两个字号,慈禧仓皇逃到西贯,正值光裕东家李子恒在家,便 

把家里的骡驮轿献出。同村人杨巨川作向导,护驾西行。慈禧还朝不忘旧事,封 

杨巨川为引路侯,授李子恒为新疆伊犁县令。此文可作参考。) 

 

 从昌平到怀来(1 ) 

 

 “那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七月二十二日的早晨,我们陪侍着老
太 

后由西贯市出发奔向了古长城。——那时,我们根本不知往哪儿去! 

 

 “七月的早晨,地上的水气和天空的雾气混杂在一起,看不清是晴天还是阴 

天,只觉得灰蒙蒙的一片。还是按照老太后的口谕,崔玉贵打前站。今天崔玉贵 

显得美滋滋的,给他新添个帮手,那个镖局子的向导姓杨的和他在一起。出发前, 

我和娟子侧着耳朵听他俩说私房话。两个人都好练武,提起北京有名的教师来, 

他们相互还有些渊源,所以能说在一起。姓杨的又是个地理鬼,甚至某一处某一 

家,姓什么叫什么,他都很知底,尤其是这一带练武的多,到了某一处,一报师 

门,马上就能得到帮助。这正对崔玉贵抢阳斗胜、好大喜功、又带些江湖味的脾 

气,因此,崔玉贵马上拍姓杨的肩膀,管人家叫‘兄弟’,不管人家岁数大小。 

 

 崔玉贵就是这样大马金刀的性格。小娟子并不戴敬他,看他们走后,指着崔 

的脊背说:“没阳寿的,狗都摇头,满嘴里跑骆驼!就是他老子来了,他也会拍 

着肩膀叫兄弟。‘这是宫廷里骂人的话,等于说:”该死,死了喂狗,狗都摇头, 

满嘴里胡吹乱!’宫廷里不许说‘死’、‘杀’等脏话和不吉利的话。我笑着说 

:“ 

 

 你背后骂他干什么?‘娟子也笑了,说:“我就是看不惯他那轻浮得意的样 

儿。 

 

 专会一套丑表功。‘我说:“咳!他无家一身轻,路死路埋,道死道埋,乐 

一天是一天,跳墙挂不住耳朵,也难怪他这样!’(跳墙挂不住耳朵,是老北京 

的土话,没有一点牵挂的意思)娟子有多机灵,听出我说话的气味来了,扬起脸 

来抢白我说:”刚离开宫墙一天,你就满嘴死呀活呀的胡吣,两天没睡觉了,你 

先眯糊会儿。‘这是她的好意! 

 

 “真的,难得有片刻的宁静!更难得我能和娟子在一起! 


 

 “去年,在我所谓的结婚时,娟子单独送了我一份厚礼,我明白,这是向我 

告别的表示。相处七八年,同甘共苦的姐妹,胜过同胞,就在我将入地狱的时候 

等于给我一份祭礼,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婚后见面,她也没提送礼,我也没表示 

道谢,虽然有些亏礼,只是相对默默无言,好像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这在 

常情可算不懂礼貌,我们俩就越过了这个界限。可每当我感情流露的时候,她总 

是用话给岔开。今天,我俩同坐一辆车,就是彼此不说话,也感到心里头有无限 

的温暖,我恨不得抱住她痛痛快快地嚎几声,吐一吐我的酸苦。她那水晶般的心 

里,早就明白这些,眼睛并不看我,沉思一会儿,寒着脸说:”你的心事我知道, 

现在还不到你哭的时候。——据目前看,咱俩的小命可能保住了,可留在宫里的 

姐妹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将来咱俩回来,能给她们收收尸,铲几铲土,祭奠祭奠 

她们,也不枉姐妹一场。还记得去年正月说书的说陈圆圆故事罢,城破被俘,六 

宫的人被赶着迎接新主子,‘九殿咚咚鸣战鼓,万朵花迎一只虎’。真要是宫城 

破了,我倒愿意她们都死干净,一个不留,一朵花也没有!我哭也哭个痛快,泪 

也流个干净!到那时你尽力地哭罢!就是愿意随她们去,我也不再拦你了。‘她 

突然伸出两只手来,搂住我的脖子,浑身颤抖着大声地抽咽起来。这是在荒郊旷 

野的车上。 

 

 “她就是这样一位心直嘴快、热心肠的姑娘!她无时无刻不在预想着宫里遭 

受苦难的姐妹。 

 

 “抬头一看,前面三乘驮轿高高地、晃晃悠悠地在路上走着,我们是近侍, 

不能离太后远了,驮轿以后就是我们的车。驮轿是个新鲜玩意儿,所以我们对它 

仔细地观察。我想坐它并不会多舒服,因为它太高。轿车的辕子和马的肩膀平行, 

轱辘上的车轴也不过离地二尺高,但驮轿不是这样,它是用一个架子搭在前后的 

马背上,架子呈井字形,井字上头高高的有一个小屋,比轿车约高出二尺多。山 

路崎岖,马一高一低地走着,小屋也随着晃荡,人坐在里边也跟着一俯一仰的摇 

动,时间长了,老太后怎么经受得住?但老太后始终隐忍着不言语。自从离宫以 

后,老太后很少说话。这是条上山的路,一步比一步高,远远的,但清清楚楚地 

看见两个人,那是崔玉贵和姓杨的,他俩可以算是老太后的探马或是顶马罢!再 

看看老太后轿前光秃秃的,皇上轿前也是光秃秃的,两位至尊没有一个侍卫,只 

有两个赶脚的脚夫,使我不禁低头长叹! 

 

 “平常日子,老太后去颐和园,大轿前面光銮仪卤簿就要排出一里路远。别 

的不提,就说大轿前的顶马吧,一排四骑,前后四排,不用夸有多威武了。一色 

的红里透黑的马,膘肥体壮,毛梢亮得出油,像缎子一样。马的额头上一律系着 

红缨子,嚼、环、鞍、革荐,配着锃亮的铜什件,左右丝缰齐摆在马鞍桥上,四 

匹一排,看着就整齐威武。最美妙的是马迈的步子:当然这顶马是为了给老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