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种不幸的寂寞,于是到各处拣选玩物。十三陵的油葫芦就是由宫里挑选出来的。
一到白露节,后门桥往南一带,卖油葫芦的小贩就多起来。选这个地点,无
疑最高的目标是面向宫里。景山西侧板桥一带,景山东侧黄化门一带,北海东侧
内宫监一带,这一大片地方都是太监聚居的所在。太监下了差以后,多在这地方
喝喝茶听听书。有点新奇玩意,买回宫去,孝敬主子,花钱不多,落个得脸,所
以应时应景的东西也就多起来。
“听小太监向我们夸口,说京西的油葫芦滑,叫草油葫芦,不干活,爱叫;
十三陵的油葫芦笨,老实,爱干活,叫山油葫芦,活的时间也长。京西的活不到
冬至,十三陵的能活到大寒。颜色也不一样,十三陵的发青,螃蟹盖子色,叫蟹
壳青;京西的脖子底发红,爱跳不老实。买油葫芦最主要的是听他叫,十三陵的
油葫芦善叫,每到晚上,天一黑,开始叫起,彻夜不停,高低声音变调,快慢缓
急,嘟噜噜叫个不尽不休。跟蛐蛐不同,蛐蛐是一声一声的,油葫芦连续不断,
而且长短声不同,抑扬顿挫,叫得人九转回肠。这很对长夜失眠的宫妃的脾气,
总算有个活物陪着她们度过难熬的夜晚,更何况在秋风秋雨之中。因此,养油葫
芦玩,在宫里每年秋季是个风气。
“这次给大阿哥送来的油葫芦,装在油葫芦罐里,是‘范子货’,是宫里和
各王府特制的。春天种葫芦时要种亚葫芦(一种结小葫芦的植物),等结葫芦时
用一种叫‘范’的模具,把小葫芦装在范里,使小葫芦按范的形状长。‘范’有
方的,有圆的,有扁的,‘范’里有各式各样精雕细刻的花纹。葫芦成熟以后,
磨光擦油,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太监是把装着油葫芦的油葫芦罐放在胸前
温暖的怀里带来的,足见很珍贵的了,无怪大阿哥高兴,偷偷让小太监拿给我们
看,表示对我们的好感!
“最让大阿哥高兴的是在雁北的一次驻跸。那天,天时还早,小太监由外面
买进几只鸽子来。起初不太注意,后来打开膀子一看,竟然是乌头还带有黑翅膀
的。啊!这是铁翅乌,北京还没有这个品种,他惊喜了。当时北京只有铜翅乌棕
头棕翅,没有铁翅乌(黑头黑翅)。次日在路上,大阿哥特意让小太监挎着篮子
给我们看,并告诉我们,他让本地人去给收买些。过了些天,他又让小太监告诉
我们,说这种鸽子飞起来好看,但并不善飞。到现在北京还流行两句土话:”十
个乌九个赖,有了一个就不坏。“——这是大阿哥在西行路上嘴里唱出来的。
“大清国最后一个太子,最后留下的话只有这一句了,但人们很少知道这是
大阿哥说的。在西行路上,我们的车轿首尾相接,相处约两个半月,虽然有贵贱
之分,男女之别,但他那孩童之心时时显露出来,他根本不懂当皇帝是干什么。
我真不知道老太后一定要让他预备当皇帝是什么意思。每当秋高气爽的时
候,
瓦蓝瓦蓝的天上,飞起成群的鸽子,就不由得想起了大阿哥,想起了他的铁翅乌
来。
咳!知道末代太子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了。这是一个被戏弄的孩子,任凭别
人来嘲讽他!而戏弄他最主要的是他老子。
“端王处心积虑又心急火燎地想让儿子当皇上,自己好当太上皇。俗话说:
知子莫如父。儿子究竟是龙是泥鳅,自己早就知道,正因为他是泥鳅,自己当上
太上皇才更称心如意,可以为所欲为。老太后70多了还能活几年?但端王又自
知
德望不够,于是就利用义和拳扶满排外,迎合老太后的心意,结果惹下天大的灾
难,这都是由大阿哥引起的。”
给光绪剃头(1 )
“我先跟您交代清楚,这些事都是我听来的,不是亲眼看到的,不要说我骗
您,更不可寻根问底。我是怎么听到的就怎么说。咱们说句笑话,这叫‘老太太
喝面茶——糊里糊涂’,您糊里糊涂地听,我糊里糊涂地说。不过,这些是属于
下等人干的事,知道的人很少了,我不说恐怕没有人知道了。
“宫里头专有一个处,叫按摩处,归敬事房管,有200 来人,规模很不小。
上至给皇上沐浴、剃头、修脚,下至给一般太监剃头、刮鬓(老太监没胡子,
所以忌讳说刮须)。最主要的还是伺候太妃们,腰酸腿痛、筋骨不舒,甚至因夜
间睡觉枕头垫得不合适,俗话叫‘落了枕’了,这都是按摩处的差事。还有太监
们短不了扭了骨,伤了筋,这也归按摩处来治,一般地说,皇上有御药房,太监
们有按摩处。可以说,按摩处是个上下离不开,接触面最广,差事很杂的地方。
“我又要说古了,但我可不敢在您面前卖三字经。作为下九流之一的剃头行,
二三百年来就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老憨王(旗下人对努尔哈赤的尊称,也是爱称。
有时叫‘我们的老憨王’,更显得亲切)建国初始,为了和汉民区别开,把
建州人(当地人)和归顺的人都剃成半个月牙式的头,做成明显的标志。一来免
去归顺的人三心二意,往来流窜;二来明朝的人,见到剃头的人就杀,这样更巩
固了老憨王手下的人民团结一条心,誓死抵抗明朝人。汉民自古以来是蓄满发的,
对头发看得非常重要,一根头发也认为是父母给的,说是父精母血,动了他们的
头发,就像杀了他们的父母一样。满洲人进了关以后,就以剃头不剃头,作为归
顺不归顺的界限。如果剃了头,就表明你投降了,当作顺民来看待;如果不剃头,
表示不投降,当作暴民来看待,那就格杀不论。所以当时就有这样的命令:“留
头弗留发,留发弗留头。‘如果想留脑袋那就必须剃发,如果不剃发那就要砍脑
袋,不投降就杀头。这个命令是十分严厉的。
“因此,随龙入关的剃头匠人(当时剃头匠都是随营的兵),自然是狐假虎
威,趾高气扬的了。别的先不谈,就以剃头的挑子作例吧,那简直就可以说是个
杀人的刑场!
“现在剃头挑子很难看到了。挑子分前后两头。前头的是以一个圆圆的木桶
做成,大约有一般水桶粗细,木桶里有个小火炉,用木炭生着火,火炉上边有一
铁制的架,一个铜盔式的脸盆放在火上,温好了水,用来洗头洗脸,做好剃头前
的准备。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就因为它的一头有个炭盆。挑子的另一
头,主要的是挑着个坐凳,因为被剃头的人必须坐着。并不是四条腿的凳子,根
本没腿儿,是几块木板拼成的,简直像切肉的墩子,北京管这样的东西叫兀头。
墩子中间空的,有一个匣子,盛刀子拢子之类。
“看起来这挑子平淡无奇,可当初清兵进关的时候,人们看见它就会毛骨悚
然。
“第一,那块钢刀布(钢,在这里念杠,动词,把刀子来回在布上蹭,使刀
刃锋利)是一尺来长的水龙布,背面写着10个大字,就是‘留头弗留发,留发
弗
留头’。据说这是当时皇帝给下的诏书,让所有的剃头挑子都挂上,剃头匠有权
强迫汉民剃头,如果不剃,杀头问罪。剃头匠的权力就这样大,可以说剃头匠掌
握生杀大权。
“第二是剃头挑子上的钩子,比平常的钩子大而硬,几乎像帐蓬上的一样大,
当然这是用来搭汗巾的,洗完脸洗完头以后,把手巾搭在这里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原来另有用处,钩子大而且硬,是杀人之后把人头挂起来示众的。
“第三是前边温水的木桶,木桶下腰的颜色固定是红色,一来表示桶里可能
还装有人头,二来表示钩子上挂的人头往下滴的血迹。
“还有件奇特的东西,就是剃头人坐着的凳子,也是鲜艳的红色,为什么不
用轻便的四条腿的凳子而用沉重的木墩子呢?关键就在这里。墩子有墩子的作
用,
它既可以坐人又可以宰人,有谁敢抗拒不剃头,马上拉过来,按在墩子上剁脑袋。
后来的剃头挑子革新了,保持了墩子的原形,用几块木板拼成,中间是空心,
做成一个抽匣,盛些剃头用具了。
“一副剃头挑子,就充分表示出征服者对被征服者残酷杀戮的痕迹。我絮絮
叨叨地说这些话,目的是说清朝自入关以后,对于剃头匠一向是很看重的,在宫
里这行人也比别的太监地位高,除去师傅对徒弟打骂呵斥以外,很少受到别人的
折磨。这些话我是听老刘讲的,他说老一辈的师傅传说,是有这个谱儿。这些话
当时只能在家里偷偷地说,在宫里是不能说的。
“这里我必须多说一句话,按摩包括剃头在内,凡剃头匠一定要会按摩。按
摩处的人是很苦的,要从八九岁就练习按摩各种穴道,十四五岁就能独立操作了。
伺候太妃的人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人对太妃是不能进行按摩的,要聪明
伶俐,眉清目秀才行。他们管按摩叫‘放睡’,究竟什么意思我也不清楚。大概
是让身体各部位放松,安然入睡的意思。可能这是按摩的最高目的吧!老刘自夸
说,他在小孩的时候,就是专给太妃们按摩的。一次按摩就一个多时辰,累得腰
酸腿软,谈起来无限辛酸。可也得好处,太妃有什么吃的都会赏给他们。
给光绪剃头(2 )
“请您不要笑话,一次我头痛,老刘自动给我按摩。他先把双手搓热乎了,
然后两个手掌对合在一起,像拜佛似地双掌合十,手指和手指之间,留有间隙,
然后用双手仿佛剁菜似的,在我的头上、脸上往来地剁。他的十个手指的骨节都
发出清脆和谐的声音。声音很美,很好听,就像正月里掷骰子,骰子在磁盔子里
蹦跳;又好比一袋子核桃,一动袋子,核桃就咯咯乱响。一会儿,老刘给我捶背,
又换了一种捶法,不是用掌而是用拳头,把两手手指松松地卷起来,紧一阵、慢
一阵、轻一阵、重一阵地捶打着。他们的内行话,叫打五花拳,这不是武术上的
什么拳,是按摩术捶背捶腿专用的拳。捶打起来十个手指都发出咯咯的清脆的声
音,如同正月里庙会上卖的风车,迎风一摇,风轮转动,秫秸杆发出脆而不喧的
声响。老刘一边捶还一边唱,当然只能给我捶的时候唱,在伺候皇上和太妃们时
是不能唱的。可惜我当年没有心肠听,我的记忆力又不好,不过他唱的声音总往
我的耳朵里面灌,断断续续也记住几句,什么‘前搓胸,后捶背,这个名字叫放
睡’;什么‘由涌泉到百会(涌泉是脚心,百会是顶心),周身三百六十个穴道
要全会’。以下就像说相声的报菜名似的,说了一大串穴位名,先捶哪里,后捶
哪里,又有什么醉穴,又有什么麻筋,我都不着耳朵听,所以也没心记那些东西,
最后一句还记得:”五花拳打得为什么这样脆,都只因学徒的时候受过累。‘后
一句可能是他们自编的,不是他们师传下来的,但也可以想象得出来,五花拳是
讲究清脆的,要像打鼓点一样,轻重缓急和谐而有节奏,宫廷里的事是既讲实效
又讲艺术的。
“也许是老刘向我卖膏药吧(北京土话,过去天桥卖艺的练完了技艺以后搭
卖膏药,夸耀膏药如何的好。有人说,你的膏药不好,在身上移动。卖膏药的就
大加吹嘘,说他的膏药贴在身上能自己移动去找病。这里是胡吹乱的意思)。他
说,我们的按摩是合乎先天的道理的。道家讲究吐纳的功夫,其实说白了就是呼
气吸气,也就是做到静松两道口诀。静,是吸气,吸气的时候,要万虑皆空,什
么也不想;松,是呼气,要把浑身的肌肉、骨头节都松开。这样就能调节自己的
脑子,让全身血脉畅通,得到最好的休息。老道是自己用功,自己给自己调节,
这叫修炼。可皇上、太妃们,他们自己不修炼,而是让别人替他们修炼,同时自
己又得到差不多同等的效果——这就是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