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女谈往录-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想把老太后‘叫起’以前的事,大概给您说说,谁知您横插一杠子,什么唐啦、 

汉啦的几大套,我也没法答茬。现在我想想,接茬给您往下说。”她半开玩笑半 

责备我。她永远是这样,带着笑脸去责备人,显得有礼貌而让人听了又舒服。我 

赶紧陪礼说:“再也不打搅您了。”和上等的旗下人相处,时常感到一种麻烦, 

就是他们礼节上的讲究太多,日子长了使人有种厌烦的感觉,可是他们反倒认为 

只有上等人才能讲究礼貌,这个界限是很不容易打破的。闲话还是少说,静听她 

的叙述吧。 

 

 “在给太后梳头的同时,侍寝的已经让司帐司衾的两个宫女整理好床上的一 

切,退出寝宫,只有伺候梳头的宫女捧着梳头匣子在旁边侍立。外面更衣间里管 


服饰的宫女此时已经准备好当时当今的服装鞋袜。梳完头以后,老太后重新描眉 

毛抿刷鬓角,敷粉擦红。60多岁的老寡妇,一点也不歇心,我们都觉着有点过
分。 

 

 当老太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照镜子时,侍寝的总要左夸右赞,哄老太后高 

兴。 

 

 这种佛见喜的活儿,永远是侍寝的人包干的,旁人挨不上边儿。老太后站起 

来必定要把两只脚比齐了,看看鞋袜(绫子做的袜子,中间有条线要对好鞋口) 

正不正,然后方轻盈盈地走出来。这时侍寝的宫女把寝室的窗帘一打,在廊子外 

头眼睛早就紧盯着窗帘的李莲(连)英、崔玉贵(桂)、张福等,像得到一声号 

令一样,在廊子的滴水底下,一齐跪在台阶上,用男不男女不女的鸡嗓子,高声 

喊着:“老佛爷吉祥!‘老太后春风满面,容光焕发,笑盈盈地接见他们,有时 

特别给他们脸,还走到中间正座上接受他们的朝见。这都是侍寝的打窗帘给暗号 

的功劳,起床伊始就来个碰头彩。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李莲英他们 

从不得罪储秀宫的宫女子,因为我们都是一窝里的,彼此都要有照应。 

 

 “这时我这个敬烟的就是个大忙人了。前面已经说过,老太后不吸关东烟, 

吸水烟,到我手的是一两一包的小绿包。金黄色的烟丝,闻着有股香气味,也有 

些辛辣味,但不浓,丝很长,捻在手上比较柔软。太后习惯是左边含烟嘴,所以 

我必须站在左方,站的距离大约离太后两块方砖左右,把烟装好后,用右手托着 

烟袋,轻轻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轻易不跪着递烟)。我左手把烟眉子一晃动, 

用手拢着明火的烟眉子点烟。说起来简单,但这样用左手干活的习惯,不经过多 

次苦练是不行的。” 

 

 “我不是向您夸口”,她显然有些激动了,匆忙地由暖壶里倒了一杯开水, 

用右手托着说,“我60多岁的人了,手脚都不灵活了,可我挨打受骂的这点功夫, 

始终也扔不下。您请看。”她托着一茶杯热开水在右掌心上,足足有四五分钟, 

纹丝不动。同时用左手取东西,喝茶,眼光左顾右盼,右手始终不抖不颤。“姑 

姑的话,我记一辈子,纸眉子是明火,如果火星子烧了太后的衣服,出去(宫里 

把拉出去说成出去)就许是打死。我端着热水杯,练功有半年多,才许可我当差。 

 

 如果左手一晃烟眉子,火苗子乱跳,心里再一扑咚,右手乱动,烟袋嘴就会 

在老太后的口里打滑溜。您知道‘伴君如伴虎’,我们天天提心吊胆,小命离着 

阎王爷只隔一层窗户纸啊!“她说着说着眼圈已经红润了。她是个多情善感的人, 

想起过去,不由得伤起心来。我只能静静地听着,根本没有话来安慰她。 

 

 她继续说:“瞧吧!只要老太后脸一沉,掌事的姑姑发觉你手脚不利落,下 

去不问青红皂白,这顿藤条面是铁定吃上了。宫廷里没有训话,一是罚,二是打, 

三是杀,永远拿把子说话。”她沉静一会儿说:“我说这些又离板了,还是接着 

说老太后的事吧!” 

 

 “吸了两管烟以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老太后最习惯喝人奶和牛 

奶。宫里的早点还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叫奶茶。奶茶不由御茶房 


供应,由储秀宫的小茶炉供应,一来近,二来张太监干净可靠。就在这同时,寿 

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 

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用大提盒 

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这该李莲英献殷勤了。他守在寝宫门口里,崔 

玉贵站在寝宫门口外,张福站在老太后桌旁。崔玉贵先接过太监的包袱,传递给 

李莲英,再由张福解开包袱,由李莲英捧到太后面前。宫里有个特别严的规矩, 

不当太后的面食盒是绝对不许打开的。太后坐在明间有条山炕的地方,坐东面西, 

摆上炕桌,地下抬过一张花梨木茶几,这个茶几和炕桌不高不矮正合适。食盒里 

有二十几样早点。除去前面说的之外,还有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 

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纟散子、 

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匆忙的早晨(2 ) 

 

 “吃过早点,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烟,然后宫女们把太后请到更衣室。 

 

 太后换上莲花底满是珍珠的凤履,戴上两把头的凤冠,两旁缀上珍珠串的络 

子,戴上应时当令的宫花,披上彩凤的凤帔。这时李莲英就忙着指挥一切了。轿 

子抬到储秀宫门口,我把上朝专用的小轻便的水烟袋交给李莲英捧着。太后上了 

轿,左边是宫廷总管太监李莲英,右边是内廷回事太监崔玉贵;一个手捧着水烟 

袋,一个手捧着绿头签(即叫起的名单)膳牌,两个紧扶着轿杆,后随着一群护 

卫,前呼后拥地上朝去了。也许上乾清宫(轻易不上乾清宫,除非召见封疆勋吏), 

多半上养心殿,宫廷的术语名之为‘叫起’。 

 

 “老太后一启驾,储秀宫里就大忙特忙了,该当差的全都‘出笼’了。掌班 

的姑姑往宫门口一站,真是大将军八面威风,眼珠子乱转,盯紧了人们。扫院子 

的、擦玻璃的、收拾游廊的、擦抹屋里屋外陈设的,里里外外全都是人,但各有 

分工,丝毫不乱,而且动作有节奏,没有一个人敢说闲话,都要抢在‘叫起’这 

段时间里,把储秀宫收拾得一干二净。” 

 

 手纸和官房(1 ) 

 

 “叫起大概要用一个时辰上下(约两个小时)。回来时,轿子缓缓地走着, 

太监们按照等级,整齐、严肃地拥簇着,仍是左边李莲英,一手捧着水烟袋,一 

手扶着轿杆;右边是崔玉贵。这是老太后的两个近侍。‘叫起’一下来,李莲英 

就打发小太监先报信来了,掌事儿的把右手两手指在左手的掌心清脆地一拍,临 

近的宫女挨次序传递下去。大家心照不宣,紧张地工作着,一不嘀嘀咕咕,二不 

挤眉弄眼。一转眼,该退避的人退净了,剩下的就是该当差的人了。那种鸦雀无 

声的规矩,真让你佩服。”她屡次谈到储秀宫有一股储秀宫的味儿,这大概也是 

其中的一种吧! 

 

 “除去有差事的宫女上前请跪安外,一般的人照常当差,所谓熟不讲礼。 

 

 “老太后回来后才有闲工夫了。先到更衣间换衣裳,主要是头上的首饰,因 


为太重,需要轻装。饽饽房敬献一次点心,都是新做出来的,大体是满汉饽饽之 

类。太后是福大、量大、造化大,就拿正常的三餐和三加餐共六遍吃的来说,都 

是吃得痛快淋漓,随后喝上碗茶,吸两管烟。一会儿,就该传‘官房’了。 

 

 “宫里头有两大奇怪的事:一是数千间的房子都没烟囱。宫里怕失火,不烧 

煤更不许烧劈柴,全部烧炭。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像现在的楼房有地下室一样。 

 

 冬天用铁制的辘辘车,烧好了的炭,推进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里像在暖炕 

上一样。另一个是整个宫里没厕所,把炭灰积存起来,解大溲用便盆盛炭灰,完 

了必须用灰盖好;解小溲用便盆,倾倒在恭桶里。每天由小太监刷洗干净,所以 

无论冬夏,宫里绝没有臭气味。 

 

 “老太后一说‘传官房’,就是要便盆,要大小解了。” 

 

 老宫女慢条斯理地说,可她手里头决不空闲着,不是平整白天洗的衣服,就 

是择第二天要吃的菜,把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这是她后半生孤独一个人养成的 

习惯。 

 

 她笑着说:“您要不嫌絮烦,我慢慢地按照次序给您说下去。有好多是见不 

得人的话,请您闭着眼睛听。先说说用的手纸。 

 

 “手纸是宫女加工好的。领来细软的白绵纸,先把一大张分开裁好,再轻轻 

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这一点我们都能办到,我们经常比赛,同时含上 

一口水,同时喷出,看谁的力气足,喷的时间长,雾星又匀又细。俗话说:拙裁 

缝,巧熨斗,这也是做针线活的一种技术,我们都下死劲地练。把纸喷得发潮发 

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 

只要一来一往就成了。千万不可烙糊,糊纸发脆,爱碎,就不能用了。这样把又 

柔软、又干净、又有棱角的便纸,折叠好备用。熨两遍,一是图干净,二是要把 

纸毛熨倒了。不带毛的纸发滑,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 

 

 便纸经常是放在更衣间里南窗子的茶几底下的一个木盒子里。“ 

 

 她慢声细语地说着,我眯着眼睛听,脑子里也在回味着她的话。我轻轻地问 

: 

 

 “宫里头是不是把便盆都叫官房?” 

 

 她说:“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的叫‘官房’,我们用的一 

般都叫便盆。” 

 

 我又问:“是不是旗下人有把便盆叫‘官房’的习惯?” 

 

 她说:“我当然是旗下人了,也听老辈的人这样叫过,不过不常用。”她反 

问我:“您怎么啦,这句话里头还有什么名堂吗?” 


 

 我说:“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小说。也是你们旗下人作的,叫《儿女英雄传 

》,叙说在一个客栈里,何玉凤救了安公子后,呆头呆脑的安公子,拿起一个盆 

来就洗手,何玉凤这时就嚷着说:”唷!他怎么在我的官房里头洗手哇!‘由此 

我才知道便盆的官称呼叫官房。小说里说何玉凤是旗下一个将军的后人,将军被 

年羹尧给杀了,何玉凤习武要替父报仇。将军当然属于上层人物。官房大概是你 

们旗下人兴的名词,别的地方我可真没见过这种称呼。“ 

 

 她说:“我可不是自夸,我们臭旗人就爱穷讲究。譬如说,我的外祖母来了 

(我们叫姥姥),晚上住下,临睡觉前,奶(母亲)叫我给姥姥预备便盆,就可 

直接说把便盆拿进来,因为是我奶的亲人,没忌讳,不属外;如果便盆痰盒是出 

了阁的姑姑,回娘家来住,临睡前让我拿便盆,就要说把官房给姑爸预备好,因 

为她跟我奶是姑嫂关系,又是出了阁的,说话就比较客气了,要讲究点礼貌分寸。 

 

 宫里说传官房是又庄重又雅致的一种礼貌话。“ 

 

 一提起传官房来,老宫女又眉飞色舞了。她说:“哎唷,老太后用的官房, 

真真地可以说是件国宝,要是现在,可以拿到万国展览会上去展览。我不是眼皮 

子浅,自从离开宫里以后还没有看到那样精美的东西。”老宫女是见过世面的人, 

她连连地赞不绝口,一定是件值得夸赞的东西。 

 

 她说:“官房有各式各样的,一般瓷盆比较多,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 

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啊呀!这条大壁虎刻得不用说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 

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条腿 

;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气,活像一个扁平的大 

葫芦,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 

个8 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起来,向后微仰着,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