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敌保险箱-会计错弊防范手册-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位,购货方若不是付款单位,即构成复杂的购销业务的往来单位,应以此 

为疑点,检查该项经济业务的背后有无不正当的交易。 

     ④根据应收应付帐款中的有关情况。查证人员应检查分析与被查单位发 

生结算业务的客户是否确实存在,有无虚设客户的情况;检查分析发生的结 

算业务有无挂帐时间较长且金额较大的情况;检查有无与被查单位一般不发 

生业务往来的单位却与之发生了业务往来,形成了结算业务。根据上述情况 

的检查、分析,判断有无或是否形成经济业务的奇异往来单位。 

      (5)所谓奇异的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是指记录或反映在特定帐户 

中的不正常的经济业务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涉及的科目(帐户)形成不 

正常的对应关系。 


… 页面 30…

     如记录或反映在“管理费用”帐户中的广告费支出业务、罚款支出业务、 

分配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奖金费用业务;反映在“营业外收入”帐户中产 

品或商品销售业务、接受捐赠收入业务等;反映在“其他应付款”帐户中的 

有关营业外收入业务等。由此,使上述帐户与其对应帐户形成了不正常的对 

应关系。对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查找: 

     ①审阅记帐凭证,根据所列的会计科目及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 

对照会计制度分析其是否构成奇异的科目对应关系。如某工业企业对本企业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自产的产品业务,编制如下记帐凭证:借记“管理费用” 

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此处的两帐户便构成了奇异的对应关系。因为 

耗用自产的产品,属于销售业务,应按所耗用产品的销售价格记录“产品销 

售收入”科目,即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产品销售收入”科目;同 

时,按耗用产品的生产成本价格结转销售成本,即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 

目,贷记“产成品”科目。错误的帐务处理漏列了此项销售收入,进而偷漏 

了有关税款及其他款项。 

     ②审阅应收应付款的明细帐户,将发生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经济业务 

的会计凭证调出,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内容分析其是否构成奇异的科目对应 

关系。如在审阅某商业企业“应收帐款”明细帐户时,发现12月末在某不经 

常发生往来业务的客户帐上借记了3O万元,调出会计凭证,了解到会计分录 

是借记“应收帐款”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而记帐凭证却未附 

有任何原始凭证。据此,可以认为此项财务是虚增商品销售收入的舞弊行为, 

此处的“应收帐款”与“商品销售 

     收入”两科目便构成了奇异的对应关系。 

     ③审阅能够反映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帐簿记录,根据所反映的具体经济 

业务分析其是否存在奇异的科目对应关系。 

     采用日记总帐核算形式下的总帐记录以及设有“对方科目”栏次的帐簿 

记录能够反映出经济业务发生后所运用的会计科目。根据帐户摘要所说明的 

经济业务内容,分析所运用的会计科目是否构成奇异的科目对应关系。如审 

阅日记总帐时发现一笔与某企业以物易物的业务的帐务处理是,借记“低值 

易耗品”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可以断定,此处两科目构成了奇异的 

对应关系。因为以其产成品换回对方的某种物品作低值易耗品既应看作购进 

业务,又应看作销售业务最根本的是应通过“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 

成本”帐户进行核算,未作如此处理,便漏列了此项销售收入,进而偷漏了 

有关税款及其他款项的缴纳或分配 (有关这一部分将在以后举例说明)。 

     3。运用核对法,检查有关内容是否相符 

     会计帐簿既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的,也是用来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 

据,而且不论是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反映与核算实际 

经济活动的。所以,帐证、帐表与表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另外,证证、 

帐证、帐帐、帐实、帐表、表表之间依其具体内容也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通过进行证证、帐证、帐帐、帐实、帐表之间的核对,可发现其中某 

些内容不相符的问题,以此为线索或疑点,可追踪查证会计错弊的具体形态 

及其制造或形成过程。 

      (1)证证核对。经济活动发生后,首先应取得或编制原始凭证,然后根 

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在采用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下, 

还要根据记帐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可见,科目汇总表或汇 


… 页面 31…

总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它们之间的核对, 

可以检查它们在金额、业务内容与所用会计科目、日期、原始凭证所标明的 

张数与实际张数等方面内容是否相符,从而捕捉会计错弊的线索。如某收款 

凭证 (记帐凭证)上的金额为215元,但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却为512 

元。造成二者不相符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会计人员在编制收款凭证时, 

误将512写成215,属于会计错误:另一种是会计人员故意将512写成215, 

以贪污其差额(297元),属于会计弊端。又如,查帐人员在审阅会计凭证 

时,发现收款凭证上注明的是1991年4月1O日,而收据上标明的收款日期 

是1991年2月8日。在一般情况下,收款日期与编制收款凭证并据以记帐的 

日期应相符或相近,而上述例子却相差两个多月。造成此不相符的原因一般 

是出纳员收款后未及时制证入帐,以挪用公款。对于上述两例证证不符的问 

题,只需通过二者核对,便可查证。(2)帐证核对。会计帐簿是根据会计凭 

证登记的,所以,二者在金额、业务内容、所用科目等方面都应相符。被查 

单位在帐簿中如有多记、少记、重记、漏记和错记等会计错弊,通过帐证核 

对便可发现其疑点。如在现金日记帐和现金总帐中,对于现金收款业务少记 

部分金额,对于现金付款业务多记部分金额,以贪污其差额,或将其置入单 

位的“小金库”,对此,只需将帐记金额与收付款凭证进行核对便可发现其 

疑点或线 索。 

      (3)帐帐核对。各有关帐簿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总帐与所属明细 

帐在金额、余额方向等方面相一致;资产帐户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在某 

时点上的余额应相符;“产成品” 

     与“产品销售收入”明细帐在产成品出库与销售的数量、金额方面应相 

互对应等。通过对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的相互核对,可以发现有关内容不相 

符的问题。如销售产成品未通过“产品销售收入”等销售性质帐户的问题发 

生后,会形成“产成品”与“产品销售收入”明细帐在记录产品销售业务上 

不对应,即“产成品”明细帐处有记录,而“产品销售收入”明细帐处元记 

录。只需将此两个明细帐记录进行核对,便可发现问题。 

      (4)帐实核对。反映在帐薄中的经济业务的各有关情况与经济业务发生 

的实际情况应相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会造成帐实不符的问 

题。如库存现金应存金额与实存金额不相等;有关存货的帐面结余数量、金 

额与实际盘存的数量、金额不相等;实际购买的属于社会集团消费品,而反 

映在帐簿中的却是生产耗用的原材料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帐实核对 

来发现其疑点或线索。在进行帐实核对之前,需先运用盘存法、调查法等方 

法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如确定库存现金,有关存货的实存金额或 

数量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帐实核对。 

      (5)帐表核对。会计报表中大部分数据来自帐簿记录。如“资产负债表” 

中的各项数字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各有关帐户的期末余额;“损益表”中的 

数字大都来自有关帐户的当期发生额。进行帐表核对,可以发现当符而不符 

的问题。如可以发现被查单位有无为了压低库存商品结存额,而在“资产负 

债表”上虚拟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直接冲减库存商品余额,从而造成帐表 

不符的问题,等等。 

      (6)表表核对。有关会计报表之间以及各会计报表内容项目之间都存在 

着密切联系。通过表表核对,可以发现其中不正常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疑 

点进一步查证会计错弊。 


… 页面 32…

     4。运用复核法,检查会计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是否真实、正确 

     作为反映、核算经济活动的会计操作系统,当经济活动发生后,有的需 

要进行一系列的数字计算,以使其信息化、系统化。如产品完工后生产成本 

的确定,产品销售后销售成本的确定,购销业务的数字汇总等,都需要运用 

有关数学与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或个人为了达到非 

法目的,故意在有关计算中进行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或者由于工作疏忽造 

成计算不准,结果不实。查帐人员需要根据有关会计数据或信息,按照原计 

算所需要的科学方法与要求重新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被查单位的原计 

算结果进行对照,看其是否相符或相近;如果相差太大,应重新验算一次, 

如仍与原计算不符,则一般说明原计算方法或过程存在问题。以此为线索可 

进一步检查错弊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形成或制造过程。如查帐人员在检查某企 

业1994年12月份产品销售成本时,运用被查单位惯用的加权平均法多次计 

算后确定结果为301546无,而被查单位的帐面记录却是250396元,比正确 

结果少5115O元。查帐人员以此为线索后来查明,被查单位为了完成年度销 

售利润计划,12月份将平时所采用的计算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后进先 

出法,造成期末存货增加,本期销售成本降低,从而销售利润增加。 

     5。重视“帐”外信息,捕捉会计错弊疑点 

     会计错弊发生后,有的能在会计资料中直接反映出来,而大部分则只能 

间接地反映出来,甚至具有很大的隐秘性。所以,如能“跳”出会计资料, 

从“帐”外搜索或捕捉信息,有时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会计错弊的疑点。根 

据“帐”外信息捕捉会计错弊的疑点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查帐人员应随时 

随地搜索、分析各有关信息,以判断其是否构成会计错弊的疑点。如查帐人 

员在听取被查单位领导、会计、保管、业务等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时,可观 

察有关当事人的各种反映,了解有关情况的异常表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可判断其是否存在会计错弊;在查帐的工作中,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激励有关知情人员进行举报或提供有关情况、线索;激励有关当事人员对会 

计错弊案件进行自查自报;根据出纳、保管、采购等人员的生活方式、生活 

水平与其正常收入的悬殊状况,作为查证其贪污、挪用、索贿受贿等舞弊行 

为的疑点;根据调查了解到的被查单位请客送礼次数频繁且金额较大的实际 

情况,作为追查其是否存在“小金库”问题的疑点;根据被查单位内部控制 

制度软化、组织纪律松散、职工工作态度消极等情况,作为追查被查单位有 

无假帐真算、真帐假算、虚增利润问题的疑点;根据无意观察的有关异常现 

象或表现,进行联系和联想,捕捉有关会计错弊的疑点或线索;如查帐人员 

在工作之余散步时无意观察到被查单位 (工业企业)设有销售自产产品门市 

部,联想到在查帐过程中未见其有销售自产产品销售业务的帐务处理,以此 

为线索,后来查明被查单位以行政部门耗用自产产成品的形式,将部分产成 

品移到本企业的门市部,并将其销售收入存入“小金库”。 

     □会计错弊防范的方法 

     1。核对法 

     核对法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面资料相互交叉对照,以验视其内容 

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包括核对凭证、帐户记录、报表、分 

析报告、检查报告、预算、计划、方案等。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