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领袖是如何思考的-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痛不欲生。这种情绪超出极限,就以自杀来显示一把“我是”。

有些人“我是”来得比较迟。甚至一直到老,就没有脱离“你应”。小时候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听从“你应”,后来从伴侣和单位领导同事那里接受“你应”,再后来从儿女孙辈那里习惯“你应”。他们被环境推着走,从来就没有过“我是一切的根源”的意识。

大多数人的“我是”,经历了“你应”、“我要”这样两个阶段。他们通过正的反的“你应”、“我要”的反复比对,生发出一系列独立的判断,渐渐成了“我是”。有独立判断为基础的“我是”,不是自己的定位,而是周边人对你判断的接受程度。见地带有客观属性。

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个见地。没有通用的见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地,每个人不同的“当下”有着不同的见地。每个人的人生是不能重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观测体味那些成功人士的“见地”,修正不合时宜的见地。

柳传志与宗庆后:不同见地,不同轨迹

我们看到20多年前每天上班撞钟的柳传志,今天成为驰名中外的企业家。在他的麾下,新人不断涌现。杨元庆、郭为、朱力南、赵令欢、陈国栋、陈绍鹏等等,这些领军人物谈吐视野思维都进入一定的层次。柳传志跳出具体事务,关照着多个产业,而把精专的人物放在了第一线。他则在轻松自在之中,游走于各大论坛,一边宣传着品牌,一边接受着掌声和欢呼。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品牌推广,甚至他自己都成了自信和可靠的品牌。

我们也看到娃哈哈的宗庆后,规模已经几十亿元了,但是依然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他一个人挑。一个人的世界很孤单。他权力无边,可同时也劳累无边。宗庆后习惯于依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到处充斥着的背叛与算计,跟随身边打拼多少年的人都显露出不可信的品质,他们怎么去相信只是奔着功名利禄来的人呢?使得他不得不把一切运作统揽于一身。宗庆后由于自己的判断选择,成了自己能力的奴隶,把自己全面卷进了奋斗之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公司内部人斗,与合作伙伴斗,与达能斗。在战斗中,他感觉到了充实与激情的焕发,他感觉到了力量以及对力量的迫切需要。

同样是第一代企业家,公司成长了,一个是孤家寡人独撑局面,一个则是后进不断挑起大梁。两种轨迹,同样源于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柳传志对人性至察而心通明,始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团队能做什么。他们内在的心态和见地,形成了他们全然不同的判断力。宗庆后对人性至察而心不明。表现出来就是多疑于物,而不通透,没法对人做出正向判断,只好自己独手擎天。而柳传志则没有因为联想历史上个别的争议或背叛而对一般的人性失去信心。对人性的那一抹灵明,使他善于择人任势。他不以人的现有能力框定一个人的潜力,善于把一时看上去还不能独挑大梁的人,培养成可以独挑大梁的高手。

柳传志深知,一个人通过接触世界来提高判断力。为了培养杨元庆与郭为,当年他宁肯牺牲一些企业发展的短期利益,把完整的集团一拆为二,为的是让老虎有一个摔打的空间。他时刻关注老虎的情势,该给翅膀的时候给翅膀,该给权力的时候给权力,该给股权的时候给股权。一个企业成长起来了,一支管理团队也随之成长起来了。公司因此而步入持续经营。

柳传志与宗庆后是同一代人。为什么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而生活的势态截然相反?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出身、人脉还是他们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基本观念?我更倾向于后者。见地使他们卓而不同。

一如纳斯比特所说,面对同样的现象和机会,不同的见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对中外企业家的纵横比较之中,我发现那些成就非凡业绩或是功亏一篑的企业家,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不同见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