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钱魔杖--现代犹太商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森姆深感随着年纪增大,体力衰减了,而3个儿子自从到了加拿大开展 

业务后,已逐步成熟,在经营魄力和策略上,甚至超过自己,于是他从 60 

年代起退休了,让儿子们放手大干一场。里治曼三兄弟虽然个性不同,而且 

嗜好不一,但他们在家族事业上却团结一致,协调如一人,直至发展到成为 

世界级大跨国公司,兄弟间没有为家产而纷争,父亲创立的公司由他们三兄 

弟发展壮大起来,到今天仍是里治曼集团,这也许是犹太人的一种家庭的优 

良传统。 

     里治曼兄弟在试建自己的仓库地产业时,善于处处精打细算,节省各种 

不必要的费用,最后造价成本比别的厂家同类规格建筑低了几成。他们从中 

积累了经验。 

     60年代初,加拿大工商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多伦多市,由于当时最主要 

城市蒙特利尔的法国后裔闹独立,很多厂商转移在那里投资或经营,移到多 

伦多市,这样刺激了多伦多的房地产业连年成倍增长,价格上涨。里治曼兄 

弟认识到时机成熟,把大量资金投入地产业,自购土地进行厂房仓库建筑, 

然后把其出售或出租。就这样,里治曼兄弟的房地产业如日初升,闪耀着万 


… 页面 106…

丈光芒。到1963年,他们的工业楼宇已是多伦多屈指可数的巨子。 

     机不可失,时不待我。里治曼兄弟在1965年以2500万加币收购了多伦 

多市一家面临倒闭的房地产公司,从中获得600英亩的地产和几幢已落成的 

住宅大厦。里治曼兄弟利用这块地皮及楼宅,发展商业和住宅区,用于出租。 

这一举措由于购入成本低,建成后出租率高,租费不菲,为此获得了极丰厚 

的利润,使“里治曼王国”的建立又迈进了一大步。 

     继多伦多市的房地产业开发后,里治曼兄弟八足行蟹,逐步向温哥华、 

涯太华、蒙特利尔等大城市渗透,在加拿大各城市投资,建筑楼房,大多数 

用于出租,少量用于出售。到70年代,他们集团建造的商业楼字,如店铺、 

写字楼、厂房等比重缩小了,原因市场有点饱和,必须相机行事。为此,公 

司业务增长慢了。 

     里治曼兄弟受犹太传统的教育较深,具有奋斗不止的精神,没有为业已 

取得的成功而满足,力求更大的发展。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增长呢? 

根基已比较牢固了,现在关键是浚其泉源。他们经过一番世界市场考察研究 

后,决定以美国市场作为新的目标。 

     7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出现了金融危机,经济呈现混乱局面。许多财团 

因资金流通不畅,慌了手脚,纷纷把产业出售,以图应急。里治曼兄弟凭其 

机敏的眼光和经营房地产的经验,意识到时机已来临。他们果断地投入 3。2 

亿美元,在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地区购入8幢商业大厦。1977年是那里房地 

产价处于低谷期,此购入后,不到10年时间。这8幢大厦升值至30多亿美 

元。里治曼兄弟继这一行动后,接着更大的投资、用15亿美元在纽约兴建“世 

界金融中心”,如此宠大的投资行动,使美国各界人士无不惊叹或担心。但 

实践证明,里治曼兄弟是成功的。“世界金融中心”建成后,几年间收入租 

金就超过10亿美元。 

     进入80年代,里治曼兄弟又在加拿大多伦多投资大工程,耗资12亿美 

元建成近百层高的多伦多商业大厦,是目前加拿大最高大的楼宇,专供写字 

和商业用楼租用,出租率也很高,投资回报率也较理想。 

     在70年代末,加拿大海湾发现有石油蕴藏。不久,一家加拿大海湾石油 

公司成立,投入不少资金开采海湾石油,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 

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资金接济不足,在尚未正常投人生产之时已难以为 

继了。此时,里治曼兄弟集团已成为加拿大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海湾石油 

公司找到他们,最后,里治曼兄弟以30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从此,里治 

曼集团涉足石油业。 

     里治曼集团获得了加拿大海湾石油开发权后,再分步投入33亿美元,使 

该公司成为石油开发、原袖精加工、石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基地。同时,为 

了更好地筹集资金,里治曼兄弟把这家公司改为股份制。经过一番的筹划和 

改组,在80年代末已正式投产,效益较为可观。 

     里治曼兄弟已成为加拿大首富了,但生活一直保持俭朴,保持着犹太人 

生活传统。 

     □“卖”钱赚钱 

     犹太人大多数是基督教徒,按基督教的道德观,把钱借给别人以赚取利 

息被认为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但在经济活动中融资则成为不可避免的必要行 

为,怎么办呢?犹太人既然人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谁也不愿意违背教规 

当罪人。因此,在犹太人之间,曾经长期无人从事融资的行业。 


… 页面 107…

     当犹太民族遭受迫害,逃离家乡到了世界各国去,特别是到了工业革命 

最早的欧洲的犹太人,他们靠勤劳和智慧在当地生存下来,不少人还积蓄了 

一些钱。犹太人流离失所,当时在寄人篱下情形中,受到歧视,他们不得不 

采用各种办法形成自己的力量。而恰恰此时,欧洲人经济发展,企业资金不 

足,需要通过融资办法筹集资金。市场就形成一种融资的殷切需求。犹太人 

在别无他择的环境下,加上欧洲人不怎么顾及基督教的教规和道德观,只要 

能找到资金就可以了。于是犹太人的高利贷应运而生,一些有积蓄的犹太人 

把自己的钱借给需要钱投资的企业或个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息。这种做法, 

无非是“卖”钱赚钱行为而已。 

     当然,开始时犹太人所经营的高利贷业只是个人的借贷关系,规模不大, 

获利也不多,甚至常会发生被倒帐危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犹太人的“卖” 

钱经营术逐步变得有序进行了,并且可获得安全保障。那就是18世纪后半期 

起,英国产业革命而派生出金融机构的变革。当时犹太人中虽然拥有资金不 

少,但他们的资本分散在英国、法国、德国等银行或个人手中、后来,他们 

乘着英国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把分散的犹太人财富积存起来,设立正式 

的金融机构,开展有序的融资业务。这样,既是市场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 

所在国的经济发展难题,当地政府和人民不会反感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犹太人约瑟夫·门德壮在德国柏林办起中欧大金融市场,当时是18世纪末。 

另外,罗思柴尔德家族也于1817年进军法国,几乎独占了法国的国债市场。 

     正是犹太人善于运用资金,靠筹集的钱“卖”出去,使原有的钱变得更 

多,所以,近一个多世纪来,世界财经界势力较多地集中在犹太人手上。随 

着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犹太人早已改变了开始时那种放高利贷的“卖”钱 

赚钱手法了。他们不再把自己的钱存在银行,而是用于投资回报率高的有前 

途项目。这样他们所“卖”出去的钱,比存银行得到的利息要高得多。后来, 

应运而生的金融机构为那些愿意“卖”钱的人服务,这些机构把筹集到的钱 

投资到有前途并有更高回报率的目标去,如一些矿山、铁路、电厂等,均有 

可靠的高回报率。 

     时至当今,犹太人“卖”钱赚钱的手法更多了,其中一招是外汇的买卖, 

从中赚钱比原始的高利贷还多。最明显的一个例子,美国的犹太人在 1970 

年间做了很大笔的“卖”钱贸易。 

     □经济强人费尔德斯坦 

     1979年8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特稿,题目为《对美国 

的未来有影响的50人》。这文章所介绍的50人中,有一个叫马丁·费尔德 

斯坦 (Martin  Feldstein),他当时40岁,才华横溢,对经济有独到的看 

法。《时代》周刊发表该文章时,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尚未参加竞选,有人预 

测费尔德斯坦将会进入新总统的“智囊团”。果然不出所料,1982年秋天, 

费尔德斯坦被新当选的里根总统任命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作为美国 

最高级经济参谋,亦被人们称为“里根的经济强人”。 

     经济强人这个称号是日本《朝日新闻晚刊》封给他的。这家报纸于1982 

年8月14日的第一版上,发表了美国《纽约时报》著名经济记者伦纳德·西 

尔克评论美国总统里根选择马丁·费尔德斯坦,接替默里·韦登鲍姆的工作 

时,用《里根经济强人》的标题大书特写,从那时开始,费尔德斯坦就更负 

盛名了。 

     里根的政府班子中,财政经济部门里共有5位最重要的关键人物,他们 


… 页面 108…

是财政部长里甘、马丁·费尔德斯坦、预算主任斯托克曼、联邦储备局主席 

沃尔克和美国商务部长鲍德力治。这5人中,马丁·费尔德斯坦最受美国社 

会人士赏识,认为他是财经专才。 

     费尔德斯坦担任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一再表现出他对经济问 

题的杰出见解。例如,在1982年11月美国国会两议院中期选举之前,他对 

当时美国经济形势作出了准确的预测。他指出当时美国经济仍陷在衰退之 

中,而不是像美国政府中一些政客所鼓吹的“已摆脱衰退”了。他此见解当 

时遭到一些重要官僚抨击、但后来实践却证明他的看法准确。又如,1983年, 

他作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为里根总统撰写《经济咨文》中,预测当年 

美国经济增长率约3。1%。而当时美国朝野许多重要人物都认为增长率达4 

-5%之间。最后的结果还是费尔德斯坦的预测较准确。 

     从这两个例子说明,费尔德斯坦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坦率,他既不怕 

得罪民主党,也不故意讨好共和党,赢得大众的赞赏。 

     马丁·费尔德斯坦是个犹太人,从小勤学,在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在 

英国牛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衔。由于对经济学有成就,在 1977年荣获约 

翰·贝茨·克拉克奖章。该项奖是从1977年开始设立的,每两年举行一次, 

是美国约翰·贝茨·克拉克基金会举办的,专门奖给美国40岁以下的最杰出 

的经济学家。 

     另一个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经营比奇特尔建筑工程公司,同样 

是非常杰出的。 

     究竟比奇特尔国际建筑工程公司是不是世界同行业中最大的公司,笔者 

没有作过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公司拥有庞大的队伍,它拥有长期工作 

人员近5万名,另有临时工7万多名,年收入超百亿美元。美国政府中一些 

要员曾在该公司服务过,当过其高级管理人员。如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在 

该公司担任过总裁,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电在这公司任过副总裁,美国商 

务部顾问斯蒂芬也曾是这家公司的总裁。可见它的重要地位。 

     比奇特尔公司虽然是世界级的建筑工程大企业,名闻遐迩,但它却是一 

家私人拥有的企业。这家公司历史近百年,是一位德国犹太移民在1898年创 

立的。这位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刚创立该公司时,是从事一些建筑 

维修业务的。由于没有什么资本,公司设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共 

有员工10多个。经过60多年的经营,比奇特尔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从 

维修业务扩展到建筑较大的工程楼字,成为一个中小型建筑企业。 

     该公司真正进入迅速发展是从60年代开始的。1960年,沃伦·比奇特 

尔的孙子斯蒂芬·比奇特尔出任这公司的总裁,当时他才35岁,他有知识, 

有魄力,上任不久,即对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办法进行全面改革。经过 

几年时间,公司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中小企业跃升为美国的大企 

业。1973年,斯蒂芬·比奇特尔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的直接主管下, 

很快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乃至世界顶尖级建筑工程大企业,引起世界建筑行业 

人士刮目相看。 

     □嘉道理之家 

     嘉道理之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远东著名的犹太象族,不论财力、声 

望乃至政治影响,都是极为出众的,在经商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