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广记 交际表现卷(第233-275卷)-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谜语。所出的谜语,不许是深奥难懂,以及希奇怪诞的。也不许随便凑合一个,谁也没见着过的。侯白立即出一个:〃有一种东西象狗那么大,长相极象牛。请问,这是什么东西?〃有的人猜是獐子,有人猜是鹿,侯白都说不是,人们马上让侯白说出谜底来。侯白说:〃这种物是牛犊子。〃一次,侯白跟杨素一块儿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胡人,背上背着下一捆青草走路。杨素说:〃在长安的道上,还能见到青草湖。(按:湖,是'胡'的谐音。)过了一会儿,又走过来两上喝醉酒的胡人,身上穿着孝服,骑着马。不一会儿,其中的一个胡人从马上跌落在地。侯白看见后说:〃真可称为孝啊!只有孝才能这样啊!〃初时,侯白还没有出名。他居住的那个县,新上任一位知县,侯白当即去拜见。拜见前,侯白对一位熟人说:〃我能让县太爷学狗叫。〃这位熟人说:〃你怎么能让知县学狗叫呢?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请你吃一顿。如果不像你说的那样,你应当请我们喝一顿。〃于是,侯白进入县衙里参见知县,那些熟人都在门外看着他。知县问:〃你何必再来拜见本知县呢?〃侯白说:〃您刚到我县,乡里有不适宜的事情,特意来讨教您。知县大人没有来上任前,县里盗贼特别多。希望知县大人让各家各户都养狗,贼一来狗就叫。这样,盗贼就会自己停止偷盗的。〃知县说:〃果然如此,我家也必须饲养一条能叫的狗。怎么才能挑选到这样的狗呢?〃侯白回答说:〃我家里刚刚生下来一群小狗,他们的叫声跟别的狗不一样。〃知县问:〃它们是怎样叫的?〃侯白回答说:〃它们的叫声都是'怮怮'的呀〃知县说:〃你呀完全不会识别好狗的叫声。好狗的叫声应当是'号号','怮怮'声的,都不是善于叫的狗。〃在外面察看的熟人们听到这里,没有一个人不用手捂着嘴笑。侯白知道自己赢了,于是说:〃知县大人如果要寻找这样能叫的狗,我去给您寻找去。〃说着告辞走出县衙。


卢嘉言
隋卢嘉言就寺礼拜,因入僧房。一僧善于论议,嘉言即与谈话。因相戏弄,此僧理屈。同坐二僧,即助此僧酬对。往复数回,三僧并屈。嘉言乃笑谓曰:〃三个阿师,并不解樗蒱。〃僧未喻,嘉言即报言:〃可不闻樗蒱人云,'三个秃,不敌一个卢。'〃观者大笑,僧无以应。(出《启颜录》)
【译文】
隋朝有个叫卢嘉言的人,去寺庙礼拜敬佛,借着这个机会来到僧人的住房里坐坐。僧房中有位僧人喜欢高谈阔论,卢嘉言就跟他神侃,相互戏谑,这位僧人到后来说不过卢嘉言了。在坐的另外二位僧人立即帮助这位僧人,共同对付卢嘉言。你来我往,又经过几番论战,三位僧人都败下阵来。卢嘉言于是笑着对三位僧人说:〃三位大师,你们并不懂得樗蒱博戏吧。〃三位僧人不知道卢嘉言忽然说出来〃樗蒱〃,为的是什么。卢嘉言立即告诉他们:〃你们听说过没有?玩樗蒱博戏的人说:三个秃(按:此处的'秃'暗喻僧人,是骂人的话。),抵不上一个卢彩(按:'卢'在博戏中为头彩,此处的'卢'暗喻卢嘉言自己。)。〃围观的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三位僧人一言不语。


陆操
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尝新婚,太子少保赵郡李□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操曰:〃息妫二子,不言不笑。〃(出《谈薮》)
【译文】
隋朝时,统管七军的尚书、河间人陆操长相丑陋,但是有辩才。在他又娶一方妻室时,太子少保赵郡人李某戏谑地问陆操:〃屡次在新娘面前显露才华(按:典出春秋。贾大夫长的丑,娶个妻子很美,三年不跟他说笑。贾大夫带着妻子到如皋,射猎野鸡,射中了,妻子才有了笑脸。后人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博得新娘子几次笑脸啊?〃陆操回答说:〃新娘子就像春秋时息妫一样,虽然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始终不说不笑。〃


薛道衡
隋前内史侍郎薛道衡以醴和麦粥食之,谓卢思道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思道答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谈薮》)
【译文】
隋朝的前内史侍郎薛道衡爱吃甜酒和麦粥,对卢思道说:〃在众多的道德规范,行为法则中,还是'和'最宝贵啊!先王留下来的好传统,还是甜酒加麦粥最好吃啊!〃卢思道回答说〃单知道'和为贵'而和,不用规范、法则去约束,也是达不到'和'的呀!〃


刘焯
隋河间郡刘焯之(明抄本无〃之〃字。)从侄炫并有儒学,俱犯法被禁。县吏不知(知字原缺,据明抄本、黄本补。)其大儒也,咸与之枷著。焯曰:〃终日枷中坐,而不见家。〃炫曰:〃亦终日负枷坐。而不见妇。〃(出《启颜录》)
【译文】
隋朝时,河间人刘焯和他的堂侄子刘炫,都是精研儒学的大儒,一块儿触犯了刑律被关押在牢狱中。主管牢狱的县吏不知道他们叔侄二人是大儒,给他们都戴上了刑枷。刘焯说:〃整天在枷(按:谐音'家'。)中坐着,然而却看不到家。〃刘炫说:〃我也是整天负枷(按:负,谐音'妇'。)坐着,然而看不到妇啊。〃


山东人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其妻母项瘿甚大。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妇家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边树有骨骴何意?〃曰:〃天使其然。〃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住山东。〃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岂是天使其然。〃婿曰:〃请以所闻见奉酬,不知许否。〃曰:〃可言之。〃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妇翁羞愧,无以对之。(出《启颜录》)
【译文】
有个山东人娶一位蒲州姑娘作媳妇。蒲州有很多人都患有粗脖子病,这个山东人的岳母脖颈上灼肿块特别大。结婚几个月后,媳妇家怀疑姑爷不聪明,于是岳父家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将亲友都请来,准备在酒桌上,好好试探考问一下姑爷。开宴后,岳父问姑爷:〃我姑爷在山东读书,按说是有知识懂得道理,你能说说鸿雁与仙鹤为什么会鸣叫吗?〃姑爷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松树、柏树为什么冬天长青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道边的树为什么长着一个大包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岳父说;〃我姑爷一点也不懂得道理,为什么白白住在山东读书。趁机戏弄地说:〃鸿雁、仙鹤能鸣叫是因为长着长长的脖子,松树、柏树冬天长青是因为心刚强,道边的树长着个大包是因为车碰伤后造成的。难道是自然生成的吗?〃姑爷听岳父说完后,说:〃请允许我用我所看见和听到的来回答您,不知可不可以?〃岳父说:〃可以!〃姑爷说:〃蛤蟆能鸣叫,难道是因为它脖子长的长吗?竹子冬天也青,难道是因为它心刚强吗?岳母大人脖子下面长着那么大个包,难道也是车碰伤造成的吗?〃岳父听了姑父的这番回答后,羞愧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吃人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云:〃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云:〃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其人又低头良久,问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素大笑。又问云:〃忽命公作将军,有小城。兵不过一千已下,粮食唯有数日。城外被数万人围,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谋计。〃低头良久,问云:〃有有救救兵否?〃素云:〃只缘无救,所以问公。〃沉吟良久,举头向素云:〃审审如如公言,不免须败。〃素大笑。又问云:〃计公多能。无种不解。今日家中,有人虵蛟足,若为医治。〃此人即应声报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答云:〃若五月五日无雪,腊月何处有虵咬。〃素笑而遣之。(出《启颜录》)
【译文】
隋朝时,有个人非常聪慧机敏,就是口吃。越国公杨素每到闲闷得慌时,就将这个人召来神侃。一次,快到年根没有什么事情,杨素又将这个人召来闲坐。杨素戏谑地说:〃有一个大坑一丈深,方圆也一丈阔,派你进到这个大坑里面,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上来呢?〃这个人低头沉思了好久,才问杨素:〃有梯子可以爬上来吗?〃杨素说:〃只当是没有梯子。如果说有梯子,还用再问你吗?〃这个人又低头沉思了许久,问:〃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杨素说:〃你为什么需要问是白日还是夜里呢?只问你怎么能从坑中上来?〃这个口吃人说:〃如果不是黑夜,眼睛又不瞎,为了什么东西入入坑里?〃杨素开怀大笑。接着,杨素又问这个口吃人:〃忽然任命你为将军。有一座小城,城里有兵不过一千以内,粮草只够吃用几天,城外却有几万敌军围困。假如派你进入这座小城里,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个口吃的人沉思许久,问杨素:〃有有救兵吗?〃杨素说:〃只因为没有救兵所以才问你呢?〃口吃的人沉吟良久,抬头对杨素说:〃细细想想如如你说的的的那那样样,免不不了了失败。〃杨素又大笑。杨素又对这个口吃人说:〃经考察,你这个人能力很多,没有你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家今天有一个人被蛇咬了脚,请问你怎么给他治疗?〃这个口吃人接站话音说:〃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涂,即即治好了。〃杨素问:〃五月是夏天了,上哪里寻找雪去呀?〃这个人回答说〃如果五月五日没地方找雪,那么现在是腊月寒冬哪里有蛇咬人呢!〃杨素听了,笑着将这个口吃的人打发走了。


赵小儿
隋有三藏法师,父本商胡,法师生于中国,仪容面目,犹作胡人。行业极高,又有辩捷。尝以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朝官及道俗观者千余人。大德名僧,官人辩捷者,前后十余人论议。法师随难即对,义理不穷。最后有小儿姓赵,年十三,即出于众中。法师辩捷既已过人,又复向来皆是高明旧德,忽见此儿欲来论议,众咸怪笑。小儿精神自若,即就座。大声语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经文,未审狐作阿阇黎,出何典语?〃僧语云:〃此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改。)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儿即应声报云:〃法师以弟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法师眼深而鼻长,何不截鼻而补眼。〃众皆惊异,起立大笑。是时暑月,法师左手把如意,右手摇扇。众笑声未定,法师又思量答语:以所摇扇,掩面低头。儿又大声语云:〃团圆形如满月,不藏顾兔,翻掩雄狐。〃众大笑。法师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别送问,并语未得尽,忽如意头落。儿即起谓法师曰:〃如意既折,义锋亦摧。〃即于座前,长揖而去。此僧既怒且惭,更无以应,无不惊叹称笑。(出《启颜录》)
【译文】
隋朝时,有个通晓《佛经》经、律、论三藏的僧人,他的父亲原本是个胡人。这位僧人虽然生长在中国,相貌举止还是像胡人。他德行功业特别高,还具有敏捷的思维,擅长辩讲。一次,这位三藏僧人在四月八日这天设置斋会,讲说佛法。那天,朝中的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市民、僧人,前来听讲的有一千多人。在这位僧人讲法时,大德高僧及朝中的官员,前后有十多人跟他争论,都是能言善辩的人。尽管提出的问题都很难,这位三藏法师却都能立即回答,而且讲述的道理无穷无尽。最后,有个姓赵的小孩,年仅十三岁,从人群里站起来跟三藏僧人问答。三藏僧人敏捷的辩才既然已经超过刚才那些参与议论的人,况且这些人都是修养极高、德高望重的老臣。忽然间冒出个小孩要跟这位胡人和尚辩谈,在场的众人都惊怪好笑。然而这位赵小孩神情很是镇静,一点也不怯场。坐下后,便大声问这位高僧:〃从前来的一些野胡和尚来讲经说法都有经文,不知你这位胡和尚讲的这些出自什么经典?〃胡人和尚说:〃这个小孩声音高而身子矮小,怎么不用声高来补身短呢?〃赵小孩马上应声说:〃你这位和尚认为我声高身子矮小,为什么不用声音来补身矮。那么,我问你:法师你眼窝深而鼻子长,为什么不将鼻子截下一段补在眼窝上呢?〃在场的人们听后都异常震惊,站起身来大笑不止。当时正值伏天盛暑,三藏法师左手挥着一只如意,右手摇着一柄团扇。大家的笑声没有住下来,三藏法师边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