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勤或名精进,欲因谓信深忍功德,勤果谓轻安。此中所修正定
功德,谓由获得奢摩他已,现法乐住,身心喜乐,及由获得身心
轻安,于善所缘心如欲转。又由息灭于颠倒境散乱无主,则诸恶
行皆不得生,随所修善皆有强力。又止为依,能引神通变化等德,尤由依止,能生通达如所有性毗钵舍那,速疾能断生死根本。若能思惟此诸功德,则于修定增长勇悍,生勇悍故恒乐修定,极易获得胜三摩地,得已不失能数修习。
第二住所缘时应如何修分二,一 明心住之所缘,二 心于所
缘如何安住。初又分二,一 总建立所缘,二 明此处之所缘。
初又分三,一 正明所缘,二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境,三
显示所缘异门。 今初
如世尊言,修瑜加师有四所缘,谓周遍所缘,净行所缘,善
巧所缘,净惑所缘。周遍所缘复有四种,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
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就能缘心立二影像,初是毗钵舍那
所缘,二是奢摩他所缘。言影像者,谓非实所缘自相,唯是内心
所现彼相。由缘彼相正思择时,有思择分别故,名有分别影像。
若心缘彼不思择住,无思择分别故,名无分别影像。又此影像为
何所缘之影像耶,谓是五种净行所缘,五种善巧所缘,二种净惑所缘之影像。就所缘境立事
边际,此有二种,如云唯尔更无余事,是尽所有事边际性,如云
实尔非住余性,是如所有事边际性。其尽所有性者,谓如于五蕴
摄诸有为,于十八界及十二处摄一切法,四谛尽摄所应知事,过
此无余。如所有性者,谓彼所缘实性真如理所成义。就果安立所
作成办,谓于如是所缘影像,由奢摩他毗钵舍那,作意所缘,若
修若习若多修习,远离粗重而得转依。
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略有五种,谓不
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缘不净者,谓缘毛发等三十
六物,名内不净,及青瘀等名外不净。是于内心所现不净非可爱
相,任持其心。慈谓普缘亲怨中三,等引地摄,欲与利益安乐意
乐。即由慈心行相,于彼所缘任持其心,名曰缘慈,是于心境俱
说为慈。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无
实作业者,实受果者,即于是义任持其心。缘界差别者,谓各别
分析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即缘此界任持其心。缘阿那波那者,谓
于出入息,由数观门住心不散。
善巧所缘亦有五种。谓善巧蕴,界,处,缘起及处非处。蕴
谓色等五蕴,蕴善巧者,谓能了知除蕴更无我及我所。界谓眼等
十八界。界善巧者,谓知诸界从自种生,即知因缘。处谓眼等十二处,处善巧者,谓知内六处为六识
增上缘,知外六处为所缘缘,知无间灭意为等无间缘。缘起谓十
二有支,缘起善巧者,谓知缘起是无常性苦性无我性。处非处者,
谓从善业生可爱果是名为处,从不善业生可爱果是名非处,处非
处善巧者即如是知。此即善巧缘起,其中差别,此是了知各别之
因。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蕴等所决定相,任持其心
一门而转。
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初所缘者,谓观欲
地乃至无所有处下地粗相,上地静相。第二所缘,谓四谛中无常
等十六行,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诸境所现影像,随
心决定任持其心不多观察。
修次中编说三种所缘。谓十二分教,一切皆是随顺趣向临入
真如,总摄一切安住其心。或缘蕴等总摄诸法,或于见闻诸佛圣
像安住其心。其于蕴等住心之法,谓先了知一切有为五蕴所摄,
次于五蕴渐摄有为,即缘五蕴任持其心。譬如观择而修,能生观
慧。如是摄略而修,亦引生胜三摩地,摄心所缘而不流散,此即
对法论之教授。如是亦应了知界处摄一切法,渐摄于彼任持其心。
又,净行所缘,上品贪行等易除贪等,依此易得胜三摩地,
故是殊胜所缘。善巧所缘,能破离彼诸法之补特伽罗我,随顺引
生通达无我毗钵舍那,故是极善奢摩他所缘。净惑所缘,能总对
治一切烦恼,故义极大。遍满所缘,离前所缘非更别有,故当依
殊胜奢摩他所缘修三摩地。有缘块石草木等物而修定者,自显未
达妙三摩地所缘建立。又有说于所缘住心,皆是著相,遂以不系
所缘无依而住,谓修空性。此是未解修空之现相。当知尔时若全
无知,则亦无修空之定。若有知者,为知何事,故亦定有所知,
有所知故,即彼心之所缘,以境与所缘所知,是一义故。是则应
许,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说不应正理。又是否修空,须观
是否安住通达实性之见而修,非观于境有无分别,下当广说。又
说安住无所缘者,彼必先念「我当持心,必令于境全不流散。」
次持其心。是则缘于唯心所缘,持心不散,言无所缘与自心相违。
故明修定诸大教典,说多种所缘,义如前说,故于住心之所缘,
应当善巧。又修次论说,奢摩他所缘无定,道炬论说随一所缘者,义谓不须定拘一种所缘差别,非说凡事皆作所缘。
二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事。若贪增上,乃至寻思增上补
特伽罗,如声闻地引颉隶伐多问经云:「颉隶伐多,若有比丘勤
修观行,是瑜伽师。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其心,若唯有
瞋行,应于慈愍,若唯痴行,应于缘性缘起,若唯有慢行,应于
界差别安住其心。」又云:「若唯有寻思行,应于阿那阿波那念
安住其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声闻地云:「此中若
是贪瞋痴慢及寻思行补特伽罗,彼于最初,唯应先修净行所缘而
净诸行,其后乃能证得住心。又彼所缘各别决定,故于所缘定应
勤修。」故于所缘定应勤学,若是等分或是薄尘补特伽罗,于前
所缘随乐摄心,无须决定。声闻地云:「等分行者,随其所乐精
勤修习,唯为住心非为净行,如等分行者,薄尘行者,当知亦尔。」贪等五增上者,谓先余生中于贪等五,已修已习已多修习,故于下品贪等五境,亦生猛利长时贪等。等分行者,谓先余生中于贪等五不修不习不多修习,然于彼法未见过患,未能厌坏,故于彼境无有猛利长时贪等,然贪等五非全不生。薄尘行者,谓先余生中于贪等五不修习等,见过患等,故于众多美妙上品可爱境等贪等徐起,于中下境全不生起。又增上贪等经极长时,等分行者,非极长时,薄尘行者,速证心住。善巧所缘为何补特伽罗之所勤修,如颉隶伐多问经云:「颉隶伐多,若有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若愚一切诸行自相,或愚我有情命者生者能养育者,补特伽罗事,应于蕴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因应于界善巧,若愚其缘应于处善巧,若愚无常苦空无我应于缘起处非处善巧安住其心。」此五所缘正灭愚痴。净惑所缘为何补特伽罗安住其心,亦如前经云,「若乐离欲界欲,应于诸欲粗性,诸色静性,若乐离色界欲,应于诸色粗性,无色静性,安住其心。若乐通达及乐解脱遍一切处萨迦耶事,应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安住其心。」此诸所缘,通于毗钵舍那思择修习,及奢摩他安住修习二种所缘,非唯奢摩他之所缘。
然因有是新修奢摩他之所缘,有是奢摩他生已胜进所缘,故于修
止所缘中说。
三显示所缘异门。正定所缘摄持心处,即前所说心中所现所
缘之影像。其名异门,如声闻地云:「即此影像亦名三摩地相,
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方便,亦名三摩地门,亦名作
意处,亦名内分别体,亦名光影,如是等类,当知名为所知事同
分影像诸名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四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五
二明此处所缘者。已说如是多种所缘,今当缘何而修止耶。
答如前经说,无有限定,须各别缘,以补特伽罗有差别故。尤其
上品贪行者等修奢摩他时,所缘各别决定。若不尔者,纵或能得
奢摩他相应三摩地,然不能得实奢摩他。若不久修净行所缘,尚
说不得正奢摩他,况全弃舍净行所缘。多寻思者尤应修息。若是
等分补特伽罗,或是薄尘补特伽罗,于前所说诸所缘中,随意所
乐作所缘处。又修次第中下二编,依于现在诸佛现住三摩地经及
三摩地王经,说缘佛像修三摩地。觉贤论师说多所缘,如云:
「止略有二,谓向内缘得及向外缘得。内缘有二,谓缘全身及依
身法,缘身又三,谓即缘身为天形像,缘骨锁等不净行相,缘骨
杖等三昧耶相。缘依身法又有五种,谓缘息缘细相缘空点缘光支
缘喜乐。向外缘者亦有二种,谓殊胜平庸,殊胜又二,谓缘佛身
语。」道炬论释亦引此文。
其缘佛身摄持心者。随念诸佛故能引生无边福德,若佛身相
明显坚固,可作礼拜供养发愿等,积集资粮之田及悔除防护等净
障之田,故此所缘最为殊胜。又如三摩地王经说,临命终时随念
诸佛不退失等功德,若修咒道于本尊瑜伽尤为殊胜,有如是等众多义利。又此胜利及思佛之法,广如现在诸佛现住三摩
地经所明。又如修次下编所说,定应了知,因恐文繁,兹不俱录。故求所缘既能成就胜三摩地,余诸胜事兼能获得,如是乃为方便善巧。
当以何等如来之像为所缘耶,答,如修次下编云:「诸瑜伽
师,先当如自所见所闻如来形像安住其心修奢摩他。当常思惟如
来身像黄如金色,相好庄严,处众会中,种种方便利益有情。于
佛功德发生愿乐,息灭昏沉掉举等失,乃至明见如住面前,应于
尔时勤修静虑。」三摩地王经云:「佛身如金色,相好最端严,
菩萨应缘彼,心转修正定。」如此所说而为所缘。此复有二,谓
由觉新起及于原有令重光显,后易生信又顺共乘,故于原有令相
明显。
先求持心所缘处者。谓先当求一若画若铸极其善妙大师之像,数数观视善取其相,数数修习令现于心,或由尊长善为晓喻,思所闻义令现意中求为所缘,又所缘处非是现为画铸等相,要令现为真佛形相。有说置像于前目睹而修,智军论师善为破之,以三摩地非于根识而修,要于意识而修。妙三摩地亲所缘境,即是意识亲所缘境,须于意境摄持心故。又如前说是缘实境之总义,或影像故,影像亦有粗细二分,有说先缘粗分,待彼坚固次缘细分,自心亦觉粗分易现起故,应先从粗像为所缘境。
尤为要者,如下说乃至未得如欲定时,不可多迁异类所缘修
三摩地。若换众多异类所缘修三摩地,反成修止最大障碍。故于
修定堪资定量之瑜伽师地论及三编修次等,皆说初修定时,依一
所缘而修,示说迁变众多所缘。圣勇论师于修静虑时显此义云:
「应于一所缘,坚固其意志,若转多所缘,意为烦恼扰。」道炬
论云:「随于一所缘,令意住善境。」说「于一」言是指定词,
故先应缘一所缘境,待得止已后乃缘多。修次初编云:「若时已
能摄其作意,尔时乃能广缘蕴处界等差别。如解深密等说瑜伽师
缘十八空等,众多差别所缘。」
如是初得摄心所缘之量,谓先次第明了攀缘一头二臂,身体
余分及二足相,其后思惟身之总体。心中若能现起半分粗大支分,纵无光明应知喜足,于彼摄心。此中道理,若以此许犹不为足而不持心,欲求明显数数攀缘,所缘虽可略为显了,然非仅不得妙三摩地令心安住,且障得定。又若所缘虽不明显,然于半分所缘持心,亦能速得妙三摩地,次令明显其明易成,此出智军论师教授,极
为重要。
又所缘境现显之理,虽有二种四句之说,然由补特伽罗种性
别故,种种无定行相现显有难有易,即已现中有明不明,此二复
有坚不坚固。若修密咒天瑜伽时,天之行相定须明显,乃至未能
明显之时,须修多种明显方便。此中佛相若极难现,于前随一所
缘持心,以此主要在得止故。又缘像修,若像不现任持心者,不
能成办所乐之义,故须行相现而持心。又缘总身像时,若身一分
极其明显可缘彼分,若彼复没仍缘总像,若欲修黄而现为红显色
不定,或欲修坐而现为立形色不定,或欲修一而现为二数量不定,或欲修大而现为小形体不定,则定不可随逐而转,唯应于前根本所缘为所缘境。
第二心于彼所缘如何安住分三,一 立无过规,二 破有过规,三 示修时量。
今初
此中所修妙三摩地具二殊胜,一令心明显具明显分,二专住
所缘无有分别具安住分,有于此上加乐为三,余有加澄共为四者。
然澄净分初殊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