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纪中期以后。丹麦地瓦尔德马一世便开创了强盛地君主**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易北河。二战时期美苏最早会师地地方。相当恐怖地。)
        西元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地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益苏格和荷尔斯泰因。
        长期的对外征战耗费了丹麦大量地财富,并引起了联盟内部的反对,而第一个挑头的就是瑞典。
        克里斯蒂安二世在位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
        瑞典独立之后,北欧由丹麦一国独大变成了两强相争,围绕着波罗地海双方厮杀了百余年年的北方七年战争、~3年地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丹麦失败告终,致使其疆土日蹙。
        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年斯堪尼亚战争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
        三十年战争使得瑞典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
        、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地波罗的区。
        随后俄罗斯强势崛起,彼得大帝其间经过长达二十一年地大北方战争最终击败了瑞典,进而取代了瑞典在欧洲政坛的地位。由此可见,北欧三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彼此矛盾,你杀我打的一直就没消停过。以瑞典来说,现任国王的父亲古斯塔夫三世,励精图治数十年最终还是为了夺取昔日的辉煌,同沙俄连番大战,最终巩固了瑞典在欧洲二等强国的地位。
        因为父亲的死亡,瑞典现任国王古斯塔夫四世一直对法国大革命保佑敌视态度,即便在拿破仑强势崛起之后也不变其态度。而丹麦其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西元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可英国不愿放任其埋头发展而不管,不宣而战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损失惨重。
        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
        而此时的俄罗斯,因为前沙皇保罗一世的因由,并没有马上同拿破仑翻脸,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
        如此一来,丹麦同瑞典再度交恶,并继续保持着同俄罗斯结盟的密切关系。
        这样一来,俄罗斯就可以从东线抽调出相当一部分力量,又因俄土之间尚且平静,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黑海一线也可以抽调出一部分兵力。这样一来“独善其身”的俄罗斯面对中华帝国的挑战,由不得亚历山大不上心。
        想通了这一点梁明呵呵一笑,沙俄如今的“独善其身”显然很不稳固,在拿破仑的强势之下,任何欧洲强国都会投入所有的力量。而且俄罗斯同土耳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长久的和平。
        “看来应该给沙俄降降温。”梁明暗自咐道。塔河战役的胜利让他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比起哈萨克的战事,西伯利亚的局势更让他忧心。远东军团的兵力确实有点薄弱,全军战斗力只有一万五千人,加上五千余收编的布里亚特人和捡便宜的蒙古人也不到三万人。去掉安守后方的力量能用到前线的兵力只有两万出头,而且其中的布里亚特旅战斗力显然比不上整编十五师。
        当远东军团位于叶尼塞河附近时,虽然运输部队可以走北海直上,但路途还是很艰难的。
        可现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已经到手了,如果运输部队从新疆、哈萨克出发,那期间的成本消耗将要远远低于走北海一途。
        但这样一来,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也就是哈萨克北部一带的奥伦堡总督区就必须被扫清,以此才好打通北上的途径。而扫清了奥伦堡总督区之后,也能加快向西伯利亚的移民速度,新疆境内的汉人、回部、蒙古部落就可以放心的迁移到鄂毕河流域了。这样一来无会大大减轻移民对朝廷带来的压力。
        按原先的计划,从关内迁移来的汉人将分成两路,东路是从关东北上;而西路则要经过蒙古高原,由北海转而西北,经过中西伯利亚高原之后才能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而相比将汉人来说更能适应寒冷的蒙古人,他们想要大规模北迁,或是扩大自己部落的牧场,就只能依靠战功前来换取。这也是远东军团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蒙古附庸军的缘故。
        但现在如果能打通新疆的路线,扫清奥伦堡总督区,特别是奥伦堡总督区的东部,那么对中华帝国的益处将是无法言表的。
        若是有了可以直接通到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运输道路,那么对前线后勤的压力将会至少降低一半,中华帝国完全可以轻松的在鄂毕河一带维持一支三万人的部队。
        换句话说,中华帝国就可以完成对西伯利亚的鲸吞了,而不是原计划——以鄂毕河为界。
        而且还可以直接从从新疆移民。新疆,特别是天山一带的回部对汉人很是排斥,同蒙古部落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土尔扈特部)。现在多了这么一块空白地段,自然能够较好的缓解一下牧场需求的压力。
        西北真的是要好好地打一场大仗了。打一场能换来百年安稳的大仗!





    正文 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3 10:05:54 本章字数:3547

        防军第十一军共有五万余人,下辖三十一、三十二、个整编步兵师和骑兵第十一师;余下为军部,旗下有一个警备旅、一个炮兵旅外加辎重团、工兵营、医护营等等。
        十一军军长,领上将衔王敦,原定是此次对俄作战的总指挥,但因为有了三万蒙古骑兵的加入(原以为也就是万把人,随想一下子多出了两万去),他总指挥的头衔上又多了两个字——敌前,同时也担着全军的副总指挥。至于新任命的总指挥,总参谋部次长德庆侯范庄华还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悠哉呢!
        待到哈萨克草原冰雪完全融化之后,王敦以近四万骑兵为先导部队,大举向北线的俄军扑杀过来,目标直指鄂木斯克。
        鄂木斯克位于鄂木河注入额尔齐斯河处,西元17年建为要塞,是沙俄“草原边疆公署”和西伯利亚哥萨克司令部驻地。靠近托博尔河,是北线俄军的指挥所在地。
        快一年的鏖战,哈萨克联军已经有点支撑不住了,不仅在西岸让出了里海北岸,在北线也让出了小玉兹的主要牧区之一——托博尔河流域。
        在得到中华大军出击的消息后,哈萨克三汗王马上抽出了北线的主力,将之调往了西线。按照事前的约定,中华军要先生集中兵力消灭俄军在北线的力量,然后大军再扑向奥伦堡。在此之前,西线俄军的进攻哈萨克人就必须自己独立承担,当然了北线的战斗中华军不需要哈萨克联军的帮助,十一军可以独立解决。
        而事实上这些所持不过是表面上的冠冕堂皇,真正不需要哈萨克联军帮忙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三十年前同东归途中的土尔扈特部蒙古结下了不可化解地血仇。
        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一百多年,其主要牧场是在伏尔加河东岸,乌拉尔河西岸,萨马拉赫南岸,里海以北的这片丰茂的草原(卡梅尔克人,也就是没迁走的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区是在里海西岸,伏尔加河拐弯处的下方),距离哈萨克汗国全胜时期的边界只隔着一条乌拉尔河。
        年一月,渥巴锡正式发动部落东归,土尔扈特部33万余户,169万人,赶畜群,携辎重,分三路浩浩荡荡踏上了归国地征途。一路上,他们袭击了俄国的驻军、歼灭了俄国的增援部队、摧毁了俄国要塞、穿过冰封地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但是受尽准尔蒙古百年欺压地哈萨克人对蒙古人极为仇恨,在沙俄的挑拨下双方在哈萨克草原上进行了一连串的激战,最终是两败俱伤。
        回到国内地土尔扈特人只有原先地一半。至少有三万土尔扈特人倒在了哈萨克大草原。
        此次作战前夕。以策凌那木扎勒(巴锡之长子)、凌德勒克(巴木巴尔之子。巴木巴尔渥巴锡族弟。)、吉雅赛音(策伯克多尔济之子。策伯克多尔济渥巴锡汗地堂侄。土尔扈特部落重要核心人物之一。)为首地近两万蒙古骑兵就成挑明了所过。此战一是为了响应帝国。二是为了向沙俄复仇。决不是去帮助哈萨人地。
        对于哈萨克人和蒙古人之间地矛盾。帝国中央自然是乐见其成。把哈萨克联军从北线调走就是。一个招呼地事情而已。
        作为骑兵部队。攻城拔寨地事情是同他们沾不上边地。用王敦地话来说。你们只要招呼好哥萨克骑兵。截断了俄军地后勤运输就算完事了。剩下地就是炮步兵地活了。
        但是想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容易地事。北线地俄军也不是摆设用地。鄂木斯克是哥萨克骑兵司令部地所在地。地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南端。其本身没什么险要之地可做防守。但是哈萨克联军久战不支已经退出了托博尔河流域。北线俄军已经推进至哈萨克草原了。不将这北线俄军地三万步骑击溃。鄂木斯克就是个遥望。
        然而有利就有弊。北线俄军虽然战事相当顺利。甚至他们还趁着哈萨克联军西撤地时候大步向前迈进。几天地工夫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二百多里。但这同样也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建立起稳固地防线。
        面对着人数、火力绝对占优的十一军,凭借北线俄军那不到两万人,而且已经打了快一年仗的步兵,是却对抵挡不住的。得到中华大军出击的消息后,坐镇奥伦堡的库图佐夫马上赶去了鄂木斯克,并立刻命令北线俄军撤回东奥伦堡防线。
        在野战之中,三万俄军是肯定挡不住多达**万的中华大军的,想要保证北线战事不失,除非他们在中华军到来之前赶回坚固的东奥伦堡防线(奥伦堡防线——西起乌拉尔河,连接乌拉尔山,东到西西伯利亚平原公里长的碉堡线,俄国人真的是很强大!汗!!)。而这不到两万人的俄军步兵,想要在中华军未抵达之前撤回东奥伦堡防线,那么一个必须的先提条件是——北线的一万多哥萨克骑兵要拦住三倍于己的中华骑兵群。
        中华骑兵群的准确人数在三万六
        ,其中真正的火器部队只有骑兵第十一师所部五千余能够抢先一步截断俄军主力步兵的后路,三万六千多汉蒙骑兵完全抛弃了火炮等镏重物品,每人除了带着一大包压缩干粮外,别的什么都扔下了。
        哥萨克骑兵的坐骑都是一水儿的顿河马。这种马很像蒙古马,吃苦耐劳,易于饲养,能够在冰冻的顿河干旱草原中生活。它的脾气很好、适应性强,带市在体格上没有吸引力。虽然它在体型结构上有很多缺点,例如动作受到限制、不自然、不高雅和不适宜,但是很少有马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所以,几百年来顿河马一直是哥萨克骑兵的首选。
        于哥萨克骑兵相对,中华帝国数十万匹战马来源就很杂,有生长在明离州(大洋洲)混血马,有从欧洲、中东进口的纯血马,当然还有很多是蒙古良马和改良马,因地域不同而部署的骑兵师所配战马也不同。就像在新疆部署的四个骑兵师,他们所骑的战马原本是挑选地蒙古良马,而几年之后的现在已经在陆陆续续的更换新出栏的改良马了。
        以骑兵第十一师为例,如今全师上下的战马在一年前都已经换成以顿河马、蒙古马与快速的阿克哈—塔克马和阿拉伯马等混合血统为基础,并用奥尔洛夫纯血马和高级阿拉伯马加以改良的新型大宛马。能用“大宛”这个很有古意地名字来命,可见这种新型改良马的成功。
        三天的急追之后,骑兵第十一师率先一步同哥萨克骑兵接火。第四天,三万余蒙古骑兵赶到。以新旧土尔扈特部为首组建地两万蒙古骑兵当即凶狠的扑向了哥萨克骑兵,而余下的以准噶尔余部(十苏木额鲁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