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装枪只需操作枪柄,使枪机前后滑动,即可装弹与退膛,每分钟能发射6~7发子弹,而且能以卧、跪。立或行进中多种姿势重新装弹和射击。相比较,奥军士兵的前装枪,装填弹药时必须将枪管竖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操作动作大,很容易暴露目标,每分钟只能发射互~2发子弹。这就是说,一万普军枪手的火力相当于4~5万奥军枪手的火力,难怪奥军战败呢?
        最早尝试枪械弹药后装的是法国人包利,他试用的子弹本身带有点火装置,但由于枪管尾端不密封,火药气体从后面跑了出来,因而失败了。19世纪30年代,有人发明了一种纸壳定装式枪弹,将弹丸、底火、发射药合为一体,从而为后装枪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835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在军方的支持下发明成功后装式步枪,这种从身管后方装填弹药的枪由身管、枪机、发射机和枪托等组成,发射的就是纸壳定装枪弹。使用时,射手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人枪膛,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即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由于这种枪发射时击针穿破纸弹壳底部打击底火,所以叫针刺发火枪。同时,由于这种后装枪的子弹需要一发一发地装人枪膛,所以也叫“后装单发枪”。后装单发枪比前装枪装填子弹方便,发射过程也大大简化,它的射击速度也比前装枪提高了四五倍,同时还能在跑动或卧、跪射击中重新装填子弹,所以,当时的普鲁士政府对德莱赛枪很重视,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秘密生产这种枪。
        后装单发枪采用击针刺燃底火的方式以及定装式枪弹,都和现代枪很相似,这说明这种枪对后世枪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然而,从前装改为后装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实现后装枪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首先要采用定装式金属弹壳枪弹,只有定装枪弹才可以从枪尾装填,早期的枪弹是
        分装的,德莱赛针刺发火枪采用的是纸壳定装式枪弹,以后才过渡到金属弹壳定装式枪弹,采用金属弹壳枪弹,弹壳可以膨胀,紧贴弹膛壁,解决了后装枪的闭气问题,而且在火药气体压力下降后,弹壳又能自动收缩,弹壳收缩后与弹膛壁有一空隙,便于抽壳。其次,后装枪上要有切实可靠的闭锁装置,防止武器射击时,燃烧的火药气体从枪管尾端跑出来,若气体跑了出来,没有压力也就无法推动弹头向前运动。
        从前装枪转变成后装枪是一大进步,但是,早期的枪械是前装枪,所以,习惯势力总是百般挑剔和阻挠后装枪的使用和装备。据说,一位普鲁士将军非常讨厌后装枪,他在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不瞑目。一个瑞士军事代表团访问普鲁士时,检阅了普鲁士后装枪部队的瑞士将军边走边嚷嚷道:“用嘴吃东西是高贵的(指前装枪),瑞士射手从来不会卑贱到使用从尾部装填的‘灌肠枪’(指后装枪)来射击。”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发生在1866年的奥普大会战终于给前装枪的维护者以致命的打击,战后,法国、俄国和奥地利均争先恐后地淘汰了前装枪。在瑞士,当有人再次问那位把后装枪叫做“灌肠枪”的将军对后装枪怎么看时,这位将军不得不说:“枪是前装还是后装都是一个样,但吃东西是万万少不了嘴巴的。”不久,瑞士
        军队决定换装后装枪,他再也没有敢反对。
        19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开始设计制造后装连发枪,并相继装备部队,这之后,许多国家竞相制造,从而造出了许多种类繁多的枪。我国于1867年研制成功了美式后装单发枪,其子弹为铅弹,药筒有纸和金属制两种。到19世纪70年代,我国已能仿制生产多种后装单发枪。后来,我国又仿制了多种后装连发枪。
        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没有储存子弹的弹仓,也即时下所说的弹巢。根据弹仓在
        枪身上的位置不同,通常又分为前托弹仓、后托弹仓和机巢弹仓。弹仓有固定式和可卸式两种,固定弹仓使用较广,常能容纳5发子弹,采用弹夹做装弹工具,可一次将子弹全部装人弹仓。使用弹仓可大大地缩短装弹时间,提高枪的发射速度,使射速达每分钟10~12发。
        从前装枪到后装枪,是枪技术的一大进步,也表明枪弹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所有这些,都为近代枪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卷 龙蛇起微末 第一节 雷啊,永远的首选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05:55 本章字数:3629

        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楔子
        大海一望无垠,远处帆影点点,海面风平浪静。时不时地瞧见一个个水坑,这是涨潮时留下的。海波轻轻拍打着堤岸和奇形怪状的礁石,绽开朵朵雪白的浪花。几条小船正随波轻荡,其中最远的一艘正是梁明乘的。穿着贴身的潜水衣,梁明一手悠闲地握着钓竿,一手拿起一旁的冷饮仰头痛饮。
        忽然,一阵轰响传来,梁明抬头一看,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已经乌云密布,黑黑的云层中不时划过一道道青紫色的闪电,海面上也刮起了风,虽不是很大但荡起的波浪已经使他租下的小艇摇荡不已。“妈的”,恨恨的啐了一口吐沫,梁明赶忙发动了机引,这种天气可不是钓鱼的好时机,弄不好反会喂了鱼也说不定。
        梁明,河南人,28岁,未婚,职业——手工业者。可不要感到可笑,他的的确确是手工劳动者。仿制,这就是他的职业。
        大到一米多长的帆船,小到十几公分的精致火枪,重的有一百多斤的青铜炮,轻的有二三两重的金怀表,可谓是应有尽有。虽然不像开公司当老板的赚钱,可每月一两万块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保险加自在。就好比现在,刚做完了一票,他就跑到了威海来了。夏日炎炎,我自悠哉。
        带起一道白白的水痕,马达开到了最大的小艇如一支离弦之箭,穿过一道道数尺高的海浪扎向岸边。蓦然,一道亮紫色的闪电划破当空,直当当的劈向了梁明。只感到眼前一阵炽明,梁明仿佛置身于光芒之中,脑袋一涨便失去了知觉……
        雷电之后,一艘空荡荡的小艇依旧冲向岸边……
        第一节
        清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公元1774年),山东登州府北二百余里外的大秋岛上。
        “当当当”,“当当当”,一阵阵铃锣声响起。霎时间平静的小岛上亮起了点点灯光,一排排、一列列。
        一个个精壮的汉子率先冲出了,在集合成一个个小队后涌向了海边,那里三四十艘战船静静的停在那里。
        梁明仅穿这中衣,负手立于窗前,昂首望着天空那轮圆月,一丝淡淡的云烟遮过,为明亮的圆月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雾纱。
        天空月朗星稀。但梁明知道过不了两天,一场暴风雨将会袭来。威力不大,时间也不长,应该是东南台风的余波。尽管如此,他也要做好一切准备,报仇的时候就要到了,梁明可不想在这要紧时刻自己的宝贝战船有任何的损伤。
        不要怀疑他的预见,这是老天对他的补偿。自从被雷劈后回到了乾隆朝,梁明不但身体强悍到变态,对于天气的感应也敏感到极点。每当有暴风袭来时,他总能有一种玄之又玄的预知,数次验证后他终于能确定自己就是18世纪的气象卫星。每次有预感后,多则两三日,少则一日,必会验证。正是靠着这一变态的技能,梁明这个内陆长大的孩子,才能在大海上避凶驱恶。从一支沙船开始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小型舰队。
        “莎莎”,一阵索索熙熙的穿衣声后,淡淡的脚步声响起。梁明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却依旧没有转过身去。
        一件长衫披在了梁明的肩头,右手抓住了左肩的小手,左臂轻轻向后一揽,一具圆润的娇躯搂进了他的怀中。“吵醒你了?”嗅着那清淡的体香,梁明轻声说道。这是他的夫人——柴璐娘。
        她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抱住梁明,脸颊贴在他的胸膛。
        半响,梁明说道:“不会太长的,六七天后就能出海了。咱们报仇的时候到了。”轻轻的抬起她的头,抹去了眼角的泪水,看着那红通通的眼圈,梁明心疼的道:“快去睡吧!我出去一趟,过会儿就睡。”接着有意打趣道:“这么大的人了还哭鼻子,小心宝宝出来了笑话你。”
        “嗯”,柴璐娘轻声应道,双颊满是娇红,虽然两人成婚已有三载,她依旧爱害羞。如星的双眸带着浅浅的泪水,娇羞的双颊却又夹带着一种母性的光辉。桃花带露,或许有些不恰当,因为她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子,但却是极为耐看型的。可如今,在梁明的眼中她是全世界最美丽的。
        因为一种家的味道……
        看着柴璐娘回内间躺下后,梁明才迈出了房门。
        “见过大当家的。”黑暗处八名手持火枪,腰悬单刀的卫士齐齐跨身迎到。
        “嗯”,微微点了点头,梁明走到下去的石阶旁,那里是一个小型的望台。梁明的房子是整个大秋岛最高的,站在这个望台上,十多平方公里大的大秋岛尽收眼底。
        岸边,一千多名精壮大汉正在忙碌着,一艘艘战船驶进了内港。借着燃起的篝火,梁明还能看到港口的炮台上,值夜的兄弟们的身姿依旧挺拔。
        岛上的住宅区也同样有人在忙碌着,数百家属正加紧将晾晒在外面的鱼肉干搬进仓库,而后勤部的工匠则在将一些小型的用具抬回库中,至于那些大件还是等天亮了再说吧!
        一刻钟后,四名卫士赶了回来,他们是被梁明差去报警了,他们身后还跟着五人。他们梁明自然熟悉,是他手下的五大头目。
        柴坤,柴璐娘的弟弟,梁明的小舅子,同样也是船队左队的统领。身高七尺有余,胸间宽厚,膀背重实,精神足满。逆鬓落腮的须子,形似钢针,好似铁线,一对大耳衬得长相很是凶恶。
        王权,船队右队统领。原本是山东绿林道上的好汉,被梁明救过后便跟随左右很是得力。双肩抱拢,眉分八彩,要是在梁明来的那个年代就对是帅哥级的。
        柳风,岛上的钱粮总管,是最早和梁明下海的一批人。受过重伤,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也捞了个根子,腿脚不怎么利落了,所以就改作了钱粮。
        张建科,后勤的正主管,是梁明从登州水营拐来的,主管船只。
        何亚东,后勤的副主管,京师人。原本是工部下属的工匠,主管枪炮。
        “二哥,耽误事不?”柴坤人还未到,就嚷了起来。“可别误了咱们的大事呀!”他是梁明的小舅子,整个岛上小三千号人马,也只有他能这样。
        王权四人同样一脸的焦急,这昨天才送走了王伦的结盟使者,正准备大干一场呢!老天却来了这一手。
        大海不比陆地,无风浪还高三尺呢?这大风要是一刮,就凭大秋岛上的这些战船是绝对经受不起的。
        淡淡的一笑,梁明不在乎的说道:“没事,过个六七天咱们照样出海,登州府逃不出咱们的手心。”此事梁明已经策划了近三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要刮起来了。
        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的鼎盛时期后,由盛转衰,逐渐走下坡路,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机构更加**,致使下层民众起义活动日趋频繁激烈,终于在山东爆发了王伦领导的清水教反清起义。
        乾隆三十九年,寿张县等地年岁歉收,地方官妄行额外加征,民众普遍不满,王伦便乘机聚集教徒,准备起义。
        就在昨天他们刚刚送走了王伦的特使梵伟和尚,双方商定于九月初五(历史上是十月)举事。但梁明知道王伦因事前不密,在八月末便已起事,到了十月份已经被清廷镇压下去了,这却不当误他应下盟约。
        造反,在古代乃是十恶不赦之罪,不但要自己掉脑袋,而且要是抄家灭族的。所以说来该是一件天大的事,可在大秋岛却不同。不说他们现在已经是在做掉脑袋的买卖,就单单凭梁明对大秋岛的控制力,同清水教的结盟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柴坤五人听得梁明这么一说,顿时松了一口气,仅仅是六七天自然碍不了大事。
        虽然嘴上不说,但是造反之事对于他们这些打小活在皇天之下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割绝,割绝人格。将他们心中的那份数十年养成的畏惧除去,这比割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