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审计,监管并审计公司的财务,这样让老板也放心。  
  当前需要招聘行政人资经理、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PMC)经理以及财务经理三个职位,李卫做过人力资源经理,非常了解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重视人力资源,或者只是嘴上重视但实际上根本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重视。他非常佩服华为的任正非,他认为华为是中国第一家把人力资源置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的。而很多企业,把开创性的人力资源与事务性的人事混为一谈。人力资源方面必须要有一个专业一点的人来做,而且不是等到企业发展大了才重视,而是一开始就要重视,我们不能做到像华为一样,但至少也要先学形式,经常学形式慢慢就会学到实质神韵。    
  至于PMC经理,公司当前的瓶颈就在于整个PMC部门的缺位,所以非常紧急。  
  财务经理也需要到位,现在都2005年4月了,可是财务账目连2004年10月的还没做完,真不知道财务部那些人在干什么,李卫还以为是成本核算非常麻烦,一了解,发现没有成本会计,根本不需要成本核算,那就真搞不懂为什么半年前的账目还没完成。  
  生产主任王兴国:高中毕业,比较夜郎自大,对生产管理系统不熟,缺乏基本的生产管理技能,对PE、IE这一块更是茫然。因此,让他做回加工主管。而且加工部200多人,里面搅和成一团粥,现在又没有数据报表,外人根本弄不明白他们里面在干什么,根据楼层不同,拆分成加工一部和二部。  
  厂务副主任(相当于行政副经理,厂务主任胡越在李卫加入前被老板炒掉了)张新江:中专毕业,50多岁,平时也只是负责厂房修缮等事务,对人力资源管理可谓一窍不通,让他做总务主管吧。  
  物控主任黄胜:高中毕业,实际上负责的仅是仓库这一块。就做仓库主管吧。  
  业务主任秦立章:大专毕业,原来在内地国营企业做工程师,刚进利风时是做技术副主任,后来调到业务部做主任。据老板和老板娘讲,他的沟通能力很差,脾气很大,得罪了很多客户。他现在实际上负责的工作主要是报价而已。让他做销售兼报价工程师。业务部就改成营销部,由马副总兼任营销经理。    
  财务主任方朴风因为月底辞职就不用降职了。  
  财务总监助理张涛,让他担任往来会计,负责应收和应付这一块。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2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2节  
作者: 青原樵夫             
  人事主管许庆功,高中毕业,40多岁,人比较老实,主要负责是一些社保、暂住证等外勤事务性的工作,对人力资源肯定不熟,让他做副主管。  
  人事副主管靳茜,28岁,大专毕业,人看起来比较勤快,学习能力也还不错,虽然不懂人力资源,但只要上司会培训,应该还是有发展的潜力,让她做人力资源主管,许庆功负责一些外勤事务性的工作。  
  所有的技术都集中在技术部,技术部集中在技术主任一人身上,必须加强生产部和品质部的现场技术能力,招聘生产工程师、工业工程师(PE/IE)和品质工程师(QE),技术和管理分两条线,免得官本位的思想让员工在职业发展通道上打架而导致人才流失。  
  将这些主任降职还只是打算,在没招到几个经理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但可以先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如果按照以上组织结构,李卫初步拟定这两个月的工作,李卫明白,现在还不能去搞品质管理体系文件和行政管理体系文件,手下得力的人都没有,搞这些“虚”的东西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先将货做出去,满足客户需求才是上上之策。  
  初步的计划李卫不想拟得太细,只拟一个框架,李卫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一个企业细节的情况真正全部摸熟,最起码要有3~6个月的时间,今天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可能过几天自己会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或者因为人员的变动而需要调整计划,所以,变革初期的工作计划最好只做三个月内的工作计划,三个月情况熟悉后再做更长期的计划。      
日期:2007…8…8 9:41:53    
  二、改革组织结构  
  李卫没想到反对这个组织结构最激烈的就是马总监,李卫将组织结构图交给林总、马副总和马总监一份,马总监看完后,马上表示反对,他认为自己只管一个生产部门太少了,他应该管技术、生产、品质、PMC,而且,他认为PIE应是独立于生产的一个部门。当天的讨论,争执得很激烈。  
  当天的讨论没有结果,林总让大家再考虑一两天后再讨论,讨论完后,马总监马上到马副总办公室,关起门来商量什么。  
  过了两天,第二次讨论,马总监和马副总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马总监同意马副总管技术和业务两块,但马总监认为自己有能力管技术、生产、PMC三个部门,老板娘担任财务总监,下设财务经理。李卫看到自己处于弱势,组织结构调整,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李卫知道要适当妥协,于是同意马总监管理生产和品质两个部门。老板也认为既然马总监表示有能力,就让他管三个部门。    
  组织结构不能妥协太多,马副总管营销和技术部,如果生产总监管生产、品质、PMC三个部门,老板娘担任财务总监下设财务经理管财务部,那么总经理岂直接管的只有行政人资部?岂不是把总经理架空了,这样就没必要设立总经理了。话一挑明,老板就明白了,马上同意李卫的方案。  
  最后决定,马副总管技术和营销两部门,下设技术和营销经理;生产总监管生产和品质两部门,下设生产和品质经理;老板娘仍然担任财务总监,下设财务经理,等以后财务经理熟悉了之后,退出来负责审计,不直接管财务。至于PIE,生产总监和李卫还在争执,生产总监坚持PIE独立出来。  
  第三次讨论组织结构,李卫发现马总监和马副总完全站在同一战壕上,马副总说的马总监马上支持,马总监说的马副总立马支持,李卫已经明显看到他们是在联合攻击自己,李卫不想和他们继续耗费精力:一个400人的小企业,有必要单独设立PIE部门吗?  
  最后林总还是觉得李卫的话有道理,同意了李卫的意见。但马总监提出,技术部马祥安和品质部张晓杰还不具备经理的能力,只能做副经理。于是第一次组织结构就变成:  
  这次组织结构的调整,将助理、组长等层次取消掉,组织结构从7个层次精减为5个层次,李卫决定等几个部门经理招到后,再正式宣布组织结构的变动。  
  4月底组织结构公布后,张晓杰就上来找李卫抱怨:  
  “李总,您上次讲的《组织结构的设计》课程,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尽量要扁平化,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一般在3~8个直接下属,哪有管2个直接下属的呀,很明显是因人设岗嘛!”  
  不管张晓杰是否猜到,李卫不能告诉他内幕,只能用“这是老板、老板娘、我、副总、总监五个人商议多次的结果”来堵住他的嘴,过多的话,也没必要去解释。      
日期:2007…8…9 11:28:24    
  三、建立改革队伍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招聘经理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大企业的各种系统已经建立,不管是总经理、经理还是工程师,都只是这个机器系统当中的一颗螺丝钉,所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的细节完善工作。而中小企业不同,它缺乏系统平台支持,他需要一帮经理人能为之建立一套系统,ISO9000、TS16949、ERP、营销体系、人力资源体系、技术管理体系、生产体系等等,是属于发动机而不是螺丝钉的工作,需要的是根据中小企业的现实,参考一些优秀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对中小企业进行量体裁衣的创造性工作。一个是管理工作,一个是管理变革工作,一个侧重稳定,一个侧重变化,这是完全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    
  大公司有完善的制度、流程,只要熟悉这些规则就知道进行日常的管理,而中小企业没有这种管理平台。打个简单的比方:首先要搭台,然后才能唱戏,这与在别人搭好的台上唱戏是两码事,有的人只有唱戏的本领,却未必有搭台的本领,或者有的人根本不想搭台,只想唱戏。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3节                        
  《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3节  
作者: 青原樵夫             
  举个例子:在中小企业,大家的经验都存在自己脑中,数据的收集是缺少系统支持的,如果招一个生产计划及物料控制经理(PMC经理)进来,在缺少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他会根据初步了解的一些粗略信息来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这样的计划是生产部门接受不了的,因为准确率肯定不高,于是生产部门就会指责PMC经理只懂得理论,实际操作起来瞎搞一通,甚至还不如自己做的好,乃至不断向高层投诉,高层也不懂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多了就批评PMC经理。PMC经理在多次受指责后就会抱怨:公司以前管理基础太差,产能数据缺乏、仓库数据不准、采购前置期无法确知、生产周期不稳定、标准损耗数据缺乏、甚至BOM表都没有。这些数据缺乏是导致计划不准的原因,于是他开始亲自收集各种数据,却把本职工作丢在一边,结果花了几个月,数据也没收集好,其他地方问题又一大堆;或者逼着其他部门要数据,却不知道如何指导他们建立数据体系以取得数据,于是双方互相指责,结果满腔激情进来,一腔怨气离去。就如胡润做中国富豪榜,因为中国不像西方一样,企业和个人的税收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自然其中国富豪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但不能说胡润做的方法是错的,随着国内各种信息的一步步透明,他的富豪榜肯定会越来越准确。因此有变革经验、懂系统的PMC经理,他不会自己去收集数据,他会指导各部门建立收集数据的流程、制度、报表体系,指导各部门如何收集数据,并寻求上司支持,根据主生产计划逼迫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的收集完善各种数据,随着数据的完善,他的计划准确率则越来越高,产值不断上升,他的业绩也就一步一步展现出来。如果讲到如何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相信一般的PMC经理都懂,但在没有数据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如何找准切入点,有条理有步骤有组织的建立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则是另一门课题,也就是说:在资源最缺乏、最糟糕的状态下如何组织开展工作,则不是每个PMC经理都懂的。懂得如何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组织战斗并且取得胜利,这就是一般管理者与管理变革者的区别,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因为每个战斗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经理人在大中型企业有较完善系统支持的平台下能很好地工作,但到中小企业变革建立一套系统,则不是强项,招到一个缺乏创造力,对系统不熟,只懂管理而不懂管理变革的经理人,他会生搬硬套不分阶段、不分时空将大中型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全部搬过来,只有那种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工作过的人,非常了解中小企业异同的人,深谙中小企业文化的人,有系统思维,适应能力强的人,才是中小企业经理人的优秀人选,这种人知道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知道如何对诊下药。这就是中小企业的人到大中型企业容易适应,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到中小企业难以适应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大中型企业借助一个系统平台成功的经理人较多,但到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变革成功的经理人比例就少很多了,李卫看过有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经理人一到中小企业,特别是缺乏中基层工作经验的,面对一大堆问题,很多人根本就找不着北,无法一眼洞察问题的本质,结果没几个月就被迫离开,其中不乏一些有优秀学历和大公司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即使学过组织变革方面的课程,但管理变革过程中可变性因素太多了,实践起来可能捉襟见肘,因此,到中小企业的经理人所具有的素质要更全面,不仅要懂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而且还要懂如何变革,不仅要懂理论还要有实践,最好参与过中小企业的改革,而且不但要目光远大,还能从脚下做起。    
  小公司没有职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