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比尔盖茨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尔?盖茨全传  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一章】

用激励挖掘员工潜力(1) 
 
  2005年07月28日00:03 
 
  比尔?盖茨说:我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挖掘了自己潜在的能量。在编写程序时,他是这样做的,在经营企业时,他同样也是这样做的。微软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与之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密不可分。 

在二十多年前,盖茨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让每个人的桌面都有一台个人计算机。 经过短短27年的发展,微软的这个梦想实现了。现在微软作为在软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又提出了他新的目标: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这成了微软目前唯一的使命,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通过微软的技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 
     
在对员工的奖励方面,盖茨和微软一直是最慷慨的。微软的薪酬激励体现在期权和股票上。作为第一家用股票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毫无疑问,微软乐意与员工分享财富,在这方面其它公司绝无可以出其右者。比尔?盖茨在最初创业时就在争取股份的多少,也是因为股票的?展战略的专家,曾帮助盖茨,把微软的事业推到巅峰。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目前已经离开了微软。 
    
现任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WINDOWS项目迟迟无法完成,成为一堆无法收拾的烂摊子时,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开发责任并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师从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总裁内森?梅尔沃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微软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和扑朔迷离的未来走向时,提供战略的思想库。他是指引微软走向未来的舵手。进入微软后,为帮助盖茨摆脱繁重的官僚式的组织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项基本准则引入微软,从而对微软实行战略转折,使竞争网际网络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保罗?富莱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着一个计算器社团,是一个最不满意的微软顾客。从加入微软那时起,他已设法改变公司文化,首先关注质量,他促进了公司推进。Net网络服务及首次推出数据库软件业务。一年五千万美元,微软的数据库业务就自富莱斯那接管它以来,有着十多亿美元的发展,他已成为在公司的领导理事会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团外围,有些人物因不断作出惊人贡献取得大胆的突变而显得尤其出类拔萃,比别人要技高一筹,深知开发过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软以后,他先后为MS…DOS2。0、MicrosoftMouse1。0、PCWord1。0和窗口1。0进行程序设计。之后大约有5年时间,他担任Excel的开发经理。由于运用了新的开发过程技术,他成功地把Excel3。0推向市场,仅仅比预定时间晚11天。之后他成为Word产品单位的总经理,为微软创造了好几亿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软高信任度计算器处理学术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意味着微软与学术界的联姻迈开了新的步伐。来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学中计算器安全和软件开发领域内的顶尖高手和5名独立工作的法学专家成为微软产品安全性以及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顾问。作为回报,微软将对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在的大学提供一些科研资金援助。 
    
首选的顾问们将不得不面对和处理一些直率强烈的争论,但这些主要通过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而无需面对面的会议。 
    
这些顾问们已经听取了微软在加强Windows产品以及相关的IE、Office办公软件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情况,微软希望能听到学术专家们对这些工作进展的反馈意见,从而达到避免犯「方向性错误」的目的。微软表示,虽然今后该顾问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并不见得件件都会被微软采纳,但他们每一个建议都将会被微软认真考虑,因而这些建议对微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重视智囊团的作用(2)
2005年07月28日14:2

   9由此可见,由盖茨兴起的借脑行为在微软公司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软目前已经团结了一大批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高科技领域众多资深人士,可谓人才济济。无可否认,在不断推动计算器软件产业实现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换代和制订行业领域一系列最新标准,引发这场全球性的世纪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智囊团的幕后操作,才使得微软在发展的过程中鳌头独占,独领风骚。 


炽天使书城 





【第二章】

精心培养管理骨干(1) 
 
  2005年07月28日14:29在各领风骚若干年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上,微软公司却是一个例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B雨,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是真正保持可持续增长的计算机公司。盖茨一直认为:「软件改变的世界,这种趋势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会继续下去的,所以那也是我终生的工作。」 

但是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软件行业的不断升级换代决定微软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就必须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竞争对手,时常能胜任巨大压力下的工作环境,所以微软比其它跨国公司是一个竞争残酷的团队。在微软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他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并勇于接受新的知识, 不断创新。 
 
  「在怎样获得成功方面,微软发挥着一种着实强大的吸引力。一个人必须学会如何利用这种吸引力,懂得利用的时机,还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舍弃不用。你必须脚踏实地,并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从何而来,有多厚的根基。」 
 
  微软核心理念是「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比尔?盖茨说:在一个公司做职员的人,若想迅速得到提升,只要去成就一件人家没有做成、不会做或急切需要的工作即可。这样你就很容易超越那些资格比你老、年资比你深的职员。 
 
  在微软,尽管在校园里就有六千位软件开发人员,盖茨却坚持把整个大公司切成无数小团体,在甚少干涉的行动自由下行动。单以一年就卖出七百万套的窗口软件 WINDOWS3。0为例,微软只集合二十五位软件工程帅负责开发,每人自主负责完整的软件功能,与其它公司将大软件切得支离破碎截然不同。 
 
  盖茨一直坚持公司要分成许多小的单位,最重要是保持它的机动、灵活、弹性和效率。许多人看微软是一个单一、巨大的企业,事实上微软是由许多小而独立的单位集合在一起。在微软,各个单位各自进行不同的方案。各个团队有自己的领军人物,通过团队的竞争,众多的团队核心人物在管理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微软的管理层后备力量。 
 
  许多大公司作业程序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因此时间浪费在协调、沟通上,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却无法提高,而微软则不同,一直保持像一个小公司的活力,这也是微软能够一直不断持续成长的原因。这这也并没有割裂员工之间的联系,在吃中饭或者进行技术交流时,来自不同单位的员工仍然还有机会同桌交换心得。 
 
  这样的模式不仅给予了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锻炼了员工的管理才干。当时,窗口开发团队除每两周与盖茨定期见面,沟通产品的规格及功能之外,全部内每位开发工程师自行决定软件的最适合开发方式。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倍,利润相应增加3。5倍;而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人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高素质的核心员工更是如此。微软正是根据「20/80定则」在公司内部重点寻找、培养、关注20%左右的核心员工,对这些核心员工进行管理,从而达到了最优的效果。 
 
  在「微软」公司里,盖茨从事的是最高层的战略指导,但又往往喜欢参加第一线的产品设计。他常常一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地走访手下的研究人员,与他们探讨新产品的性能。每当他走后,那间办公室的门就会悄然关上,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即扑到电话前给家里打电话说:「妈妈,比尔?盖茨到过我这儿哩!」 
 
  当然,这些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工作达不到盖茨的要求时,就无法摆脱盖茨犀利的批评。当年受批评最多的是Windows项目的管理者们,因为Windows的进度曾大大落后于原计划,所以盖茨对项目组进行了重组,任命史蒂夫?鲍尔默负责Windows开发组。鲍尔默之严厉,有时更胜过比尔?盖茨。荣升微软总裁的鲍尔默至今仍然亲自管理这一项目。当年,鲍尔默临危受命之后,经过艰苦地鏖战,终于完成了这个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末,「微软」公司进行了重组,把盖茨从公司的日常事务中解放了出来,这样盖茨就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发展技术和迎接对「微软」的战略性挑战上。但盖茨仍然经常亲自过问一些软件的开发进度。 
 
  精心培养管理骨干(2)

   2005年07月28日14:29他的考察往往决定着员工下一步的发展。因为在微软公司,晋升主要基于业绩,工作做得好就能获得最直接的报答,这一选择机制使人们全神贯注于尽量做好工作,即增加了晋升可能,又保护了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

    那些不喜欢这种竞争的人,只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了,他们通常只能在竞争力较弱的环境中,在其能够担任的职位以下的几个层次徘徊。微软的人事变动极为频繁,随着管理台阶的一步步提高,竞争也就变得越来越残酷。因为微软的用人制度和招聘原则不惟学历资历和老本,而是「谁比我更聪明」。微软的不断扩张,意味着在微软谋职的可能性随时都有,经常有职位空缺,最适合的人即被提升。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就是微软始终存在晋升机会,但机会并非给予等待他10年的人,而只是最适合它的人而已。 
 
  试想一群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聪明的年轻人在微软这样的地方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竞争之举将会层出不穷,而微软也乐得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培养自己的管理骨干。因此人们就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居然会冲破一个又一个业绩纪录,并疯狂地席卷整个股票市场。 
 
  在挑选经理这方面,盖茨也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他对人的惯例同样独树一帜,即使有人把他的管理风格视为「虐待式管理」。身为技术专家,他才没时间去理什么通才主义的经理们,而是要求微软的员工将管理的技巧融入各领域的专长。 
 
  微软追求的是员工可以不考虑级别公开发表任何意见而不必担心遭到处罚的环境。在微软,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开放民主的工作作风使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会有机会实现把自己的成果融入产品去影响千千万万人。这个宽松的氛围让所有的员工都有机会崭露头角,获得管理层垂青的机会。 
 
  而且,盖茨还提倡微软的各级主管都争做「开明」的领导。每个部门要「为公司寻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主管只为下属提供工作方向,而不必事事躬亲。因此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是「引导」,而不是「控制」。 
 
  微软的管理者对外部市场的争夺也非常起劲,因为市场同样关系到内部的晋升。在公司内外,他们都追求每时每刻百分之百的占有。注重论资排辈的老式公司的管理者们永远也无法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获胜,事实上,他们根本也搞不明白自己在和谁竞争。 
 
  在微软,有时是事情已经确定,例如某岗位已确定职能和任务,然后才去招聘物色适合做这种工作的人员。但更多的时候,微软是因人设事,有哪种特长的人才就安排哪种事,例如微软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择用了在计算器方面有某种技术特长的人,由员工自己选择课题,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部,充分发挥这个人才的特长,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创造效益。这种培养模式让员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 
 
  当然,微软公司在注重培养管理骨干的同时,也采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