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30分钟.以防呕吐。若将药吐出,过30分钟再眼。
(3)暑热蕴郁导致神昏;暑热蕴郁,邪热过盛,里窍郁闭,
神昏…磨语,影响心主。临床变化较为复杂,有时仅是烦躁不安,
神志欠清,有时则为重度昏迷。分别介绍如下:
肺卫郁闭暑热之邪在气分不得外解,必内迫^里,或邪盛
体哀,或心气不足,皆能导致一时性的神志改变,但非邪陷心包,
只要杯热得宣,卫硫稚开,气机通畅,自然向愈。
处方;薄荷l克X后下)、淡豆豉6克、山栀6克、连翘10克、
银花6克、炒牛蒡6克、竹叶3克、芦根20克。
此时切不可一见神昏,即投清心开窍,或乱用“三宝”(安
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若误用之,罱易致变,寒遇气机,
卫气不疏,邪不外达,必然内逼入里,导致内陷心包,病日加重臭。
加减法:①若头晕暖心,甚则呕吐.方中可加芳香疏化之品。
如佩兰叶6克、藿香叶10壳、竹茹3克。②若内热素盛,心烦口
千,甚则渴引凉承,方中加生石膏9克、黄连2克。@若胸中满
闷者,加郁金6克,菖蒲6克、半夏10克。④若舌黄苔根厚者,
当加消导通腑以{世热。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枳壳IO克、摈榔IO克。
气分热邪炽盛靠热薰蒸,心包受扰,神志不清,甚则忡昏
谵语,这是正盛邪实。常见症状为高热烦躁.不恶寒但恶热,口
渴引饮,神志有时不清,舌糙老且干燥无液,脉象洪数。此时当
以辛寒清阳明气分邪热为主,白虎汤加味。
处方;生石膏24克、知母lO克、连翘lO克、竹叶6克、银花
10克、淡豆豉10克,山栀6克、茅芦根各30克。
加壤法:①若体质强实,内热较垂,两脉洪滑有力,阵阵扦
出,口千渴饮,身热较熏,面色正赤.此气热过盛,舌红千爆无
液,可原方加石膏至30克,花粉10克,以增清热之力。②若体质
薄弱,脉象虽洪而力弱,口干不揭,或口渴不重,舌干黄苔,身
热虽重而汗出不多者,原方增北抄参15克,或减石膏为15克。③若
有湿邪者,脉洪蒲,舌不干,汗出为粘汗不爽,靠中去石膏r知
母,加佩兰12克,蕾梗lO克,精石10克。0若气分之热不得外达,
内迫入里,波及营分,气营两燔,亦能导致神志不清,舌绛尖部
起刺,或皮肤斑点隐隐,脉象下沉至按部。治疗时,急当清气分,
一104—
l凉营血、驱热邪,使初入营分之热,转遥气分而解。药用玉女煎
加减。以辛寒、甘寒、成寒合配成方,可以清气凉营,养阴折熟。
处方: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细生地20克、元参15克、丹
皮10克、僵蚕l cl克、茅根30克、秒参15克。
加减法:@·若素有痰湿,热妁津成痰,痰热互阻致神志不清
者,当以宣卫展气机,开郁化痰浊。方中减石膏至10克,去元参。
加竹叶3克、杏仁10克、前胡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②若
舌黄干厚根部尤甚,心烦,腹胀,大便4~5天不通,小溲短少
者,可于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l克(冲)。⑧若误治(因服
补中之味).可改用消导,根据病因,从本治疗。
阳明腑实,肝胆膈间有热暑热蕴郁,肝胆脶阃热炽,邪热
与肠中糟粕相结,腑气不道,郁热上蒸,内扰神田,以致神昏谵
语,腹满拒按,手足溅然汗出a舌苔老黄糙厚,甚则起芒剌浮黄
黑,脉象弦滑有力,两侧关尺尤甚。治当急下存胡方法。药用承
气之类。
处方:生大黄3克(研冲)、元明糟3克(冲).瓜蒌30克、槟
耨10克.焦三仙各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i0克,杏f10克、都
、j金10克。
加减法:若便秘潮热,喘促不宁,痰挺壅盛,两脉滑数而右
寸实大,舌苔黄腻或滑腻垢厚,此属肺与大肠痰热交阻,大腌失
顺,肺失肃障,腑气不通。当用宣肺化痰,通下{世热法。方用宣
白承气汤。
处方,生石膏15克、生大黄粉2克(冲),杏仁lO克,瓜萎皮
20克、苏子10克、黛蛤散lo克(布包)。
加减法:着温邪内陷心包,叉腑气不通,身热神昏,舌蹇肢
廒,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渴思凉饮,舌质红绰,苔黄攥,脉
数实有力。治疗当用清心开窍,攻F腑实。仿牛黄承气{击,或紫
雪承气法。
牛黄承气法:安官牛黄丸二丸,调生大黄粉3克。分两次服。
觜雪承气法:紫雪丹6克,调生大黄粉5克、元明粉s克。
分三次服。
此时当注意,若单用牛黄丸、神犀丹、至宝丹等,只能开其上闭·
必须兼用苦寒通腑,泄其下闭,使窍开腑通则热去而神昏谵语可去。
热邪探入营分.内闭心包,神明溃乱,临床亦有两种表现,
一为热陷心包,一为热伤营阴。
热陷心包多为来势迅猛.热势深重。症见身热灼手,神志戈
明,或昏愦不语,或神昏谵语,舌绛苔黄干燥糙老,脉形细小,
脉位下移至按沉部。(按,指病在营分}沉,指病在血分)。治疔
当清心开窍为主。
处方:蝉衣3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元参z4克、连翘
15克、竹叶3克、麦门冬10克、菖蒲10克、杏仁10克,局方至蛰
丹一丸.分两敬送下.
热伤营阴多为温病日久,传至菅分。症见身热夜甚,心烦不
寐,口干不揭,舌绛干裂.脉象已渐下移至按沉部位。神志币清,
甚则昏迷谵语。当先考虑用遗热转气法,再用甘寒、成寒养明清
热,井加入宣畅气机之品。
治疗首先根据舌脒色证爰病程或服药情况,有无误治等,力
争先以透热转出气分而解。若属温邪日久.营朗大伤.当与甘寒、
威寒,增液为治。’
处方:细生地30克、元参卸克、白芍25克、蝉衣6克、僵蚕
10克,片姜黄6克、连翘lO克、竹叶茹各6克,菖蒲lo克。
暑热炽盛,弓【动肝风暑热之邪,内陷厥阴。肝阳暴张,内
风骤起,筋脉拘急,频发抽搐。火热灼液成痰,上扰清窍,亦见
神志症状。脉象沉弦细数。急用清热凉肝,傅风定瘫方法.如斡
羊钧藤汤之类。
处方:钩藤10克(后下),川贝母3克、桑叶10克、菊花ln克、
白芍15克,生蝇15克、竹茹6克,术瓜15克、生草10克、痔羊角
粉2克(另服),如羚羊无贷,可用生石膏10克、珍珠母20克、低j
蚕10克煎汤代用;
四、湿 温
湿温病是感受湿热邪气所引起的,多发于雨湿季节或我国长
10h …
夏阴雨季节。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症见身热不扬,头晕沉重,胸
脘满闷,一身麈楚乏力,舌苔白腻滑润,脉象满软缓弱等。特点
是发病缎,传变慢,病势缠绵而病程较长。因为湿盛最伤中用,
所以脾胃症状明显。现代医学的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
夏季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等病的某屿阶慑.
也属于湿沮的范畴,都可以参考本病的辨证与治疗及其饮食禁忌
等。
有关对湿温的论述,在《内经〃中有“湿盛则满泄”的描
述。在《难经*五十八难中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
有湿沮,有热病,有温病”。宋代朱肱对本病的圆、证、脉、恰有较
详的论述。在《类证活人书》中指出“病人伤于湿,中于暑,湿
暑相搏,则为暑湿”,井指出,本病多汗,脉播,治疗方法为,“治
在太驵,不可发汗”。清代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雷少逸等对馒温病的研究极为深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
论治体系,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l临床实践。
湿温病的病用可有两个方面,一是外感湿热之邪,二是中焦
脾胃功能受到损害。在夏秋暑湿炎热之时,或阴雨绵绵,—地湿上
蒸,热蒸握动,此时若人体正气不足,肪御机能相对减弱,脾胃
的运化失健,漱邪困脾,久吼j产生湿热病I若人体强实,中气旺
盛,虽然有外界的澎热环境,中阳尚能运化水湿,不一定发病。
如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或久居湿地,鲥中阳气机失硅,
易损伤脾胃,内湿产生,蕴久化热导致湿热病的发生。
涅温病是人体感受两种不同的邪气.故既有湿邪又有热邪的
特点。由于病邪的特异性,决定了其转化特点。湿温病转化有:
一为从阳化热,一为从明化寒。
临床上出现的症状,如湿热盔蒸肌腠外发白癌;内蒸肝胆而
发黄疸;湿热酿痰,上蒙清窍,神志昏蒙I湿热下蓄,小便不利,
湿热枢阻骨节经络,可致湿热痹痛,或下肢浮肿,或湿热阻滞轻
络而发动风I或湿热下迫大肠,可致大便不爽等,但是由于湿与
热的特点,证侯表现往往有其特殊性。如身热不扬,这是湿温典
型的热型,体温虽然很高,但扪之皮肤并不灼手,或手足发家,
这是热蛐湿中,湿遏热伏,热被湿邪所遇,不能将热发越于外,
故扪之则不灼手,若久扪则灼热甚重。其他还可见以下症状:
发热而脉缓孺一般说体温与脉率是正比,但湿温病则不然,
在湿温(肠伤寒)中是带见的。“相对缓脉”,所谓相对,即对发热
而言,高烧病人,脉率相对慢一些。因涅邪阻遏阳气,气血运行
涩滞,湿邪阻避其热.敲脉搏相对缓慢。
发烧面反淡黄温热病发热则面红目赤,但湿温病患者体温
虽高而面色淡黄,不红反见垢暗,这也是湿热交蒸,气机不畅,
气血阻滞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
发热而袭情渡漠一般说发热烦躁,但其高烧往往不烦牒,
反而表情呆滞。这是因为湿热郁蒸,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清窍
蒙蔽所致。 。
口干不欲饮或竞不渴温热病中由于热伤津液,故口干渴饮,
但在湿温病中可见到口千,但不磕饮,或竟不渴。因为这种口干,
不是津液不足,而是程邢阻碍气机,气不化津,洙藏不能上橱于
口。治疗一不可清热,二不可生律,三不可增液.四不可苦寒攻
导,只要气机通调,津液得致,三焦输布则口渴自腺。
汗出而热势不戒湿沮病不论汗出多少,不论在何部位,
总之是汗出而热势不减。这是热蒸湿邪阻而不畅的结果.不是阳
气遁,三焦橱的正汗,这是湿热交蒸的病汗。
大使数日不下,但并不干结这也是湿温的特点。由于湿郁
内阻,气机不畅,肠问传导不利,大便不爽,难以畅通,但非燥
屎内停不下,且舌苔不老黄垢厚,没有腹满燥宴,临床时,切不
可谩认为燥屎内结,而苦寒攻下,反伤中暇。
湿热轻重的程度及其用药;
愠郁热蒸,湿热弥茬子三焦之中,留连在卫气之分,热处湿
中,龌热裹绪,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热以湿为依附,湿不去则
热不清,湿击则热不能独存,故如何有效地使韫热分离,则是治
疗湿热的关健。
治涅热两感之宿,当先趟利气机,俾气水两畅,湿从水化.
热无所结.湿浊化则热请易.切忌混未化而过早误橙寒凉,因寒
则涩而不流,湿圊寒而凝涩。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湿热的多少.
阻滞程度的重轻,可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四个阶段,分
述如下。 、
湿阻湿之邪犯^,韧起即阻滞气札,病在上焦。若太明脾
困内湿不化,财邪多湿阻中焦难运。湿船于上,韧起为湿热邪气
圉于肌表.膏。p失和,周身困重酸楚,湿热蔽阻清阳,阳气不升
而头晕且沉。其壅遏阳气,肺气不宣,升降失常而胸闷,咳嗽,
喘息。舌苔白滑润腻,脉象滞涩而缓濡。
冶宜轻扬宣郁化湿。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主宣发肃降,外
合皮毛,湿热之邪上受肺必先伤,肺受郭则郁闭,其气化不利,
涅邪留滞,治宜先宣肺气。正如是鞠通所说:“盖肺主一身之气,
气化则湿亦北”。用药宜大豆卷、、炒山栀、前胡、杏仁、断明母、
芦根等,或以三仁扬、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等方加瘟选用。
以轻扬宣肺化气祛湿,肺开湿宣,热随攫去。所以湿热郁阻上焦,
不用发汗,以轻扬宣肺,湿即化肺气开,正如徐灵胎所谓:“治
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宣化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利膀胱以为
良法”。
若湿邪阻中。脾胃受病,气机升降之枢纽失灵.人体之气帆
升降,权衡在=F中气。章虚谷说: “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
中焦和,则上下顺”。中焦和即脾胃和,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
湿土之脏,胃主纳各,脾主运化,脾升则健,胃降是和,所以中
焦气和,脾胃升降臂得适度,则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干外;
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脾胃在巾,传化精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