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考获取作文高分有方法(二)
发展等级分虽然只有10分,但很多同学却一分未得,究其原因是不知其要求。这其中共有四项要求:
深刻 任何事物的表象背后都有其本质内涵,若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发现隐含的本质性规律,找到其发生的原因,预测出发展趋势,则你由此得出的结论会给人以启发,其深刻之程度则不言而喻。
丰富 这主要是对材料的要求。丰富的材料首先要有典型性。既可以从时间的广度上着眼,也可以从地域的跨度上下手;既可以组织不同层面上的材料,也可以融合相反角度的内容。
有文采 这是从词语、句子到修辞几个方面考察的。如果考前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崇高学习实践用力学笃行,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识地准备二十几个成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标。另外,在文章中有意识地使用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恰当地使用诗词或其他名句,对文采的要求就不难达到。
有创新 即要某些方面脱开俗套,做到合理而不合常规,就会在作文中被评为有创新。若在《瞬间的启示》一文中引用了世界杯之进球瞬间的例子,由瞬间的成功联想到其背后长时间的付出,给出一个成功的法则,则材料也不会不新鲜了。此构思既不落俗套,又符合常理,不可谓不精巧了。
在注重得分点的基础上,考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今年是话题作文,题目的凝练、深刻、意韵、独到应是追求的目标;
2。整体构思,谋篇布局要多费些心思,经过完善思考,书写时便可一气呵成;
3。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和开头。开头要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结尾要画龙点睛,最好用成语或唐诗,给人以启迪。开头和结尾 至关重要,会左右老师评分时的感觉。
媒体报道
点拨学习“捷径”,让孩子——爱学 会学 快乐学
自主学习:通向快乐的唯一途径
新学年,市教委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中小学生“减负”,旨在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更轻松、更快乐。但是,政策出台后,很多家长却心存疑虑:学生在校时间短了、作业少了,成绩掉下来怎么办?甚至还有家长已经做好了准备,给孩子再多报几个课外辅导班,把课内的“损失”补回来。“减负”了,学生真的就能够快乐吗?快乐学习是一种“奢望”吗?
李牧自主学习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牧老师表示,孩子的学习压力如今自幼儿园起就产生了,这些压力是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营造的,最终却由孩子承担了。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深有感触,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快乐。而为了考个好成绩,就要“逼”着孩子拼命学,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同样没有快乐可言。其实,一个学生的快乐是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学习中的快乐包括过程快乐和结果快乐。学习过程中,学习如果能够满足“控制欲”…能够相对轻松的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把握,就会感到快乐,而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到位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结果如果使孩子有成就感,就更能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这种成就感不仅是良好的成绩,更在于由学习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恰恰是孩子们通向快乐学习唯一的途径。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只是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但是如果学生们没有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即使有了制度的保证,学习的压力也不会简单地减轻,那么快乐就成了一纸空文。
终生受益:新学年给孩子一把“金钥匙”
“其实,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只不过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很多家长埋怨学生马虎、笨、不开窍,甚至厌学,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经过适时点拨,孩子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对于一个爱学、会学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李牧老师说。事实上,近几年来,已经有数万名学生受到李牧自主学习方法的洗礼,他们不仅找到了通往快乐学习的捷径,更得到了一把终生收益的金钥匙。
相关案例1:马虎
佳佳,曾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高中。她很成功,也很聪明,但是因为马虎,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排名最差的时候,在全班44个学生中仅排在第39名。马虎是佳佳的老问题,最严重的时候,一张考卷因为马虎要扣掉20多分。这个屡改屡犯的老毛病,让她和家长痛苦不已。“五一”时,佳佳听了李牧老师三天的系列讲座,按照李牧老师指点的方法做下来,成绩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一次次对比分析,她和妈妈惊喜的发现:马虎的分数“找”回来了,成绩就前进了一大步!高考时,佳佳以文科624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这个成绩排在全校的第二名。她的妈妈深有感触的说:“听李牧老师的讲座能够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方法只要有点改变,就会进步很大!”
点评:很多家长存在着一个误区,觉得马虎是一个小毛病,下次注意就是了。但是殊不知,这个小毛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在中高考时将会酿成大问题。有数据显示,一个有马虎毛病的学生,如果高考成绩为400分,至少有100分是因为“马虎”丢分。
其实,马虎分为几种不同形式,每种形式的马虎又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李牧老师的方法中将这几种形式的马虎原因分析的非常到位,并给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应的习惯,从而避免马虎的产生。
相关案例2:厌学
小孙,就读于燕郊某中学高三年级。高一入学时,小孙在全年级1000多名学生中排在900多名,学习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高二第一学期,他被父母逼着听了一次李牧老师的免费讲座之后,主动提出参加“十一”期间举办的三天系列讲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他激动的告诉父母,时常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这种欲望是过去十几年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所没有出现的过的。回到学校后,小孙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主动分析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一个学期后,成绩已经从全年级及的900多名前进到300多名,最好的时候排进了200名,面对高三年级的学习和未来的高考,小孙充满信心。而他的一位同班同学,入学时排在前几名,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迅速下滑,逐渐失去了信心,高二时被迫退学了。目睹两个孩子的不同命运,小孙的父亲说:“正确的引导,对孩子太重要了,如果那个退学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也能幸运的得到李牧老师的指点,命运将会完全不同!”
点评:厌学源于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源于学习过程及结果中产生的挫败感。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整体的把握、更没有深入理解之时,他也就不可能灵活运用,当然体现在考试成绩上,他就会显得逊色,他就会“技”不如人,他也就得不到成就感的满足,由此他也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令他产生成就感的电脑游戏之类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当他掌握了到位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就能够很好地从课本上把握知识时,他就能考出好成绩,他自然在学习上也就有了兴趣,由此“爱”学而不是“厌”学了。
案例3:学习瓶颈
小张,目前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精算专业。高考冲刺阶段,他和所有考生一样,在家和学校之间,像陀螺一样不停的忙碌着,迷失在堆积如山的题集和试卷中,而成绩却停滞不前。所幸,在“大决战”前的一个月,他有幸听到了李牧老师的学习方法讲座,进而又接受一次个案辅导。从李老师那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找回了迷失已久的自信。根据李老师的指导,小张与学校老师进行了沟通,在对各科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计划。最后一个月,他基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在图书管理完成了考前冲刺。在当年的高考中,“一模”成绩只有470分的小张,以总分620分被第一志愿中央财经大学精算专业录取。特别是“一模”前从未超过180分的理宗,高考时取得240分的高分。不过,小张最“得意”的还是,在其他同学“浴血奋战”几乎彻夜不眠,心理压力极大的冲刺阶段,他却很放松、很踏实,甚至每天都会拿出半个小时打游戏让自己更放松。虽然老师、同学甚至父母对小张的成绩都感到惊讶,但小张自己却仍然有些遗憾,他说,以前自己虽然很用功,但总是忙于完成老师的作业,经常熬到夜里一、两点钟,之前做了大量的题,累的筋疲力尽,回头才发现原来折腾了半天,基本的概念还没有弄明白,当然很多题就不会做了。而按照李牧老师的自主学习方法,回归课本,并根据高考说明对各科类型题进行归类,考试中80%的问题就落实了。“看上去,一个月提高150分已经很神奇了,但是,如果早一点来听李牧老师的讲座,我完全可以考上北大、清华!”
点评:中高考相对于“培养能力”这个学习的根本目的来看,还是不难解决的一个小问题。张同学在高考前一个月听了讲座,当他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知道高考考什么,自己缺什么时,有了一个完整的备考计划。首先使用了李牧老师的方法在知识上下了功夫,不仅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是通过自学把以前含糊的概念清晰化,并最终归类到知识体系中去了。再者通过几次自我摸底测试,找到自己思维中的缺陷,将李牧老师所传授的思维方法拿来矫正,最终克服思维中的弊端,从而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已有知识较准确地运用到高考中去了。说到底,突破学习瓶颈的唯一途径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好成绩源于好方法
今年参加高考的小青和父母几次都表示后悔,说早些来听李牧老师的课就好了,但寒假听了李牧老师讲座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小青依然把成绩从原来的300多分提高到了495分,从仅够大专的水平进入了一本线。今年中考的雅博同学,在去年暑假听了李牧老师的讲座后,由原来的中等生变成了班里的第一名。好多有类似经历的同学,庆幸在他们学习的关键阶段听到了李老师的讲座,更感激李牧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抽样调查显示,在听过李牧老师讲座后,92%的同学学习有进步,68%的同学进步显著。李牧老师的自主学习方法,开阔了中学生学习的视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着许多中学生及家长的问题,笔者采访了李牧学习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牧。
问:你用什么办法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有了如此明显的变化?
答:他们的根本改变是在听了讲座后改变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很好,本来就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只不过这种学习能力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我只不过点化一下,使他们恢复了那些能力而已。以前学习上存在问题有各种原因,但关键性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动学习。在被动式学习过程中习以为常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即使老师的某种知识传授到位了,一个没有真正置身知识探究过程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不可能学习到位的。而当同学们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后,就逐渐培养和发展起了自身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他们之所以在听过我的课后有可喜的效果,是因为我不是给他们一个现成的结果,而是把自己自学的探究过程再现给他们,他们从中找到了感悟和共鸣,也能够进入到那种自学状态中去。
问:这种主动学习法是如何形成的?
答:曾经有一位博士也问我,您在研究这个方法时看了哪些书?其实这个方法不是有目的地研究出来的,而是我自身自学过程的理论性总结。在上大学前,由于家境和身体原因,我只在学校学习了四年半,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我去自学课本,并涉猎了大量相关书籍。由于学习时无法得到现成的答案,我只能去追根溯源,通过思考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了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当我偶然把这个方法传播给孩子们时,发现它的效果奇佳,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从2001年开始,我就通过讲座及其他方式传播这一方法,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