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金融学-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泄贫ê偷髡喙卣叨冀鞘钟幸娴慕杓筒慰迹怪泄旯劬镁霾吒游冉『涂蒲В脖阌贗MF加深对中国的全面了解。IMF每年出版中英文版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分析和预测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评述,同时为国际经济金融界了解中国以及国际投资者向中国投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指南。IMF还为中国政府机构的有关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每年在中国举办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涉及到货币政策、财税政策、银行监管、外汇市场管理、国际收支管理和宏观经济统计等不同领域,参加培训的学员累计已达数千人次,其中一些学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高级官员。中国每年向IMF在华盛顿、维也纳和新加坡的学院派出数十名人员,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各个领域进行研讨和进修,IMF还通过奖学金计划资助中国学生赴发达国家学习。中国还积极参加了由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组织的“金融稳定论坛”的活动。这些学习和交流,对提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积极地参加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在IMF年会上,中国的理事和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系统地阐述中国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看法,既肯定IMF在危机救援活动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也对IMF有时候忽视危机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批评,呼吁增加发展中成员在IMF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反对由少数发达成员垄断国际金融事务的做法。在货币储备体系改革问题上,中国认为多种储备体系并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性原因,为此应该扩大IMF特别提款权的发行,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应该加强各自宏观经济的协调,并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承担重要责任。在商品和要素流动管理方面,中国认为发达国家不但要推动对自己有利的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要支持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发达国家更应该对金融稳定和监管承担责任,应该强化对高杠杆投资基金和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中国认为没有一种汇率制度是万能的,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认为汇率制度缺乏透明度不是一些国家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且增加透明度也应该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实际承受能力,要遵循自愿和渐进的原则。中国的这些主张和立场得到了很多成员国和著名经济学家的响应,对IMF的一系列政策和决议产生了影响。
(二)与东亚国家(地区)的合作
  前面的理论分析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和加强和东亚国家(地区)的货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在实践中,中国与东亚国家(地区)货币金融合作也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体现在“10+1”和“10+3”的合作。
  1、“10+1”
  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2000年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达到创纪录的39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3%。2001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为338。9亿美元,同比增长6。7%。2000年仅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在华投资1047项,合同外资金额为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投资来源地。
  为加强和扩大中国和东盟的经济金融合作,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举行的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以前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0+1”自由贸易区。届时“10+1”区域内将拥有17亿人口、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3万亿美元的常年贸易额,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2、“10+3”
  这是由中国领导人倡议,东盟、日本、韩国积极响应后探索建立的金融合作机制。这个机制以各国领导人一年一度的会晤框架为核心,相继建立了部长级(包括贸易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和工作层的会议机制,会议议题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金融合作为先导,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主要有四点:
    1)“清迈协议”下的货币互换。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10+3”财长会议通过了“清迈协议”,签署了有关货币互换协议。主要内容有: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和外汇流动性短缺时,其他成员国必须采取集体行动提供应急外汇资金救援。这一举措显示出亚洲国家在共同防范本地区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到2003年8月底,“10+3”国家相互之间已经签署了13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325亿美元。到2003年12月30日,中国已经和6个“10+3”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105亿美元(见表10-1)。
 ?
 表12-1  中国与东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时间和金额
 协议签署时间
 国家
 协议金额
 2001年12月6日
 2002年3月28日
 2002年6月24日
 2002年10月9日
 2003年8月30日
 2003年12月30日
 泰国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20亿美元
 30亿美元
 20亿美元
 15亿美元
 10亿美元
 1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互联网相关网站收集整理。
 ?
  2)加强经济政策的对话。这是“10+3”货币金融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阶段的对话合作主要是举行“10+3”非正式副手会,专门讨论经济形势及政策,与会者首先是“清迈会议”下签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其他成员自愿参加。第二阶段的对话内容是根据第一阶段对话的情况,研究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监督的力度。
  3)短期资本流动监控方面的合作。在现阶段,该合作项目正处在研究和酝酿阶段,若干“10+3”国家开始自愿的,双边的交换短期资本流动相关数据,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监测体系的创建在技术性和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难度较大,因此这方面合作的推进速度相对慢一些。
   4)早期预警机制方面的合作。这个合作即早期预警模型的设计正由亚洲开发银行协助“10+3”来完成,前期工作已经展开,2001年12月专门举办了早期预警机制研讨会。
(三)与亚洲货币基金的合作
  货币互换协定是货币合作的初级形式,更高层次的货币合作有设立基金组织,建立为成员国服务的金融机构直至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联盟。“清迈协议”的签署意味着更加体制化的货币合作形式将逐步形成,为“亚洲货币基金”(AMF)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作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框架,日本曾经倡议创设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货币基金”,但在美国和IMF的反对下胎死腹中,但到1998年夏天,受俄罗斯、巴西等南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和IMF一改初衷,转而赞成创建亚洲货币基金设想。1998年10月日本又提出创建300美元的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这一建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2003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提议,到2006年,亚洲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亚洲货币基金,以监控本地区的金融发展动向和扩大货币运行机制,保持货币的健康稳定和有序的流动。
(四)博鳌亚洲论坛
  亚洲国家和地区虽然已经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等跨区域国际会议组织,但就整个亚洲区域而言,在1998年以前一直没有一个真正由亚洲人主导、从亚洲的利益和观点出发、专门讨论亚洲事务、旨在增进亚洲各国之间、亚洲各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论坛组织。鉴此,1998年9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倡议成立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103'7'。
  亚洲论坛的概念一经推出即获得了有关各国的一致认同。1999年10月8日,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向专程为〃亚洲论坛〃来华的拉莫斯先生和霍克先生表示,中国政府认为论坛的成立有利于亚洲国家(地区)间增进了解、扩大信任和加强合作。中国政府将对“亚洲论坛”尽力提供支持和合作。
  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于2001年2月26…27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包括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哈萨克前总理捷列先科、蒙古前总统奥其尔巴特等26个国家的前政要出席了大会。此外,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尼泊尔前国王比兰德拉、越南国家副总理阮孟琴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大会宣布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博鳌亚洲论坛章程指导原则》等纲领性文件。首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亚洲博鳌论坛的宗旨是:(1)立足亚洲,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和本地区与世界其它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2)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3)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论坛总部选择在中国海南博鳌。这是亚洲地区的一些前领导人向中国高层领导提出的建议。他们认为,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深化与国际社会联系的实验区;海南省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说明它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生态产业,这是亚洲和国际社会所看重的领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本章小结
  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国的金融要素、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和相互影响,进而使各国资金融通朝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诱因是:生产力发展带动了金融活动扩张;金融自由化打破了各国封闭的金融格局;科技进步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金融机构设置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安排,设置分支机构;金融市场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统一市场;金融资产和金融收益全球化,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及其收益来源的国别结构多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货币的跨国替代和区域性货币联盟不断出现;金融协调和监管全球化,各国之间以及相关机构的金融监管协作日益密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所做的承诺,进一步加大了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在金融开放中,中国金融机构既面临重要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49年1月——1973年2月人民币钉住美元;1973年2月——1985年12月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1986年1月——1993年12月人民币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2005年7月起,中国对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至今,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同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不断调整,逐步完善。
  国际货币合作包括对称性货币合作与非对称性货币合作,前者指合作参与国家共同决定货币存量与利率水平,当遭到冲击时双方负担对等的调整责任;后者则是一个领导性国家首先决定自己的货币存量与利率水平,其他国家在此基础上决定本国的货币存量与利率水平,当遭到冲击时双方调整的责任有差别。这两种货币合作的结果不同,合作方担负的成本也不一样。区域货币合作可以产生三个有利的结果: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区域内各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产生“激活效应”。由于缺乏有效约束,东亚地区各国之间松散的、非制度化的货币合作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合作,除了作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机构的成员国,而且也积极参与了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并在亚洲货币基金和博鳌论坛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复习思考题
  1、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