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
他在1949中的北平和谈中,已经当过南京政府的代表。谈判破裂后,他和其他
代表一样,拒绝再回国民党阵营。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赴香港,继续为促进国共
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把它中断了。
这次章士钊年过90还不辞辛劳来港,是想在中断了8年之后,在大陆与台湾之间
架设起新的和平的桥梁。他女儿章含之在谈起父亲最后的香港之行时,曾说:“到
了最终那几年,父亲常常谈到他见不到国共和谈、祖国统一是他一大遗憾。我感到
他一生最后一个愿望是台湾的回归。”
章士钊身边的莫夫人于19了0年病故后,他内心异常孤独,而他又是一个从不虚
度岁月的人。于是,从1972年下半年开始,他多次向身边的人谈起去香港再为国家
的统一大业尽他最后一份力的念头。另外,殷夫人在香港,已阔别9年之久,自然也
希望一晤。他要女儿向周恩来汇报。
章含之报告后,周恩来说:“与台湾方面的对话,行老去是再适合不过了。但
是,行老已92高龄,恐怕身体己不允许作此长途旅行了。”
章含之向父亲转达后,此事一度作罢,章士钊也只是作为遗憾而谈起。
1973年春天,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宾后突然提到章士钊希望去香港促成国共和
谈的事,并问章含之:“行老还有没有这个念头?”
章含之说:“有是有,老人常念四,不过总理和我都觉得他年龄太大了,恐怕
去不了。”
毛泽东想了一下,说:“我们如果准备得好一点,是不是还可以去呢?譬如说
派个专机送去?”
章含之转告了父亲,章士钊很高兴,说毛泽东懂得他的想法。于是,在周恩来
的精心安排下,章士钊启程赴港了。
正是: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三十六回
未成和谈巨星陨落 再呼统一小平运筹
却说章士钊到香港后,先后见到了许孝炎、宋宜山、童冠贤等人。故旧见面,
颇多感慨,都为过去几次谈判没能成功感到惋惜,并表示要继续为祖国统一尽力,
通过各种途径向蒋介石进言,以促成国共两党的高级谈判。
章士钊此次赴港所带中共关于和谈条件与过去大体相同,即尽快举行国共两党
谈判,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央
可给予台湾省类似当年陕甘宁特区的地位,经费不足可以由中央政府负担。如果台
湾当局认为谈判条件不成熟,可以先进行官方或私人及团体互访,作一定接触,暂
不举行正式谈判。
章士钊到香港后不到一个月,便因频繁的活动,过度的兴奋及对香港气候的不
适,再加年事已高等原因,到6月下旬便病例了,而且一病不起,迅速转重,虽经医
生尽力医治,却终不见好转。
章含之在一篇文章中记述道:
一周后,我带妞妞离港回京。临行前,父亲单独与我谈了一会儿。他要我转告
毛主席和周总理,他很好,正在联系各方关系。此时他在台湾的一些老友如于右任
先生等都已经去世,他说他正在接触其他一些朋友。他要我告诉总理他在香港最多
停留三个月就要回北京。他深情地对我说:“告诉周总理我很想北京,事情办好我
就回去,叫周总理不要忘记派飞机来接我。”人也许真有一种第六感觉,会对未来
发生的事情有种预感。在我同父亲的30年相处中,我很少见到他动感情。他是个感
情极深逐的人。他的诗作洋溢着强烈的激情而在生活中却极少动情。我在香港寓所
辞别父亲时,不知怎么我产生了一种悲哀,对老父亲依依不舍。父亲也是这样,他
特别舍不得姐姐,临别前再三抚摸她的手和脸,要她“三个月后来接爷爷!”冷酷
的时间没有给父亲留下三个月的生命。一个半月后,我和姐姐去香港迎回的竟是他
的骨灰!
章士钊7月1日与世长辞后,香港各界举行了公祭,许孝炎、宋宜山、童冠贤等
国民党故旧及港澳同胞1000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深切悼念这位为国共和谈奔走的
老人。许孝炎等人表示要尽快将章士钊带来的中共和谈条件转告给台湾方面。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深处还是有触动的,一些国
民党元老也受到感染。从美国回台湾不久的陈立夫即在香港《中华月刊》以辜君明
的化名写了一篇呼吁祖国统一的文章,提出:中国的统一必须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
“没有一个帝国主义者愿中国统一,要统一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觉悟。在双方分裂
对峙中,靠帝国主义在后撑腰,这些撑腰是为中国吗?不,是为他们自己,这是很
清楚的。”陈立夫主张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以此达到祖国统一。他充满信心地说:
“中国人无论在大陆或台湾以及海外各地,势必额手称颂,化干戈为玉帛。”
再说进人70年代以后,台湾孤岛愈加给人一种凄凉之感。1971年10月,26届联
大通过驱蒋案。1972年2月,蒋介石最主要的“外交”盟友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这股冲击波使整个台湾处在动荡与不安之中,蒋氏父子更是心急如焚。同年9月,蒋
介石另一“外交”盟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紧步尼克松后尘,踏上了中国大陆进行
友好访问。在此前后,许多国家相继与台湾当局“断交”。
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年届85岁高龄的蒋介石终于支持不住了。1972年3月,蒋
介石因前列腺肥大做了手术。
据台报载,宋美龄曾提出要蒋介石到美国去做手术,宋认为美国医生的医术高
明。蒋介石也承认这一点,但又认为美国有人要把他赶下去,这些人必要时可能对
他实施暗杀计划,因此他表示不愿去美国就医。蒋经国从来惟乃父决定为决定,也
不同意宋的提议,认为宁可花钱延聘美国名医,也不能前往美国。最后,蒋介石还
是在台北荣民医院做了手术。因年龄不饶人,身体机能减退,后转为前列腺宿疾,
其健康状况一蹶不振。
1972年8月6日,蒋介石乘坐的专车与一位少将的小车在阳明山的岔路口相撞,
蒋受重伤,再次进荣民医院疗养,直到第二年的12月12日,才从医院返回士林官邸。
蒋任第五届总统不久即遭车祸,又屡屡生病,肺炎和心脏病时常复发,健康时
候少,卧床时候多。在近;年的任期内,他仅公开露面3次,自1972年8月起,实际
上已避不见客。
蒋在医院期间,高度保密,不让外人知道。他本应辞职,由副总统代理,可他
一直没有这样做,以便让长子接班做更充分的准备。至1973年7月,报纸上又公开刊
载了蒋介石在其第四个孙子蒋孝勇结婚时与他的合照,算是病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向公众表明他的健康状况和并未暗中引退。
7月下旬,蒋介石又发表“世界反奴役国大会”文告,宣称为人类自由而奋斗。
“双十节”,蒋介石照例又发表文告,仍然表示其反共的坚决态度,说:“纵
使我们的权利蒙上一层悲痛的面纱,我们的气氛暂时受到安抚逆流的毒化,我们不
会气馁,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与道路。”
他仍在强撑着,编织着“反共复国”的神话,鼓励台湾军民去“奋斗”。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其倔强之态,真可谓跃然纸上。
1974年1月19日,中国与侵入西沙海域的南越之间的西沙之战爆发。
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复出后担任要职的邓小平拿着一张文电匆匆赶来。“
报告主席,海军要求增兵西沙战场。”毛泽东看完电报,立刻批示“同意”。邓小
平正要离开,毛泽东忽然说:“慢!”他略一沉思,然后一字一字地说,“直接走。”
邓小平听到这话,会意地点了点头,就又匆匆出去了。
西沙之战初起,蒋介石当即指示台湾方面就南越侵犯西沙和南沙两群岛主权发
表声明,指出该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侵犯。
不久,台湾“国防部”一封电报呈到蒋介石面前,内称:“中共海军导弹护卫
舰4艘,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蒋介石看完,沉吟良久,说了
一句:“西沙战事紧呐!”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作了妥善布置。当天晚上,解放军
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军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
让解放军的舰队通过。
此事说明,蒋介石与毛泽东虽然处于敌对状态,但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重大
问题上,二人却有着强烈的共识。
1975年1月,蒋介石的病情日趋恶化,高烧不退。蒋经国每日至少3次前往探病。
蒋介石握住儿子的手,言语甚低。蒋经国深感不安,夜不成眠。1月9日夜间,蒋介
石在睡眠中发生缺氧症,经急救转危为安。此后,蒋介石病情稳定,日渐好转,实
际是回光返照。
1975年春节前后,蒋介石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为打通国共和谈之渠道作
其最后的尝试,即通过担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经秘密通道向中共中
央发来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访问的信息。陈立夫和谈心切,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
就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陈立夫在文中欢
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陈
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
先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大陆的消息还没有反馈过来,蒋介石的病情从3月26日即开始恶化。他从昏迷中
醒来,深感来日无多,遂令蒋经国召五院院长来士林官邸听蒋介石口授遗嘱。蒋授
完遗嘱后,病情忽好忽坏,蒋府上下一片愁云。
1975年4月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在祭扫祖坟。显然,这
一天对病人来说是最不吉利的日子。
当日下午,蒋介石感到腹部不舒服,尿量减少。医疗小组认为心脏功能不佳,
可能腹内积尿,便给蒋服用少量利尿剂,使积尿很快排出。下午4时许,蒋小睡片刻。
晚8时15分,脉博突然转慢,医生当即实行心脏按摩术和人工呼吸,并打针急救,使
心脏和呼吸恢复了正常状态。然而几分钟后,心脏又停止了跳动。再用各种方法急
救,效果均不佳。
11时50分,蒋介石瞳孔放大,人已死去,但急救仍在进行。
蒋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医生说的:“谢谢你!”他的黄色皮包里的遗物是:
中国大地图、解放军和台湾军队的军事部署图及调整记录,还有党证和身份证。
蒋介石终年89岁。
在蒋介石弥留之际,宋美龄与长子蒋经国、次子蒋纬国、孙子蒋孝武、蒋孝勇
均服侍在侧。
蒋介石临终之时,台北上空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蒋经国称之为“风云异色,
天地同哀”。
宋美龄与蒋经国商量墓地问题,母子俩决定暂盾蒋介石灵枢于台北市南60公里
处的慈湖,“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以达成蒋介石的心愿。
过了9个月,既是蒋介石的政敌又是他的谈判对手,并和他作过合作伙伴的周恩
来,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逝世了。
他在说话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还专门约罗青长来谈对台工作,询问在台老朋
友的情况,谈着谈着就昏迷过去了。
他临终前唱的最后一支歌是《国际歌》。
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里,没什么事了……”
他只活了78岁。
他逝世时,胸前佩有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像章,梳下放着毛泽东诗词。
他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按照周恩来生前与邓颖超的约定,周恩来的骨灰撤到了江河里和大地上。
7月6日,年高德劭的委员长、被称为“红军之父”的朱德元帅与世长辞。
接着,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毛泽东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毛泽东的晚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已不复神采弈弈、谈笑风生、“掌上
千秋诗、胸中百万兵”的雄姿,他几乎是病卧在床榻上处理国家大事的。心脏病、
肺气肿、白内障、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把他折磨得心力交瘁。他的腿软弱无力迈
不动步子,他的嘴唇说话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