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中国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成功,所以特别值得我们感谢。” 
  稍顿,又说:“现在双方不是讲是非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容许有困难发生, 
但在互让互谅精神下,问题终不难得到解决———” 
  张治中的话音在礼堂回响,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周恩来注意听着, 
脸上露出平静的友好的微笑。他知道,张治中的这些话是真诚的。他和张治中保持 
了多年的友谊。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治中就向周恩来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要 
求,但周恩来没有同意,因为他担心这样做引起国民党不满,影响两党合作。抗战 
胜利后,张治中力主和平谈判、政治解决国共争端,因而和赫尔利一起乘飞机去延 
安接毛泽东到重庆,并且安排佐在他的家里。谈判结柬后,又陪同毛泽东回到延安。 
因此,周恩来相信张治中的愿望是善良的、真诚的。不过,他当得了蒋介石的家吗? 
当得了军权在握的何应钦、陈诚、白崇福的家吗? 
  马歇尔的心里有一种轻松的喜悦。达成了停战协议,达成了恢复交通的协议, 
3天前又公布了整军方案,这样搞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可以实现和平与统 
一了。掐指一算,这是第4次来到北平这座中国的煌煌古都了,怎么不令人感慨系之? 
马歇尔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22年前。那时,他第一次来到北乎,是和他的莉莉一起 
来的。他爱莉莉,她是他的第一个恋人、第一个妻子。这个列克星敦的美女,长着 
玫瑰红的双颊和一双明亮的碧眼,十分艳丽迷人。马歇尔是在说服父母之后才和比 
自己大4岁的莉莉结婚的。1924年7月,马歇尔到驻中国天津的美军第15步兵团任职 
时,莉莉同行来到中国。他们夫妇一起到北平游玩,看过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看过 
一片废墟的圆明园,看过巍峨婉蜒的长城。可惜的是,他任职期满回到美国不久, 
莉莉的甲状腺出了毛病,使原有的心脏病更加严重,以致永别人世。马歇尔悲伤不 
已,3年后才和现在的妻子凯瑟琳结婚。 
  张治中用这样的话结束了他的训词:“我们要学习美国朋友的方法、热忱和效 
率。在重庆开会时,我一面开会一面学习,把马歇尔将军当作者教授,这个说法中 
共的朋友不要以为太冒昧吧。” 
  “哗哗”的掌声,打断了马歇尔的回忆。他心里一惊:这是什么时候,怎么想 
起了过去的情爱呢? 
  周恩来站起来讲话的时候,先向台下的人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说:“我谨代表 
中共向热情、勤劳、辛苦的工作同人致以慰问。执行部工作是1月10日停战命令所产 
生的一大工作,这是一件建国工作,是和平实现以后的一大事业,对诸位在这方面 
的努力,应当表示感谢。” 
  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 
  周恩来向鼓掌的人们挥挥手,接着说:“张治中将军说得对,美国朋友给予了 
我们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马歇尔将军在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上对我们 
的帮助,更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张治中将军顷言国共双方人员应互谅互让,不争 
过去是非,当求事实解决,余更有所欲言者,即今后无论任何困难发生,应‘求其 
在我’,深自反省,永远伸出团结之手,求实际问题之解决。我们已有协定可以遵 
循,我们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实现,因为我们之共同目标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 
统一之国家也!” 
  比起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讲话时得到的掌声最热烈。这不单因为他是美国 
历史仅有的三个五星上将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二战期间任美国最高军事统帅,对建 
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德、意、日军事同盟,夺取二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 
用,而且人们普遍把他看成了和平使者,促进中国国内和平统一的有功之人。他自 
己,也因此而感到自豪。 
  他说:“我以军事三人小组之一分子资格向诸君致谢!执行部成立以来,工作 
范围广泛,交通工具缺乏,实增诸君不少困难。我以为执行小组乃是最困难最重要 
的工作,所以应特别对执行小组表示感谢。” 
  潮水般的掌声,从台下卷到台上。 
  马歇尔兴奋的目光扫视全场,继续说:“整军方案已在渝成立,此种方案即借 
执行部以传达命令,监督执行。双方以过去之经验,互相尊重,为中国未来之繁荣 
而努力,中国人民必可因此而出现在所处之环境,在世界占应有之地位。” 
  马歇尔的话再次被掌声打断。 
  他最后说:“我坚信执行部之既定工作必可全部完成,而新任务即可开始。大 
家应以四万万同胞之利益及远东和平、世界和平为念,能如此,个人利益与情感必 
能漠然于哀矣!” 
  一个小时过去了。白鲁德宣布:“下面由执行部三委员郑介民、叶剑英将军和 
饶伯森先生于北京饭店举行宴会,招待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 
  从第二天开始,三位和平使者即在空中飞来飞去,先后到张家口、集宁、济南、 
徐州、新乡、太原、归绥、延安、汉口等地视察。所到之处,受到国共双方的热烈 
欢迎。 
  且说对于马歇尔,延安是个令他向往的地方。他把这里作为自己此次行程的重 
要一站,不能不说也有一种探秘的心理。所以,当飞机离开归绥,他的眼睛就一直 
注视着机翼的下方。来到中国已经两个半月了,他见到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 
方面的所有重要官员,见到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不少。惟有共产党方面,却 
只见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吴玉章、王若飞、陆定一、邓颖超等人。从心里 
说,他钦佩这些人的才干,但也知道这些人并非共产党的最高决策者,真正的决策 
者在延安,是毛泽东。因此每逢要决定重大问题前,周恩来都要回延安。时间长了, 
他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周恩来从延安回到重庆,问题才能定下来。 
  马歇尔没有想到,他在延安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一走出机舱门,他就看到 
机场人口处矗立着一座彩色的牌楼,横匾上悬着中英两种文字写的“欢迎马歇尔、 
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的横幅。两旁的红色标语上写着:“国共合作万岁!” 
“中美合作万岁!”舷梯下边,有1万多人的欢迎队列,最前边站着一排共产党的首 
脑人物。 
  一首专为马歇尔谱的歌在人群中响起:“我们称颂你的伟大精神,你用你的力 
量去扑灭战火。啊!马歇尔将军,我们尊敬你……” 
  “这是马歇尔将军。这是毛泽东主席。”走下舷梯,周恩来分别作了介绍。 
  “欢迎马歇尔将军来延安!”毛泽东操着湖南口音说。 
  “感谢毛泽东先生的盛意!”马歇尔笑容可掏。 
  毛泽东与马歇尔的手握在了一起,握得很紧。在这一瞬间,马歇尔迅速地观察 
到了毛泽东身上的呢料制服,解放帽和帽子下边露出的长头发。在重庆,他阅读过 
不少有关毛泽东的资料,看过毛泽东的照片,包括和蒋介石的那张合影。此刻,他 
把所有的印象都和眼前的这个人往一起迭印。就是这个人吗?第一个把部队带到井 
冈山,开辟了一块共产党掌权的区域。然后又冒着炮火,走过长年冰冻的雪山和荒 
无人烟的草地,来到了北中国这块贫瘠的黄土地,进行了8年的反侵略战争……真是 
一位传奇人物! 
  毛泽东也在观察马歇尔,凭着他那极为敏锐的目光,迅速地作出某种判断。哦,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战争英雄”!军装,军阶,胸前挂满勋标,既有军人的英武,又 
有外交家的风度。短暂的一瞥之后,他想起了周恩来向他说过的话:“马歇尔是个 
诚实的人。”不过另一个念头随即产生:你马歇尔真能解决得了中国的问题吗? 
  马歇尔又被介绍给其他的人。他逐个与朱德、刘少奇、任粥时、彭德怀、王明、 
林伯渠等人一一握手。这些都是他早闻大名而没有见到过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最初 
的印象,更坚定了他原来的看法:这些人都很强悍,蒋介石是消灭不了这些人所领 
导的军队的。 
  毛泽东也和来宾们一一握手。当他走到张治中面前,特别热情起来,紧紧握住 
张治中的手说:“文白先生,我们可是老朋友了!” 
  “您好吗?”张治中也老朋友似地问候道。 
  “还好!”毛泽东笑道,“停战令下达了,不用再为打仗操心喽!” 
  这时,高亢、激越的口号声,在延安机场的上空飘荡。 
  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检阅了延安卫成司令部的仪仗队,又穿过手持红缨枪 
的自卫队和机关、学校的队列。走到哪里,都响起一片“坚决拥护政协决议!”“ 
坚决执行整军方案!”“热烈欢迎三人小组!”的欢呼声。 
  应毛泽东和朱德之邀,马歇尔乘车向王家坪的八路军总部驰去。 
  当晚,欢迎宴会在杨家岭的中共中央招待室举行。这个招待室,是和礼堂紧紧 
相连的建筑。说是招待室,其实平时很少有客人,更多的还是开会用,中央政治局 
和书记处的会就常常在这里举行。像今天这样用来招待马歇尔这样高规格的客人, 
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宴会尚未开始,已经到了许多人。记者们当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各自找到自 
己想采访的对象,交谈起来。 
  “罗迈先生,您能向我介绍一些边区的情况吗?”《大公报》记者徐盈问。 
  “可以。”罗迈爽快地答应了,接着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徐盈不停地往采 
访本上记着。 
  《申报》记者张健梅坐在蔡畅的身边,说:“外界对边区的男女关系很关注, 
您能谈谈吗?” 
  身着军装的蔡畅不假思索地说:“边区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男女关系很正常, 
法律上有保障,舆论上有制裁。结婚经过政府登记即可。对于生育,我们是鼓励的, 
妇女生育期间有保健费,前后可休息两个月。小孩子要是母亲带不了,可送托儿所。” 
  个头不高的徐特立,穿一套棉军服,拿一根手杖。记者们都知道他是毛泽东的 
老师,他过生日时,毛泽东给他写过一封深情颂扬的祝寿信。在他的身边,围着几 
个记者,听他讲边区的教育事业。 
  有一个记者走到朱德夫人康克清身边,康克清微笑着点头握手。她30多岁,中 
等身材,穿着俄国式的棕色衣服,腰间柬一条带子,朴素而庄重。她见到记者已经 
不是第一次了。斯诺、海伦,还有史沫特莱,在保安、延安和太行山上,都曾和她 
进行过长时间的交谈。面对眼前的这位记者,她大方而恬静地回答着所提的问题。 
  问:“您对这里的生活习惯吗?” 
  康克清答:”快20年了,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对延安,我早就习惯了。” 
  “你想不想家,想不想回江西万安去?” 
  康克清说:“当然想家,至于回去,那要看有没有机会。以后我会回去的。” 
  江青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不单因为她是延安的第一夫人,还因为她在 
上海当过演员,活泼、健谈。不少记者都找她交谈。她穿着灰色西服,可能因为怕 
冷,在外面罩了一件黄呢军大衣。 
  “江女士,这里的气候和重庆相比怎么样?”有的记者知道江青不久前到重庆 
镶过牙,所以这样问。 
  江青朗声说:“延安天气不很好,海拔高,比较干燥,不用油脂皮肤就会干裂。 
重庆温暖得多,空气比较潮湿,什么化妆品都可以不用。不过重庆的物价吓死人。 
我在重庆看了两场话剧,很不错。” 
  记者忙问:“你以后是否还要演演话剧?” 
  “那要看组织是否需要我去做。”江青说,“如果需要,我就做;如果不需要, 
我就不做。” 
  “您愿不愿意到上海去?”有个记者问。 
  “有机会要去的。”江青答。 
  一个记者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那您就努力督促毛先生去南京,您就可以去上 
海了。” 
  江青略一凝思,嫣然一笑,什么也没说。 
  这时,马歇尔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陪同下走进了餐厅。刚才,马歇尔去看望了美 
军派驻延安的观察组,然后又回访了毛泽东和未德,所以到现在才来。他们落座后, 
张治中、郑介民等人也来了。餐厅里立时安静下来。 
  宴会正式开始。毛泽东起身端起一杯酒,举在半空。人们全部站立起来。毛泽 
东大声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军事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