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森林回忆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当时斯国的大长老 法狮尊者(The Most Venerable Madihe Pannasiha Maha Nayaka Thera) 如是开序。 
  向智尊者1901年生于德国的一个镇上,父母是犹太人,也是虔诚的犹太教徒,所以小时候接受牧师指导研读过犹太经典; 他除了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外,又选读希伯来文。中学毕业后,因家境不允许继续大学教育,于是在邻镇的一家书店工作。他酷爱读书,在博览西方古典文学和哲学后,于是对犹太教信念产生怀疑,却被明晰智性的佛法所吸引,而启发了要达到解脱、觉悟的崇高理想。 
  22岁时,他在柏林加入一佛学社,并结识了一位日后影响他极为深远的德藉僧人 三界智尊者(Ven。 Nyanatiloka Mahathera)。三界智尊者于1903年在缅甸出家,1911年在斯国南部的一处海边建立一个「禅修岛(Island Hermitage)」,供西方僧人修行,他翻译甚多的巴利佛典和著作,这些明晰真确的译着深刻感动着这位倾心佛法的青年人,同时柏林佛学社的一位学员已前去隐居岛和缅甸出家,梢来的信函使这青年者响往之心更具体化。 
  青年人当时巳萌出家心愿,唯是家中独子,父亲身患宿疾,31岁(1932年)父亲病逝后,又不忍留下寡母;直至1933年,希特勒开始迫害犹太人,纳粹发动的仇恨、暴力风潮逐渐蔓延之际,他实时携带母亲离开德国,前去维也纳投靠亲戚;母子脱离纳粹迫害的魔掌后,他于是向母亲表露内心渴望多年…前往东方出家的意向;同时,写信给三界尊者允许他来出家。斯国长老尊者同意他的请求,于是在1936年1月中旬只身搭上前往亚洲的船;约三周后抵达科伦坡Colombo港口,此时三界尊者正乘着一艘气艇前来迎接这位学生。三界智尊者赐予这卓越学生之僧名为 向智比丘。 
  向智尊者在「禅修岛(Island hermitage)」接受老师给予的正规佛学和巴利课程,自已兼学英文。1938年底,因纳粹入侵奥地利,尊者就安排了母亲和亲戚前来斯国。在这期间,尊者有时会将托钵得来的食物分给母亲,就如同佛陀允许的:比丘在必要时可以将乞得的食物分给父母。1939年他与苏摩(Ven。 Soma)和克明达(Ven。 Kheminda)二位尊者迁居到气候较温和的内陆Gampola乡村外的茅篷,过着简朴、快乐的乞食修行生活,他们静静地禅修,同时进行译注经典的工作;不料当年夏季,疟疾开始流行起来,二位同修尊者已遭到严重感染,他们被迫迁往他处居住,但尊者每隔四至六周会回去探望母亲,并为母亲解说佛法,母亲深受感动而皈依了三宝,并受持五戒,布萨日则持守八关斋戒。 
  18世纪末,斯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钖兰。1939年间,英国与德国开战,所以钖兰境内的所有德藉男子,包括三界智尊者与向智尊者都被拘留。到了1940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钖兰被视为战区,所有拘留者都被迁往北印度北边喜玛拉雅山附近的拘留所,前后被拘留了约七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艰辛与烽火并末妨碍他们的修行和研究,在拘捕期间,向智尊者悄悄地将经集译为德文,并加注释,将《阿毗达磨藏》首部的《法聚论》译成德文,和译出注释《殊胜义论》,并写下他对阿毗达磨研究的观感及诠译,这些成为战后他以英文写成《阿毗达磨研究》一书的核心内容,此外,他也用德文撰写《四念处禅观经集》。1946年9月战争结束后,他们才被释放出来。 
  1952年,这两位德藉师生,前往缅甸仰光,参加「第六次经典大结集」的筹备会议,以及将巴利经典翻译成现代英文语法的计划,并与缅甸总理尼罗讨论相关事宜。向智尊者停留缅甸较长时间,以接受著名禅观大师 马哈西尊者的禅修指导,这禅修经验促使他写了一本四念处内观禅修的书…《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并将当年被拘留时所撰写的《四念处禅观经集》并入此书内;此书已被译成十种语文,经过四十多年不断地印行,被一致认为是英文著作中,对四念处禅修法的最佳的论著。后来他又编纂马哈西尊者的《内观法要(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 
  1957年,三界智尊者圆寂,因感念师父,为完成师父生前的咐嘱,向智尊者志力编辑全套德文版的增支部五册,自已打字和编写四十页索引。 1958年开始创立斯里兰卡「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Sri Lanka;下文简称BPS),尊者除了负责编辑、著作、撰写法轮(The Wheel)丛书的文章外,还亲自审稿,力求文章忠实地传达上座部佛教精神,并忠实地将佛陀的原始教义,以及老尊者们的修行论著等翻译、编纂、搜集出版,传送到八十个国家去。 此外,尊者的重要著作尚有: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佛陀的伟大圣弟子),The Life of Sariputta(舍利佛的一生,已由香光寺译成中文),The Vision of Dhamma(法见,香光寺将中译) 等等。 
  1967年,向智尊者荣膺世界艺术科学研究院会员;1978年,德国东方学会表彰他将客观的学术与宗教实践合而为一;1987年,斯国佛学暨巴利大学授予他前未有过的第一个荣誉文学博士;1990年,Peradeniya大学再颁予文学博士;1993年,Amarapura Nikaya (尊者五十六年前出家的地方)授予他「庄严圣教的Amarapura大法师」头衔。 
  1994年10月中的一个黎明前,于大自然寂静的森林中,尊者安祥与世绝辞,享年93岁。 尊者的骨灰安奉在他长年修行的「禅修岛」上,与他崇敬的师父 三界智尊者和僧友髻智尊者(Ven。 Nanamoli Thera)、苏摩尊者(Ven。 Soma Thera《念住之道,The Way of Mindfulness》等英文作者)放在一起。 整个佛教界,尤其是上座部佛教之英文和德文读者,将永远感念这二位一生无私地将佛陀的智慧、法义散播给众生的德籍师生。 
  向智尊者的遗文,被发现在他最后的手稿(Dispositions)里。他这样写:我内心的感激… 
  给所有帮助我、鼓励我、成就我出家的支持者和朋友们;祈祝他们生命快乐、所愿达成、获得究竟涅盘。 
  给「佛教出版社(BPS)」的奉献者,祈祝他们致力于把法的礼物传送到世界各地的功德,回馈他们永久快乐、助引他们趋向清净之道、获得解脱。 
  祈祝「佛教出版社」的法务持续而成长,将珍贵的法的礼物赠予斯里兰卡和世界各地。 
  祈愿 纯净的佛法教义,能在平静、美好的斯里兰卡被完整的保存下来;祈愿 佛法的内在力量在这国土茁壮增长,这是我所深切感激的。 
  慈心为怀(With thoughts of metta) , 向智 遗言 有位尊者在「惜别献词」里如是赞叹: 向智尊者确是佛的真正弟子啊。 
  美籍:菩提比丘尊者 (Ven。 Bhikkhu Bodhi) 】 菩提比丘尊者1944年生于纽约西南柏伦克林(Brooklyn, New York) 的一个中等犹太家庭。 1966年毕业于柏伦克林大学西方哲学系,1972年取得克莱雷曼研究所(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之西方哲学博士学位。 
  尊者在大学时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所以与一位同校的越南籍僧人相交甚笃,不久即在一越南寺庙剃度为沙弥。几年后,尊者遇到一位从斯里兰卡来的僧人,于是决定到斯国去研读和修习佛法,所以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的当年,即离美赴斯国去出家。 
  尊者在当时斯国最卓越的学者僧人 慈难大长老(Ven。 Balangoda Ananda Maitreya Mahanayaka There)座下受沙弥戒,慈难大长老于1998年圆寂,享年102岁。 
  五年后 (这5年间曾到印度参学),1977年,尊者返美,大部时间住在「华盛顿寺(Washington Buddhist Vihara)」。五年后,1982年,回斯国,在坎地镇(Kandy)的「森林禅修苑(Forest Hermitage)」与向智尊者同住。 1984年开始担任向智尊者的侍者,直至1994年10月老尊者圆寂,侍候老尊者约10年半载。 
  「我不仅失去了一生中最亲近的僧友,同时失去了最亲近的老师和心灵指引者。这十年多,我独得荣宠与老尊者同住,并随侍照顾他,在这生死轮回中,这确是一种难得的福份。我们虽然感念他的慈心和智慧、感念他微妙的幽默和悲悯的忠言,但我们不是忧伤、哀痛着他的离去,我们是为一个伟大崇高的品德,生起一股沈静的喜悦。这伟大崇高的品德具体表现在最有价值的人性上,同时,我们更是深挚地感激一个将最具高尚品质的生命为大众利益和快乐所作的贡献。祈祝尊者此生广大奉献的功德,得以无阻地圆成他的愿望,而获得最极至的寂静涅盘。」菩提比丘尊者在给向智尊者的「惜别献词」里如是结语。 
  1984年,尊者身任老尊者侍者的同时,也接棒BPS总编辑之责,复于1988年续接社长之职。 除了侍者、编辑、社长、作者的职责外,并受嘱将巴利经论以现代英文语法 
  翻译和注释。尊者最具重要性与历史性贡献的作品是: 1。 The Discourse on the All…Embracing Net of Views,长部尼柯耶。 梵网经 (1978出版) 
  2。 A 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摄阿毗达磨义论 (1993出版) 
  3。 Majjhima Nikaya,中部尼柯耶,整理和付印 髻智尊者的遗稿 (1995出版) 
  4。 Samyutta Nikaya,相应部尼柯耶 ( 2000年10月出版,约花7年时间完成) 
  除了上述巨大译着外,尊者尚有The Great discourse on Causation,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Does Rebirth Make Sense? 等重要著作。 
  目前尊者一直住锡在他所形容的 〃可爱的森林禅修苑(the lovely Udawattakele forest)"。尊者每次回信给笔者,都是用看来极为古老的一部打字机打出来的字体,他在一封信尾上解释:「你一定很惊讶于看到从打字机出来的信吧,因为此地没有电源,我们只有太阳能源,虽然我可以接上一部计算机,但不能打印,我必需将信函储存到磁盘片,再拿到BPS去印,所以对我而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打字机了。」 
  【 英籍:莫利斯先生 (Mr。 Maurice Walshe) 】 约二年前,有位年青聪慧的南传比丘幽默地鼓励笔者说:「长部尼柯耶的内容和故事非常美丽、动人,一定要读,如果妳不被感动的话,我付妳书钱。」上文提过上座部的五部巴利圣典,其中的一部是《长部尼柯耶》。 此经典之现代英文翻译和注释者是 英籍的莫利斯先生(Mr。 Maurice Walshe),于1987年出版。 
  莫利斯先生于1911年出生在伦敦,曾在伦敦大学、伯林大学、维也纳大学等地修习德文,曾是「德国研究协会」的副总裁。 1951年开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曾任「英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 和「英国佛教僧团协会」会长。他研读巴利文和翻译注释巴利圣典至少有35年以上了,他也曾短期出家过。 因莫利斯先生的自传数据缺乏,同时笔者考虑到主题的包含性,所以仅能做简短介绍。。 
  【 结 语 】「二千多年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人类生命的无常戏码,罗马帝国兴起又衰落,古希腊的光辉成了遥远的记忆,新兴宗教常以血和火在多变的大地上写下他们的名字,然而最后,也只是与底比斯和巴比伦的传说融在一起。。。。。。。。。。。,在佛法弘扬的地方,佛陀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以及圣者的生活事迹、记忆,一代代地传颂下来,先是口口相传,然后记载在世上最浩瀚、最详细的宗教典籍里佛教的三藏中。」(摘录自《舍利弗的一生》之前言/ 向智尊者着/ 香光书香编译组中译。) 
  深切祈愿 佛陀朴实、真确的法义和修行方法,「不要因世俗生活之积习和观念的冲击以及世俗生活之思想模式的导向,而演变成各种不同的新理论」; 深切祈愿佛弟子们正向、直向地追求佛陀所教导的朴实、真确的端正法。 
  ◆ 引用和参考数据:1。 摄阿毗达磨义论 叶钧居士 译 2。 舍利弗的一生 (The Life of Sariputta, by Ven。 Nyanaponika Thera) 香光书香编译组 译 
  3。 Nyanaponika…A Farewell Tribute, edited by Ven。 Bhikkhu Bodhi 4。 Newsletter No。28 of BPS 
  5。 Majjhima Nikaya,by Ven。 Nanamoli and Ven。 Bhikkhu Bodhi 6。 印度佛学思想概论 吕澂先生 着 
  当今上座部佛教禅修道场中最著名的有缅甸的玛哈希道场、缅甸的莫哥道场、缅甸的莫印道场、缅甸的帕奥道场、泰国阿姜曼传统的帕邦塔寺、泰国阿姜查传统的道场等。这些禅修地在禅修方式上各有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