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略思维古已有之,只是做为一种理论化、初步体系化的思维方法,是较晚的事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政诒、外交往来的频繁,个人的主动性、才能有机会充分显示,谋略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经常成功地运用于思维和实践之中。
□谋略思维方法的构成和实质
谋略思维方法同任何其他思维方法一样,是人们在思维创造和实际行动中的一种思维过程。但是,谋略思维方法比起其他思维方法来,它具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和主动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具有更多的智慧因素。这就决定了谋略思维方法由两种心理因素构成。第一,谋略思维的合意性,即思维主体设计的自己的活动要能保证原来动机的实现,动机推动活动,活动反映和实现着动机。谋略思维主体及谋略、策略的执行者的实践活动力求合乎运动的目的,并保证二者的一致。如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行动必须同军方的谋略保持一致,必须符合力争胜利的目的。当然,实际行动与原来动机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从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这主要是因为,或者人们在进行谋略思维时,没有能够认清自己和对方,以及各种客观条件,也没有很好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导致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不符合实际;或者人们在运用谋略思维结果时,没有保证行动与原有动机相符。第二,谋略思维的合理性,即谋略思维主体的意图符合于作用对象的发展规律。合理,就是合乎规律,就是人的主观目的的合规律性。人类无数的实践经验和事实表明,符合客观的谋略思维则导致行动成功,否则,招之失败。例如,战争狂魔希特勒利用谋略思维方法,制定军事策略,出兵苏联,在苏联的东西线摆开战场,意在让苏联军队在东西战线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他忽视了事物的客观特点:即对方疲于奔命之时,自己也在过长的战线上疲于作战,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冬季来临之前不能取得胜利,而德国人不适应严寒的气候,且冰天雪地使后方供应不能保证。希特勒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谓“职明反被聪明误”。
合意性和合理性是一对矛盾,但谋略思维必须容纳这对矛盾。没有合理性的合意性,是主观的心计和臆造,没有合意性的合理性,是机械的和缺乏创造性的。因此,谋略思维既是心智的较量,又是创造性利用一切客观因素的比较,是认识、意志、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综合的产物。谋略思维的实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的活动特点,分清客观事物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施计用策、实现主体活动的控制与优化。具体地讲,它的实质表现为:第一,它是建立在对方的失误,认识偏差、心理错觉、缺陷的基础上,是利用对方处于劣势之时。而这些失误、偏差、错觉、缺陷是客体事物自身固有的或难以克服的。第二,它利用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趋利避害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谋略思维就是要利用对方在“利与害”选择上的心态,使其在对策和行为的选择上有利于思维主体。第三,谋略思维顺应了事物发展和竞争的规律。它以正确的认知活动为先导,遵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利用合适的氛围条件,非常自然地进行思维和实施,没有刻意之痕迹。
总之,谋略思维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则,吸取了决策科学、系统科学、预测科学等学科的某些原理。它是思维科学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谋略思维起点
现代社会充满了强烈的挑战意识、竞争意识和未来色彩。如日本和美国为了在经济实力上一显高低,在各方面展开竞争,甚至是对抗。仅为了汽车的出口与进口,两国之间不知进行过多少次谈判,其目的均是为了本国的汽车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再如体育赛事日渐增多,奥运会、锦标赛、世界杯赛、冬运会、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各类公开赛……,比赛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每个队员、每个运动队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战,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集体、集团,因而个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变为集团、政治实体之间的竞争。世界的各个角度、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竞争,竞争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然而,竞争不仅仅是客体实力的较量与抗衡。浮于形式,直接接触,是东方“武夫”的表现,也是西方“牛仔”的做法。如美国西部牛仔比枪法就是面对面,你瞄准我头部,我瞄准你的头部,谁的手快、眼快、枪法准,谁是幸存者,否则,就成为对手的枪下鬼。真正的比赛、竞争是既需要雄厚的实力,又需要一定的智谋和战术。因此,竞争必然带来谋略思维的大发展,而具备了谋略思维的个人、集团,凭借自己一定的实力,也一定能在竞争中获胜。竞争和对抗就是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
□谋略起点:竞争、对抗
从一般意义上讲,谋略思维就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人以及由这些个人组成的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对抗以及此主体同其他自然物相互角逐、对抗中撞击出的火花,就是说,谋略思维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拼杀、对峙、冷战状态以及双方不接触性的决策变更、角逐、竞争、用人之道、斗智斗勇等状态,也指人与物之间的较量,人对物如何利用等状况。当然,进行谋略思维的主体始终是人。
谋略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客砚基础即矛盾及矛盾学说。哲学史上不少伟大哲人都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复合体,矛盾和斗争普遍存在。如黑格尔就说过,在世界的一切领域内,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行走的,海里游动的等。离开了矛盾,事物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发展的内动力。比如,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业,正是在不断的竞争中,从汽车的外形、颜色、功能、成本、价格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制造技术也不断创新。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对抗也是如此。没有冷战对峙,双方的军事力量不会如此强大,武器不会如此先进,冷战结束后,对武器主要是核武器的裁减、销毁也不会如此困难。所以,有矛盾存在,就有竞争和对抗相随;矛盾形式、种类的多样,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形式的多样性。这里,不妨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自然物同自然物之间的矛盾
这类矛盾存在于任何时代,包括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它主要是指自然物内部的因素变动、自然物之间的作用、反应等。这些情况都可导致自然物的生成、消灭或转化。例如,石头长期置于野外,在太阳光、风雨等的作用下,会日渐风化,至消灭。再有,地球的形成、火山的爆发,都是由于地球内部因素的冲撞、变动而造成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对自然史的考察便于我们理解动物的发展史。但是,这类矛盾中不存在谋略思维活动。凡思维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大脑功能。自然物与自然物不存在运用计谋、技巧、策略、把自己的对方消灭掉。它们之间的生成变化纯粹是物质内部矛盾造成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发展过程。因而谋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即志在战胜对方或获得主动权,在这类矛盾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2.自然界的动物同自然界的动物之间的矛盾
这类矛盾,从矛盾的发展过程看,高于第一类矛盾。所有动物拥有一个生存场所——自然界,拥有共同的食物来源——自然物,包括动物自身,因而,为了能够顺应自然,使自己的种不致于灭亡,就需要竞争、对抗。进化论认为,动物界存在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律。某些哲学流派认为,动物界的这一规律同第一类矛盾一样,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然地发生作用的,这是对的,但有两点值得考虑:其一,哲学各派都认为动物具有心理,但否认动物具有思维。但现代科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观察发现,动物也应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以自己的语言,包括叫声、脸面表情、动作、气味等进行交流,互传信息。尤其是,为了获得自己的食物、领地以及为了逃避自己天敌的追杀,它们也往往运用些小计谋,比如,“诱敌深入”、群起攻之、佯死、放哨等。因此,动物之间互用计谋说明——也许是本能的、不自觉的,也许是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类矛盾、对抗和竞争中存在着谋略思维。其二,动物是否具有思维没有最后定论,但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具有心理,这是肯定的。而动物心理是人的意识、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应具有思维、意识的萌芽因素。从这点看,动物的谋略也应是人的谋略思维的低级形式。所以,在考察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时,不能不考虑此环节。当然,我们现在讲“谋略思维”都是以人的活动为背景地,尤其是本篇是论述“领导哲学及领导思维方法”,所以,动物间的谋略就不在此后的论述之列。
3.动物与自然界的矛盾
即动物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和繁荣,就需要同自然环境展开较量,以一些简捷、智慧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类矛盾中的计谋同第二类矛盾基本相似,人们对它的看法以及本篇对它的态度,也与第二类矛盾相同,不再重复。
4.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自人类产生以来,这类矛盾一直存在。人类最初是同自然界浑然一体的,自然界资源的丰盛之处,便是人类生存之地,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人类的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打破人与自然界的浑然统一状态,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然而,自然界也有自己的特性和规律,人类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所以,人类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地共处而不发生对抗。
如今,人类社会已获得空前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几乎可以把人类带到宇宙的每一个地方,也几乎可以为人类制造出任何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人类完全具备了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然而,一旦当人类如此做了,人类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且不说自然是人类生活之场所,仅目前业已出现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耕地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等等,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因此,人类与自然物是一对矛盾体。只要人类为了生存,还需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自然界的规律就对人类具有规范作用,因而人类就会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力量以回应自然。“智取”就离开不谋略思维。
5.人与人和社会的矛盾
这对矛盾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最需要运用谋略思维的矛盾。由于人都具有意识,能思维。人在活动之前,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愿望和计划,都先将活动的结果观念地存贮在大脑中,如一栋大楼建成之前,它早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了。而社会又与自然不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但社会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象自然规律早已存在,而是在活动之中和活动结束之后。这些就加剧了这类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的向前发展,给每个人、每个集团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与场所,也使每个人,每个集团处于竞争者的位置,对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现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去谋职业,即应聘。此时,每个应聘者都会采取某种办法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赢得主考官的信任,并击败其他应聘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中“某种办法”就是谋略思维。再例如,世界已从封闭状态走向了开放,各个不同利益、不同党派的集团之间都保持着联系和交往,然而,友好交往并不等于利益均分。利益原则始终在背后支配着各集团之间交往。这就是竞争和对抗(当然不是热战和冷战状态的军事对抗),所以,欧洲联盟各成员国之间时有争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也时有摩擦。“争议”与“摩擦”的消除不是靠强权、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谋略,即各集团的领导层或最高哈佛经理通过谋略思维,制定出一系列合理、合意的策略,既保护本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害,又促使其他集团欣然接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凡是有矛盾、对抗和竞争存在的地方,就有谋略思维存在。因为,矛盾、对抗和竞争就是通过谋略得以解决的。
离开了矛盾、对抗和竞争,世界就不复存在,社会也不会发展;而离开了谋略思维,矛盾、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