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悬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619年三月,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再次使用了他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战场和战机、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再次以少胜多,以六万八旗精兵,击败了号称四十七万大军的四路明军。并于此后挥军西进,蹂躏辽东,攻破开原、铁岭,进入了辽沈地区。到这时,努尔哈赤才觉得灭掉老对手的时机瓜熟蒂落了,八月里,回军北上,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扈伦四部中最强、也是坚持到最后的叶赫部,并且再次派兵收取东海女真的瑚尔哈遗民。 
  至此,从东海库页岛到明朝的辽边,自蒙古、嫩江,至朝鲜鸭绿江,同属女真语音的地区都已被征服,诸部合而为一。努尔哈赤终于用三十六年漫长的血雨腥风的征战岁月,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 
  有人作过统计,说满洲人蓦然间被请进山海关的时候,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而此时明王朝的疆域,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满洲入主中原以后,东北的这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土地,就成了他们嫁妆的一部分。这一大笔嫁妆的底子,是努尔哈赤奠定的。 
  所有这些胜利征服的消息,无疑都会传到科尔沁草原、传到博尔济锦氏家族,引整个家族一次又一次的欢呼喜悦;同样的,这些消息无疑也会对一年年长大的小格格布木布泰发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最使他们兴奋的,应该是公元1616年,岁在丙辰,此年是明朝的万历四十四年。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的努尔哈赤立国了!国号后金,建元天命,国都赫图阿拉城,莽古思的这位亲家翁终于登上了汗位,被尊为“覆育列国英明可汗”,成了一国之主。科尔沁蒙古派专使前往图赫阿拉祝贺,参与登基大典,每个人都感到了荣耀和自豪,因为,科尔沁博尔济锦氏家族从此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了。 
  更有喜中之喜,新登基的英明汗王又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共理国政,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四大贝勒中最年轻的一位,汗王的第八子、二十四岁的皇太极,正是博尔济锦氏莽古思家的姑爷。 
  找到这样强大的、前途无量的靠山,实在要感谢老王爷莽古思的眼光。 
  贝勒一词,源于女真语“勃极烈”,译成汉语是大官、高官的意思。最初,女真各部中强有力的酋长使用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到努尔哈赤时代。和硕的意思,在满语中表示“四方之方”,引申为一方或一部落。那么和硕贝勒,就可以理解为可汗一人之下的独领一方的王爷了。直到二十年后的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正式称皇帝的时候,颁定宗室爵号,贝勒的爵位才放在亲王、郡王之下,成为第三等。 
  蒙古各部酋长多各自称王称汗,归附努尔哈赤的蒙古部落,大约在天命元年以后,随之改称贝勒。莽古思王爷因为归附有功,更因为成为努尔哈赤的亲家、皇太极的岳父,在皇太极称帝的次年,得到和硕福亲王的崇高封号,这在当时的蒙古诸部中是绝无仅有的。 
  称尔沁蒙古于是成为蒙古诸部中最高贵的一族。哪怕科尔沁蒙古曾经是弱小的、默默无闻的,有大清国的支持和庇护,兴旺发达还不容易?后来科尔沁蒙古果然成为蒙古四十九旗中最贵盛、最有实力的一旗。当初莽古思择婿嫁女时,也许没有想到这一后果。但家族的繁荣勃兴却来自他的知人之明。可惜他没能看到他愿望的最终实现,甚至也没亲身感受和硕亲王的荣耀威风。因为和硕福亲王的封号是追赠的。 
  天命元年的1616年,小格格布木布泰才三岁,虽然还不懂事,却也能够感受家族中那随处可见的欢乐气氛。而且从此以后,她就生活在一个皇亲国戚的贵族家庭中,领受与此相应的教育和训练了。她会和家族的每个成员一样,被不断传来的来自后金国的消息所激动,为每一场征战的胜利而欢呼雀跃。萨尔浒大战、攻占叶赫之战,她会和祖父母、父母亲一起,特别关心着汗王努尔哈赤和四贝勒皇太极的安危,盼望着后金捷报频传。   
  千里姻缘(5)   
  这位小格格六七岁的时候,在大草原广阔的天地中与小伙伴们骑马游戏的时候,她不会向伙伴们极口赞美她心目中的英雄吗?那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那是英明可汗努尔哈赤。她不会向伙伴们夸耀自己那不寻常的姑父姑母吗?那是英勇善战、机智果敢的四大贝勒皇太极和美丽的博尔济锦氏的哲哲。她还会向伙伴们转述那些在草原上流传了许多许多年的动人故事:王昭君,呼韩邪单于,三娘子,俺答汗…… 
  再长大几岁,小格格应该读书写字了。蒙古族的文化程度高于此时的女真族,毕竟他们曾称雄于世界,统治过整个中华,有文字,有典籍,有史书。人们都知道孝庄太后很有学问,通蒙、汉、满诸文字,爱好读书,也练书法,想必都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经过文字和史籍熏陶的布木布泰,就会用更新、更明亮的目光,注视着后金那如日中天的兴旺发达。 
  那正是如日中天的事业。 
  努尔哈赤获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并灭亡叶赫部之后,进入辽沈地区,攻占了辽阳和沈阳,金州、复州、海州、盖州随之而下,河东大小七十余城尽都降金,英明可汗便拥有了整个辽东。 
  随着努尔哈赤事业的发展,他的都城也一迁再迁,每一迁都意味着他统治和控制区域的扩大。从1603年建起兴京图赫阿拉始,萨尔浒大战之后,便向西迁都一百二十里,到界凡。在界凡只住了一年半,又西迁四十里,住到了萨尔浒;不到半年,再次迁都到辽阳。就这样步步为营,扩大和巩固着他的统治。 
  努尔哈赤是在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春三月发动辽沈之战的。三月十五日拿下沈阳,三月二十一日上午取辽阳,他中午就率师进驻辽阳的都司衙门,随即决定迁都,派人立刻到原都城萨尔浒搬迁眷属。四月初五日,大福晋率领诸福晋匆匆赶到辽阳。其时,诸大臣列队在城外教场恭迎,下马步行,引诸福晋入城;城内又有众官兵列队在街上恭迎。入城内居舍,福晋们才踏着芦席上铺着的红毡,陆续进入到汗王屋内。 
  这是汗王在显示他的胜利?这是汗王在表示他的豪情和气派?无论如何,这是努尔哈赤一生头一回拿到手的一座真正的城市。辽阳是当时辽东的首府,大明朝东北地区的著名古城。汗王会不会在辽阳长久地居住呢? 
  这一年的八月,科尔沁蒙古贝勒莽古思的孙子、布木布泰的哥哥吴克善来到辽阳,代表祖父和父亲为汗王的新胜利远道致贺,并问候姑母、皇八子福晋哲哲,他却在辽阳城东八里外又看到了一座新建的都城。因为汗王命令皇十子德格类、皇侄济尔哈朗、皇孙岳托,就在距新城五里的地方宰牛杀羊款待客人,并嘱他们宴后把客人带进新城。于是,吴克善就在那座装饰华丽、黄琉璃瓦镶绿釉瓦边的金光闪闪的八角大殿里谒见了英明可汗。努尔哈赤一贯对蒙古亲戚格外优厚,这一天,杀了八旗献上的八头牛,再设大宴,尽欢而饮。 
  这样隆重的接待,不仅是亲戚之谊,还有宣威的作用。更有一层意思,那是在吴克善见到姑母哲哲以后才领会到的。那就是希望亲上加亲。 
  这一年哲哲二十一岁,结婚七年了,还没有生养。虽然由汗父指定了她的嫡福晋的地位,但并不十分稳固。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有两位福晋了。两位福晋都比她年长,都非无名之辈。 
  一位是钮祜禄氏,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她是努尔哈赤的生死之交、开国五大臣中占第一位的额亦都的女儿,可算是后金国的贵盛之家、名门之女。还在哲哲出嫁之前三年,她就已为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名洛博会。不过这个孩子只活到七岁就夭亡了,但也改变不了结发妻对后来妻的威胁。 
  另一位继妻,是继钮祜禄氏的,生育更早,在哲哲嫁过来的五年前,就为皇太极生了长子豪格(这位在清初功勋卓著、影响极大、屡升屡降,后来又被封为八家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只比他的嫡母小不到九岁)。两年后又生了第二子洛格,如今,又生了长女。有二子一女的侧福晋,对无子无女的哪怕是嫡福晋,无论如何也存在着可怕的压力。何况这位继妻乌拉那拉氏更非等闲,她是现今汗王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的姑姑。 
  有这样两位对手,哲哲怎能安枕?不难想像,在皇太极的和硕贝勒府里,嫡福晋不一定能指挥得动那两位侧福晋,不一定能维持住女主人的地位。蒙古格格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克服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适应的困难?纵然哲哲嫁来时不过十四岁,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环境,那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衰落了,仍然是贵族。出身蒙古名门的哲哲,处在新暴发户的女真贵妇之间,显然很孤独,她打不破对方的统一战线。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争取后援。适逢汗王想要进一步加强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她便出面提出了与娘家再次联姻。 
  吴克善回到科尔沁草原,兴奋地向祖父母和父母禀告此行的所见所闻:大金国的八旗铁骑是怎样兵强马壮、威风凛凛;新建的东京怎样完全不同于赫图阿拉、萨尔浒等早先都城的土墩木台原始状态,竟与中原汉人一样用砖石筑城;东京城里的殿堂宫室又是怎样地金碧辉煌、十足的皇家气派;汗王又怎样盛情款待,用极高的规格宴请他这位亲戚中的小辈后生。   
  千里姻缘(6)   
  面对这位完全摆脱了草原游牧、山林渔猎气息的亲家,莽古思和寨桑父子认定了女真族的爱新觉罗氏的帝王之象,更加相信天命所归,不可逆转。他们对哲哲的处境也很理解。不过此时可以出嫁的女孩儿只有一个,就是寨桑的幼女布木布泰。但这年她才八岁,尽管蒙古族盛行早婚,这年龄也太小了。最后的协议可能是先聘定,待到布木布泰年满十二岁时再成亲。 
  英明可汗考虑的却是另一个方面。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他在统一女真各部时习惯使用的野蛮掠夺杀戮,激起了广大汉族百姓的强烈反抗。而这反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他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他没有从政治的角度认识自身和形势,没有采取像他在战场上采取的灵活多变的相应的政策,反而控制不住地大发野性,用血腥的大屠杀进行残酷镇压。越压越反,他新征服的辽东大地,似乎处处埋藏着火药桶,时时威胁着英明汗王的宝座。在他疯狂与残暴的后面,要说还有清醒的地方,那就是他很清楚蒙古各部对他的重要性,那是保住和支持他宝座的强大兵团。那么用新的联姻以达到新的亲密关系,就成为这时的必然。 
  这样,人们看到了又一次的蒙古格格远嫁的高潮,英明可汗的女儿、后金的公主,也第一次远嫁蒙古。 
  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科尔沁蒙古孔果尔贝勒送女儿与皇十三子阿济格为婚; 
  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科尔沁蒙古桑噶尔寨送女儿与皇十四子多尔衮为婚;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将皇八女聪古图和硕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锦氏台吉固尔布锡。 
  同年,努尔哈赤又将抚养宫中的侄孙女封为和硕公主,即肫哲公主,嫁给科尔沁蒙古博尔济锦氏宗主奥巴汗。这一联姻,最后确立了科尔沁蒙古成为后金最忠实的盟友地位。 
  也是这一年,科尔沁蒙古部寨桑贝勒之子吴克善送妹布木布泰与皇八子皇太极为婚。 
  值得一提的是,天命十年的这三桩联姻,两桩都和皇太极有关。因为皇八女的母亲、努尔哈赤的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皇太极生母的亲妹妹,是庶母又是亲姨。生母去世后,姨妈不就格外亲吗?对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远嫁蒙古的小妹妹聪古图,皇太极想必怀着悲悯和怜惜之情;然而他又将迎来一个来自蒙古、比自己小二十一岁的小妻子布木布泰。 
  又是一个草原的初春,草芽儿萌发的时节,盛大的送亲队伍在科尔沁组成了。将要年满十二周岁的布木布泰就要告别祖父母、告别爹和娘、告别游玩嬉戏的伙伴、告别心爱的羊羔小狗、告别生她养她的故乡大草原,踏上远嫁的路了。她泪落如雨,哭得声嘶力竭,捶胸顿足,她紧紧搂着祖母和母亲不放,就像一只要被拉上屠宰场的小马驹。哥哥硬着心肠把她从亲人怀中硬拽出来,推进了为新娘准备的花轿。 
  总领送亲队伍的吴克善大声吆喝,手中马鞭一挥,车辚辚,马萧萧,送亲队伍上路了。花轿里的布木布泰还在嚎啕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