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自己的兵力也估计得不很真实,而且拥有优势兵力的一方甚至根本不能承担这种兵力上的悬殊,或者在长时间内不了解兵力占优势的全部真相。 这样,他就可以避免由于这一点而产生的不利的精神影响。 在当时始终为不了解情况、虚荣心或谋略所掩盖着的这种以少胜多而产生的精神力量,通常是到了后来才被人们在历史中发现的。 这时,对这支以少胜多的军队和它的指挥官来说,当然增加了光采,但对那些久已过去的事件本身来说,这种精神力量已经不能起什么作用了。假如说火炮和俘获的人员是体现胜利的主要标志,是胜利的真正结晶,那么,组织战斗时也就要格外考虑到这一点,在这里,用杀伤的办法消灭敌人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这一点对战斗本身的部署有什么影响,不是战略上的问题,可,这一点同战略对战斗的决定是有关系的,这主要表现在怎样保障自己背后和威胁敌人背后这个问题上。 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俘获多少敌人和缴获多少火炮,在很多情况下,当战略上极为缺乏相应

    

 245

    战争论(上)142

    的措施时,单靠战术常常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被迫同敌人两面作战,这是很危险的;没有退路,这是更严重的危险。 这两种情况都能瘫痪军队的运动和削弱其抵抗力,因此影响胜负。 而且,在战败时,这两种危险会增大军队的损失,甚至会使损失增大到最大限度,也就是说,使军队达到被消灭的程度。 所以,背后受到威胁不仅能使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能使失败变得更加严重。。。 。 。 。                                         。 。 。 。因此,在全部作战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人们本能地要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 这种本能的要求是从胜利的概念中产生出来的,而胜利的概念,正象我们所说过的那样,跟纯粹的杀伤敌人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认为努力争取保障自己背后和威胁敌人背后是战斗最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处处都应该努力争取实现的任务。。。 。 。 。 。在任何一次战斗中,假如除了单纯的硬冲以外,不采取上述两种或者其中的一种措施的话,那是不可设想的。 即便是最小的部队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退路就去攻击敌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试图去切断敌人退路。至于这种本能的要求在复杂的情况下会多么频繁地受到阻碍,因而不能顺利地实现,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又往往必须服从其他更重要的考虑等等,要说起来就会离题太远,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这种本能的要求是战斗中的一个普遍的自然法则。这种本能的要求到处都发生作用,处处都使人感到它的压力,所以成为几乎所有的战术机动和战略机动必得围绕的中心。

    

 246

    242战争论(上)

    如果我们现在再研究一下胜利的总的概念,就能发现它包括三个要素:(1)敌人的物质方面的损失大于我方;(2)敌人的精神方面的损失大于我方;(3)敌人放弃自己的意图,公然承认以上两点。作战双方关于人员伤亡的报道从来都不会是准确的,也很少是真实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故意假报的,甚至公布的战利品的数目也很少是完全可靠的。 因此,假如报道的战利品的数目不很大,那么是否真正获得了胜利还是值得怀疑的。 至于精神力量的损失,除了把战利品作尺度以外,就压根没有适当的尺度可以衡量了。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一方放弃战斗可以作为另一方获得胜利的唯一确凿的证明。因此垂下军旗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错误的,而敌人在这次战斗中是正确的和强于我们的。 失败一方的这种屈服和耻辱同失去均势引起的其余一切精神后果是有差别的,它是构成对方胜利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对公众舆论以及对交战国和所有盟国的政府和人民发生影响的,刚好是这一部分。但是,退出战场并不等于放弃意图,即使是经过一场顽强而持久的战斗之后退出战场也是如此。 假如一个前哨经过一番顽强的抵抗后退却了,恐怕谁也不能说它放弃了自己的意图。 甚至在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的的战斗中,也常常不能总认为退出战场就意味着放弃意图。 例如,事先计划好的退却,就是一边退却一边还在消灭敌人。 这全是我们在研究战斗的特殊目的时将要谈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只是想提醒,在大多数情况下,放弃意图和退出战场是难以区分的,退出战

    

 247

    战争论(上)342

    场在军内和军外引起的印象是不容忽略的。对于一些没有声誉的统帅和军队来说,根据实际情况即使需要退却,也通常会感到特别为难。 因为在一系列战斗中连续退却,虽然事实上并非失败,但给人们造成的印象却是节节后退,这种印象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后退者不可能处处表白自己的特殊意图,借以避免这种精神影响,因为要想避免这种影响,势必公开他的全部计划,但很明显,这是完全违背他的根本利益的。为了让大家注意到这种胜利概念的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只要回忆一下索尔会战就够了。 在这次会战中,战利品并不多,只有几千名俘虏和二十门火炮。 当时腓特烈大帝考虑到整个情势,本来已经决定向西里西亚退却,但仍然在战场上停留了五天,并且以此宣告胜利。 正象他自己所说的,利用这种胜利的精神效果,能比较易于地缔结和约。 尽管他在劳西次的卡托利希-亨内斯多夫战斗和克塞耳斯多夫会战中又赢得几次胜利后才缔结了和约,可我们仍然不能说索尔会战是没任何精神效果的。如果胜利震撼了敌人的精神,那么夺得的战利品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对于对方来说这场失利的战斗便成为不平常的大败。 在这种情况下,失败者在精神上常常会瓦解,会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以致全部行动只能是败退,只能是逃跑。滑铁卢会战和耶纳会战就是这样的大溃败,而博罗迪诺会战却不是。大败和一般的失败的区分只是失败的程度不同而已,只有书呆子才去寻找为它们划分界限的标志。 但是,明确概念

    

 248

    42战争论(上)

    是弄清理论观念的中心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我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在敌人大败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和在敌人一。。般的失败情况下取得的胜利,这只是术语上的缺陷。

    

 249

    战争论(上)542

    第五章 战斗的意义

    我们在前一章中考察了战斗的绝对形态,也就是把战斗作为整个战争的缩影进行考察。 现在,我们把战斗作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它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我们要探讨战斗的直接意义。既然战争是敌对双方相互消灭的行为,那么双方就全要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并用这些力量在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中解决一切问题。 在理论上,这似乎是极为自然的,在现实中,好象也是这样的。这种看法也确实有许多正确的地方。并且,如果我们坚持这种看法,把最初的一些小战斗只看作是象刨花一样不可避免的损耗,那么,总的看来这也是很有益的。但是,问题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够解决的。显然,战斗数目之所以增多,是把兵力区分开的缘故,因此各个战斗的直接目的和兵力的区分要一并讨论。 但是,这些目的以及具有这些目的的战斗,一般是能分类的,弄清它们的类别,将有助于说明我们的论点。消灭敌人军队当然是一切战斗的目的,然而,可能有别的一些目的同消灭敌人军队结合在一起,甚至还占主要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消灭敌人军队是主要目的,一种是消灭敌人军队是主要手段。 除了消灭敌人军队之外,占领一个地方和占领一个目标也可能是一次战斗的总

    

 250

    642战争论(上)

    的任务。这种总任务也只是三者中的一项,也可能不止一项。在后一种情况下,通常总有一项是主要的。 在我们不久将要谈到的进攻和防御这两种主要作战形式中,如以上三项中的第一项是相同的,其他两项却不一样。 现列表如下:进攻战斗      防御战斗(1)消灭敌人军队  (1)消灭敌人军队(2)占领一个地点  (2)防守一个地点(3)占领一个目标  (3)防守一个目标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侦察和佯动,那么上面这个表并没有把所有的目的都囊括在内,原因在于上述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显然不是这类战斗的目的。 实际上,我们必然承认还有第四种目的存在。 仔细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侦察是为了使敌人暴露自己,骚扰是为了使敌人疲惫,而佯动则是为了使敌人不离开某一地点或把他从某一地点引到另一地点。 所有这些目的只有假借上述三种目的中的一种(通常是第二。。 。 。 。 。 。 。 。 。 。 。种)

    ,才能间接地达到。 因为要进行侦察就得装出真正进攻、打击或者驱逐对方的样子。 这种假借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目的,但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只是真正的目的。 因此,我们得在进攻者的那三种目的以外再加上第四种目的——诱使敌人采取错误的措施。 换句话说,就是进行佯攻。 这个目的只能具有进攻的性质,因为这是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指出,防守一个地点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绝对的,也就是根本不许放弃那个地点;另一种是相对的,也就是只需要防守一个时期。 后一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前哨战和后卫战里。

    

 251

    战争论(上)742

    战斗任务的不同,对战斗本身的部署将会有重大的影响,这是非常清楚的。 比如,只是把敌人的哨兵从他们的所在地赶走时使用的方法,同要完全消灭他们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又例如,不惜任何代价坚守一个地点时使用的方法,同暂时阻击敌人时使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很少考虑到撤退,而在后一种情形下,撤退却成了主要的事情。在这里列举的这些问题都属于战术范畴,只是为了举例说明问题而已。 至于在战略上怎样看待战斗的各种不同的目的,将在谈到这些目的的章节中再予以论述。 这里只作几点普通的解释。第一、这些目的的重要性大体是按上面表中所列的次序依次递减的。第二、在主力会战中占首要地位的总是一目的。第三、防御战斗的后两种目的不能带来真正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两种目的完全是消极的,仅仅是在有利于达到其他积极目的情况下,才能间接地带来利益。 因此,假如这样的战斗。。  。 。 。 。 。 。 。过于频兆,就是战略形势恶化的征候。。。 。 。  。 。 。 。 。 。 。 。 。 。 。

    

 252

    842战争论(上)

    第六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如果我们就它同军队各个方面的关系,不再就战斗本身来探讨战斗,那么战斗的持续时间就有了独特意义。战斗的持续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能看作是战斗的一种次要的、从属的成果。 对胜利的一方来说,战斗胜负决定向来都是越快越好;而对失败的一方来说,却不嫌战斗时间拖得很长。 对胜利的一方来说,胜利来得越快,效果也就越大;而对失败的一方来说,失败来得越迟,损失也就越小。一般说来是这样的,但是,只有在相对防御战斗中,这一点才具有切实的重要性。在相对防御战斗中,所有成果常常只取决于战斗的持续时间。 我们把战斗的持续时间列为战略要素,原因也就在这里。战斗的持续时间和战斗的几个主要条件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这些条件是:兵力的绝对数量,双方兵力的对比和兵种的比例以及地形的性质。 比如两万人不会象两千人那样很快地消耗掉;抵抗比自己兵力大一两倍的敌人不能象抵抗与自己兵力相等的敌人那么长久;骑兵战斗比步兵战斗胜负决定得快点,单用步兵作战的战斗比有炮兵参加的战斗胜负决定得快些;在山地和森林地作战,前进的速度就不能象在平原上那样快。 这一切都是很显然的。

    

 253

    战争论(上)942

    可见,想通过战斗的持续时间来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考虑到兵力的数量、兵种的比例以及配置的情况。 但是我们在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中,重要的不是得出这条规则,而是把经验在这方面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和这条规则联系起来。一个由各兵种组成的八千人至一万人的师,即使是对抗兵力占很大优势的敌人,并且是在不十分有利的地形上,也可以抵抗数小时;如果敌人的优势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