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苗期立枯病?
苗期立枯病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甘蓝、洋葱、芹菜、莴苣及豆类蔬菜幼苗。经常造成大面积缺苗和毁灭性的损失。
立枯病症状:幼苗从刚出土至移栽前均可发病。幼苗受害后,先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苗子白天萎蔫,初期早晨尚可恢复,严重时,病斑扩展至整个幼苗基部,病部缢缩,茎叶萎焉枯死;但病苗仍直立不倒伏。潮湿时,茎基部发生淡褐色蛛丝状霉。
立枯病是因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病菌腐生性较强,可存活2-3年。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7-28℃,12℃以下,30℃以上,生长受抑制。病菌借雨水、灌溉及农事活动传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高时,利于病害发生;光照不足,密度过大,幼苗衰弱易感此病。
防治立枯病方法同猝倒病。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可以为害叶、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初为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成轮纹状褐斑,潮湿时,病斑表面生黑色霉状物;茎部染病,多在分杈处产生褐色或黑褐色长圆形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染病,多从花萼附近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凹陷,病斑直径可扩展至10-20毫米,后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并密生黑色霉状物。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气候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室温达20-25℃,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发病较重。湿度低于70%以下时;发病较轻或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选用抗病品种毛粉802、L402、佳粉15等;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7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菌保护剂,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15天喷施一次600倍“天达…2116”,连续喷洒4—6次,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
(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7)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发现茎干发病,立即用200倍70%代森锰锌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
(8)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667米2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 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600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5000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 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72%霜疫力克600—8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 85%乙磷铝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 85%乙磷铝5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70%新万生或大生的6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 85%乙磷铝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每10—15天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提高防治效果。阴雨天气,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用药800—1000克;或用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每667米2用药300…400克。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主要为害叶片与果实;亦可为害茎和叶柄。为害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状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大后变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健交界处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茎部染病,病斑褐色、凹陷,其边缘有较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果实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形、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后变黑褐色、云纹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果实硬实,不软腐。
番茄晚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菌侵染所致,其病菌在越冬番茄和土豆块茎上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0-22℃,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常温下,相对湿度达75%以上时,开始发病,湿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
防治方法:同番茄早疫病。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果,亦可为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宜温度为20-25℃,最高32℃,最低4℃。番茄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早疫病。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其化学用药如下:施美特600—800倍液, 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2000倍液,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50%速克灵l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菌核净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5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每10—15天掺加一次600倍“天达—2116”,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若遇阴雨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遇到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发育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34℃,最适宜温度20-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低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发病严重。低于70%,基本不发病。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早疫病,此外定植时,每667米2 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可减轻发病。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其化学用药如下:奥美安700—8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5天一次,每10天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连续喷洒2—3次扑灭之。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怎样识别、防治番茄青枯、溃疡、髓部坏死等细菌性病害?
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该病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时上部叶片萎蔫,继而下部叶片萎蔫,最后中部叶片萎蔫;初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植抹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切开茎部,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
番茄青枯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37℃,低于10℃,高于41℃停止发展。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时为害严重;此外,连作、低洼地、排水不良、土壤缺钙、缺磷,均有利于该病害流行。
番茄溃疡病多成株染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
番茄溃疡病由棒状杆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5-29℃,生长温度范围为1-33℃,高温、高湿、连作、排水不良利于该病流行。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近几年发生严重,初发病时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下部茎坏死,病茎变硬,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纵剖病茎,髓部变褐色坏死,坏死部位多发生不定根,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番茄细菌性坏死病是由皱纹假单胞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多在第1穗果膨大变绿的绿果期发病,栽植过密,光照不足,氮肥施用扁多,室内湿度高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方法同番茄早疫病。如果已经发病,需立即对病株根部灌药、并对全温室植株喷洒药液防治,重病株拔除室外深埋。其防治用药如下:氯霉素或青霉素4000倍液,天达诺沙600倍液,氟派酸600倍液 ,30%DT杀菌剂500倍液,7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络氨铜4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每5天一次,每10天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或5000倍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连续喷洒2—3次扑灭之。
怎样识别与防治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有多种。花叶型:叶片显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或略有皱缩现象;蕨叶型:植株矮化、上部叶片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微卷,花冠增大成巨花;条斑型:叶片发生褐色斑或云斑、或茎蔓上发生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皮组织,不深入内部;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卷,小叶扭曲、畸形,植株萎缩或丛生;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边缘卷起,植株矮化,不定枝丛生;坏死型:部分叶片或整株叶片黄化,发生黄褐色坏死斑,病斑呈不规则状,多从边缘坏死、干枯,病株果实呈淡灰绿色,有半透明状浅白色斑点透出。
番茄病毒病其病毒病原有20多种,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和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
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寄主残体、烟叶烟丝均可成为初侵染源。蚜虫危害、农事活动都可传毒。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环境条件、植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