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出类拔草的,这一点已经勿庸置疑。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判断事物
的能力。这种性格比起那种拖泥带水的决策方式而言确实具有优越性,但是决策的
随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先干起来再说,这是杜鲁门决策的典型风格。但是,这也
是一种赌徒的风格。
当朝鲜战争爆发时,杜鲁门正在密苏里的老家休假,接到艾奇逊的电话时,他
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他在回忆录中说:“共产党人在
朝鲜的所作所为,就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人在10年、历年和20年前的所
作所为一样。我深切地感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
疯狂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
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
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
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一位接近美国决策
人物的新闻记者总结说,“他们肯定把北朝鲜的入侵看作是对奋起反抗共产党扩张
的国家的考验,包括美国在内。从这样的角度看,越过南北朝鲜的边界,就很像当
时希特勒惯用的手法:以进攻来试探对方的反应。”而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杜
鲁门也回忆说:“从获得消息时起,我的父亲就明确表示,他担心这是第三次世界
大战的序幕。”正是这种极度冲动的考虑,使杜鲁门决定,美国必须介入朝鲜战争,
管它是一场世界大战,还是一场警察行动。
与杜鲁门搭档的艾奇逊则正好是另一种类型。他出身名门,举止优雅,一副绅
士派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最高法院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的高足。他与杜
鲁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说来也怪,这位才高八斗的艾奇逊在华盛顿官场上几乎没
有知音,却偏偏和杜鲁门搅在了一起。杜鲁门也知道,自己的才识不足以应付复杂
的国际事务,因此,1949年三月他让艾奇逊出掌国务院。说实在的,这个差使
难不倒艾奇逊,在这个岗位上,他的聪明才智充其量只应用了一半。有人曾评论说:
“教长(指艾奇逊)本来是可以一身二任,同时出任国务卿和财政部长的。”不过,
艾奇逊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十足的自信心常常把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傲慢,他
从不知谦虚为何物,也不懂什么时候应该缄口不言,相反,他倒有一种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常常自作主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的第一项决策就是由他主持作
出的。我们已经知道,当时杜鲁门正在密苏里老家度周末,艾奇逊主持了国务院和
国防部的一班人马,作出了干涉朝鲜的至关重要的决定。艾奇逊还建议第七舰队进
驻台湾海峡,阻止两岸发生武装冲突,从而把朝鲜内战和中国统一祖国的大业联系
在一起,最终使朝鲜战争扩大化成为不可避免。不仅如此,当英国、印度等国出面
调解,指望和平解决朝鲜危机时,艾奇逊一口回绝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从莫斯科带
回的建议,坚持要在“军事上迅速消除对朝鲜的侵略,不作任何足以促进共产党贪
欲的让步,以免他们在别的地方进行侵略”。至于说一个国家发生的内战何以被称
为“侵略”,美国大法官的高足、学识渊博的法学博士就不去考虑了。他还强调,
应该通过对日和约或者联合国来解决中国的台湾问题。当印度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
国安理会的合法席位、和平解决朝鲜冲突时,他则大大地把印度人嘲笑一通。他说
他从小就有一个幻觉,即如果地球是圆的,印度人一定是头朝下倒立的,或者是完
全颠倒过来的。当然,事实已经证明,艾奇逊所设想的确实是一个幻觉,而真正颠
倒着思考问题的,不是印度人,而是他艾奇逊博士。
美国就这样由杜鲁门和艾奇逊引导着介入了朝鲜战争,至于说这场战争的性质
到底是什么,将会持续多长时间,美国会付出什么代价,将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这两个人一概不管。尽管这两个人的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迥异,但他们却得出了
一个完全相同的结论,这就是“干着看”,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艾奇逊说:“现
在要干的事是立即行动,并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之。如果停下手来分析自己
的行动,那么就是作茧自缚。”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旦美国跨出了第一步,那就
可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战车启动了,再倒回来就困难了。中央情报局曾估计说,
由于美国已经介入朝鲜战争,以后无论它是主动撤离,还是被迫撤退,对美国而言
那都是一场灾难。事实证明,这是中央情报局在整个战争期间所作的少有的几个具
有先见之明的判断之一。当美国政府决定在朝鲜投入美国的地面部队时,他们首先
投入了一个团,当发现一个团不足以扭转朝鲜的军事局势时,他们就投入两个师,
后来又把美国第8集团军和第10军悉数投入朝鲜。战争就这样一步步扩大了。
美国在朝鲜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美国干预朝鲜内战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对此,
美国决策者心中实在没有定数。最初,杜鲁门政府设想的仅仅是恢复朝鲜半岛原有
的态势,也就是以三八线为界划分朝鲜。杜鲁门说美国出兵朝鲜不过是一场“警察
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6月28日,联合战略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把战火烧到三
八线以北的问题,不过它认为,如果能把朝鲜人民军赶回去,而又无须把战火烧到
三八线以北,那么,“美国将处于强有力的政治地位”。委员会的倾向很明显:把
战火局限于三八线以南。杜鲁门也说,他准备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把朝鲜人民军赶
到三八线以北,但他也不愿意美国过于卷入朝鲜战争,以至于“无法应付后来可能
发生的类似局势”,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也表示在三八线以北采取行动要慎之又
慎。只有国防部长约翰逊反对,艾奇逊也主张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要拘泥于三八
线。
7月下旬,朝鲜战场的形势有了改观。美国政府介入朝鲜的目标也开始发生变
化。7月2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政策设计委员会起草的一份题为“越过三
八线的美国政策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必须考虑到苏联和中国的反应,另
外,大多数盟国可能不支持武力统一朝鲜的政策。越过三八线将加大与苏联和中国
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最好是尽快在可以接受的条件的基础上,停止冲突。如果军方
认为有把握越过三八线取胜,应设法使北进的行动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这份奉命起
草的报告倾向十分明显,即反对越过三八线,主张在军事上形成有利局面后争取政
治解决半岛冲突。经过讨论,会议同意暂时不越过三八线。但是,军方还是坚持越
过三八线,国防部起草的一份备忘录到举了一举控制整个朝鲜在战略上的好处,认
为美军随时可以越过三八线,作战目标是占领整个朝鲜,或夺取40度线至39度
线之间包括平壤在内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然后再谋求政治解决。唯一限制美军
越过三八线的条件是苏联军队直接介入。
8月初,美军在朝鲜半岛的被动局面消失,美国政府内部再也听不到反对越过
三八线的声音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也开始大谈联合国一贯主张实现朝鲜的自由和
统一。25日,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相继开会,集中研究关于越过三八线的问
题。与会者经过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美军应越过三八线,不过要和中苏边界保持
一定距离,如有迹象表明苏中军队将介入朝鲜战争,麦克阿瑟必须请示华盛顿。9
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对朝鲜的行动方针,两天后经杜鲁门批准,列为国家安
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文件规定,只要苏联和中国不介入,可以授权麦克阿
瑟占领北朝鲜,但在采取这一行动之前,必须经过总统批准,并事先与盟国协商。
在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沿中朝、苏朝边界地区应避免使用美军,如果中苏同时介
入,美军必须避免在北朝鲜进行地面战斗;如果中苏军队南下,“联合国军”应尽
可能守住防线,不得采取使局势更加严重的行动。如果只是中国人介入,除不与中
国进行全面战争外,可授权在朝鲜以外进行海空战争,同时向联合国控告,谴责中
国为侵略者。实际上,这是一种有条件越过三八线的决定,中国或苏联不直接介入
是唯一的先决条件。如果说杜鲁门政政府此前介入朝鲜内战是一场赌博的话,那么,
此刻的杜鲁门已经加大赌注了。
尽管杜鲁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不可避免地引起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但是他
多少还是担心中国的“威胁”。可是,前方的麦克阿瑟却忍不住了。他用自己的行
动,一步步把犹豫不决的杜鲁门政府拖入一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去。
应该说,美国决定任用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实
际上,无论是军方,还是杜鲁门本人,对麦克阿瑟都不感兴趣。国防部长路易斯·
约翰逊建议,发给麦克阿瑟的命令应尽可能详细,不要授予他太多的自行处理事务
的权力。他特别强调,不应将总统的权力授予麦克阿瑟。对此,杜鲁门也有同感。
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印象极差。当杜鲁门刚刚坐上总统的宝座时,他就在自己的日
记中发泄了对麦克阿瑟的不满。他称麦克阿瑟为“虚荣自大、高官厚禄的五星麦克
阿瑟将军”。这种发泄是难以置信的,要知道,杜鲁门就任总统时,太平洋战争还
没有结束,麦克阿瑟还是美国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正处于他一生声望的顶点。天
晓得这位五星上将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杜鲁门先生。最可能的是,两个人都同样自大,
因此引起同类相斥。杜鲁门在日记中对麦克阿瑟作出了刻薄的评价:“他比卡斯特
和洛奇还坏,他们在告诉上帝要什么之前,至少还相互交谈一下,麦克阿瑟则干脆
只同上帝打交道。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还得把这样自命不凡的讨厌鬼放在关键的岗
位上。我真他妈的不明白,罗斯福为什么不把温赖特调回国(1942年时在科雷
吉多尔),让麦克阿瑟去当烈士呢?如果我们得到的是温赖特,那将是一名真正的
将军和战士,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名话剧演员式的骗子。令人难以思议的是,
一个造就出像罗伯待·李、约翰·潘兴、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这样伟大人物的国
家,竟也造出了像卡斯特、巴顿和麦克阿瑟这一类人物。”
尽管杜鲁门对麦克阿瑟已经讨厌到极点,可是,为了对付共产主义的“侵略”,
杜鲁门还是授予了麦克阿瑟难以置信的行动自由。这就如同后来中国的毛泽东主席
所说的一句话,要打小鬼,借助钟道。杜鲁门的无奈,一至于斯。以后,美国得为
他这个错误的决定付出代价。
麦克阿瑟对时局的看法另成一套。杜鲁门说朝鲜的军事行动是一场“警察行动”,
他却认为这是消灭共产主义的一个绝佳良机。杜鲁门说不要动不动就刺激中国,把
中国拖入战争,可麦克阿瑟则千方百计要把中国拖到这场战争中来。他采取的第一
个措施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比台湾问题更敏感了,
只要麦克阿瑟触及这个问题,中国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作出反应。麦克阿瑟对此很清
楚。
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政策是使台湾中立化,他们口口声声说台湾是取自日本的一
块无生土地,其地位有待于对日和约或联合国决议确定。可是,麦克阿瑟却不这么
想。他认为,蒋介石是一位杰出的反共斗士,对他反攻大陆的举动,应予以支持,
绝对不能让台湾落到共产党手中。在他访问台湾的时候,他甚至建议由宋美龄领导
在大陆的游击战,不过,考虑到这件事的风险,他还是劝阻了宋美龄。至于三八线,
麦克阿瑟根本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杜鲁门还没有决定是否把战争扩大到三八线
以北,可麦克阿瑟已经把这一点变成了现实。他不仅派空军轰炸了朝鲜北部,甚至
还轰炸了中国东北。他说:“我想消灭北朝鲜军队,而不是将他们赶回去。”当杜
鲁门政府还在考虑美军是否越过三八线时,麦克阿瑟已经公开扬言:“我也许有必
要占领整个北朝鲜。”
麦克阿瑟违反美国国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