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玉良缘”的“金”,隐寓后金,因为满族人的祖先女真贵族曾在北京建立“金”国,清朝的前身是“后金”,皇族姓氏“爱新觉罗”的意义是“金”。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朝”,是因为“清”为水字旁,而“朱明”含红火之义,以清代明,犹如以水灭火。皇太极利用五行相克为自己夺取全国政权制造舆论。与之相对应,《石头记》用金(金荣与金钏)、水(北静王水溶)和青色(青儿)隐射清朝。“金玉良缘”的“玉”,隐寓元顺帝遗留的传国玉玺,此处的“玉”代表蒙古族。从努尔哈赤到顺治皇帝三代,后宫里品位最高的后妃都是科尔沁蒙古人,也就是孝庄皇太后的娘家人。《石头记》阴面隐射的“金玉良缘”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代就确定下来的国策旧制。

  《石头记》阳面讲的故事正好相反,贾宝玉(宝玉)隐射的顺治皇帝是孝庄(顽石)的独生子。薛宝钗金锁(金)上的字,“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表明选娶蒙古姑娘博尔济吉特氏做皇后,是摄政王多尔衮决定的,她必须与后金国皇帝的继承者结合。而迎娶薛宝钗是贾母、王夫人、王熙凤(都隐射孝庄)与贾政早就决定了的。反过来,正过去,顺治(贾宝玉)必须选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姑娘(薛宝钗与袭人)为皇后。因为正面的红楼梦小说,反过去是石头记隐史——对面均可照人的“风月宝鉴”也。《石头记》一百二十回,所有人物的命运与结局在第五回就决定了,就是这个道理。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皇帝16岁,孝庄40岁。三月,赐太常寺卿、管钦天监事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加俸一倍。顺治十年八月,大婚第三年,顺治年16岁,皇后18岁。顺治废黜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薛宝钗),降为静妃(冷美人),改居侧宫(梨香院与蘅芜院)。

  皇后既经册封,便为“国母”,皇帝不能无故废黜。当年是多尔衮包办了这桩婚姻,但最后迫使顺治皇帝吞下这杯苦酒者,却是孝庄皇太后。理由很简单,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这桩婚姻是满蒙联姻的政治需要。此即《石头记》中所谓《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顺治十年八月,清太宗十四女和硕格格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这也是孝庄皇太后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目的是拉拢汉军吴三桂部,此即所谓《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这两件后宫大事都发生在顺治十年八月,所以作者将它们写进了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由于君臣关系,将顺治皇帝与皇后的大婚写在前,将额驸吴应熊与皇十四格格的婚事列在后。

  《石头记》没有办法在林黛玉或薛宝钗两个未婚少女身上描写顺治第一次大婚的失败。而另一个女主角王熙凤又已经结婚了,所以只能借用薛文龙与夏金桂来补充顺治皇帝第一次大婚与废黜皇后的经过。

  顺治皇帝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一门亲上加亲的姑舅姻亲,而顺治皇帝理应与皇后和睦融洽。况且,新皇后仪容出众,“足称佳丽,亦极巧慧”,“母仪天下”很够资格。但因为没有感情沟通的基础,遂使“强扭的瓜不甜”。

  顺治皇帝当时已经严重汉化,而皇后是娇惯坏了的草原野姑娘,无论在思想、感情、性格、意趣等方面,皇帝与皇后都格格不入。

  “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是四年以后,静妃安静下来的事情。而新婚的情形,据顺治皇帝说,皇后生性妒忌,又嗜奢靡,更坏的是“处心弗端”,见到“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最使顺治难以忍受的是,皇后对他的举动“靡不猜防”,多生醋意。顺治帝一怒之下,索性择地别居,根本不与她见面。皇后体健色妍,一直未有子嗣,可知顺治帝很早就将她冷落一旁了。进入《石头记》,干脆写成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后分床分室而居,新媳妇长期是处女之身。

  顺治对第一位废皇后——静妃与第二位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都不喜欢,但是她们有助于清朝皇权的巩固,从政治利益上讲,“任是无情也动人”也。

  谏阻顺治皇帝废黜皇后最力的不是满蒙亲贵,而是汉族九卿。大学士冯铨等奏请“深思详虑,慎重举动,万世瞻仰,将在今日”。顺治皇帝不省,反而严旨申饬。礼部尚书胡世安等复交章力谏,奉旨“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系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订婚,册立之始,即与朕意志不协,宫阃参商。该大臣等所陈,未悉朕意,着诸王大臣再议”。

  短短两年间,顺治帝因“含忍久之,郁慊成疾”,身体日渐衰弱。孝庄皇太后见状不妙,只得谕知福临“裁酌”,默许了儿子废除皇后一事。

  顺治得谕,于顺治十年八月间下令礼部及内院诸大臣,“命察历代废后事例具奏”。仅21天,便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召集议政王会议,一锤定音,奏道:“所奏对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得旨:“既共以为是,着道前旨行。”

  从此以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退居冷宫,改称“静妃”。

  第2节 静妃晋升长春宫主位(1)

  顺治的首任皇后仗着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又是蒙古王爷的千金,在宫中颐指气使,肆意妄为,无人敢管。顺治面对这位大字不识的表姐,徒唤无奈。两年之后,顺治不顾母亲和众臣的劝阻,当头泼了贵为国母的皇后一盆冷水,将他降为静妃,成为离香院里的冷美人。顺治皇帝(贾宝玉)想让她的表姐(薛宝钗)冷静冷静,先服几年“冷香丸”再说。

  读者看到的薛宝钗是废黜4年后经过自我改造的静妃的样子。改造的时间就是制造“冷香丸”的时间——4年过了2个月又12天。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冷却,薛宝钗的“热毒”才治好了,静妃变成了“冷美人”。

  静妃就像草原上的野鹰,如今已在皇宫的囚笼内熬过了4年。皇上当初把她贬为“静妃”,也是因她太野太闹,希望她能在北京学会娴静或冷静。这是一个蒙古野姑娘接受汉化教育的痛苦过程。

  《石头记》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原文: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一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一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和了药,再加十二钱的蜂蜜,十二钱的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注解:

  “十二两”为12个月。“十二钱”为12日。“十二分”为12个时辰。总共4年2个月12天。——这就是她从皇后废黜为静妃的具体时间。然后复辟为“长春宫主位”,已经是顺治十四年十月的事情了。

  “一股热毒”——隐射她的刁蛮脾气。

  “一个秃头和尚”——隐射为她与顺治定亲的摄政王多尔衮。

  四五个寒暑过去,薛宝钗隐射的废皇后哭喊、挣扎、自杀、逃跑,凡能反抗的方法都无济于事。她真的静下来了(静妃)——“一股热毒”消退了。姑妈给她指出了惟一出路:把自己改造成让皇上重新喜爱的女人——“冷美人”,不仅静妃还可以复辟为皇后(因为她毕竟脖子上挂着代表后金政权的金锁),或许可以成为下届皇太后。

  顺治十四年秋十月,顺治皇帝让这位表姐复辟为“长春宫主位”,也恢复了“中宫笺表”。读者看到她“待驯多年,才“黛死钗嫁”,就根据上述历史事实。但她最终也没有复辟为皇后。

  《石头记》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对以薛宝钗为首隐射后宫佳丽的命运,做了总结与对照。

  (1)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注解:

  “绣绒残吐”与“半帘香雾”——指顺治十一年福临第二次大婚后,孔四贞与顺治之间的那段畸形的恋情。“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指畸形恋情引起新皇后与废皇后的“鹃啼燕妒”。“且住,且住!”是对的,孝庄“惟独这个孔四贞是绝对不能选为妃子的”,也是对的。“莫使春光别去”——显然是不理智的,孔四贞的悲剧,正在于此也。

  (2)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样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香,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第3节 静妃晋升长春宫主位(2)

  注解:“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指孝庄与多尔衮两个放风筝的父母,都十分牵挂女儿的命运,但徒唤奈何。父亲早死,母亲老年后“力拙失人心”,自己的后半生,“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注解: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顺治皇帝对妹妹既安慰,又理解。“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他嘱咐下一代,要关心这位亲姑姑晚年的一切。

  (3)众人笑道:“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不算得。”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注解:

  “粉堕”、“香残”,“飘泊”、“人命北、“空缱绻”、“说风流”——都隐射董鄂氏22岁早死的悲惨命运。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指董鄂氏与顺治皇帝的“木石前缘”没有好的结局。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与“莫怨东风当自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董鄂氏对“嫁与东风”而“逼死西风”(襄亲王)一辈子都觉得歉疚——“自嗟”也。

  (4)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