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醋骰疃T缒晷垂80多部剧本,大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名作有《玛霍塔达》、《考虑朝觐大金塔》等。这些作品虽然缺乏明确的现实意义,可是由于题材为群众所熟悉,语言为群众所喜爱,所以赢得了广大观众。其后又写过长篇小说《嘱咐》,描写敏东王时代曼德勒一带的社会生活,叙述一个寡妇和一个还俗和尚的悲欢离合故事,在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面貌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不过,德钦哥都迈的主要业绩还不在戏剧和小说方面,而是一系列称为“注”或“注详释”的长篇作品。“注”本是缅甸人用以解释佛经的文体,而“注详释”是解释注的文体。作者把这种传统的文体加以改造,使之成为诗文间杂的新形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属于这类作品的名作有如下几种:《洋大人注》(1914),嘲讽假洋鬼子,歌颂往昔光荣传统,哀叹今日民族苦难,如“忆往昔,阿瓦朝,繁荣昌盛民乐业。摧枯拉朽驱黑暗,名震南瞻部洲。看今朝,堪回首,往日犹如东流水。滚滚而去不复返,怎不令人愁。”《孔雀注》(1918),以孔雀喻祖国,讴歌爱国主义精神,反映现实社会风貌,结尾写道:“不久的将来,时来运转,自治终将实现,孔雀高歌舞翩跹。”狗注》 (1924),用走狗比洋奴,揭露适合英国殖民当局需要争当部长和议员的民族败类,其中有这样形象的诗句:“毛茸茸的哈巴狗,一副媚骨奴颜。为了中饱私囊,圆睁一双狗眼。争吃一块骨头,满嘴流涎。”
佐基 (1908—)是诗人和作家,实验文学运动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受到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以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为特色,大多收入诗集《金色的黄柏花》中,名篇有《古代蒲甘》、《戴缅甸紫檀花的姑娘》和《当你死去的时候》等,如《当你死去的时候》写道:“人生在世,死总不可避免。但是,当你死去的时侯,应该让哺育你的人地有所进步;让你本民族的语言有所发展;让你礼拜的佛塔金光闪闪地留在人间!”他的短篇小说注重写实,有的描绘日常生活,如《他的妻》等;有的表现爱国热情,如
《蒲甘集》等。此外他还写有著名评论著作《评德钦哥都迈》。
敏杜温 (1909—)也是诗人和作家,实验文学运动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往往含有爱国思想,讲究韵律,注意修饰,名篇有 《她的喜悦》、《亲爱的姑娘》和《胜利花》等,如《胜利花》全文如下:“他头上戴着胜利花,我头上戴着胜利花,别松懈!当和风吹来,黄金的时刻就要来啦!晨鸡报晓放光华,咱们愉快地行进在大地上。敲响胜利鼓,迎着朝霞一起前进,戴着胜利花!”他的短篇小说也不乏佳作,如赞美传统文明的《泼水时节》揭发黑暗虚伪的《穿耳朵眼仪式》等便是。
貌廷 (1909——)是作家。他早年连续发表几篇以“哥当”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获得读者好评;其后又发表两部剧本——《什么是最重要的》和《英雄母亲》,从不同角度表现民族命运的主题;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194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鄂巴》。《鄂巴》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统治缅甸时期的社会状况,描写农民鄂巴一家的贫困生活、悲惨遭遇和反抗活动。由于鄂巴这个既朴实又顽强的农民形象刻画得很成功,所以长期以来“鄂巴”竟然成了缅甸农民之代称。
属于这个时期的其他重要作家作品还有詹姆斯拉觉的白话小说《貌迎貌玛梅玛》,列蒂班蒂达吴貌基的历史小说《达彬瑞蒂》,吴登佩敏的讽刺小说《摩登和尚》,实验文学运动作家的《实验文学作品选》,摩诃瑞的小说
《咱们的母亲》等。
1948年 1月4日,缅甸正式宣告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国家,自由同盟和社会主义纲领党相继执政。独立以后,缅甸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早在缅甸独立前夕,达贡达亚、八莫丁昂、昂林和妙丹丁等人便在刊物上提出“新文学”的口号,指出所谓新文学就是革命的文学、反映现实的文学、人民的文学、教育的文学和进步的文学,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到了60年代,又有一些作家倡导改革文风,使用口语。作为全国性的文学组织,缅甸文学宫在出版书籍、设立奖金、召开讨论会和报告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推动了新文学的前进。这个时期以小说创作成就最为显著,诗歌创作也有一定成绩,戏剧创作不够景气。在不断扩大的作家队伍中,吴拉、吴登佩敏、加尼觉玛玛礼、达贡达亚、八莫丁昂、妙丹丁等人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吴拉(1910——)以写小说为主,重要作品有《监牢与囚犯》(1957)、《笼中小鸟》(1958)和《战争、爱情和监狱》(1960)等。他曾因为批评政府,一度被捕入狱。他的小说大多结合自己的遭遇以及实际见闻加工而成,政治犯罪、儿童犯罪和妇女犯罪问题等都在他的视野之内。此外他还致力于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了缅甸第一套各族民间故事集40册。
吴登佩敏(1914—1978)以长篇小说《摩登和尚》(1937)和《旭日冉冉》 (1958)蜚声文坛。前者出版于缅甸独立前,描写和尚杜达沙的风流韵事和寺院内部的勾心斗角,以锋芒毕露而轰动社会;后者付梓一缅甸独立后,叙述青年学生参加爱国独立运动的曲折过程,讴歌学生领袖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胸怀。另外,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罢课学生》和回忆录《战争中的旅行者》等。
加尼觉玛玛礼 (1917——)是女作家,作品较多。长篇小说有 《她》(1944)、《心》(1951)、《不是恨》(1955)和《血缘》(1973)等,短篇小说集有《百看不厌》(1948)和《沉思》(1963)等,传记有《象他那样的人》(1947)等。《不是恨》是她的代表作,描写一个崇尚西化的姑娘由于错误选择对象终归悒郁而亡的悲剧,笔触细腻,寓意深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达贡达亚 (1919——)是诗人和作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提倡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发表了一系列抒情诗。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主张反映现实生活,出版了长篇小说《梅》、短篇小说集《早开的茉莉》和历史小说《我们的时代一定要到来》等。
八莫丁昂 (1929—1978)是长篇小说《鄂奥》(1961)的作者,该书以农民鄂奥为主人公,描写30年代缅甸农民的爱国反帝斗争,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以反对内讧为主旨的《内战》、赞美爱国妇女战士的《母亲》、讥讽时政的 《繁荣小姐钦钦乌》和讴歌中缅友好的《银雾濛濛》等小说,也是他的创作成果。
妙丹丁 (1929——)曾经一度被捕入狱,长篇小说 《在黑幕下》和《第十次坐牢》都是以其狱中生活和见闻为题材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缅甸社会的黑暗和矛盾。他还写有爱情小说 《我的丈夫》和社会小说《妙南丹,跟我走》等。
四、中南半岛佛教国家
——泰国的文学
泰国也是佛教国家。长期以来,秦国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也始终与佛教有密切关系。
泰国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中部,向南延伸到马来半岛北部,与老挝、柬埔寨、缅甸和马来西亚交界,东南濒暹罗湾,西南濒安达曼海。泰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泰人居多,约占总人口的40%,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此外还有老挝、马来、高棉、苗、瑶、桂、汶、克伦、掸和傈僳等30多个少数民族。
泰国最早的书面文学产生于13世纪,至今已有700余年。以下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部分介绍泰国文学的演进历程。
与佛教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学
早在公元以前,泰国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并已从事稻谷生产。公元以后,这个地区次第形成若干小国。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1257—1377)逐渐强大起来,成为统治这个地区的政权。该王朝重视文化建设,其主要业绩是在古巴利文、吉蔑文和孟文的基础上创立泰文,并用这种文字刻写碑铭,成为泰国书面文学之发端。这个时期的作品有《兰甘亨碑文》、《帕銮格言》、《西朱拉叻王妃文献》和《三界经》等。
素可泰王朝奉佛教为国教,当时常将佛教经文和称颂佛陀以及帝王的言词镌刻在石碑上,后人称为素可泰碑文。保存至今的石碑共有15方,其中之一的《兰甘亨碑文》被誉为泰国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这部碑文是为颂赞素可泰王朝三世兰甘亨(1275—1315在位)的功绩而撰写的,首先记述他的生平和业绩,然后叙说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简洁明快,有些名句至今仍常被引用。
《帕銮格言》是一部待人处世格言集,相传为兰甘亨王所作。这部书共计收入为人、处世、求学、交友和守信等150篇格言,其中有的是古人名言,有的是佛陀圣训,有的是作者语录,以言简意赅、易于背诵为特点,如“入林别忘斧,知前别忘后”、“爱人胜爱物,失财不失誉”等都是颇有教益的名言佳句。
《西朱拉叻王妃文献》为素可泰王朝五世立泰(1354—1376在位)的王妃西朱拉叻所作,叙述当时的佛门景象、王朝事业、宫廷礼仪以及作者自己的生平传记,以简练的散文为主,配以若干诗歌,显得生动活泼。
素可泰王朝时期最重要的成果当推《三界经》。这部作品据说是立泰根据多种佛教经典以及印度吠陀文献编译而成的,内容是描述佛教所谓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情况,论证善恶有报的思想,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寻求解脱。《三界经》包括许多生动的故事,并且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将这些故事组织起来,文字既简明又典雅,具有一定文采,所以在泰国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50年,泰人首领乌通王定都阿瑜陀耶,建立阿瑜陀耶王朝,开始了泰国古代历史的新时期。从1350年到 1767年的400余年间,在阿瑜陀耶王朝统治下,泰国的封建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趋向繁荣,文化也有所建树。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学、宫廷文学和民间文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家作品。
在佛教文学方面,多数作品具有编译性质,即将印度的佛经翻译过来,有的照样编辑出版,有的重新加以编排,这类作品不仅在传教布道上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推动文学前进上有积极意义。属于佛教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的《大世赋》(《玛哈察堪銮》)是许多人共同合作的译著,据说完成于1482年,曾在玛哈塔寺落成大典中吟诵。这部书分13篇,讲的是释迦牟尼涅槃以前最后一次轮回的故事,博采多种诗体,语言典雅,格调清新。之后又有《大世词》(《夏普玛哈察》)问世,内容与《大世赋》基本相同,但诗体单一,语言通俗,所以流传较为广泛。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要算探玛蒂贝王子(1715—1755)的《欢喜经》(《南陀巴南他苏达堪銮》)和《帕玛莱堪銮》了,前者记述佛祖及其弟子摩卡堪拉纳的广大神通,后者讲说佛门圣徒帕玛莱超度穷汉升天的故事,文笔生动,流传很广。
这时宫廷文学方面的作品有《水咒赋》、《阮败赋》、《帕罗赋》、《如意珠》、《西巴拉悲歌》和《摇篮曲》等,其中以《水咒赋》、《帕罗赋》和《西巴拉悲歌》名声最高。《水咒赋》的价值在于它是第一部赋体(立律)作品,内容是说国王乃天神下凡,其地位崇高无比,人们必须对他忠诚。它是宫廷举行忠君宣誓仪式时所用的“咒语”,据说一直沿用到1932年。《帕罗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在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长期演变而成,叙述绵双国国王帕罗和■松国两公主帕芬、帕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帕罗迷恋帕芬和帕萍两公主的美貌,冲破重重困难钻进公主宫殿,与其结为秦晋之好。■松同太后闻讯派兵包围宫殿,帕罗和两公主同时遇难。■松国国王听说以后悲痛不已,下令将太后处死,并与绵双国结为友好邻邦。《西巴拉悲歌》是著名诗人西巴拉(约1658—1693)的代表作,以充沛的感情和动人的笔调抒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对个人坎坷遭遇的哀怜,对自己心爱姑娘的思念。诗人才华横溢,性格直爽,先被国王流放,后被地方官处死,临刑前写下一首有名的绝命诗——“这片土地是我的见证,我乃出自名师之高徒。我若真犯了罪,你可将我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