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归祖国第二节武装起义,东返故土-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71年初,渥巴锡召集了大小宰桑进行动员,“讲了东归祖国才能摆脱俄国高压控制,而且离西藏较近,利于熬茶礼佛等种种有利的条件”。众宰桑纷纷为东归献计献策,并分头召集人民传达汗王渥巴锡的东归计划。1771年1月15日,渥巴锡又在雷恩沙漠附近别尔图地区集结了汗国的军民,向他们宣布东返起义的决定:“俄国女皇已命令,把我汗王的儿子和各部落头领的儿子们送到彼得堡,而且要从土尔扈特部落选出1万名子弟,派往俄国军队中去,仅仅1年,我们汗国已派出过8万名子弟为俄国做炮灰。为了摆脱俄国的压迫,别无他法,只有回归祖国,就可以‘生活在古老的国教、国语的中国同胞那里,和决定今世来世幸福的崇拜之地,盛满宗教佛法神水的汪洋大海的中国,以及赐大福于万民的活佛身边’(《厄鲁特蒙古历史译丛》第四集,第60页)。”土尔扈特人民对俄国政府的压迫早已忍无可忍,经过渥巴锡的动员和号召,坚定了他们义举东归的决心,汗国首领的决策成了他们的行动。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祖国去。”(斯文·赫定《热河——皇帝城》第31页)。
    1771年1月16日(根据郭成康《土尔扈特蒙古回归日期续考》的研究成果,武装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770年中国农历十二月初一,俄历1771年1月5日,公历1771年1月16日。东归是1770年中国农历十二月初二,俄历1771年1月6日,公历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人民竖起了反抗沙皇俄国政府武装起义的旗帜。清晨,首先由宰桑桑杰策凌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袭击了俄国驻渥巴锡牙帐的杜丁大尉兵营。宰桑马尔哈什哈,在离雷恩沙漠20俄里处,又歼灭了基申斯科夫派出增援杜丁大尉的军队。接着又分兵袭击了阻碍他们义举东归的维特利亚宁斯克、米京斯基、尼古拉耶夫卡等地的一些村镇。起义队伍把所有不能带走的锅灶、粮食、铜钱等全部遗弃,渥巴锡亲手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
    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人民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踏上了重返祖国的征途。
    伏尔加河下游的1月寒风凛冽,白雪覆盖,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妇孺老人乘上早已准备就绪的马车、骆驼和雪橇,在土尔扈特骑兵的保护下,离开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
    渥巴锡率领的全部队伍共33361户,168083人。其中渥巴锡所属20000余户,110000余人;策伯尔多尔济所属4000余户,21000人;巴木巴尔所属2000余户,11000余人;默门图所率1000余户,4000余人;达什敦多克所属1000余户,6000余人;恭格所属1000余户,6000人;“舍楞属3000余户,13000余人(《清高宗实录》八九二卷,乾隆三十六年九月辛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土尔扈特档》,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十二日条)。”因当年天气反常乍暖,渥巴锡一直等到1月17日伏尔加河还未封冻,东归举事无法通知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汗国人民。居于西岸的部众也无法跟随渥巴锡一起东返。
    土尔扈特人民武装起义,使俄国地方官员束手无策,交通切断,渔业、牧场和其它作业场上的工作均被停止,使俄国在伏尔加河的统治秩序陷入瘫痪状态。基申斯科夫得到警报后,惊恐万状,不知所措。别克托夫跳上雪橇每天以300英里的速度,赶到圣彼得堡报告。俄国宫廷充满了惊恐,叶卡特琳娜二世女沙皇大发雷霆,她下令把基申斯科夫锁拿治罪,关到地牢中直到死为止,并下达命令,尽一切努力使土尔扈特人回到伏尔加。奥伦堡省长莱莫斯多尔普立即采取行动追击和堵截土尔扈特人东返队伍。
    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渥巴锡采取乘敌不备、先发制人的方针,抢渡雅依克河,迅速摆脱敌人。他把人马分成三路大军,一路以巴木巴尔和舍楞率领精锐部队为开路先锋,一路以达什敦多克和书库尔洛桑丹增大喇嘛率领的其余领主队伍为两边侧翼行走,一路是渥巴锡和策伯尔多尔济殿后,用以阻击敌人的追杀。1月29日,他们到达雅依克河沿岸。30日和31日,他们烧毁了阻击他们的库拉多斯卡亚、卡尔梅科夫、莫达山区和索罗奇科夫等防线的哥萨克据点。2月1日全部队伍渡过了雅依克河,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向恩巴河挺进。
    奥伦堡省长莱莫斯多尔普接到俄国政府的命令后,他和军团指挥达维多夫少将商定,派出全部驻军和龙骑兵等几个骑兵连追击。这时土尔扈特军民已全部渡河,又加之雅依克驻军发生兵变,因而军事行动失效。莱莫斯多尔普不甘心追击的失败,致函哈萨克首领奴尔阿里汗,让其拦截土尔扈特人,应允所得战利品全部归其所有。2月7日女沙皇也向臣服于俄国政府的哈萨克人发布谕旨“要求堵截土尔扈特人”(列夫申《吉尔吉斯-哈萨克各帐及各草原的叙述》第143页)。
    当土尔扈特人走上哈萨克草原不久,北侧外翼的部队遭到哈萨克骑兵的突然袭击。由于土尔扈特部队以分散的队形,保护中间的妇孺和大批牛羊前进,在遭受袭击时,因战线太长,没有来得及集中力量,便展开了白刃格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有9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保卫了大部队的安全。(瓦尔持·海希西著《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第5页)。
    2月中旬,土尔扈特大队人马挺进奥琴峡谷,这是东进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的险隘。但追击的哥萨克军早已抢占了这个山口,如不歼灭敌人,就会功亏一篑。在这紧要关头,英勇机智的渥巴锡,果断地组织了5队骆驼兵,亲自率队从正面向敌人发起进攻,另派策伯尔多尔济率领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包抄后路,在土尔扈特勇士的前后夹击下,很快就击溃了并几乎全歼了哥萨克军队。
3月,土尔扈特军队到了恩巴河东岸之后,迎来难忍的风寒,不得不稍事休整。冬寒给土尔扈特人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夺去了无数战士和牧民的生命。“往往早晨醒来的时候,几百个围在火堆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已经全部冻僵而死去(德昆赛《鞑靼人的反叛》第76页)。”这时俄国军队和哈萨克骑兵联合了两万人,又堵住他们的前进道路。面对天灾人祸,有少部分人出现了畏难情绪。渥巴锡及时召集各部首领,分析了困难,动员大家团结抗敌,坚持到底。书库尔洛桑丹增大喇嘛,及时向全部首领传达七世达赖活佛所推断的大意:“1770年—1771年,是土尔扈特回到佛召唤的中国最好的时机(帕里莫夫著,许淑明译《卡尔梅克民族在俄国境内时期的历史概况》第72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策伯克多尔济在会上激动地说:“如果再走回头路,每一步都会碰到亲人和同伴的尸骨,俄罗斯是奴隶的国度,而中国是我佛万民的理想之邦,让我们奋勇前进,向着东方,向着东方。”于是土尔扈特人一致宣誓决定:“同仇敌忾,继续东进,回归祖国,决不回头。”3月渡过了图尔盖河。
    4月中旬,春暖来临,他们冲破了敌人的阻截,两万多俄军根本就不是强悍土尔扈特骑兵的对手,一冲即溃。土尔扈特人虽然打败俄国军队的进攻,但是却遇到哈萨克小帐努尔阿里汗部下不时的偷袭,人马伤亡很多。4月26日,渥巴锡给奴尔阿里汗写信指出:“哈萨克人对土尔扈特是完全无端的袭击。但我愿意化干戈为玉帛,使事情和平解决,路经汗的领地时,不再受到骚扰。我父亲在世时和我执政时期,我们两个汗国一直友好相处,你现在不应侮辱土尔扈特人。”复函拒绝放行,并且说:“你们还想到那儿去,我们已打定主意,追赶你们6个月,我们和俄国军队,也就是和哥萨克、龙骑兵、巴什基尔人联合起来,要用大炮从四面八方包围你们,决不放过你们,一直追赶到底。要我出主意,那你就返回俄国,如果怕俄国,那我担保宽恕你的罪行(同上书,第76页)。”渥巴锡当然不会屈从奴尔阿里汗的威胁,土尔扈特军民对奴尔阿里汗不再保持友好不还手的态度了,他们击退了中帐和小帐的哈萨克人,土尔扈特又顺利地前进了。
    5月23日,奴尔阿里汗与奥伦堡的省长和俄国的将军们,准备在捷尔萨康河会合,前堵后截一举打垮土尔扈特军民。但俄国奥伦堡的龙骑军,由于出发的时间过长而耽误了时间,当到达时,5天以前土尔扈特人早已全部渡过了河。士兵在捷尔萨康河等了好几天,不见土尔扈特人的影子。在河两岸吃不上东西,水土不服,得了浮肿病,马匹也纷纷倒毙,无法战斗,一了解方知已无法追击越走越远的土尔扈特军民。而占有地利的奴尔阿里汗劝奥伦堡省长和俄国将军们别走,俄国将军们只留给奴尔阿里汗3门炮和1000名骑兵,就撤退了(诺伏列托夫著《卡尔梅克人》第50页)。
    哈萨克人为了掠夺土尔扈特部落的财产当战利品归己,他们采取散兵游勇方式不断袭击土尔扈特老弱妇孺的队伍。土尔扈特人只好走沙漠地区,这儿由于水源缺乏,没有水井,有人喝了沼泽地的水,开始拉痢疾,牲畜喝了沼泽地的水,倒地而毙,人们只好喝牛马之血以解渴,部落牺牲了几万土尔扈特生灵,损失了几十万牲畜。英勇的土尔扈特人民决不回头,掩埋了乡亲们的尸体,又悲壮地踏上了征程。但是,人畜都得了浮肿病和各种疾病,行军速度减慢。渥巴锡决定,大家分散开,一帮一帮地走路,这样行军速度才能加快,但队伍分散开后,哈萨克在各种间隙中进攻土尔扈特人,抢走了无数的人畜和财宝。
    6月中旬,盛夏酷热,人员伤亡疾病困扰,再加上缺少食物和饮水,更造成难忍的煎熬。当土尔扈特抵达莫尼泰河,只得暂时停了下来,稍事休整。可就在这时,他们又陷入了小帐哈萨克奴尔阿里汗与中帐哈萨克阿布贲汗5万哈萨克联军的包围,切断了他们通往祖国的道路。在万分危难的关头,渥巴锡分析形势后,立即派出使者与对手谈判,送还在押的1000名哈萨克俘虏,从而得到了停战3天的休整机会。渥巴锡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调整了兵力,“就在第三天的傍晚,猛攻哈萨克联军,经过浴血奋战,牺牲了无数英勇战士的生命,成功突围,越过了姆英格地区(苏联科学院编《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史纲》第218页,莫斯科,1967年版)。”为了避免再遭袭击,土尔扈特人“选择了一条通过沙石地区的道路”,绕巴尔喀什湖西南,走戈壁逾吹河、塔拉斯河一路,沿沙喇伯勒抵达伊犁河流域。
    7月中旬,土尔扈特部落越过俄国的边界小堡——坑格勒国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领土——伊犁西南塔木哈卡伦附近,结束7个月、1万多里的长征,浩荡的大军仅剩下66013人,他们风尘满面,形容枯槁,衣不蔽体,鞋靴全无。
    渥巴锡从开始东归祖国始,就派格桑大喇嘛一行5人,快马加鞭用3个多月的时间赶到伊犁,向清朝政府报告土尔扈特人弃沙皇而来。1771年俄国传来的消息,以及哈萨克阿布贲汗向伊犁将军的报告,清朝政府一直派伊犁将军迎接;直到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日,伊犁将军的奏折说:“今已数月矣,至今竟未能得悉消息。”
    1771年7月20日(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九日),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
    7月27日(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清军总管伊昌阿,硕通,在伊犁河畔会见了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以及土尔扈特主力部队和家属。渥巴锡向伊犁将军汇报了回国的经过,伊犁将军希望渥巴锡早日到伊犁与参赞大臣舒赫德会见。渥巴锡表示:“今日即赴伊犁,并有舍楞、巴木巴尔和我前往。”次日即启程。
    舒赫德向渥巴锡反复申述了乾隆皇帝的旨意 :“闻厄鲁特等,受朕重恩,带领妻子远来投顺,甚属可悯,理宜急加抚绥,遣大头人来京入觐,但念尔均未出痘,京城暑热,甚不相宜,避暑山庄凉爽,如九月中旬可到彼处,即带领前来,否则俟明年临幸时,再来入觐,朕务与策凌、车凌乌巴什一例施恩(《清高宗实录》卷八八七,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八日)。”舒赫德还将专从北京“六百里加急驰递”送来的《乾隆谕渥巴锡、策伯尔多尔济、舍楞敕书》交给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