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和其他土著部族成员抽调的。部署了火器。每一支先头部队都由精锐部队 
带领。地形事先进行了研究。总督本人在心理战方面是内行,他有效地利用 
了告示和传单。 
     实际的战斗持续了104天。李上报说有22687名叛逆者被杀,1124名被 
俘。这一比率表明了残暴的程度。杨应龙自杀,他的尸体被送往北京予以污 
辱。随着杨氏氏族世袭的封建领主地位的消除,播州本地的酋长制被改成了 
直接治理的两个府。 

                               鄂尔多斯战役 

     防御啺莸恼揭鄣哪谌菀俚枚唷O执娴募窃夭⑽粗な邓蛩阍旆吹亩稀�
言;在举起他的旗帜之前,他可能已和鄂尔多斯蒙古人达成了更好的谅解。 
有些记载表明,他是事件的受害者,后来被明的官员们挑选出来当作叛乱的 
首领。 
     啺菔敲晒湃耍募彝ピて诜泄谋邸�1592年他以都指挥的身 
份退职。他的军阶由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儿子用中国名子喅卸鳌0凑展呃�
这个家庭保有1000多“家丁”,也就是受他们的指挥官主人指挥,常常被他 
雇用的经验丰富的战士。评论家曾经评论说,保留这样一支私人军队,和他 
们父子都被卷入的这次兵变相比,很可能使他们更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因 
为啺莺退亩颖话仓迷谡铰猿鞘心模呛筒菰系牡腥嗣晒攀琢烀恰�
的可能联系终于使中国当局感到忧虑。 
     1592年3月,一个中国军官刘东旸起来造反。他因欠薪而发怒,杀了这 
个地区的巡抚。在暴动的过程中,刘和他的部下还迫使这个军事地区的总兵 
官自杀。然后他宣布自己为总兵,让喅卸骱土硗庖桓鲋泄偃嗡淖蟆ⅰ�
右副职。啺菰谡庖涣┝κ录写永疵挥薪邮苋魏瓮废危蝗啡衔�
这次叛乱的幕后策划人。从一开始,负责西北边境的总督上呈皇帝的奏疏就 
大事渲染啺莺退拥淖饔茫灾泄嗽钡淖饔们崦璧础Mü浯螳殹�

… Page 353…

  拜和蒙古人的联系,他希望使这一事件呈现出边境战争的特征,而不是由下 
  级指挥官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一次内部的暴动。 
       下几个月正与日本侵略朝鲜的时间巧合,是朝廷非常焦急的一段时期。 
  叛乱者和政府军之间在宁夏周围的边境辅助哨所的较量加剧,叛乱者时时得 
  到草原蒙古骑兵队的帮助。防线以内的中国指挥官们在待命中,奉命对蒙古 
  人深入明疆袭击做好准备。从邻近地区调入了增援部队。注意了欠款问题, 
  户部从陕西、河南和四川运送银子给战斗人员发饷。但是鄂尔多斯大部队在 
                                      ① 
  附近地区出现的传闻是不真实的。皇帝两次严责官员们给他提供虚假的报告 
  和矛盾的建议。如果鄂尔多斯蒙古人投入了兵力,这次叛乱能否被镇压是难 
  以预料的。但实质上,到了仲夏,政府军已经包围了宁夏镇城。 

       1592年7月最后一天,李如松带领东部军区的援军到达。这标志着战役 
  的转折点,可是围攻的军队又过了两月也未能攻占这座城。终于找到了一种 
  解决的办法。修建了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堤堰,把中间的空地灌满水。这道堤 
  堰完工时有3。5英里长;其中的水达到9英尺高。城墙的一些部分不久开始 
  崩塌。从洪水中逃出来的叛乱者完全失去信心。1592年10月20日,宁夏城 
  被占领。喅卸髟诔窍菀郧吧绷肆醵珪D,并将刘的首级悬挂在城墙外面,显 
  然希望因此而得以黩身。喅卸髅挥斜豢硭 K秸拇笥北豢垩海�
  后来在西安被处死。啺葑苑佟�1578年以来整个宁夏镇现役的花名册只有 
  27934人,卷进叛乱的士兵数目不可能超过20000。宁夏城的人口当时的文献 
  记载是300000。政府方面军队的总数不详,但它包括北方边境所有军区的部 
  队。 

                                      朝鲜战役 

       朝鲜战争和上述两个战役不同,是在外国土地上作战。丰臣秀吉在准备 
  侵略时,据说动员了大约300000人。此数一半左右参加了1592年在朝鲜的 
  战斗。1597年的第二次侵略涉及差不多同样数目的人。这些数目使明军不可 
  能具有它常有的那种数量上的优势。 
       因为丰臣秀吉的真实动机仍不清楚,历史学家们不可能十分肯定地论述 
  这次国际冲突。他在宣告征服中国是他公开的目的后,甚至没有进入朝鲜以 
  落实他野心勃勃的计划。他1592年的第一次突袭使朝鲜人大吃一惊。日军在 
  1592年5月晚期在朝鲜半岛登陆,在两个月内便把汉城和平壤都占领了。到 
  了1592年秋天,两支先头部队已抵达鸭绿江和图门江。没有做出努力越过这 
  两条江前进,以至侵入中国境内。没有利用这最初的优势可以归因于朝鲜水 
  军和朝鲜的非正规军,他们骚扰日本人,威胁他们的后方。但丰臣秀吉,和 
  他愿意承认的或资料所透露的相比,可能持有不那么雄心勃勃的战争目标。 
  乔治·桑塞姆怀疑他了解大陆战争的一些难题,或预料到严重的中国的介入。 
  ①碰巧,统率一支18000人的先头部队,并和中国人打了大部分的仗的小西行 
  长这个日本的“基督大名(Christian daimyo)”也在战地上进行了大部分 
  和谈。这种双重任务要求他时而战斗时而友好地拜访中国将领们。休战很可 

① 参见前《后果》和本节前文。 
① 关于东林党人在随后国家事务中的作用的论述,见后《梃击案》及其以下的文字。 

… Page 354…

  能起了对明军比对日本人更有利的作用。 
       中国人考虑到他们派往朝鲜的象征性军队在1592年被日本人消灭,在这 
  年晚些时候开始动员。集合了一支规定兵力为42000人的远征军,部队由北 
  方五个军区提供。一支精通火器用法的3000名士兵的部队来自南中国。整个 
  帝国奉命战时警戒。所有沿东海岸的海港都被关闭,以免16世纪50年代的 
  海盗入侵可能重演。东方的访问者证明了对外国人的普遍怀疑。既然事已至 
  此,万历皇帝发布命令调集一支由100000人(有的来自遥远的暹罗和琉球群 
                                                         ① 
  岛)组成的远征军以夺回朝鲜,并最后侵袭日本。和一般的做法一致,文官 
  宋应昌被任命为经略,同时李如松被委任为提督。 
       这支远征军于1593年1月渡过鸭绿江。它的第一次战斗旨在收复平壤, 
  是中国人的一次明显胜利。但20天以后,李如松在一次勇敢的追击中,亲自 
  率领1000骑兵走在他的军队主力的前头,却遭到了灾祸。在汉城以北约15 
  英里,他被一个三倍于他自己部队兵力的日本战斗队列所阻。中国人被击溃; 
  提督本人好不容易才免于被俘。这次战斗结束了这次战争第一阶段的敌对行 
  动,接着进行了和平谈判。 
       中国谈判代表团由沈惟敬率领。很奇怪,他既不是文官的一员,也不是 
  一个军队的官员。他由兵部尚书推荐,轻率地被委以战斗的职责,作为游击 
  去和日本的战地指挥官们面谈。他和敌方的谈判被认为为日本人于5月撤出 
  汉城作好了准备。撤退背后的真实问题是,侵略者面临严重的后勤难题,他 
  们已经遭受了一个大粮库的损失,它是被中国…朝鲜的代理人烧毁的。丰臣秀 
  吉命令日本人在釜山附近建立他们的阵地。中国人没有所需的力量以摧毁这 
  个桥头堡。僵局就这样出现,随之而来的休战持续了将近四年。 
       这种拖长了的解决难题的外交努力和处理谈判及其连带的礼仪的缓慢步 
  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但是,一个好奇的读者很可能 
  怀疑在起作用的丰臣秀吉的心计。这个日本的新霸主知道,如果他过分坚持 
  这个争端 (他供应他的军队已经有困难),可能跟着发生严重后果;他愿意 
  等待时机。此外,如果在朝鲜受到挫折,他在日本掌权就不可能仍然是牢固 
  的。 
       1593年夏天,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了日本,沈惟敬在代表团充当顾问。 
  丰臣秀吉于6月接见了代表团,代表团在他的宫廷停留了一个多月。这一轮 
  谈判毫无结果,但朝鲜局势的紧张程度减轻了。中国人决定在半岛上保留 
  16000人以维护这种武装休战;撤回了其余的远征军。证据表明,已先倾向 
  于和平解决的日本人在他们自己之间不能就条件取得一致意见。丰臣秀吉到 
  中国的使节小西如安(中国人叫小西飞)首先必须在釜山和代表侵略军的将 
              ② 
  领们讨论。他和中国谈判者的讨论也在北京引发了一次类似的争论。大多数 
  意见赞成战争。结果是,这个使节在朝鲜和满洲滞留了一年多。但是,兵部 
  尚书极力主张和平解决,列举了继续战争的财政困难。这得到皇帝的亲自干 
  预以使他的论点占上风。一个低级官员被查明是吵嚷得最凶的应对阻挠和平 
  解决负责的人,被免去了行政机构中的职务并被逮捕。这时这个使节小西飞 
  才被护送到京师,他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月。 

① 见黄宗羲:《明儒学案》'259'  (1667 年;重印,《四部备要》C79-82,台北,1970 年),32,第2、 

11 叶。 
② 参见前《东林党》。 

… Page 355…

       北京朝廷满足于日本的提议,派出一个使节去授予丰臣秀吉以日本王的 
  称号。和解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日本在朝鲜的军队完全撤退,这遇到了某些阻 
  力。漫长的讨价还价随之出现。中国使节从1595年5月到1596年7月,先 
  是滞留在汉城(在中国占领之下),然后是在釜山(在日本占领之下超过一 
  年)。应该转交给日本那位霸主的皇帝的册文和绸袍变得很脏,以致都不再 
  合用,必须从北京赶紧送来新的。在谈判期间,主要的中国使者担心他的性 
  命,放弃使命并逃走了。他的职位只好由他的副手填补,只是在日本军的主 
  力渡过朝鲜海峡以后,他才渡过朝鲜海峡到了日本。釜山的侵略者还是留下 
  了一小支驻军。 
       1596年10月丰臣秀吉应允的对明使节的接见,是所有时代最大的外交 
  大错之一。这个日本霸主认为自己在战争中是胜利者,愤怒地发现他将被置 
  于向中国皇帝承担纳贡义务的附庸地位,并将保证决不再进行对朝鲜的另一 
  次侵略。他曾指望分割朝鲜,送来一个朝鲜王子作为人质,和与一个明公主 
  结婚。只要这样说就够了:日本已经发展得不适合于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念, 
  以及它的从天朝京师放射到边缘地区的突出的文化影响。不难理解,谁都不 
  敢把这一新的发展上报万历皇帝。220年以后,即使在一个异己的满族统治 
  者之下,当英国国王的阿美士德使团于1816年被派往中国时,中国朝廷仍然 
  紧紧地抱住它的世界帝国的特殊观念不放,这种观念对它的意识形态的基础 
  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问题的费解方面是,丰臣秀吉见过沈惟敬不只一次,他 
  的代表们也和中国人保持联系多年,直到册封的册文实际放在他的眼前时, 
  他对争论的是什么仍然一无所知。 
       无论什么可能导致这一误会,其结果是和平谈判停止,而战争进入了它 
  的第二阶段。1597年早期,双方恢复了敌对行动。在中国使节被给予回国通 
  行证之后不久,据报200艘运载军队的日本船已抵达朝鲜海岸。夏季期间, 
  另外1000艘这种军队运输船停泊在釜山。北京朝廷任命杨镐为一支新军的经 
  理。控制满洲和北京附近地区的总督担任后方梯队总部和后勤的指挥官。这 
  个官员邢玠作为防御的协调者,最后行使了高于经理的权力。同时,那些先 
  前主张和平解决的官员被贬黜。沈惟敬到死被搁置一边。早些时候很得皇帝 
  信任的兵部尚书因皇帝坚持而被处死刑。在执行死刑前据报他死于狱中。 
       中国文献指出,为这第二次战役起初调集了38000人的部队。它们由一 
  支21000人的水师协助。邢玠说他计划了动用100000人的冬季攻势,但似乎 
  是,他的军队的总数是这个数量的一半左右。一个近代日本学者认为,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