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菲律宾浴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大本营来说,要与美海军进行决战,就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用什么力量决战?另一个是在哪里决战?而这两个问题都使军方首脑和参谋们大伤脑筋,他们已经为此有几个月没睡过好觉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本营的参谋们首先想到了航空母舰。   

  曾经利用航空母舰的优势在偷袭珍珠港一战中取得胜利的日本联合舰队,从珊瑚海海战开始,就走上了下坡路,先后损失了“祥凤”号、“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大凤”号、“翔鹤”号和“飞鹰”号等9艘航空母舰。现在只有“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和“千代田”号航母,“云龙”号和“天城”号8月份刚刚竣工,但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有战斗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基本消耗殆尽,大多是刚刚补充进来的新飞行员,有的甚至还没有掌握舰载机在作战时的起飞和降落的技术。   

  依靠仅存的这几艘航母,能够与已经拥有35艘大型航母的美国机动舰队抗衡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大本营的参谋们把目光又集中到航空作战上。   

  在航空作战方面,日本有三种空中作战力量,一是舰载机部队,二是海军陆基航空部队,三是陆军航空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一直把舰载机部队视为主心骨,但是经过马里亚纳海空战之后,舰载机部队基本消耗殆尽,现在正处于重建之中。陆基航空部队同样损失很大,但还有指望,虽然目前兵力有限,如果和陆军的航空部队结合使用,或许能形成具有威胁的空中力量。   

  大本营按照这个思路,大力整备陆基飞机的作战力量,认为只要能搞到3000架飞机,其中陆军1700架,海军1300架,就可以松口气了,但无奈设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七拼八凑地搞到了1000架。   

  海军准备用于“捷”号作战计划的陆基航空力量有两支部队,一是第1航空舰队,二是第2航空舰队。其编制序列如下:   

  基地航空部队编制   

  (1944年8月1日)   

  第1航空舰队   

  司令官:寺冈谨平中将;大西泷治郎中将(10月17日以后)       

第10节:菲律宾浴血(10)       

  东加罗林航空队   

  澳北航空队   

  菲律宾航空队   

  马里亚纳、西加罗林航空队   

  小计:飞机494架。   

  第2航空舰队   

  司令官:福留繁中将   

  台湾航空队   

  西南诸岛航空队   

  小计:飞机560架。   

  第1航空舰队的兵力,已在塞班、提尼安和关岛的战斗中丧失过半,刚刚进入重建之中,估计能够投入作战的兵力不会超过300架。   

  第2航空舰队是塞班岛作战后新组建的部队,正在九州方面进行训练,很多飞行员是新手,只有T攻击部队算得上精锐部队,计有飞机560架,但能够投入作战的也不过300架。   

  日军能够拿总数1000架的航空兵力,和拥有精锐舰载机1300架的美国机动部队抗衡吗?结论是否定的。   

  无奈之下,日军大本营想到了日本惟一的一点优势——战列舰,日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是日本海军传统作战思想“以战列舰为核心进行海上决战”的产物。1937年11月4日“大和”号在吴港造船厂秘密开工,1941年12月竣工。“武藏”号于1942年8月竣工。在日本投入作战的总计12艘战列舰中,就其战术技术性能看,“大和”号和“武藏”号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基准排水量比其他战列舰大一倍,主炮由360毫米口径改成460毫米口径,舰载侦察机和观测机由过去的3架增加到7架,对空火力和舰体防护力均有很大加强。   

  在“大和”号和“武藏”号的建造中,充分体现了日本海军的“大炮巨舰”思想。其标准排水量为6。4万吨,长256米(水线长),宽38。9米(水线下最大幅),平均吃水10。4米,动力为15万匹马力,速度27节,续航距离7200海里,乘员2500人,水线部装甲最大厚410毫米,主炮460毫米口径炮9门(三联装),副炮155毫米口径12门(三联装)、127毫米口径12门(三联装),25毫米机枪24门(双联装)、13毫米机枪4门(双联装)。   

  他们认为,“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主炮有效射程在40公里以上,每发炮弹重1。5吨,2分钟3个齐射,27发炮弹可形成宽90米、长400米的火力控制区,其“九一”式穿甲弹直接命中时可击穿任何舰船,只要“大和”号和“武藏”号能突入敌舰聚集的海区,就可以发挥它们的可怕火力,对敌舰队进行毁灭性打击。就这样,日本的军事家们把自己拉回到了自纳尔逊时代形成的“大炮巨舰主义”的思维模式,企图依靠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两艘超级战列舰击败美国人,为日本在莱特海战中埋下了彻底失败的种子。   

  当然,大本营也知道用战列舰对付航空母舰的难度,于是绞尽脑汁,提出了“捷”号作战的基本思路,即以战列舰为主力,强行突入敌主力部队海域,依靠近战火力歼灭敌人,同时为减轻主力舰队突入时的压力,实施大规模的陆基飞机攻击作战和佯动作战。   

  对于第二个问题,日本军事家们的思维模式倒有些超前。   

  当时,大本营对美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判断不清(美军自己都没有确定下来,指挥太平洋战争的几位美国将军——金海军上将、麦克阿瑟、尼米兹正在为此争论不休),但是确信仗肯定要打,因此在7月24日大本营制定了《陆海军今后作战指导大纲》,提出了一个可以随机应变的“捷”号作战的设想。   

  该设想的出发点是“无论敌来自任何方向,均能随时集结陆海空军事力量,进行迎击并将其击溃。”根据这一设想,日军大本营预想了4个决战方向,并相应制订了4套作战方案。它们是:菲律宾方向的“捷-1”号作战计划;台湾和琉球方向的“捷-2”号作战计划;日本本土(北海道除外)方向的“捷-3”号作战计划;库页岛、北海道方向的“捷-4”号作战计划。   

  那些终日紧盯着作战地图的日军参谋们认为,这套周全的作战计划可以保证无论敌人来攻上述任何地点,均能随时集结陆海空军事力量,进行迎击并将其击溃。       

第11节:菲律宾浴血(11)       

  围绕着“捷”号系列作战计划,日本大本营要求南方军总司令官、台湾军总司令官、本土防卫军总司令官等与海军协同,在8月至10月间迅速完成“捷-1”号至“捷-4”号作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大本营根据已往的作战特别是失败的教训,开始研究作战重点、战法,调整作战指挥关系。其主要变化如下:   

  一是把菲律宾方向作战列为重中之重。   

  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小矶国昭首相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判断是:“今后敌之对我海上交通的破坏作战,将与驻华空军的活动相配合,将对西南各岛及菲律宾方面集中使用潜艇并辅以机动部队的挺进攻击,因而我方船只将增加损失。但是,只要敌方在西南各岛及菲律宾方面获得空军基地的企图不能实现,则本土与南方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大体上仍能保持。”根据这一判断,他得出结论说 :“第一、在太平洋方面,消灭向我进攻的美军主力。第二、固守南方各重要地区,排除万难,保护我国防圈内的海上交通。”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则明确表示,“西南方面作战的重点是菲律宾决战”。   

  二是掌握一定的机动力量,随时可向不同作战方向实施增援。大本营下令南方军以1个旅在菲律宾北部待命,随时准备调往台湾或西南诸岛方向;台湾军以1个旅为基干的部队,随时准备调往菲律宾北部或西南诸岛方向;本土防卫军分别以1个团(内含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在鹿儿岛和姬路附近待命,准备向西南诸岛或小笠原岛方向调动;大本营调1个师在上海附近待命,随时准备向菲律宾、西南诸岛或台湾调动 ;大本营以47师驻弘前,随时准备调往本州岛东北或北海道。   

  三是改变以往两军种航空兵绝少相互配合的局面。大本营海军部和陆军部达成协议,“当敌来攻时,两军种航空兵力集中在决战重要地区,发挥整体战斗力,捕捉并击溃敌之进攻兵力。”协商期间,海军部曾向陆军部提出把陆军的全部航空兵置于海军的指挥之下,但陆军一直把陆军航空兵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不愿把它们全部交给海军。况且,陆军航空兵的飞机装备和飞行员的训练也未必适应海上作战。双方经过多次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同一地区的海、陆军航空兵部队在作战时积极协同的原则:在海上作战时,统一由海军方面指挥 ;在陆上作战时,统一由陆军方面指挥。   

  四是接受塞班岛作战的教训,改变过去的“水际滩头”防御为“纵深梯次”防御。从海岸到纵深,依次构筑岸边阵地、主抵抗阵地、预备主抵抗阵地、二道防线阵地,力图尽一切手段削弱敌军战斗力,不失时机地转入反攻,一举击溃敌军,在不得已时也能长期持久作战 ;改变过去将航空兵主要用于歼灭敌航空母舰编队的作法,保存实力,用于攻击敌运输舰船和登陆部队 ;组建特攻队,实施特攻战法,用飞机、人操鱼雷或汽艇等“自杀”式攻击,挽回战争败局。   

  基于上述判断和调整思想,日本大本营对驻菲律宾的陆军和航空兵部队进行了新的编组和兵力配置。   

  为了加强菲律宾地面作战的指挥和协调,7月28日大本营陆军部在菲律宾成立第14方面军。   

  该方面军除了统辖原驻菲律宾的第14集团军各部队外,又从中国的内蒙地区、东北地区调集第26师、8师及坦克2师到这个热带岛国来。至1944年10月,方面军编成内有第35集团军(辖第16、第30、第100、第102师及独立混成第55旅)及归方面军直属的第8、第26、第103、第105师,坦克第2师,独立混成第58、第61旅。   

  航空作战,主要依靠司令部设在马尼拉的第4航空军。该航空军由第2、第4及第7航空师组成。按规定应拥有1056架飞机,但因在新几内亚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实际上只剩下500余架飞机,而能立即用于作战的还不到一半。鉴于航空兵力量太少,日军大本营打算一旦发动“捷-1”号作战,便从日本本土、台湾、中国华北抽调11个飞行中队(8个战斗机中队、1个轻轰炸机中队、1个重轰炸机中队和1个侦察机中队),从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抽调3个飞行中队(2个战斗机中队、1个轻轰炸机中队)支援菲律宾战区。       

第12节:菲律宾浴血(12)       

  此外,日本海军西南方面舰队也把司令部设在马尼拉,负责指挥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小型船只及丧失了战舰的水兵和岸勤人员参加当地战斗。   

  南方军于7月下旬接到大本营“捷”号作战准备的命令后,制定了“捷-1”号作战计划实施方案:   

  一、南方军和海军协同,击溃向菲律宾方向来攻的主敌美军,摧毁其继续作战企图。   

  二、决战以和海军协同进行的航空作战为主,在海上歼灭来攻的敌主力。   

  三、地面决战,力求在吕宋地区。   

  四、迅速整备菲律宾岛上的机场,使之适应航空部队的灵活作战。机场的整备主要由第14方面军担任,由第4航空军协同。   

  五、地面作战准备应准照下列各项(略)   

  六、航空作战应准照下列各项(略)   

  8月5日,南方军在马尼拉进行了陆海军联合图上模拟演习,把敌在莱特湾登陆作为第一设想,把在拉蒙湾登陆作为第二设想。并对第14方面军、第4航空军下达了“捷”号作战准备的命令,要求在8月底以前基本完成作战准备。   

  当年9月,设在马尼拉的日本南方军司令部下令菲律宾战区进入戒备状态,以10月下旬为目标,加紧各项作战准备。总司令官寺内寿一根据不久前南方军总参谋长率领的特派视察小组考察的结果,进一步加强了菲律宾中、南部的防务,陆续把部队调往与莫罗泰群岛一水之隔的棉兰老岛、莱特岛等处,企图在航空部队的支援下,在登陆美军建立起滩头堡之前就粉碎其进攻。根据判断,美军可能首先在莱特岛和棉兰老岛登陆,当然也可能直接在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