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史记》卷 129
《货殖列传》)。可以清楚地看到,早在汉代司马迁就用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揭
露了蒙在人们头上的面纱,撕掉了世俗打扮的面具,把那些唯利
是图的真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议论于庙堂之上的衮衮王公,到犯奸
作科、偷坟掘墓的匪徒恶棍;从斩将搴旗、攻城陷阵的猛将勇士,到鸡鸣狗盗、
冶容卖俏的俳优娼妓:以至“农工商贾”表面上虽有贵贱尊卑不同,实质上都是
在追逐利益!人人都堕入利网,整个社会都熙熙利来,攘攘利往。
此外,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充分肯定了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他
们成功的经营经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熟取谷,予
以丝漆;茧出取制絮,予之食。……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
犹伊尹、吕尚之谋,孙英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
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即是说,
成功的经营者必须以敏锐的目光聚精会神的盯着市场时机,一旦机会来临,就要
像猛兽鸷鸟扑食一样,迅猛地行动起来,商战犹如军战,不能犹豫不决,徘徊瞻
顾,坐失良机,要像伊尹、吕尚那样深谋远虑,像孙、吴用兵那样勇敢果决,像
商鞅行法那样严肃认真。在商品市场竞争中,”富无经业,则货无无主,能者辐
减,不肖者瓦解“。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社会这个大熔炉把一切都
熔化为可买可卖的商品,”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
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规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
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书之“,好像背后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在推着自己走向
最有利途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和司马迁所肯定的牟利思想,在
中国长期的商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
□是经则用
在商业经营中,善于趋利避害,就能行之有效地取得经营的成功。在市场决
策前,注重市场调查,了解各种行情,做到“行情认得清,商品买得精”,排除
那些不利于经营的信息、因素,在决策时充分综合利用有利信息和因素就能使经
营决策建立在导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取得经营的成功。
怎样在经营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呢?
(一)在采购进货上,要做到“有钱不购冷背货,有库不置半年闲”。
“钱”者,货币也。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起初这种等价物由不同的商品充当,如牲
畜、贝壳、布帛、兽皮等,后来逐渐固定在金银上,当金银从商品中分化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为货币。货币同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一般代表,所以
它又是与其它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
因为货币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功能,人们总愿“持币待购”。在商品经
济社会里,商品生产的目的不是个人消费,而是把它以商品的形式用来进行商品
交换,从中服务社会,取得经济效益。人们持币总是用来选购那些有利于自己生
产或生活的商品,以维持自己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谁也不愿意把
所持货币换来不利于生产及生活的冷背商品。因为这样就等于使自己手中所持的
一般的等价物,变成了具体的商品,不能再随时用来交换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
能等待把这种商品销售出去后,换成货币才行,
这就等于给自己找了麻烦;若是自己来使用这种商品,因为是冷背货,也是
储存起来待时而用,就等于耗费了自己资金。所以人们多年总结出来,“有钱不
购冷背货,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买卖经。
(二)以业务销售上,要做到“脱货求财说好话,切莫开口就伤人”。
商业经营销售货物离不开和顾客打交道,离不开使用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人
们认识事物、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营业员每天利用语言沟通买卖双方的
思想、融洽购销双方的情感,达到促成交易的目的。无数事实表明,在营销过程
中讲究语言艺术,对促销有着重要意义。
做生意最忌“失口于人”。古人在谈到文明礼让时,曾强调做到“三不失”,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不失足于人”是讲
在行为上不失礼:“不失色于人”是讲在态度上不失礼:“不失口于人”则是强
调在语言上不失礼。这在商业经营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在营销过程中,把话说得
准确、谦逊、动听,恰如其分,使顾客听得明白,觉得亲切。如接待老年人,打
招呼说“您”、“老伯”、“大娘”,就有礼貌,而说“老头”、“老家伙”,
就会失礼;当需要顾客移步看样拿货时说“请”,带有商量的口气,就有礼貌,
而用命令口气说:“过来”,就会失礼;当顾客为成交提供方便时说“谢谢你”
就有礼貌,而缄口不言,就为失礼;当顾客道谢时说“不客气”,或回答“这是
我们应该做的”,就有礼貌,而置之不理则为失礼;当初见顾客时说“您好”,
顾客离去说“再见,欢迎您再来光临”,就为礼貌,而不打招呼,不告别则为失
礼;至于对顾客冷若冰霜、爱理不理,或“好话不离口,脏话句句有”,更是
“失口于人”了,这不仅会引起柜台矛盾,还会影响交易。
(三)在调运商品上,要做到“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由于商品生产
和消费在地区上往往不一致,有的商品集中生产,集中消费;有的商品分散生产,
分散消费;有的商品集中生产,分散消费;有的商品分散生产,集中消费。使得
各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在地区上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通过商品运输完
成地区上的空间转移去保证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商品贩运讲究距离长短,一般说来商品贩运的路途越长花费的运力运费越大,
短途贩运则可节省运力运费。
所谓商品运输,就是运用某种运输工具把甲地商品送到乙地的行为,搞好商
品运输要求对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和领导,使商品的运输做到速度快、花费
省、损耗低、效率高,如果商品运输组织不好,商品就不能及时从产地送到销地,
就会使商业的购销活动陷入停滞状态,如果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因为路途过长,
造成商品损失或运费大增,就会使商品的经营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赔本。
所以,对于商品运输要加强经济核算,对于粗重、轻泡的商品,对于近处能够生
产购进的商品不到远处去长途贩运。因为这些粗重、轻泡商品运送起来非常不便,
装卸量大,又费工费时,造成损耗多,费用高;而那些价值低的商品盈利有限,
搞不好,无利可图。
商品贩运要注重经济核算,早在古代就已被商人们认识到了。他们总结出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的生意经。所谓“樵”,即是柴,凡是有树木的地
方都会砍到,不必劳师到远处去贩运:所谓“粟”就是粮食,广大农村到处生产,
也不必千里之外长途贩运。否则,将劳而无功,达不到经商贩运获利的目的。
当然获利不是经商唯一的目的,需要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现代
交通工具的发达,千里已不算遥远,有时为了满足需求,甚至可以在几千里之外
用飞机运送水果、蔬菜,但是无论如何,商品运输都必须讲究经济该算,注重
“趋利避害”。
(四)在库存管理上,要做到“库存商品,注重养护”。做好商品养护工作,
对于搞好经营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过程,商品库存是整个商品运
动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在库存待售过程中商品养护不好,致使质量发生问题,
就会导致整个交易的失败,或是经营发生严重的损失。
商品养护是库存工作的中心。因为商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往往会发生物理、
化学的或菌类微生物的变化,使质量改变,造成商品的损失,只有做好商品的养
护工作,才能减少或消灭商品的损耗,保证商品质量完好如初。
第一、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商品的养护要求采取有效
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商品霉烂、变质、溶化、锈损、风干、挥发、渗漏等损失
;按照商品的性质、季节气候、仓库的条件,采用适当的养护方法或密封、或通
风、或防潮、或翻堆、或晾晒、或烘烤、或熏蒸,使之性质不发生变化。
第二、保持库房清洁卫生,防止虫蚀、鼠咬。库房中的污秽、灰尘是微生物
繁殖的温床,昆虫、老鼠活动的场所。而商品的霉烂、变质多是因微生物侵蚀、
虫蚀、鼠咬而造成的,保管人员经常打扫库房灰尘,清除废旧包装和杂草垃圾,
对于防止虫蚀、鼠咬,保证商品质量安全有积极作用。
第三,严格控制库房温度、湿度,经常检查库存商品的质量。因为库房内温
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会引起很多商品的发热、霉烂、锈损、变质,甚至会自燃或
爆炸;而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小,又会引起有些商品发脆、皱缩或龟裂;温度不高
不低,则是微生物昆虫生长的繁殖条件。所以,严格控制,及时调节库内温度、
湿度,用来适应各种商品的性质非常重要。食糖、食盐、纯碱、奶粉等库房湿度
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吸潮、溶化或结块;服装、鞋帽的库房也不能湿度过大,否
则容易发霉;打字纸、蛤蜊油、石蜡等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发粘或溶化;花
露水在相对湿度过小时容易挥发;肥皂、皮革制品、竹木制品在湿度小的时候则
易发生十裂;一些化工商品乙醚、苯等在温度增高时易挥发损耗;而药品针剂、
墨水、墨汁等则会因温度过低而出现冻结后发生沉淀,如此种种,各类商品必须
严格控制其库房温度和湿度。
总之,要搞好商业经营,必须做到趋利避害。孔子在《变篇》中说:“智者
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没有在经营过程
中的权衡利害得失,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发挥优势是难以成功的。
“利”与“害”在任何经营中都是相互掺杂的,绝对的“利”和绝对的“害”
都是不可能的。而且“利”与“害”不是僵死不变的,往往是每次经营都是利害
相杂、福祸相间,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趋取其“利”,必有其“害”;避免其
“害”,必有其“利”。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是不存在的,经营者在“利”、
“害”俱在的情况下,只有恰当运用趋利避害的策略,才能保证经营的不断成功。
六、买卖戒条宁有求全之毁不要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定勿贪非分之福
□作古奸习
“若要发,众人头上刮”;“经手三分利,无利不沾边”;“不骗不赖,不
成买卖”;“衣帽取人,看人兑汤”;“同行是冤家,买卖场上无父子”;“买
卖人做,成败天知”。……
这些旧社会的“经商诀窍”,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不适用,成为了
买卖戒条。实际上,“经商诀窍”和任何事物都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
商业经营正面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它又是商业经营经验反面的总结。正面的商
业经营经验,是无数商人长期经营,促进商品流通,满足消费需要的产物;反面
的商业经营经验是那些非法商人为了自己发财不择手段欺骗顾客,剥削顾客的经
验总结,二者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
(一)“要想发,众人头上刮”,昭示了旧社会一些人商业经营的目的和手
段,指出了他们发家致富的目标是建立在剥削、搜刮广大顾客的身上。
由于商业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与生产、分配、消费者有着直接的密
切联系,具有社会联系的广泛性,既有与生产部门相衔接的批发商业,又有服务
于广大顾客的零售商业,遍布城乡,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社会经济的一个“桥梁”
或“纽带”。这样,就使商业所从事的商品流通工作既是物质运动过程,也是社
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