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枝拨尽根犹在】
武则天把亲生子女、李姓皇族几乎杀灭殆尽。但李唐根苗还在。
「根」,指恢复唐朝的中宗李显,武则天的三儿子。
【喔喔晨鸡就是雄】
指武则天称帝。
图中:女子提刀,喻武则天杀人太多,从亲生子女、孙儿、李氏宗亲,到亲属、大臣,大肆杀戮,还启用小人酷吏,硎杀无度。
二、 文征解卦
「遯」,音:顿,下半部分为艮,音亘,指山;上半部分为乾,指天。
大象:「阴渐长,阳渐消,小人道长,宜退避三舍」,正合恐钸朝政之象。
10…07 21:18
第四象 丁卯(坤下乾上 否)逼退武皇
谶曰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
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
金圣叹:「此象主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尝梦鹦鹉两翼俱折,狄仁杰曰:武者陛下之姓也,起二子则两翼折矣。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
一、陈曦试解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图中:鹦鹉不飞,我五猴就不走——当面逼武则天退位。
有人说「走者不走」指五王功成名就后没有立即退隐,终遭陷害。虽是史实,但是,本象并没有说他们被害的事。毕竟《推背图》不是历史书,每象有一个主题,图、谶、颂、卦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解释得零散,不是《推背图》之道。
【振羽高冈】
指图中鹦鹉高高在上,喻女皇武曌。
【乃克有后】
被自己的后人克了。指武则天被迫让位给三儿子李显。
二、众解精华
【威行青女实权奇】
青衣尼姑,奇女掌权,威行天下。指曾被迫出家的武则天当了女皇。
【极目萧条十八枝】
「十八」:十八子是李,这里用十八代指李。指李氏皇族几被杀尽。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图中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齐心政 变,匡扶了倾颓的李唐王朝。
三、文征解卦
「否」,音匹,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乾,指天。
卦象为「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主闭塞不通」,运势:「上下不和,百事不通」,正是本象所述的政 变前后的时局。
…………………………………………………………………………………………
四、史实精要——五臣逼宫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大病,男宠张氏兄弟祸乱。张柬之、敬晖、崔玄暐(音伟)、桓彦范、袁恕己五位大臣政
变,入宫杀张氏兄弟,在病榻前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开始极其强硬,张柬之等人深知武则天言出不二、心狠手辣,于是毫不退让,强逼武皇退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即是本象所说「飞者不飞,走者不走」。后来女皇只好罢休,五人才退去。
次日武则天在女儿太平公主的劝说下退位,曾经被她废掉的李显,又当了皇上,恢复了大唐国号。
-----------------------
以下是本象所预指的历史事件的后续:
五人拥立李显复位后,功成名就。政
变时虽抓、杀了一些异己,但留下了武三思这个隐患。武三思设计给五人封王,明升实降,夺了五人的实权。后武三思又以五人诬陷韦后为由,将五人治罪流放,敬晖、桓彦范、袁恕被杀。
10…07 21:22
第五象 戊辰(坤下巽上 观)安史之乱,马嵬之变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
金圣叹:「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于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一、陈曦试解
《推背图》不是历史书,不能根据字面最浅表的意思去揣测历史,人人理解都不太一样,而史实只有一个。只有在查证历史的基础上,才能体味出《推背图》对历史预言的妙处。
目前这一象,网络流行的解释未尽完善,试解如下:
1。 解颂
【渔阳鼙鼓过湩关】
指安禄山在渔阳造反,攻克潼关后,人马开过潼关攻向长安。
「渔阳」:天津蓟县,安禄山军队的大本营所在地,造反誓师地。
「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鼙:音皮。这里指擂响了战鼓。
「渔阳鼙鼓」: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有人以此认为《推背图》不是李淳风的作品,是白居易以后的人诌的,显然是把该词当作白居易的专利了。
渔阳鼙鼓这个词并不是白居易的发明。这是很普通的两个词:「渔阳」、「鼙鼓」,在白居易之前,谁用了也不奇怪。
【此日君王幸剑山】
指唐玄宗向四川剑山逃去。
「剑山」: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关两侧是直如刀削的大小剑山,72峰,峰峰如剑,这是川陕交界通往巴蜀的咽喉天险。李白《蜀道难》中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说这里。过了剑山就安全了,因此,逃亡的第一个目标是剑山。
「幸」:皇帝到某地称为巡幸,这里是逃往的意思。
【木易若逄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木易」:「杨」字,繁体为楊。指玄宗宠幸的贵妃杨玉环。
「山下鬼」:「嵬」字,音围,指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
「金环」:喻杨玉环。如果用「玉环」,太直白了就不是预言的字谜了。古代金、玉常并称,这里以金代玉。
「葬金环」:阳贵妃当时就埋在了马嵬驿。现今那里仍有杨贵妃墓。
玄宗一行逃到西安以西百里外的马嵬驿,军兵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姐,和她的兄长——宰相杨国忠,而后逼玄宗赐死杨贵妃。
2。 解谶
【杨花飞、蜀道难】
唐玄宗带杨贵妃等人逃往四川。
【截断竹箫方见日】
肃宗即位,战局方才看到希望。
「截断竹箫」:箫字截去竹字头是「肃」字,指肃宗。
「方见日」:刚见太阳,喻战局初见希望。
【更无一吏乃平安】
「更」:更替;「无一吏」:「史」字;「更无一吏」:更替了姓史的,喻指史思明被其子所杀。「平安」:平定安史之乱。
本句指史思明被其子杀了以后,才能平定安史之乱。
3。解图
图中女子倒地,喻杨贵妃之死。马鞍指安禄山,史书指史思明。
二、文征解卦
卦为「观」,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巽,指风。
大象为「风运行于地上,有周游观览之意。阴长阳消,正道衰微,万物难行。」正合安史之乱中皇室逃亡之象。
………………………………………………………………………………………………………………
三、史实精要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腐bai,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天宝14年(755年)十一月初八'1',三道节度使安禄山15万大兵反于渔阳'2'
。安氏死后,其部将史思明成为叛军首领,故称「安史之乱」。755年十二月十三,安禄山攻下洛阳后,于次年正月初一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756年六月初九,安禄山攻克陕西潼关,稍事修整,开始陆续开过潼关,向长安进犯。六月十二,唐王室带着几个皇室近亲和重臣仓皇逃往四川,十四日马嵬之变,杀杨贵妃兄妹四人。次日,在百姓苦苦跪求下,玄宗传位于太子,命太子留下平叛。太子李亨极不情愿地留下来,但不受皇位,玄宗随即逃往四川。
七月十二日,为振奋民心,李亨在大臣5次劝谏下,在武灵称帝,为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
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妇女财物抢掠一光,男丁抓去服苦役,老人、儿童被砍死。安禄山称帝不久双目失明,757年正月,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叛军残暴激起百姓强烈的反抗。757年九月,郭子仪等克复长安,十月一举收复洛阳。759年三月,安禄山的部将、先降唐后再反的史思明,率兵解了安庆绪的邺城之围,然后杀安庆绪,回范阳自立为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占洛阳。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而后称帝。
叛军三度内哄,元气大伤,正式唐朝复兴时――历史「进入了」《推背图》的下一象――再造唐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帖稿用汉字写的日期都是阴历,用阿拉伯数字写的日期是阳历。
'2'
现在一些史书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是因为渔阳隶属范阳地区。安禄山身兼范阳(今北京)、平卢(今辽宁朝阳)、河东(今山西太原)三道节度使,渔阳(现天津蓟县)是他的基地,他造反誓师就在渔阳独乐寺前。现在独乐寺还有李白手书的「观音之阁」,是李白为调查安禄山谋反的阴谋,于752年到渔阳游历时留下的。
10…13 06:08
第六象 己巳(坤下艮上 剥)再造唐朝,上皇还京
谶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
金圣叹:「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众解精华
1。 解谶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不是国都的灵武成了京都,太子成了皇帝。
安史之乱皇室逃离长安,玄宗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暂以灵武为京都,把玄宗尊为太上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安史之乱平定,天下重见太平。
2。 文征解卦
卦为「剥」,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艮,指山。
大象为「山石崩而落于地,五阴迫一阳,正义被损」,又「群阴剥阳,有去旧生新之意」'2';运势为「恶运缠身,防被女子及小人连累」。
「恶运缠身,防被女子及小人连累」:肃宗正是这样。他先宠信宦官鱼朝恩,让鱼主掌兵权导致大败,还听信鱼的谗言贬黜大帅郭子仪。之后信用宦官李辅国专权,又宠信皇后张良娣干干预政事。肃宗病重,张皇后、李辅国都想政
变,李辅国反先,带兵进宫把张皇后从肃宗病榻前拖走杀掉,肃宗受惊无人过问,当天驾崩,正是「群阴剥阳,去旧生新」。
「正义被损」:玄宗宠信奸相杨国忠,不听郭子仪之言,结果丢了潼关,致使郭子仪在河北辉煌战绩付之东流,不然安史之乱早平定了;肃宗即位后宠信宦官,罢黜了郭子仪,等到时局不可收拾了才再启用他;代宗即位后依旧信用宦官,削了郭子仪的兵权,等到史思明再次攻下了洛阳,又不得不启用郭子仪;安史之乱平定,代宗又听信宦官,又收了郭的兵权,于是招来了《推背图》下一象的大难。
可见「剥」卦与本象对应的历时阶段完全吻合。
………………………………………………………………………………
3。 解颂、图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大帜」:旗帜。「两京」:唐朝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辇舆」:皇上的车驾鸾仪。与图中相应。
本句指757年九、十月,郭子仪和挂名元帅广平王李豫'1'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唐玄宗从西蜀(四川)向东返回长安京城。
【乾坤再造人民乐】
收复两京视为乾坤再造,两京人民见安乐。
「乾坤再造」:指郭子仪再造唐朝:郭子仪受命于危难之中,屡建奇功,收复两京之后,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人民乐」:两京人民初见安乐。似又指郭子仪深受人民的爱戴。
【一二年来见太平】(陈曦试解)
谶语的设谜,有时故意在字面上把人引向歧途,才能既不泄漏天机,又隐含真意,否则当世就被看破了。本句往往被理解为:再有一、二年就太平了。而对照史实,其喻意却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