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 _录音版_20060606-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呀?我们有一些年轻的同学也很奇怪,他们俩所处的环境一样,怎么会一个风寒外感,一个风热外感呢?我给这个女的说,我说你呀,平素是个阴虚火旺的体质,做事风风火火,容易心烦急躁,你的丈夫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比较沉稳沉静的人,他平素是一个阳虚寒盛的,经常手脚凉凉的,不好说、不好动的这样一个性格,这样一个体质,这个女的说,大夫,你会算命,我说我不是会算命,你看你一进来,只是听你一个人在说话,你丈夫到现在一句话还没有说呢,是吧,这一看不就看出来了吗?所以我说你丈夫平素是一个阳虚的体质,所以得了外邪后呢它就容易化寒,因此,他只要一得感冒,就容易全身疼痛,鼻流清涕,容易没有汗,他丈夫直点头。我说你呢,一得感冒就容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肿痛,她说是,我从小就爱得扁桃腺炎,几乎每个月都发一次烧。而她的丈夫得的是风寒外感。我说你们俩个体质不一样,现在的症状也不一样,你看,你是咽喉肿痛,咳嗽吐黄痰,你的丈夫呢是全身疼痛,鼻流清涕,发热怕冷比你姚严重得多,我说你们俩个能吃一样的药吗?她说,这又说来就不能吃一样的药了。我说他需要用辛温解表药,你需要用辛凉的清解药,我给你们一人开一副药,咱们也不要多喝,你们俩个恐怕吃上个一两次烧就可能退了。我说要是这一付药退不了烧的化,那么我明天晚上还有门诊,你们找我时候不要挂号。我也是想让同学看看这个病例,第二天晚上这俩个人高高兴兴来了,她说,大夫我们这次可不是看病,吃了你的药一次我们全出了汗,退了烧了。所以我就是说,我们辨风寒,辨风热并不是根据气候环境,而是根据这个人的临床症状,而这个人的临床症状实际上包含了他的体质因素,包含了机体对邪气的反映状况、反映能力在内,所以中医的辨正论治,不仅仅是针对外来致病因素,也针对人体内的反应状况在内,所以它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群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两口子同时用西药,这就是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用一样的中药这也是群体化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临床表现不同,通过辨正开出的方子,这就叫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它的疗效最好,应当说它是一种优化的选择,好,第三条我们就姜这么多。
 
 下面我们看第六条,第六条原文比较长,“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热邪气和风寒邪气是不同性质的邪气,温热邪气最容易伤人阴液,所以温热邪气伤人的开始就出现了阴液不足的口渴,温热邪气是阳邪,阳邪伤表,引发卫阳出现病理性的亢奋,所以发热最先出现,因此这个发热和太原中风的发热病机基本是一样的,温热邪气伤肌表,人体的阳气起而抗邪,而导致了卫阳的病理性亢奋,所以发热这个症状最先出现,恶寒这个症状是寒邪伤人阳气,阳气被伤,温煦失司的表现,对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阴液来说,一般不存在阳气被伤的问题,所以它不恶寒。当然温热邪气常常伴有风邪,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初起阶段,如果夹有风邪的话,也许病人有短暂的、轻度的怕风的感觉,所以这里说,“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现在我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太阳病的提纲说:“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而且我们还说以后凡是遇到“太阳病”这三个字,都应当包含有这三个症状。可是现在遇到了“太阳病”这三个字,却是不恶寒,我们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应当说《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司风寒邪气伤人阳气的病变,张仲景尽管看到了温热邪气伤人阴液的症候,比方说“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他看到了这种症候,但对这种症候到底伤得是什么?应当怎样去进行辨证分析、辨证论治?那个时候限于时代的缘故还没有能够认识清楚,所以他暂时用“太阳病“这个名词来命名。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手太阴温病,用太阳病这三个字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体表的阳气是太阳所主,而体表和上焦的阴液是靠肺来输布,风寒邪气伤表阳,把它叫太阳病,完全可以理解,温热邪气上受,伤了肌表的阴液,伤了上焦的阴液,我们就不能把它再叫太阳病,而应当把它叫做肺卫的症候,把它叫做手太阴温病,这是我们对这段话的解释,对太阳病这三个字的解释。
 
 下面接着看,“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如果直接从原文来看,我们的讲义把风温看成是温病误用辛温发汗药以后的变症,但是《伤寒论》的“伤寒例”里,风温、温疟、瘟疫这些病名都是相互并列的,因此我倒觉得风温就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它不一定是温病误用辛温发汗以后造成的变症,因为风温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病名,风温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病名的话,我们怎么理解“若发汗已,身灼热”呢?也就是说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这种症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风温,如果遇到一个汗后而仍然身灼热的这种症候就叫风温。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既然风温是一个独立的病症,所以底下才说“风温为病”,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脉阴阳俱浮”,寸、关、尺三部脉都浮数,这个浮是主热的。主热的浮脉和主表的浮脉有什么不同?主表的浮脉它的病机是肌表有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在里是相对气血不足的,我们刚才不是说,正气抗邪于表,必能顾护于里吗?在里的气血是相对不足的,所以它的脉象是轻取即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飘木,这是主表的浮脉。那么主热的浮脉呢?是热盛鼓动气血,气血雍盛,血管扩张,所以脉轻轻一摸就摸到了,但是重按滑数有力,这是主热的浮脉。主热的这种脉象后世不再把它叫浮,但在《伤寒论》里仍然叫浮。这里的“脉阴阳俱浮”是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雍,血管扩张而导致的脉轻取即得的一种表现,它应当“阴阳”(即)寸、关、尺三部脉都浮而滑数,自汗出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里有热机体就要散热,散热常常是以汗出的形式,所以这个“自汗出”就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身重”是热邪雍滞气机,人之所以有轻巧灵活的运动,这仰仗于人体的气机流畅,所以热邪盛,雍滞气机,病人翻身都翻不动,你看我们见到一些高热的病人,非常疲劳地躺在床上,翻身都翻不动,这就是热邪雍滞气机的表现。在《伤寒论》中有多处身重的病机,都是热邪雍滞气机,底下“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是热扰心神,热盛身昏的主要表现。温病在传变过程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实际上这里的“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为后世温病学家提出“逆传心包”(规律)的一个 依据,这里虽然讲的是《伤寒论》,实际上揭示了逆传心包这种温病传变途径的一个特征症状,这样一个症状,你一看脉又滑又数,又有热盛神昏,你以为是里实热已成,“若被下者”――如果用泻下的方法的话,结果出现“小便不利”,这里的“小便不利”是因为误下以后,下焦阴伤,化源不足。津液不足,化缘不足,当然就小便少,这个小便不利,当然不是指的尿道涩痛,而是指的是尿少。“直视”指的是两个眼睛呆滞凝滞无神,这是下焦肝肾阴伤的表现,小便不利。小便少是津伤、阴伤,直视是下焦真阴已经耗伤,肝肾阴伤、目睛失养,才出现了两只眼睛呆滞凝视无神。“失溲”这个“溲”字就是指的小便,“溲”字在什么情况下指大便呢?前面必须加一个修饰词,比方说“后溲”可以指大便,“大溲” 可以指大便,如果前面不加“后”字,不加这个“大”字,单说这个“溲”字的话,它就是指的小便,所以这里的“失溲”,没有说失大溲,失后溲,它不能包括大便失禁,它只是指的小便失禁。为什么有的教材,包括我们的五版教材,要把这个溲说成是大小便,就是觉得怎么前面有小便不利,后面又有小便失禁,这不是矛盾吗?他想不通。事实上前面的“小便不利”是指的尿少,后面的“失溲”是指的小便失禁,尿尽管很少,只有一点点,也失禁,小便失禁是热盛神昏,膀胱失约的缘故,这个病在这个程度还达不到大便失禁的这种症状,出现不了大便失禁的这种症状,所以这一点我们应当把“小便不利”和“失溲”分清楚,“小便不利” 是指的尿少,阴液不足,化源枯竭,(虽然)只有这么一点点尿,也可能出现尿失禁,热盛神昏嘛,所以这个“溲”决不是指的大便,我们今天要特别注意,大便失禁常常是临终的一种表现。
 
 “若被火者”,“被火”指的是误用火疗,火疗包括哪象疗法呢?包括火灸,火针,火熨,火薰,这是伤寒论中涉及到的火疗法,火针,古代没有酒精灯,就拿这个针裹上棉花,棉花蘸上棉油,点燃烧令通赤,再刺到穴位里,汉代的火针从出土文物来看,有点针是很粗的,好像比我们二六自行车辐条细不了多少,你说拿这么一个针扎人的话,烧令通赤,你说这个人连紧张带害怕(加上)针刺的这种刺激,他会不会吓一身汗啊?这一身汗一出,就退了烧了,所以这种火针就具有一种威慑作用,所以张仲景治疗诈病怎么治啊,你比方说家里有什么人得了重病了,大夫你去看看吧,结果一到家里,病人一听大夫来了,面壁而卧,不理大夫,张仲景就知道,不用问一定是诈病,如果是真病的话,大夫一来,他肯定要跟大夫说话,(不理大夫)这就是诈病,他摸摸脉就说了,这个病很重,非得用火针扎上几百处,艾灸烧上几百处就好了,病人一听,“我没病!我没病!”你看用火针也是治疗诈病的一种方法,《伤寒论》原文就要这一条,这是火针。火灸,在汉代的灸,常常指的是瘢痕灸,瘢痕灸就是用艾绒,我不知道在座的会不会做,艾叶里头有许多纤维素,然后把一大堆艾叶放在木板上捣,捣完以后把艾绒拿过来,把渣滓扔掉,再捣,反复捣上多遍以后,把艾叶中的纤维素完全去掉了,这个艾绒是软绵绵的,你捏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就可以把它做成小麦粒那么大,绿豆粒那么大的小小的艾炷,不要太大,然后把它放在要灸的穴位上,用(点燃的)香轻轻一碰就把它点着了,你会发现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被灸的人喊疼,一压就灭了,没关系,烧不着手的,把灰轻轻的吹掉,然后再放一个小艾炷,再点,他有嚷疼,快烧到皮肤的时候,你再给他一压就灭了,那么再放上第三炷,你会惊奇地发现等它烧完了,病人也没嚷疼,怎么回事呢?神经末梢已经烧焦了,他只是感到人,他不感到疼了,你再放上一个艾炷,再灸,即使是保健灸,也需要灸上七壮,灸上七壮后,局部恐怕是二度以上,或者三度的烫伤,然后留一个大焦痂,这个时候你让病人吃生葱、生蒜、生辣椒,吃羊肉、海鲜,让他发,使焦痂下有许多渗出物,千万不要把痂给抠掉,不要让他洗澡,这样的话,局部有这样一个创伤,机体就调动全身的力量来修复这个创伤,那么机体的免疫能力就提高了,也许就借着这个机会治好了其他许多疾病,这个灸法很有意的,提高免疫机能,大体上这种灸疗,可以保证有两个星期左右的疗效,而且有些很疑难的病症,没准儿就通过几次瘢痕灸就可以得到彻底的治愈,比方说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但是这种灸的方法要留下一个终身的瘢痕,所以不要在面部灸,喜欢穿裙子的女孩子也不要在人家的腿部灸,在不暴露的地方灸,我发现现在暴露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你说灸丹田吧,问题不大,可是在大马路上,你就看得到把丹田都露出来的人,当然我们现在隔物灸,和其他许多灸法的改进,不要再有这种瘢痕了,但是古代这种瘢痕灸也却是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日本有一个长寿村,那个村的村民,到十八岁以后,每年的立春这一天,都在足三里上做瘢痕灸,他们那个村的平均努力在九十多岁以上,接近100岁,当然这个村的长寿可能和其他许多因素有关,但是用瘢痕灸法,年年都灸一次足三里对提高免疫机能是很有疗效的。至于火熏法,从文献记载来看,有的在地里挖一个大坑,然后放许多木柴,燃烧之后,把大坑周围的地都烤的很热,然后铺上一些植物的叶子,芳香药物的叶子,再洒上一些水,人躺在上面,上面盖上被子,这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桑拿吗?还有的拿一个大锅,(锅里)放上一些芳香的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