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郎咸平文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呢?我想可能与我们从小
到大一到考试就追求100分的绝对完美心态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意识支配


下,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就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理念中,完
成的工作必定有错误,而且,高科技含量越大,错误也就越多,这不是无水平
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他们为
什么有这种接受错误的思维呢?我想很可能与西方考试制度不同所致,基本上
西方是以曲线打分,只要你在全班前30%,我就是A,虽然你考试犯了很多错
误,但你仍然相对上是最好的。因此西方人勇于接受错误的思维远远的高于东
方人。但表现在科研上就形成了西方重测试改正错误而东方人不重视测试。这
个心态能在此次调研中被充分体现。有85。9%的企业测试支出占研发总费用比
率是远远低于西方的40%水平。 
我们的工作一般要求“内行领导内行”,高新科技企业尤其如此。我们的
研发人员多透着这么一股味道:说我不行,怀疑我,你自己来,老子不干了。
所以,我们的研发机构一般提拔什么样的领导呢?就是要提拔研发组中最好的
研发人员当组长,否则,镇不住下属。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6%的公司是从技
术部门的技术尖子中提拔,而只有24%的公司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中提拔。
但在美国,科研人员拿不了MBA的话就别想当“组长”。西方研发机构中,往
往是学管理的“外行领导内行”。“内行领导内行”有什么错呢?比如评价研
发人员工作,我没水平,怎么评价人家呢?所以要找一个最有水平的人来当
“组长”,他才可以给下属“打分”,这里便有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
但这一观念不利于企业研发的发展。再看西方的“外行领导内行”。当研发人
员发明出一种产品的时侯,他自己须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好的,而不是由领导来
评估。因此,他就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
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这位“外行”
领导用什么眼光来评价你的产品呢——他是个普通消费者,这个“普通消费
者”说好了,你的产品才OK。 
由于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管理中,
追求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政府和企业奖励有“特殊贡献的专
家”,但很少听到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更不要说当“鸡身和鸡尾”。这也正是我国高新技
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是相信奇迹,崇拜奇迹的。根据调研结果国内有54。6%


的企业倾向于期望某个研发人员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能赚
大钱。可在西方却不然;他们只相信规律,不相信奇迹。他们不会倚重于个人
的创造能力,而更多的依靠制度的运作。 
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
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
段目标”、“综合指标”。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高
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技术是否先进,水平是否领先,没有进度和时间
观念,甚至把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填补世界空白”
作为产品的研发目标,把 “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作为新产品的研发
的座右铭。因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进度不断延期,经费不断追加,
状态不断更改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
因之一。 

2003。12 《经济观察报》的观察家年会郎咸平演讲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同时也非常的高兴和各
位迎接接下来两个值得期待的会议日程,经过两天的演讲和讨论,我们就崛起了
中国与世界、变革的金融体系,还有中国的良性市场、新国资时代、信息技术改
变中国等议题进行非常深入的探讨。聆听了这么多的专家和学者的演讲,我相信
大家一定获益不少,经过两天的熏陶,这个大客厅中一桌、一花,一椅、一灯似
乎都充满了思想,在这里说明都有点战战兢兢,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我是《财
富中国》的李楠。首先,今天我们有请第一个演讲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经济学
家朗咸平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 朗咸平:大家好,在这个伸展台上做演讲
是第一次,觉得有一点选美的感觉,在这种伸展台上我在想我要讲什么题目让大
家不要睡觉呢?两天的会议我相信大家都会很疲倦。 
我想谈一下到底我心目中的企业家应该是个什么形象的企业家,也就是说下
一代的企业家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不失败。我这么开始我的开场白,我们上一代
企业家的成功包括在国内非常知名的一些大腕们,他们的成功主要是找到一个专
业的切入口,而后在碰上一个好的机遇,因此,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可是各
位知道,我们这批企业家都有什么特性,当自己成功了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很


不得了,出门坐奔驰,吃饭抢着付帐,甚至有人得意之余开始写自传、拍电影。
我想透过这个向大家传达一个新观念,什么观念,今天企业家所面临的是一个时
代的变数,因为企业家走到今天,他的思维已经不适合于明天的发展。我讲得更
具体一点,当我们企业家走到今天以后,当他考虑下一步应该如何走,通常的做
法是什么?做大做强,今天在中国,在座的各位几乎耳熟能详,包括华润,包括
海尔,包括北京控股等等。可是我跟各位讲,做大做强就是企业衰败的开始。 
为了清楚表达我的观点,我就讲几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案例来作说明,第一个,
我想提出的公司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上H股,同时在国内上的
是A股,总共筹资了16亿元,彭佐毅是当时的CEO,当然想的非常清楚,他认
为青岛啤酒的品牌就是要做大做强,所以从93年一直到2001年的八年当中,他
总共收购了43家啤酒厂,年产量从几10万吨做到了251万吨的啤酒,可以说是
做大了。可是做强了吗?我们仔细看他的财务报表,我们发现他的净资产收益率
从93年的12%跌到的2001年的3%,他的股价由93点的八块钱左右跌到了2001
年的不到一块钱。因此,对于投资而言,对于中小股民而言,这个是我心目中的
做强吗。类似的问题,不但存在于青岛啤酒,也存在于华润,华润在去年以非常
高的价收购了深圳万佳超市,当时万佳超市在许刚率领所有的员工归入了华润,
当时香港的股市对于华润的收购是非常高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上升6%,可是当
时深圳只有六家超市,经过了华润这么一年来的折腾,全国有400家万佳超市,
这400家万佳超市带给投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回报?是一个股价不断下跌之时,
因为当你把你的摊子铺的这么大,全国都是万佳以后,你发现中国今天没有一个
全国的产业链,中国的产业链都是局势性的,因此你可以说在深圳我有一个产业
链,因此我买的越多,价格越便宜,可是没有一个全国的产业链,万佳百货在全
国各地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办法做大,因为你的分店开
的越多,而资本越低,我们发现反而成本越高,因为你要透过不同的采买渠道,
这是所谓做大做强一个必然下场。 
当然,我对这个事情感到万分的好奇,所以我就把另外几家公司拿出来作研
究,我相信是各位比较熟悉的,包括北京控股,我们今天在北京,我就来谈谈北
京控股,北京控股前几年在香港上市,创造了非常高的认购率,北京控股这几年
业绩是江河日下,我对这个现象非常好奇,我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我拿北
控上市以后到去年年底的总资产,从120亿到180亿左右。可是它的总资产收益


率从5%跌了百分之二点几。随着总资产值不断的上升结果,它的市盈率确实是
不断的增长。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我刚刚讲的华润身上。华润从2001年收购了
王石的万科以后,这三年间采取了大量收购行动。总资产到去年为止高达600
亿之多,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不靠生产,靠贸易、零售做这么大的产业,可是也是
一样的。当你把华润的总资产和它的总资产收益率画在同一个图上的时候,你发
现总资产收益率从四点几跌倒二点几,难道就是我们所谓的做大做强吗? 
类似的现象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今天不是上课,所以不能够把这个问题
特别细致的讲。我想请各位想一想,我们的企业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心态,我认
为我们的企业家可以说最不务实的一群,只想到把企业做大,我们对小企业,比
如说控制成本,他没有兴趣。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北京控股,有一个王府井百货,
相信北京的同志都非常熟悉,王府井从一开始11家分店,到最后28家分店,随
着分店的数目不断上升的结果,王府井收益率不断下跌,到1999年到2000年之
间北京控股为了真正控股,提高王府井的收益,没有好好的做重组,反而又采用
了一些我最看不惯的资本运作手法。就是把双安百货纳入王府井的范畴内。纳入
以后看到的结果是一下提高,这个提高的结果不是由于企业的体制变好,是因为
我们非常务实的重组。我们没有看到北京控股停下来好好思考企业出现了什么问
题,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继续收购,从99年29家分店到去年的339家分店,这就
是我国企业家的思路。比如你跟他们谈话的时候,我说为什么要买那么的产品,
他说这在中国是最后一批国有资产,这个时候不赶快,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这个
话都听烦了,这种思维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各位不可现象的。 
今天提出一个标准,可是到最后用青岛啤酒的案例作为我今天讲话的总结,
2001年金志国接任以后,把这个口号以后是做大做强,金志国上台以后不是做
大做强,要做强再做大。怎么做强再做大呢?他的做法我是比较肯定的,因为他
的做法是国内一般企业家最不愿意做的做法,就是所谓的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
精的控制成本。我把他的做法简单向各位做一个描述:第一,青岛啤酒以前的经
销过程是非常有序的,可是各位知道吗?由于资讯不健全,所以送货有自己的策
略,要养一批自己的驾驶人,还要有非常大的仓库存你的啤酒,这些事情在各个
企业都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对类似的问题一向是不中意,青岛啤酒做了什么改革
呢?每一块都有一个总部负责营销,也就是总部看看今天要买货的人在哪个区域
就会找最近的工厂,用最快的速度把货送给他,这不但减少了仓储成本,也减少


了运输成本,可是要注意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有很完美的资讯系统,不然怎么知
道工厂在哪里,库存有多少?所以青岛在2001年的时候引进了ERP系统,主要
的目的把所有的资料全部归档,我做了一个调研,他们总共归档22410个不同分
类的产品。经过这种小事情,我给各位一个数字,到2003年青岛啤酒的库存由
以前的七万平方米降到现在的三万平方米,而且在300公里以内的订货当天可以
送去,300公里以外的第二天可以送达。 
另外,青岛啤酒理解到自己不是专业化车队,根本就不应该搞运输,物流就
是自己的专长,所以青岛啤酒把物流运输全部包给招商局,每年可以节省一千万
元,同时运输速度可以提高30%。到2001年到2002年员工数目也在下降,节
省了大量的成本。我详细计算了一下,每年透过运输、物流、仓储等等的改进可
以节省多少钱?我们算的结果是4887万元。这些事情不是大部分企业家做事情,
调整算什么,我要做到全世界。可是各位你知道吗?下一代的企业家必须做这样
的事儿。从93年到2003年呈现优质,再把青岛啤酒H股的股价画在同一张图上,
你发现它也是优质的,从刚开始的八块钱跌到现在一块钱不到,在上个月超过国
内A股的股价,最高点到了10。1元。香港H股唯一一家股价超过国内A股,这
是市场对于所有精益求精的策略给予的肯定。当然了,我不能否认10。1元是太
高了,为了避免误导,因为10。1元的市盈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