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清军攻克江宁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如总督署、布政使司、鼓楼、文庙、武庙等一些重要建筑得以恢复,又新建了一些近代建筑,如汇文书院、咨议局等。1912年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设于清末的两江总督署内。民国定都南京后,开始了首都建设计划,修筑中山路等通衢大道,兴建了数量可观的民族形式建筑和其他标志性建筑,如以行政院、外交部、考试院为代表的政治建筑和以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中央美术陈列馆为代表的文教设施。

  那么南京被中华民国定为国都,原因何在呢?孙中山说:〃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这是南京的短暂复苏。可惜好景不长,随后日寇入侵,南京再遭血洗。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12月16日,日军在中山码头集体屠杀5000余人,并抛尸江中;12月17日,日军将3000余人押至煤炭港枪杀,并用火焚烧;12月18日,日军将难民、俘虏57000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据史料记载,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1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以上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老妇,都难逃摧残。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大肆纵火,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被烧毁,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1949年之后南京又因为政治原因成了废都。

  哎,王城唱晚,最后的忧伤应该是那些千百年来无言的城墙吧。南京明城墙有着无可企及的辉煌,也沉积着诉不尽的沧桑。

  南京明城墙,以其占地区域广、坚固、雄伟而著称于世。后人对此不仅有〃高、坚甲于海内〃之感慨,就连十六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也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南京明城墙原长33。67千米,直至今日,它仍保存着21。35千米;它非方非圆,依地形和山势而建;它的底部用大块石条砌成,非常坚硬,可抵御比较严重的破坏;上部砌城的青砖也十分坚硬。这些砖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销蚀,却依然不减它当年的风采。

第35节:南京:可疑的王气(4)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明城墙如此坚固的构筑,是有当年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的。当年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便决定修建一座可抵挡强敌入侵的城墙,墙外还修了护城河,为他今后的称王和定都提供条件。但是建文四年时,为夺王位,朱棣由南京城北面的金川门攻入了南京城,南京城终于被攻破。城墙依然在,而主人却换了个主人。

  几百年过去了,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以为凭借坚固的城墙作屏障,天下唾手可得。于是他们关起了城门,全然忘记了城墙外面还有兵强马壮的清军正虎视眈眈。曾败于太平军手下的湘军,利用太平门附近一段没有护城河的城墙,挖地道,将炸药埋在了太平门下,炸出缺口,攻入南京城。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南京沦陷了。当日军来到南京明城墙最大的瓮城中华门时,他们畏惧了,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三道瓮城,可以〃瓮中捉鳖〃;这里有27个藏兵洞,可以屯兵三千。心虚的日军不仅观察半天,还放狗进去探测才胆敢进入南京城。但最终,中华门上雄伟的镝楼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只剩下了残壁断垣。

  历经沧桑的南京明城墙尽管坚固巍峨,却抵挡不住热兵器时代的枪炮和杀戮。城墙表面上让古都有了固若金汤的安全感,但砖石砌成的城墙再高再坚,最后只能沦落成一道风景。这是一个古都的宿命和悲哀。

  王气与历史悲喜剧

  都说南京是有〃王气〃的,风水好,那么所谓的〃王气〃和风水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气〃是古代中国人解释事物变化的一个特殊概念。古人认为,万物的存在变化不过是〃气〃的作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抽象的〃气〃被广泛用于解释宇宙起源、社会变迁、人的生存等各个方面。 

  古人认为,天道与人事互为影响,即〃天人感应〃,为了把握天的意志,用以作为人的行为的指导,便有了占卜、占星、占候、风水、望气等术数形式。所谓术数,是指推演之术,用数字组合或自然现象推测往来,预言吉凶。术数所推出的结论往往要用〃气〃来解释,操持这行的人被称为术士,在古代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诸葛亮就是三国时著名的术士,而张纮则是早于诸葛亮的著名术士,不过,他们都是以政治家而知名的。 

  风水是选择阳宅和阴宅地址的方法。托名为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术也是望气术,气是风水术的核心,它认为山水组合会生成某种〃气〃,〃气〃成为风水术判断地形优劣的结论。风水在古代称堪舆,〃堪〃指天道,〃舆〃指地形。风水术将山川附会星象,以达到地与天的对应,最常见的便是用山水地形附会天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星象,这种方法最早见于《三国志》中。 

  从风水的历史渊源来说,南京的渊源是非常悠久的,最早战国时代的楚威王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就在紫金山上埋金,压住帝王之气。后来秦始皇也认为南京有帝王之气,就挖秦淮河,凿方山以泄帝王之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南京可能真有帝王之气,秦始皇一挖把龙脉给挖断了,秦王朝也就很快倒台。南京最大的优势是水,风水谚语:山管人丁水管财,首先长江在南京西北方向形成环抱,而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水脉,流程已经到了中下游地区,地气非常旺盛,南京正好处于长江下游,又属于昆仑山系三大龙脉之一南龙的末端。南京作为一个山水的交汇点,一大特色就是龙蟠虎踞。山势是回旋形的,比较灵秀,南京北面有长江,西面有象山、老虎山、狮子山,南面有牛首山等。山水环抱,所以南京的地貌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号称龙蟠虎踞,这样的地形地势大概就造就了金陵的王气,且让安居金陵的天子都记住了这么一句潜台词:天子受命于天,此地有王气,所谓天意。 因此,康熙皇帝有诗云:
第36节:南京:可疑的王气(5)


  秣陵旧是国王地,此日銮镇列队过。 一代规模成行迹,千秋兴废逐流波。宫墙断缺迷骨锁,野水弯环剩玉河。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真是王气浩荡。

  关于金陵的〃王气〃,历史学家曾对南京古城的地形地貌作过分析,认为其选址与布局符合传统风水说中的〃四象〃要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巍峨葱郁的钟山在东面,为〃青龙象〃;隐伏嶙峋的石头山(今清凉山四望山一线)在西面,为〃白虎象〃;奔流灵动的秦淮河在南面,为〃朱雀象〃;逶迤绵长的覆舟山鼓楼岗一线横亘于北面,为〃玄武象〃。四象之间平展的谷地为皇(黄)宫所在。皇宫中轴线上南有平岗雨花台为〃前案〃,双峰高耸的牛首山为〃远朝〃。可以说,中国风水地貌的精髓〃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五行〃(青、白、红、黑、黄)在南京古城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从六朝都城建康的选址情况来看,恰好与风水学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建康城的东面有巍峨的钟山,西面有嶙峋的石头山,南面有蜿蜒流淌的秦淮河,北面横亘着小九华山和鸡笼山,这四者构成了风水学上的〃四象〃,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建康城就处在〃四象〃之中,并与〃四象〃构成了传统思想中的〃五行〃,即青、白、红、黑、黄,中间宫城为〃黄〃。 

  此外,在建康城的中轴线上,近处有石子岗(即雨花台),远处有牛首山,符合风水说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基本原则和格局。正因为南京有如此优越的风水条件,所以才能在众多江南城市中脱颖而出,引得诸葛亮由衷发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 

  可以说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就与风水术有直接的关系。据史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前,吴国大臣张曾经对孙权说:秣陵(今南京)王气,宜为都邑。孙权认为他说得对,但未采纳。后来蜀国的刘备也认为秣陵有王气,孙权这才下定决心,定都建业。 

  此外,〃龙盘虎踞〃作为〃王者之象〃,在中国至少从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西汉时期在都城用瓦上已印有〃四象〃图像符号,但明确把都城地貌特征衍化〃四象〃并融入都城规划设计之中的是南京古城,这一点应归功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而这种地貌特征的文化评价从东吴时代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强烈的暗示和政治优势影响到后来南京的城市地位、风貌和格局,并且还变成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性描述。今天南京的龙蟠路(东)、虎踞路(西)、朱雀桥(南)、玄武湖(北)等地名仍然留有深深的〃四象〃痕迹,而且这一古城的〃四象〃地形迄今基本保存完好,仍是南京古城重要的风貌特征。

  其实不止是南京,历史上凡是出帝王的地方,都会有人说那里有王气。《白虎通》说:〃京师,四方之中也。〃〃王者必即土中。〃帝王要在地上寻找一处对应〃天中〃的〃土中〃作为京城,一方面便于统治,另一方面则显示帝王受命于天。最早的寻找〃土中〃的行动是在周朝,周武王、周公观天象,用占卜,勘地形,最终在洛水之滨找到了〃土中〃,就是洛阳。古人认为中原是对应〃天中〃的帝王之国,只有占据中原才有资格称帝,只有包括中原的〃中国〃才具有承继正统的地位,所以中原王气成为封建政治的定理。 

  三国中,曹操占据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具备称帝的条件,刘备虽偏据西南,但可以皇族血统争正统,只有孙权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利用,既偏据东南,又没有皇族血统,所以,直到曹丕、刘备都称帝之后,孙权才不得已而登大宝。孙权〃自以居非中土〃(《宋书》),连皇家必需的祭天地设施也迟迟没有兴建。三国鼎立,必争一尊,孙权只有借助〃天意〃来为自己正名份,〃金陵王气〃就成为东吴与魏、蜀争尊的武器。 

  所以,金陵王气只能在三国这样有几个政权同时存在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金陵王气的提出,第一次向王者必居国土中央的传统发出挑战,孙权建都金陵,〃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李白),使江南出现了第一个大古都。显然,东吴提出〃金陵王气〃,是寻求国家统一发展的必要措施,金陵王气的提出,是保护江南、统一中国的历史必然。但东吴始终没有被视为正统,它最后还是灭亡了。
第37节:南京:可疑的王气(6)


  如果承认风水的某些理论,那么可以说,南京的命运是她的风水造成的。她的王气与霸气太重,没有一个帝王可以压过她。所以在此建都的王朝没有一个可以长命。也许她只愿做个温柔的金粉之乡,而历史却一次次残酷地将她逼到战火的最前沿。

  南京王气不足可以史为证。历代在此建都时间都不长:

  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南京,280年被晋所灭。传代三世,历时52年。

  西晋被匈奴所灭洛阳被焚。琅玡王司马睿南京称帝为东晋,但公元420年又被刘宋所灭。历时一百零三年。

  刘宋之后,齐、梁、陈相继定都南京(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四朝共约170年。

  明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开国,1402年燕王朱棣〃清君侧〃,夺其侄建文帝朱允炆帝位,即迁都北京。明代立国虽277年,但在南京仅52年。

  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到1864年被灭。仅12年。

  中华民国1911年至1949年定都南京,仅38年(中有抗日战争迁都重庆,在南京实际不足30年。)

  所以就有人说,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