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漆器鉴赏秘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中国古代漆器源流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二、漆器技法与种类
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填漆: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螺钿: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曹昭《格古论要》:“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但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可爱。”
点螺: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髹饰录 坤集 复饰》:“细斑地诸饰”。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这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