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恼怒的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刚站起来想喊什么,立即被蜂拥而至的子弹包围,话音未落他也栽倒了。数名俄军官兵上前企图把参谋长抢救下来,但是,甘军的步枪手们似乎看到了这个令他们发泄仇恨的时机,更加猛烈地封锁了华西列夫斯基身边数尺的范围,结果企图抢救参谋长的俄军官兵一个个地倒下,没有一个俄国人能够活着接近在流血中大声呻吟的华斯列夫斯基。这样的封锁居然持续了三个小时,其中两名企图把华西列夫斯基拉出死亡之地的军医都在接近他时负了重伤——一个被子弹打穿了脊椎,另一个腿被打断了。
14日中午的时候,俄军仅仅攻占下外城的一角,而攻击内城的战斗没有任何进展。被甘军官兵的子弹封锁在瓦砾之中、血已经快流尽的华西列夫斯基只有仰望着异国的天空祷告了。
日军司令官山口素臣从先头侦察部队的口中得知俄军提前开始攻击行动的时候,后悔日本动手晚了一步。他立即命令部队出发,同时,把日军开始行动的消息通知了英、美两军。这个日本将军的用意是:万一日本人拿不到攻占北京的头功,也不能让俄国人占到便宜——在日本人心中,世界上最阴险的国家就是俄国。
日军攻击的目标是朝阳门,开始攻击的时间是14日早上7点30分。
在朝阳门城墙上防守的还是甘军。日军刚开始攻击,甘军官兵们就看见自己的最高长官董福祥到了现场。董福祥和俄军在东便门打了一夜,一脸的硝烟和疲惫,但那柄锋利的中国战刀依旧在他的手上。他站在朝阳门的城墙上,说的还是那句话:“退者立斩!”
帝国军队的火力是猛烈的。从朝阳门外的东岳庙里冲出来的日军冲击到离城墙还有数百米距离的时候,就出现了严重的伤亡。步兵受阻之后,日军开始集中炮火轰击朝阳门城墙,双方开始了猛烈的炮战。在炮战的间隙,日军组织了几次对城门的攻击,但都失败了。城墙上的甘军好像越打越多,原来董福祥把防守内城崇文门和正阳门的甘军全调到这里来了。
朝阳门的炮战,是帝国历史上少见的激烈炮战。甘军调集了可能调集的所有的大炮,向日军的炮兵阵地以及冲击的步兵进行了密集的炮击,而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日军得到了跟上来的俄军预备队炮兵的支援,使在这个方向上联军的大炮达到五十多门。联军的炮群统一指挥,集中火力轰击朝阳门和东直门城楼,使这两座城楼成为一片火海。轰击的同时,夹杂着步兵的一次次冲击。帝国军队没有预备队的概念,所有的兵力全都铺在第一线,在日、俄炮群的连续轰击下,城墙上出现大量的兵力减员,由于得不到兵力补充,战斗力逐渐地低下来。按照战斗的基本战术,如果在这样的僵持中,帝国其他部队如能配合行动,从无论那个方向进行反冲击的话,至少可以缓解甘军的压力,让他们得以喘息,而且日军所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足七千人。但是僵持的状况如日军所愿,就这样僵持着。猛烈的炮击和持续的小规模步兵冲击一直僵持了整整一天,天黑下来的时候,日军认为时机到了。和攻击天津城一样,日军组织了敢死队。敢死队同样是抬着巨大的炸药桶,一波接一波前赴后继地向城墙接近。甘军拼死阻击,但是,枪声逐渐稀落——城墙上帝国官兵的尸体已经成堆了。
突然一声巨响,日军敢死队终于把朝阳门城门炸开了。日军步兵蜂拥涌入。
这是14日傍晚。
激烈的北京城攻防战似乎就这样接近尾声了。
和俄军和日军比起来,美军似乎“幸运”之极。美军严格地按照联军的计划,14日早上才向攻击目标进发,这时,俄军已经占领了东便门,日军已经在朝阳门开始了多次的攻击。当美军到达他们要攻击的广渠门的时候,令美军奇怪的是,他们的接近并没有受到严重的阻击,好像帝国的军队顾不上这段城墙了。他们刚一到达广渠门,受到帝国守军的射击后,美国兵们立即藏了起来,看热闹似的看着俄军和帝国军队的激烈战斗。看着看着,美军司令沙飞看出了门道:有一段城墙上好像没有任何人防守。于是,他派出了一个小组,徒手往城墙上爬。帝国的城墙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墙体上砖缝很深,美军很容易就爬上去了,更幸运的是,这段城墙上真的没有任何帝国官兵守卫。这个现实即使今天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10万守军,就是简单地排列,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在一段城墙上出现没有人的状况,况且这段城墙还是联军攻击的主要方向上。大量美军已利用临时制作的软梯,未发一枪一弹地登上了城墙。占领了广渠门这一段城墙的美军立即向两边冲击,帝国官兵对城墙上突然出现的攻击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美军的伤亡似乎正是来自他们如此顺利地登上了城墙。他们在城墙上立即遭到了炮击,炮击来自俄军和英军。美国人立即把美国国旗树了起来,联军方面的炮击停止了,但是却又招致帝国炮兵的猛烈轰击。美军指挥官在城墙上向下看,把中国炮兵阵地看个清楚,于是命令炮火压制。美军居高临下地架起大炮,很快,压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美军官兵爬下城墙,从里面打开了广渠门的城门。
比美军更幸运的是英军。当知道俄军和日军都把攻击时间提前了的时候,英军司令盖里斯并没有着急。他手上有一个“绝密武器”。还是在刚刚攻占天津的时候,从北京使馆里冒死突围出来的那个中国教民,除了报告北京使馆的情况之后,还给了盖里斯一张小纸条,上面画着北京内城使馆区旁边护城河水面下一个秘密水门的具体位置。这个水门直接与英国使馆相连。盖里斯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当俄军在东便门外躲避暴雨等待攻击的时候,英军还远在通州城内没有出发。英军到达北京城下的时候,已经是14日上午11时了。他们观察了一阵子后,便向广渠门攻击,但是由于美军爬上城墙的举动,英军冲击广渠门时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他们冲进了城门,看见了帝国守军的一个炮兵阵地,大炮整齐地排列着,但不见中国官兵的影子。英军立即占领了天坛,然后按照那张小纸条上的图画寻找水门,没费什么周折便找到了。盖里斯带领官兵下水,摸到了水门,砸开铁栅栏,一身污水臭气的英军官兵冲进了使馆——英军等于没有经过战斗,便进入了北京的内城,而且直接到达了联军的军事目标:东交民巷。
英军冲进使馆之后,美国使馆人员站在房顶拼命地打旗语,旗语真的让不知道如何就进了内城的美军看见了,于是美军也跟着钻水门到达了使馆。
联军竞争的是谁先到达使馆。结果,最先行动,并且伤亡极大的俄军反而落了个第三。
最后进入使馆的是日军。日军的伤亡最大,因为他们在攻占朝阳门之后,在接近使馆的路上受到了帝国官兵的节节阻击,激烈的巷战令他们损失惨重。
随后,法、德、意、奥军队陆续到达使馆。
北京城陷落。
水面上的繁星
14日一整日的枪炮声已经令京城人心惊胆战。家家紧闭门户,店铺更是上了门闩,街上除了慌张奔跑的官军、飞奔传送战报的马匹之外,不见一个百姓,整个城市如同一座空城。
这一天,罕见义和团参战的记载,史料中零散有记,但大都说话含糊,仅仅是参战者“又有拳民五万”,但这五万义和团如何参战、在那个方向参战,未见具体记录。也没有帝国百姓奔赴前沿和援助帝国军队的记载。史料中仅这样一则:
某巨室二女演红灯照,与拳匪相表里,自谓遇敌以扇煽之,立化为尘,迨与俄人战,二女登城,闻枪炮声惧甚,几坠城下,法术未及施,竟狂奔返家。(《海城县志》,载《义和团史料》。)
下午的时候,有传闻说,洋兵已经进城了。街上突然混乱了起来,男人们惊慌地奔走,企图打听出实际情况,并且从中得出自己的判断;但是实际情况始终没有打听出来,到是看见多处房屋在燃烧,大量的伤兵被抬了下来,没受伤的官兵开始挨家挨户地抢劫,到处响起砸门声、哭喊声,这些声音和枪炮声混合在一起,帝国臣民的精神开始崩溃了。
被一夜的枪炮声弄得几乎没有合眼的慈禧太后再次召集了御前会议。
慈禧开口便问:“洋兵是否抵京?尚距离多远?”
没人吭声。
慈禧声音颤抖:“你们,哑巴啦?!”
载澜哆哆嗦嗦地说:“老佛爷!洋鬼子来了!”
刚毅说:“一队兵进了天坛了!”
慈禧恍惚地问:“恐是回勇,从甘肃来?”
中午刚过,街上流传出一条“好消息”,说回兵从西北开到了京城,来保卫皇上来了。不少人“证实”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看见了回兵进了天坛——而那正是英军占领天坛的情形。英军中有不少印度雇佣兵,这些印度兵头上和中国的回兵一样,缠着一块白布——慈禧的幻觉和街上百姓的小道传闻惊人地相似。
刚毅说:“不是勤王的回兵,是鬼子!”
载漪主张按照咸丰年间的做法,让太后带着皇上和皇储躲到热河去。
慈禧没有表态,只是命令载漪、荣禄和庆亲王等大臣都到前线上去。慈禧的意思是,别以为有了守城大臣,你们就可以不管了!
散朝的时候,大臣们听见了慈禧的一声叹息。
三个帝国的重臣都没有按照慈禧的旨意上前线,但是这个时候跑回家恐怕也不合适,于是一起来到煤渣胡同的神机营指挥部。此时正是朝阳门陷落在即,从南面进来的英军和美军已经到达使馆。东面的枪炮声紧一阵慢一阵。三个人干坐着没什么可说的话,更没有可干的事。庆亲王焦急地来回踱步,载漪脸色由于恐惧而苍白,荣禄却吩咐下人上街去买西瓜。西瓜真的买回来了,切开来黑籽红瓤,荣禄一个人大吃特吃。
就这样沉默了近两个小时,庆亲王终于开了口,试探着说,要不先挂白旗,停住了炮再说。载漪和荣禄还是没吭声。
没吭声就是同意了。
庆亲王的命令传了出去。
帝国都城的所有城墙上都出现了表示投降的白旗。
但是,该日本人倒霉。东直门上的守军在挂出白旗后突然后悔了,扯下白旗继续开枪开炮,让准备接受投降的日军死伤不少。
但此为最后一战。
三个重臣一直坐到天黑的时候,传来的报告是:京城所有的城门全部失守。
三个人立即站起来,出了门。庆亲王和载漪往西跑,荣禄往北跑。
大清帝国政府的指挥部就这样散伙了。
在联军已经进城,帝国防守城墙的部队基本上放弃了抵抗,董福祥带领残部已经逃出彰义门往西而去。这时候,皇宫里的慈禧正在做着一件千古流传的事情:把光绪皇帝心爱的一个女人珍妃弄死了。
关于这件事情的大多数记载和描述都为:15日早晨,慈禧匆忙逃亡的前一刻,仿佛是突然想起来了,皇宫里还存在着这么一个被她关押的人。但是,根据当时跟随慈禧逃亡的一个贴身宫女的回忆,这个故事发生在14日下午,也就是说,慈禧并不是在匆忙中顺便做了这件事的,而是把它当做如同催促军机大臣上前线一样重要的事情来处理的:
我记得,头一天,那是七月二十日(西历8月14日)下午,睡醒午觉的时候——我相信记得很清楚,老太后在屋子里睡午觉,宫里静悄悄的,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出逃的迹象。这天正巧是我当差。突然老太后坐了起来,撩开帐子。平常撩帐子的事是侍女干的,今天很意外,吓了我一跳。我赶紧拍暗号,招呼其他的人。老太后匆匆洗完脸,烟也没吸,一杯奉上的水镇菠萝也没吃,一声没吩咐,径自走出了乐寿堂(是宫里的乐寿堂,在外东路,是老太后当时居住的地方,不是颐和园的乐寿堂),就往北走。我匆忙跟着,心里有点发毛,急忙暗地里通知小娟子。小娟子也跑来了,我们跟随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间,老太后说:“你们不用侍候。”这是老太后午睡醒来的第一句话。我们眼看着老太后自己往北走,快下台阶的时候,见又一个太监请跪安,和老太后说话。这个太监也没陪着老太后走,他背向着我们,瞧老太后单身进了颐和轩。农历七月的天气,午后闷热闷热的。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老太后由颐和轩出来了,铁青着脸皮,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来的。其实,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