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河神等神也大加封赐。
(四)仿照朝廷官吏的品秩,设立道官道职。据《宋史·徽宗本纪》载,重和元年(1118)十月,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等,相当于朝廷的待制、修撰、直阁等官吏。其中职位最高者为〃金门羽客〃,身带金牌,出入禁闼。
(五)徽宗多次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当时如刘混康、魏汉津、徐神翁、王仔昔、王老志、张虚白、王文卿、张继先、王允诚等均受到徽宗的亲切召问与封赐,其中尤以林灵素权势最为显赫,以至〃出入呵引,至与诸王争道〃,他与王允诚被称为〃道家两府〃。NK为提高道士的社会地位,除了给道士以各种封赐之外,大观元年(1107)二月,徽宗还下诏规定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
政和三年十月,下诏规定凡冬祀大礼及朝景灵宫,并以道士百人执威仪为前导。政和七年正月,令天下道士免阶墀迎接衙府,与郡官监司相见,依长老法。宣和元年三月,又诏令天下知道观道士与监司、郡县官以客礼相见。徽宗本人在接见道士时,也常以客礼相待。当时一些道教首领的实际地位已超出一般大臣之上。许多道士不仅授有道官道职,均享有傣禄,而且每一斋施,动辄数十万,每一观给田亦不下数百千顷。
(六)提倡学习道经,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政和七年八月,徽宗根据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建议,将《亢桑子》《文子》列入国子学,与《庄子》《列子》并行。又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重和元年因知兖州王纯奏请,令学者治《御注道德经》,间于其中出题。同时又下诏规定:〃自今学道之士,许入州县学教养,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经,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NL凡初入学者称为道徒,以后每年进行考试,根据其考试的成绩分别授以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等名号,按五品到九品拨放。又依儒学贡士法,学道之士可通过考试升为贡士,到京入辟雍(北宋末年太学之预备学校,或称〃外学〃)学习,然后每三年参加〃大比〃,殿试合格者即为有道之士,可授以道官道职。为了普及道经的学习,又令道录院选择道经数十部,镂板颁之州郡。同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后又规定〃诸州添置道学博士,择本州官兼充。〃OC通过以上措施,促使道、儒合一。到宣和二年正月,遂下令〃罢道学,以儒、道合而为一,不必别置道学也。〃OD
(七)编修道教历史。据《宋史·徽宗本纪》载:重和元年九月,〃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
其体制仿照《史记》《汉书》分为纪、志、传三部分。据《混元圣纪》卷九记载:〃道纪断自天地始分,以三清为首,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以世次先后列于纪。以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符箓、仪范、禁律、修炼、丹石、灵文、宝书等为十二志。男真自风后、力牧而下,女真自九灵元君而下,及臣庶之得道者,各以世次先后为传。〃又谓《道史》起自龙汉(道教年号),止于五代,宋代部分则称为《道典》。这当是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全面叙述道教历史的巨著。今已失传。
(八)访求道经和编修《道藏》。崇宁(1102~1106)中,徽宗即诏令天下搜访道教遗书,令道士校定,至崇、观间,大藏已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政和三年十二月,又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编修《万寿道藏》,总五千四百八十一卷,镂板完毕,即进板于东京。将全藏刊板刷印,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北宋统治者的崇道,原为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但正当崇道之事方兴未艾之际,金人已经兵临城下。徽宗这位自称天神下凡的教主道君皇帝连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以及全家妇孺,被金人〃悉虏以去〃,成为金人阶下囚。但他犹常身穿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保持道士装束,表明他的崇道思想始终未变。
综上表明,隋唐至北宋,道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大力扶持,道教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道教史上的兴盛时期。南北道派在互相交融的基础上,茅山宗一直处于主流的地位。楼观道在隋唐之际也有较大的发展,而其教义方术亦颇受茅山宗的影响。这一时期,道教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尤其突出。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如唐之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彭晓、谭峭、闾丘方远,北宋时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贾善翔等,都是道教史上或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大多出自茅山宗。他们或著书立论以阐述自己的学说,或通过整理注释道经以发挥自己的思想,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道教的教理、历史、修持方法和医学、药物学、养生学以及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其中许多著作不仅对当时道教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且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道教的〃重玄〃之学,经过隋唐诸多道教学者的阐发,建立了一套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形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对于推进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隋唐时代,道教的外丹术特别兴盛,著名的炼丹术士和创作的外丹经诀特别多,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特别大,故被称为道教外丹术的〃黄金时期〃。但在晚唐、五代以后,以钟吕为代表的内丹思想有了较大发展,为南宋金元金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注:
①④⑦MDMFNE《道藏》第11册1页,第6册862页,第17册855页,第9册346页,第11册7页,第32册1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⑧⑩⑿⒁⒃⒅ME《旧唐书》第16册5089页、5089页,第1册17页,第3册918页,第1册112页,136、137页,214页,第2册606页,中华书局1976年
③ML《册府元龟》第10册9768页,第1册609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⑤MI《隋书》第1册94页,第6册1837页,中华书局,1973年
⑥NC《资治通鉴》第12册5650页,第19册9137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⑨《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⑾《唐大诏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⒀《全唐文·改元宏道大赦诏》
⒂《唐会要·僧道主位》
⒄⒇《唐大诏令集·玄元皇帝临降制》
⒆《唐会要·杂记》
MG《唐六典》卷三
MH《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
MJ《欧阳文忠公全集》卷五十九:《本论》
MK《二十五史》第6册50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
ND《新五代史》第3册792页,中华书局,1974年
NFNINLOCOD《续资治通鉴》第2册677页,678页,第5册2401页,2403页,2417页,中华书局,1957年
NGNHNJNK《宋史》第1册172页,第8册2541~2542页,第39册13528页,13529页,中华书局,1977年
南宋金元道教
南宋以后至明代中叶,道教在封建王朝扶持下仍然继续发展。但由于出现了南宋偏安,形成与金、元南北对峙的局面,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互争领导权,从而形成了与上一阶段显著不同的特点,这是道教史上又一个转折时期。
南宋偏安时期的道教
南宋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和北宋基本一致。由于这时国力羸弱,递受金人和蒙古人的侵袭,为求消灾免难,保国延祚,更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估。故高宗赵构仓皇南渡后,即积极营建宫观,延揽羽流,并常去宫观参拜。他在战败之余,惊魂未定,即在钱塘修建了显庆观以处羽流。绍兴十七年(1147)又再度重修,并派专人主管教门公事,复赐缗钱,为之置田产以增斋供之费。建炎元年(1127)五月,在他即位之日,即效法宋真宗下令于江宁府建景灵宫〃以奉圣祖及圣祖母〃;及定都临安(今杭州)之后,又于十三年二月,在都城修建景灵宫用以奉安累朝神御。次年在杭州西湖修建延祥观以奉四朝真君。绍兴十六年,高宗下令在全国各地广建报恩光孝观,以奉佑陵神御。十七年十月,诏建太一宫于行在。
次年,又增建了明离殿。住宫道士每岁给粮五百斛,其后又诏市嘉兴田三十顷,以为道粮。二十五年,高宗奉皇太后之命,调动军队修复临安洞霄宫,建昊天殿、钟楼、经阁;修建三茅观,并派道士蔡大象专门管理观事。高宗还常亲自召见道流,或赐钱物,或赠封号,或授官爵,或书写道经以赐。
他还任命许多大臣为宫观使或宫观提举。这一作法又为南宋诸帝所承袭。孝宗赵眘还以自己的模样作为塑造道教神像的〃样板〃。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志》甲集卷二记载:〃佑圣观,孝宗旧邸也……淳熙三年(1176)建,以奉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十二月落成。或曰真武像,蓋肖上御容也。〃据《宋史·孝宗本纪》载:自佑圣观落成以后,孝宗几乎每年都要前往参拜一次。光宗赵惇在位时间很短,他登极之后,即急忙兴建玉清昭应宫,规模务求宏大,工艺务求精致。宁宗赵扩对道士张道清、包道成、张成果、王景温、张可大等均甚宠爱,他还亲自为显庆观题额,继孝宗之后进一步掀起对真武的崇拜。嘉定二年(1209),颁布《诰词》以宣扬其神威,并特封为〃北极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福德真君〃。
在理宗赵昀当政时,蒙古已统一了北方,并向南方步步逼近,南宋王朝处于〃疆土日蹙〃、〃国势阽危〃之中,为了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他在崇尚理学的同时,仿效其前代君主加强崇道措施。其办法也不外乎为一些神仙人物和道派祖师以及死去的重要道士赐赠封号,对于当时健在的一些道派首领,除赐赠封号外,还委以官职,以示崇敬。如嘉熙三年(1239)召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命其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对茅山道士易如刚特赐〃妙宝先生〃等等,并不顾民穷财匮,继续兴建和扩建宫观。
理宗对道书《太上感应篇》特别感兴趣。绍定六年(1233),在他的授意下,由太乙宫道士胡莹微负责刊印,理宗亲自书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列于卷首,并由名儒真德秀代作序和跋,宰相郑清之作赞文,广为传播。后来道教劝善书的兴起,当与此直接有关。
度宗赵禥即位之后,赵宋王朝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而度宗仍在宫中设内道场,为僧道大发度牒。咸淳六年(1270)八月,蒙古军攻围襄樊甚急,宰臣贾似道仍〃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作半閒堂,延羽流塑己像其中,取宫人叶氏及倡尼有美色者为妾,日肆淫乐〃。①而道士安世通、徐通明、饶松等,则在此危亡关头挺身而出,以捍卫赵宋王朝为己任,置生死于度外,为之奔走呼号,最后甚至不惜以身殉国。他们斥责当时那些屈膝求荣的〃士大夫皆酒缸饭囊,不明大义〃。②他们的忠义行为自然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反映了道教上层化以后与封建统治者的血肉联系。
南宋道教除旧有的龙虎天师、茅山上清、阁皂灵宝等三山符箓之外,其时自称独得异传而别立宗派者甚多,主要有从天师道衍化而来的神霄派,由上清派衍化而来在民间影响较大的清微派,由天师道衍化而来的天心正法派,从灵宝分化而来的东华派和净明派。此外,还有白玉蟾所创的所谓金丹南宗者。入元以后,分别与金真道和正一派相合并。
金代道派的纷起
金人属女真族,本来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以渔猎为生,同时也从事农业。公元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即皇帝位,正式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国号大金。紧接着,金太宗完颜晟于天会三年(1125)灭辽,天会五年灭北宋。随着其统治地区的扩大,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不能不发生尖锐的社会矛盾,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汉族人民反奴隶制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面对这种形势,金统治者一面进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一面大力倡导女真族学习汉文化,通用汉语言,允许女真族与汉族通婚,使女真族与汉族在共同的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融合。他们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兴办学校,以科举取士,把大批汉族士人吸收到他们的统治集团中去,担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