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不满他说:“你们方面军有6 个集团军,难道这还不够吗?”
  朱可夫解释说,西方方面军的防御正面大大加长了,加上弯曲部,目前长达600 公里。在它的防御纵深内,特别是防御的中央,预备队很少。
  斯大林固执地决定:“关于反突击问题,就这样定了。今晚就把计划报上来。”
  朱可夫企图说服斯大林,让斯大林相信这次反突击是不明智的。可是,电话线断了——斯大林已把电话挂上了。
  这次谈话使朱可夫很沮丧,这并不因为斯大林没有考虑他的意见,而是因为“将士们曾宣誓要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保卫的莫斯科,而我们却奉命把我们的预备队投入到一次极其没有把握取胜的反突击中去。而且,我们要是把预备队全部消耗掉,我们就无法增援防御上的薄弱地段了”。
  大约15 分钟后,西方方面军政治委员布尔加宁走进了朱可夫的办公室,说:“唔,这次我受到了严厉斥责,斯大林对我说:‘你同朱可夫骄做了,但我们将设法管束你们!’他坚持要我来找你,立即组织反突击。”
  朱可夫对布尔加宁说:“嗯,有什么办法,就这样啦!请坐,让我们把索科洛夫斯基叫来,并先通知一下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和哈尔金。”
  两小时以后,朱可夫按照斯大林的意图下达命令:第十六和第四十九集团军实施反突击。
  反突击实施了,但是,德军几乎在同时发动了对莫斯科的大规模攻势。他们向莫斯科西北的加里宁方面军的第三十集团军的左翼发动了突击,同时向西方方面军的第十六集团军的右翼和中部发动突击。
  对于苏军来说,局势是危急的。骑兵军军长别洛夫说,第四十九集团军兵员不足,无法实施决定性的进攻行动。它的右翼有3 个师,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师,其中两个师已荣获近卫师的光荣称号,在最近的战斗中遭受了沉重损失。例如,第五师近卫步兵第七六五团只剩下132 名战士,而步兵第六十师只有5000 名战士。
  苏军在反突击中遭到重大伤亡,朱可夫不得不下令停止反击。
  11 月16 日晨,德军突破了苏军第三十集团军的防御,开始向克林发动进攻。德军还向伊斯特拉发动进攻,使用了近400 辆坦克,而苏联在这一地区只有100 多辆坦克。
  在不少地方,德军的攻势都取得了很大进展。11 月22 日,德军几个师攻进了克林,并进抵莫斯科西面的伊斯特拉。德国人说,他们“能够通过一架高倍双筒望远镜望见莫斯科”。
  在气温极低、风雪交加的严寒时刻,苏德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在希特勒和他的大部分将领看来,莫斯科似乎已在股掌之中了。
  希特勒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莫斯科。德军在遭受到重大伤亡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们在莫斯科北、南、西三面,已到达距离目标30~50公里的地方。在希特勒看来,到莫斯科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经前进了800 公里,现在,他们只要再走30~50 公里就行了。他对约德尔说:“我们最后再用点力,就要胜利啦。”
  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发动了最后攻击。博克对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说:他相信莫斯科指日可下,“一切都不成为问题”。
  11 月27 日,一支德军占领了离莫斯科仅24 公里的伊斯特拉。当天夜间,一支德军在雅赫罗马地区渡过了莫斯科一伏尔加运河。莫斯科已处在德军大炮射程之内。
  莫斯科真的要陷落吗?在这干秋危难、千钧一发之际,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你提出这个问题,作为共产党员希望你诚实地回答我。”
  朱可夫经过深思后坚定地回答道:“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还需增加2 个集团军和200 辆坦克。”
  斯大林满意他说:“你有这样的信心很好,要英勇顽强!你打电话给沙波什尼科夫,商量一下把你所要的2 个预备队集团军集中到哪里。它们将于11 月底准备好,但是坦克我们还没有。”
  斯大林还指示朱可夫,采取紧急措施,用快速反突击战术,迅速地把德军打到运河西岸。
  到11 月底和12 月初,苏联第一集团军和重新组建的第二十集团军,在第十六和第三十集团军的密切配合下,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了一系列反击。
  德军在猛烈突击,苏军在顽强地反突击,莫斯科城下大搏杀,莫斯科城下龙争虎斗!
  德军知道:“莫斯科近在眼前。只要攻下莫斯科,就意味着胜利!”
  苏军也知道:“苏联虽大,但已没有地方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德军投入了强大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正北,霍普纳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和霍特的第三坦克集团军向南推进,在莫斯科正南的古德里安的坦克第二集团军从土拉北上,克卢格的庞大第四集团军因居于中央,从西向东推进,希特勒本人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这最后一击上。
  12 月2 日,德军第二五人步兵师的一个侦察营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已经在望,但第二天就被增援的苏军所击退。这是德国军队到达莫斯科最近的地方,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宫。
  大多的德国士兵已海到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步。越来越多的苏联军队源源不断地在他们面前出现,可怕的无休无止的寒冷超过了德军所能支持的限度。德军锐气丧失殆尽,不得不陷于停顿。不少德国士兵,他们不是被打死,就是被冻伤,扑倒在冰天雪地之中,他们歇斯底里地呜咽着:“我们再也挨不下去了,我们实在挨不下去了!”
  在12 月1 日晚上,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找电话给哈尔德,说他的部队力量大为削弱,他再也不能用他们来“作战”了。哈尔德给搏克打气说:“应该不惜使出最后一把劲,打倒敌人。如果办不到,我们再另作决定。”第二天,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敌军的抵抗已达到了极点。”12 月3 日,博克又打电话给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上记下了博克所谈情况:“第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又撤下来了,因为侧翼跟不上去。。我军快要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博克第一次谈到要转攻为守时,哈尔德提醒他说:“最好的防守是坚持进攻。”
  哈尔德说来容易,博克做来难。因为德军碰上的是顽强的苏军和严寒的天气。
  12 月4 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队南面攻占莫斯科的企图已被制止,古德里安报告说,气温已下降到了零下31 度。12 月5 日,气温又下降到了零下36 度。古德里安悲哀他说,他的坦克“差不多动弹不得了”。
  12 月5 日,是德国将领黑暗、悲惨的一天。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面对不利的形势,告诉哈尔德准备辞职。古德里安伤心地写道:“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必须作出这样一种决定,没有比这再困难的事了,。。我们对莫斯科的进攻已经失败。我们英勇的部队的一切牺牲和煎熬都已归于徒劳,我们遭到了可悲的失败。”
  克卢格的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也悲哀地认识到:“我们想在1941 年打败苏联的希望,已在最后一分钟化成泡影了。”      
 
                 
 
 
 
七决定性的反攻
 
 
  希特勒发动了“台风”攻势遭到失败后,斯大林不失时机地决定举行大反攻,目的在于解除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
  12 月6 日凌晨,莫斯科大反攻开始了。苏军首先对德军阵地进行猛烈空袭,然后是火炮齐鸣达半小时之久。接着,朱可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的7 个军团和2 个骑兵军,共计100 个师100 多万人对德军全线出击,与此同时,加里宁方面军也发动了反攻。苏军反攻队伍有新组建的预备队,也有久经沙场的部队,他们装备良好,能适应在严寒冰雪中作战。苏军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空军组成强大反攻兵力,这是希特勒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苏军的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使德国军队和第三帝国遭到永远不能完全恢复过来的损失。
  苏军的反攻是及时的,也是决定性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说:“1941年12 月6 日,在前几次战斗中已使敌人精疲力尽的方面军部队,肿敌两翼之突击集团发动了决定性反攻。经过这次攻势,这两个突击集团均被击败,丢下武器装备仓皇退却,遭到巨大的损失。”
  1941 年12 月6 日,是希特勒第三帝国短暂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最致命的转折点之一。希特勒的力量已经到了顶峰,从此以后要走下坡路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也认识到“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加里宁方面军的攻势起初是成功的,但由于冬季道路无法通行和兵力不占绝对优势而受阻。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进展比较顺利,向德军施加了强大压力,大有分隔并合围从克林到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的德军集团之势。
  苏军对克林的进攻,迫使德军指挥部从临近地区调兵增援,但他们这样做,反而有利于苏军对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红波亚纳和伊斯特拉的进攻。到13 日,德军在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的抵抗被粉碎,丢下大炮和车辆向后退却。沿着积雪覆盖的道路向西退却的德国部队,遭到苏军战斗机的轰炸,损失也很惨重。
  在这次反攻中,朱可夫发现有时不得不到各集团军司令部去协调他们的行动,进行指导以发布特别的指令。
  在反攻开始后一星期,朱可夫发布了如下命令:“追击敌人必须迅速,以防敌人脱离战斗。先遣部队去夺占公路和隘路,并打乱敌军的行动队形和战斗队形。。。我严禁对顽固的抵抗中心实施正面进攻。先头梯队应毫不停顿地绕过他们,把他们留给后续梯队去歼灭。”
  朱可夫是在他的一些突击部队陷入代价高昂、劳师费时的正面进攻受阻而发出上述命令的。许多苏军指挥员缺乏进攻作战经验,使得情况复杂化。有的指挥员担心被合围,对于把部队投入战线上的缺日,有些犹豫不决,大规模装甲兵团不足,严重防碍了朱可夫突破计划的完成。由于缺少坦克,朱可夫只得向德军后方派出滑雪部队、骑兵和空降兵,以阻止德军逃跑,到12月16 日,苏军已把德军赶出了加里’产、克林和叶列茨。
  12 月16 日,古德里安接到了希特勒的电话,禁止他继续后啸,并答应派来补充部队。奉命午夜去向元首汇报的哈尔德,在日记中记载了希特勒的一番讲话:“请安静!全面退却问题,毫无考虑的余地。敌人仅仅在几个地方取得了突破。关于修筑后方阵地的主张,完全是胡说八道,前线唯一的困难是,敌军士兵在人数上超过了我们。它的炮兵一点也不比我们多。它的士兵同我们的士兵相比差得远。”
  由于苏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作战,到1942 年初,苏军击溃了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突击兵团,摧毁德军坦克近千辆,德军伤亡人数到20 万之多。
  斯大林说:“德军由于在莫斯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而且他们过冬的准备很差,现在正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
  根据斯大林的决定,1942 年1 月8 日,苏军动用了110 万之众、7652门大炮、774 辆坦克、1000 架飞机,向德国及其仆从军发动了全线进攻,又一次给德军全面性打击。
  在12 月6 日至1942 年1 月中旬的一个多月中,遭到打击的德军防线被苏军不断突破,正如130 年前拿破仑的大军一样,要被瓦解消灭在俄国的冰天雪地中。
  德军损失渗重。苏军力量虽受了些损伤,但是并没被摧毁。莫斯科没有被占领,列宁格勒也依然在苏军手中,高加索的油田也没有失陷,苏联通往美、英,通往南北两面的生命线,仍然畅通无阻。希特勒的部队两年多来不断取得的军事胜利,现在第一次在一个优势对手面前大步后撤。
  希特勒虽然下达了一系列死命令,禁止后撤。但是无济于事。于是,希特勒向他的高级将领开刀了。
  陆军元帅、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在12 月中遭到沉重打击后,胃病加重,于12 月18 日被逐出莫斯科,而且永远不能推进到那里了。
  首先采用大规模装甲战而革新了现代战争的坦克战专家古德里安将军,也在圣诞节被解除职务,因为他未得到上级批准擅自下了撤退命令。
  显赫一时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司令霍普纳,也以同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