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但是,现在却成为目的本身了。当德国部队已到达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南北两面的伏尔加河西岸,切断伏尔加河的交通时,这个目的实际上已基本达到了。但对希特勒来说,能否占领斯大林格勒已成为一个关系到个人威信的问题。有一次,德军新任总参谋长蔡茨勒鼓足勇气向希特勒提出一个建议:由于沿顿河一带漫长的北翼战线情况危险,应将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撤迟到顿河河曲一带。希特勒听后勃然大怒,厉声说道:“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在哪里!”
  10 月25 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他至迟于11 月10 日占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听到这项保证兴奋极了,第二天便下达命令:第六集团军和正在斯大林格勒南面作战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应准备于斯大林格勒攻陷之后,立即沿伏尔加河向南北两面继续挺进。
  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顿河侧翼战线所受到的威胁。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大事日记的记载表明,这种威胁曾引起过希特勒的严重不安。但是问题在于,他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威胁的严重性,结果是没有千方百计设法去应付这种威胁。希特勒深信局势已在他掌握之中,于是,在10 月的最后一天,他和最高统帅部人员及陆军参谋总部撤出了在乌克兰文尼察的大本营。回到拉斯敦堡的“狼穴”。他确实相信,如果苏联果真会发动什么冬季攻势的话,也只能在中路和北路战线发动。那佯他在东普鲁土的大本营可以更好地指挥作战。
  事实表明,形势不容德国人乐观。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市区中撕杀了近两个月,德军几乎控制了斯大林格勒的南半部,但苏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德国宣传部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场曾大肆渲染的德国军队攻势现在看来却陷于停顿了。他们向焦虑不安的德国老百姓说:“苏联人把一批又一批的后备部队投入了斯大林格勒废墟中,因而正在消耗他们最后剩下的兵力。”
  11 月上旬,保卢斯发动了最后一次强大攻势,妄图消灭斯大林格勒城内各个防御点,一举占领斯大林格勒。在苏军的英勇反击下,粉碎了保卢斯的企图。
  英勇的苏军战士,他们决心与斯大林格勒共存亡,他们表示:“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战斗到最后一次心脏的跳动,一息尚存,我们就要保卫斯大林格勒,决不让敌人进抵伏尔加河!”对于苏联人的英勇顽强,一位德国战地军官这样写道:“苏联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身陷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和德军不得不在胜利眼看就要到手的情况下无休无止地打下去,因而十分沮丧,有些德军士兵曾经历过莫斯科城下那个可怕的冬天,在他们的心里,这种沮丧的心情逐渐形成为一种不祥的预感。夜幕明显地一天比一天降临得早,而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寒冷。许多德军对此明显地感到惶惑不安、心神不定,他们似乎感到了未日的到来。      
 
                 
 
 
 
六天王星计划
 
 
  自1942年9月起,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斯大林多次把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召回到莫斯科,讨论对德军实施反攻问题。这个反攻计划的代号是“天王星”计划,也叫做“乌兰”计划。
  这个反攻计划先后经过两个多月才制定出来,其战略意图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北和斯大林格勒南部,向位于斯大林格勒以西的卡拉奇这个共同的方向,对已陷入夺城持久战中的德军集团的两翼实施猛烈的向心反突击,尔后合围并消灭其主力——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
  为了实现“天王星”计划,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组建了强大的预备队并对方面军进行了调整:新组建西南方面军,由瓦杜丁任司令;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为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任司令;把东南方面军改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任司令。
  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把准备和实施“天王星”计划看做是1942年年底前最主要的一次军事行动。为了这次反攻计划的顺利实施,给德军以毁灭性打击,计划投入大本营所掌握的主力预备队和主要兵器。斯大林还给整个战役的准备工作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保密制度,严格要求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不得将战役的内容透露给任何人,甚至包括国防委员会委员和各方面军司令。斯大林说:“如果有人需要知道有关战役的准备工作的话,这将由我本人去传达。”
  在“天王星”反攻计划中,斯大林对苏联航空兵寄予厚望,对苏联空军与陆军的协同作战给予高度重视。
  1942年11月12日,斯大林发电指示朱可夫:
  如果在叶廖缅科和瓦杜丁处,战役的航空兵准备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战役就会以失败告终。与德寇作战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夺取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战役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我航空兵应完成3项任务。
  第一,我航空乓集中在我突击部队进攻的地域内行动,压制德寇航空兵并可靠地掩护我方部队。
  第二,不断轰炸进攻部队当面的德军,为我进攻部队开辟道路。
  第三,以不断轰炸和强击的方法,追击退却的敌军,彻底打乱敌军并使其不能在最近的防御地区巩固下来。
  1942年11月中旬,德国及其仆从国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拥有100万兵力,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3个方面军的兵力已远远超过德军,达150万以上,在兵器上。苏军也占有优势,大炮已为1∶5∶1,坦克为2∶2∶1,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苏联的3个方面军配有崭新的T—34坦克和最先进的1250台“喀秋莎”火箭炮。
  就在此时,希特勒还在做拿下斯大林格勒的美梦,他仍命令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继续前进,然而,对希特勒最致命的打击即将开始了。      
 
                 
 
 
 
七改变历史的转折
 
 
  1942 年11 月19 日7 时30 分,苏联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万炮齐鸣,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向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发动了强大的反攻。11 月20 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开始了反攻。
  在苏军突然的空前规模的沉重打击下,德军惊慌失措,开始瓦解。几个小时后,消息传到伯希特斯加登,这时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主要将领们正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别墅。希特勒在此前已预料到苏军可能发动的进攻,但并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非得他亲自处理不可。因此,他和他的高级将领们仍在上萨尔斯堡享受山间的清新空气。
  留在拉斯敦堡的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打来紧急电话,突然打断了希特勒的宁静生活。
  蔡茨勒告诉希特勒:“进攻开始的最初几小时中,占压倒优势的一支苏联装甲部队,在斯大林格勒西北的顿河沿岸,全面突破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的阵线。在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另一支强大的苏联部队正在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坦克第四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眼看就要突破他们的阵线了。”蔡茨勒进一步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面集中了13 个集团军,几千辆坦克:苏联人显然正以大量兵力从南北两面夹击,企图切断斯大林格勒德军的退路,逼迫德国第六集团军不是仓惶向西退却,就是束手就擒,”
  因此,蔡茨勒向希特勒建议:同意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洛勒撤至顿河沿岸一线。希特勒却大发脾气他说:“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后撤!”希特勒的这一决定,很快就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11 月22 日,希特勒回到了大本营,这天已是苏军发动进攻的第4 天,前方传来的消息很坏: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迅速瓦解,德军遭受沉重打击,苏联南北两军会师卡拉奇,对斯大林格勒形成了合围之势。
  11 月23 日,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发来一份无线电报,证实了他所率领的22 个师30 万人已被包围。希特勒当即回电,指示保卢斯把司令部迁入城内,布置防守,等待援军,部队解围前的给养由空运解决。
  11 月25 日,希待勒把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回,委派他担任新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他的任务是以斯大林格勒西南向前推进,为第六集团军解围。
  曼施泰因认为,第六集团军要想获得生机,必须进行突围。但希特勒反对这样做,他认为第六集团军应坚守斯大林格勒。
  12 月12 日,曼施泰因按照希特勒命令,发动了“冬风计划”攻势。德军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出发,沿铁路线北上,他们不顾重大伤亡,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冲击。12 月16 日,德军渡过阿克塞河,并向梅什科瓦河进逼,在这里受到苏军的顽强阻击,双方发生了激战。
  12 月19 日,德军进低梅什科瓦河,离斯大林格勒只有40 公里。这时,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向西南突围,但是,被围困的德军已精疲力竭,需要数天的准备才能突围,而且因为缺少燃料,坦克行驶不了40 公里的路程,然而,苏军针对德军行动,采取了更力强有力的措施。12 月16 日,苏联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的另一支大军,以数百辆坦克为先导,在马蒙地区发动了强大攻势。这支苏军攻势迅猛,很快击溃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到12 月23日,他们已前进180 公里,直插托尔莫辛北面,威胁德军顿河集团军群的后方。与此同时,另一支从下切尔斯卡亚发动攻势,迫使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左翼后撤。在此情况下,曼施泰因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于12 月23 日命令北上的德军南撤,并将其第六坦克师调至顿河以西,以抵挡从北面袭来的苏军攻势,同时命令保卢斯停止突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乘此时机,于12 月24 日发动强大攻势,紧追退却之敌。12 月29 日占领了科捷利涅科夫斯基。这样一来,希特勒的解围计划彻底破灭。被围德军已成瓮中之鳖,覆灭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包围圈,初期长40 公里,宽20 公里。30 万被围之敌,每天需要500 吨物资,戈林答应每天运去500 吨,实际只能运去100 吨。于是军中弹药缺乏,出现饥荒,包围圈逐渐缩小,德军伤亡与日俱增,大批地减员。蔡茨勒对希特勒说:“士兵饥饿沮丧,对最高统帅部失去信心,伤员得不到适当照顾而奄奄一息,还有成千的人被冻死。”但希特勒仍坚持要第六集团军坚守斯大林格勒。
  为了围歼被围德军,1942 年底,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六十二、六十四、五十七集团军编入顿河方面军,由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以围歼德军第六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改称为南方方面军,其任务是向罗斯托夫方向展开攻势。
  1943 年1 月初,被围德军的处境十分狼狈,每人每天只分到一片面包,15 个人分食一公斤土豆,喝的只有雪水,骑兵的马匹也被分割精光。每人一天只领到30 发子弹,坦克因缺少燃料不能开动,大炮缺少炮弹。这支曾经猖狂一时,“战遍欧洲无敌手”的德军,现在却人人忍受着饥饿和严寒,蜷缩在冰冻的战壕里,等待着灭亡的命运。
  1943 年1 月8 日,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向保卢斯发出了通牒,其中说到:“你军已陷入绝境。你们饥寒交迫、疾病丛生。俄罗斯的寒冬还只刚刚开始。严霜、寒流、暴风雪还在后头。你的士兵缺少冬衣,卫生条件又差到极点,你们的处境已无希望,继续抵抗下去实在毫无意义”,“有鉴于此,并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兹建议你们接受下列投降条件。。”。
  保卢斯立即将通碟的全文以电报发给希特勒,希特勒命令保卢斯拒绝罗科索夫斯基的要求。
  1943 年1 月10 日,罗科索夫斯基一声令下,5000 门大炮对保卢斯集团的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最后阶段开始了。隆隆的炮声震撼了伏尔加河的草原,在炮兵的掩护下,苏军的坦克和步兵发起了迅猛的冲锋。德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但无济于事,6 天之中,德军的袋形阵地已缩小了一半,只剩下26 公里长,14 公里宽的一块地方。这时,苏军又一次要求德军投降,保卢斯又一次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拒绝了投降。
  1943 年1 月22 日,苏军对被围德军发动了全线进攻,德军溃不成军。1月24 日,保卢斯把德军所处的绝境告诉希特勒:“部队弹尽粮绝。。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伤员18000 人,无衣无食,也无药品绷带,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