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的名称继续出版。在《真理报》工作期间,斯大林又遭逮捕,并把他流放到北极圈以北的库莱卡村。这个流放地气候恶劣,自然条件险恶,冬季漫长、黑暗,气候严寒,暴风雪令人生畏,夏季极短,蚊虫满天飞。生活犹如原始人一样,要与大自然搏斗。孤独感和恐惧感天天袭来,有的流放者被逼得发疯,甚至自杀。而斯大林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还和列宁、党组织保持通信联系,写理论文章。终于在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了彼得格勒,不久,列宁也在长期流放以后回到了这个城市,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在4 月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列宁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此后,斯大林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准备武装起义之中。
  1917 年10 月25 日(公历11 月7 日),十月革命爆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胜利遭受到14 个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围攻。斯大林为保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艰苦卓绝地战斗在各指挥前线上,察里津保卫战的战斗中有他的身影,乌克兰战线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东方战线的胜利中有他的功绩,彼得格勒保卫战的丰碑中刻下了他的功勋。此后,斯大林又挥师东进,击溃了高尔察克的进犯,继而又去南方战线,消灭了邓尼金匪帮,接着又在西南战线取得胜利。
  在1918 年至1920 年内战期间,在反对白匪和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斯大林作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红军的统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国家开始过渡到和平经济建设的轨道。斯大林积极支持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在经济建设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
  为苏维埃政权奋斗不渝的列宁,曾在1918 年被刺受伤,但他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战斗、工作,以至积劳成疾,健康大不如前。从1921 年末起,列宁再也难以坚持正常的工作了。于是,领导全党日常工作的重担就落到了斯大林的肩上了。1922 年4 月3 日,党中央全体会议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斯大林为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那时起,斯大林就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直到逝世。
  1922 年12 月,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提议,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就是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由来。
  斯大林在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后,曾在对待反对派的问题上暴露出粗暴的严重缺点。这使列宁甚为担心,他曾写信给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信中忧心忡忡他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列宁曾经想到党的总书记易人问题,因此,他在信中又说:“斯大林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各方面同斯大林一样,只是有一点强过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少任性等等。”但是,列宁因病未能出席这次大会,这封信也就未能同全体代表见面,总书记未能易人,斯大林粗暴的缺点越来越严重,乃至后来发生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是,从当时情况看,论党龄,论功绩,论才干,斯大林都是佼佼者,由他担任党的总书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1924 年1 月21 日,列宁逝世,斯大林主持丧礼。自此以后斯大林入主克里姆林宫,权力在不断扩大,地位也日益巩固。到1929 年12 月21 日斯大林50 寿辰时,他在苏联党和国家的地位已经坚如磐石。斯大林巨幅画像挂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全国各个城镇的广场上到处是斯大林的全身塑像,建筑物的大厅里则摆放着斯大林的半身塑像,各种群众集会上喊着震耳欲聋的口号:“斯大林是当代的列宁!”各种党和国家的会议上则高呼:“斯大林万岁!”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和个人崇拜之情绪同时在增长着。
  1941 年6 月22 日,德国入侵苏联。6 月30 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斯大林担任主席。      
 
                 
 
 
 
二流浪儿发迹成为国家元首
 
 
  1889年4月20日晚6点半,在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交界的莱茵河畔的普勃诺小镇一家名叫波麦的小客栈里,有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个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阿洛伊斯·希特勒最初当补鞋匠,18岁时入海关署成为海关职员。他是一个好色之徒,一生中结过三次婚,其中第三次是与他23岁的外甥女结婚。这在西方国家看来,也是不合伦理的婚姻,何况婚后不满4个月就生下了头一个儿子。阿道夫·希特勒是这对舅舅与外甥女婚后的第三个孩子。
  希特勒的小学、中学成绩欠佳,而他的父亲则要求他努力读书,将来做个公务员,希特勒却立志要当艺术家,父子间在未来求职问题上爆发了一场“战争”。后来,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回忆过这场“战争”:
  我不想当公务员,不,决不。我父亲为了激励我热爱这个职业,对我讲了些他自己一生经历中的故事,但是这一切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有一天,我终于决定要做画家,做个艺术家。我的父亲听后吃了一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艺术家?不行!只要我还剩一口气,我决不答应!”我父亲决不改变他的“决不!”而我却加强了我的“决心!”
  希特勒从此为实现当艺术家的梦想作出了种种努力。1906年曾去维也纳参观游览,那里宏伟壮观的建筑物、歌剧院和美术馆令他目眩神迷。1907年秋天,他再次来到维也纳,报考了美术学院,然而他却以“考试成绩不良”,未被录取。继1903年1月父亲辞世后,1908年12月母亲又病逝,这对只有19岁的希特勒是个沉重打击。此后4年,即从1909年到1913年,是希特勒一生中最为贫困、最为悲惨的时期。希特勒宁愿干打扫积雪、拍打地毯和在车站扛行李等杂七杂八的零活糊口,也不愿找一个固定职业谋生。1909年圣延节前夕,他将自己的最后冬服典当一空后,终于失魂落魄地进入了麦德林的一个流浪汉收容所。希特勒后来也承认,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代,但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时代。他说:“在这个时期中,我形成了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牢固基础。”
  在这一时期,虽然希特勒没有参加政治运动,但是他却密切地注视着奥地利的3个政党和他们的活动,一个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一个是卡尔·卢埃格尔的基督教社会党,一个是格奥尔格·冯·舒纳勒的泛日尔曼民族党。他一点一滴地吮吸着各个政党同他头脑中引起共呜的思想观点,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各个政党能够使其获胜或致使其失败的种种策略和手段,以致在后来他写的《我的奋斗》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维也纳时期的烙印。1913 年春天,希特勒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维也纳,回到了他的祖国德国。
  1914年8月3日,希特勒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他的申请获准后,心情格外兴奋。他认为:“生平最伟大而最难忘的时期开始了。。对我来说,对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一样,现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时期开始了。”1914年10月21日,希特勒乘火车开赴前线作战,12月获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8月又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这后一种奖章很少授予一个下士,别人无比羡慕他,他也十分引以自豪,一直佩带着这枚奖章,到死为止。
  德国在战争中失败了,但被卷入这场战争的希特勒却受到了磨炼。他认为德国并没有在战场上被打败,而是背后中了国内“卖国贼”的暗箭,他咒骂犹太人,咒骂共产党人,咒骂德国劳苦大众。希特勒发疯了!他要“拯救”德国,他说:“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我决定投身政治。”从此,希特勒便投身于反共、反社会主义、反和平民主的罪恶活动中去,由一名激进分子逐渐成为战争狂人,给德国和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希特勒在慕尼黑参加了陆军司令部的探听情报工作,很快被提拔为团的教官,负责同“危险思想”作斗争。还在维也纳时,希特勒就在街头巷尾的辩论中显示了他的演说才能,这时的教官工作,又给了他锻炼演讲的好机会。经过这一阵子的演练,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为政治家的条件。
  1919 年9 月的一天,希特勒去施端纳克勃劳啤佰馆执行公务,不料,这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德国工人党正在这个啤酒店的一个房间里开会,希特勒是去搜集情报的,他觉得会议开得很沉闷,毫无生气,便想离开会场。正在这时,一位“教授”提出巴伐利亚脱离德意志帝国而与奥地利联合的建议,这引起希特勒的狂怒。他站起来慷慨陈辞,人们听得目瞪口呆。会议结束后,国家社会主义党奠基人、德国工人党前身独立工人委员会的创始人德莱克斯勒送给希特勒一本小册子《我的政治觉悟》。第二天,希特勒又收到一张明信片,邀请他出席德国工人党委员会会议。
  经过几天的思考,希特勒决定参加会议。他后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这样,希特勒便成了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7 名委员,充当了“政治鼓手”的角色。1920 年2 月24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的集会上,向2000 名与会者正式宣布了德国工人党的《二十五条纲领》。4月1 日,德国工人党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时,《二十五条纲领》成为该党的正式党纲。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Nationalsocialism 缩写字nazi 的音译。纳粹主义即国家社会主义亦即法西斯主义。它代表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反动官僚的利益,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自由民主。和反犹太人以及疯狂主张对外侵略扩张为宗旨,是个极反动、极残暴的政党。这些宗旨和主张在《二十五条纲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0 年3 月31 日,希特勒被革除了军职,从此,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纳粹党的工作。希特勒不仅提出了纳粹党的党纲,而且还精心设计了纳粹党的党旗和党徽:红地白圆心,中间嵌着黑色的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自鸣得意地解释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亚利安人的胜利斗争的使命。”12 月,纳粹党以6万马克买下了以便犹太人为宗旨的《慕尼黑观察家报》,不久将其更名为《民族观察家报》,由每周出版两次改为日报。希特勒利用这家报纸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为纳粹党夺取全国政权和发动罪恶的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1920 年,纳粹党员仅有64 人,而且势力也仅局限在慕尼黑。希特勒为了扩展纳粹党的势力,1921 年夏天来到柏林,欲同北德民族主义分子联系。纳粹党的其他委员们认为推翻希特勒的机会到来了,因为希特勒的独断专行使他们无法忍受。希特勒闻讯,立刻从柏林返回慕尼黑,以退党相威胁,迫使其他委员向他屈服。在7 月26 日和29 日两次特别会议上,希待勒强行修改党章,取消了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确立了“领袖原则”。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党魁,实行了独裁统治。同时,希特勒着手建立起武装力量,1921组织起“纠察队”,10 月将其改名为“冲锋队”,这是由一批旧军人组成的杀人不眨眼的反革命别动队。
  1923 年秋,德意志共和国和巴伐利亚邦之间的危机达到了顶点。希特勒同巴伐利亚的武装集团联合,准备向柏林进军。但是,他们的联合是同床异梦,各打各的算盘。巴伐利亚分离主义者是想借此恢复巴伐利亚旧日的特权地位;激进民族主义者企图在全国建立起民族主义独裁统治;希特勒则是欲利用巴伐利亚攫取全国政权。
  11 月8 日晚9 点,希特勒率领冲锋队冲进贝格勃芬凯勒啤酒馆,劫持正在主持开会的巴伐利亚三巨头:邦长官卡尔、驻巴伐利亚的国防军司令洛索夫将军、邦警察局长泽塞尔上校,以手枪相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