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略入门-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节 战略的原则  
  当选择行动方案时,是否有某些战略原则能作为思想的指导路线呢?传统的军事战略曾经拟定了这些原则;甚至于还有人相信它们是可以普遍适用和持久有效的原则。所以,与随着装备的演进而不断变化的战术相比,战略被认为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艺术。今天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战略是否永远不变。尽管如此,假若这些原则是能够发展演变的,则它们可以构成一个固定点,让战略思想环绕着它旋转,而只有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跟着演变的进程变化。  
  对于这个重要的主题要想作精密的分析,是非常困难的。我打算就这个问题的主要思想概念作迅速的审视,但是读者们不久会发现能得出的结论实在不多。  

 
理论  
  若干最负盛名的战略作家所提出的原则,有相当大的差异。我在下面对它们的综述太简短,以致在某些方面也许曲解了它们。但我的综述至少表明,这些原则可以归为3类。依照克劳塞维茨的想法,战略一共只有3条主要的原则:(1)集中兵力,(2)狠狠打击敌人的主要兵力并在主战场中求决战,(3)若可能,应采用先守后攻的战术。这些原则都与全面战略和作战战略有关,二者都是军事战略。它们主要应用于我在前面所举的第5种战略样式。与克劳塞维茨相对立,利德尔·哈特提出了6条积极的原则和两条消极的原则,实质上可以归并成为下述4条:(1)使用间接手段迫使敌人分散其实力,(2)选择意想不到的行动方案获得奇袭的效果,(3)打击敌人的弱点,(4)必要时通过次要战场上的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原则也象克劳塞维茨的一样,只与全面战略和作战战略有关,但一般应用于上述第3种战略样式。毛泽东制定了6条原则:(1)敌进我退,(2)敌退我追,(3)战略上以一当五,(4)战术上以五当一,(5)补给取之于敌,(6)军队和人民紧密团结。这些也还是只与全面的和作战的军事战略有关,但应用于上述4种战略样式。列宁和斯大林制定了3条主要原则:(1)在总体战争中,国家与军队必须在心理上团结成为一个整体,(2)后方非常重要,(3)心理行动应替军事行动铺路。这些原则与总体战略有关,那也就是说它们可以适用于许多战略样式。现代美国战略思想也产生了2条原则:(1)分级威慑,(2)灵活反应。这又是总体战略,但把重点放在威慑和对武装冲突的限制上,这些主要应用于上述第1种战略样式。回过头来看,马汉也曾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原则,即公海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麦金德却认为大陆战场是至高无上的。到了30年代,杜黑预言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以福煦为代表的法国传统战略学派也曾总结出两条高度抽象化的原则:(1)兵力的节约,(2)行动的自由。这些原则都是如此的抽象,所以可应用于一切的战略样式。  

 
主要概念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原则在性质上往往是对某些特殊情况的一般指导路线,而并非可以普遍应用的法则。这就解释了它们的多样性。只有福煦的那些东西还称得上真正的战略原则,但它们表述得太一般,以致初看起来很难从中引出具体的结论。不过我们将会发现,在战略问题的分析方面,它们提供的框架还是不坏的。  
  但是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其精确的意义。作为一个起点,值得温习一下本书对战略所下的定义:“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在这种意志的战斗中,两个大致相似的体系将彼此对抗;每一方都将尝试采取准备的动作,以求打中另一方的要害,其目的是想造成恐怖,使对方瘫痪和惊惶失措。所有这些目的都是心理上的,过去也早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任何战略中都有两个相互有差异而又同等重要的成分:(1)选择所应攻击的决定点(这取决于对方弱点之位置),(2)选择有助于达到决定点的准备动作。因为双方都会采取这同样的步骤,所以两方面的准备动作将发生冲突。哪一方能阻止对方的动作,至使自己的动作达到目标,哪一方就将获胜。这就是福煦所谓“保持行动自由”这一传统战略术语的意义。所以意志的战斗就变为争夺行动自由的斗争,每一方都企图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同时不让对方有行动自由。  
  如果我们远较敌人强大,则保持行动自由就容易;我们只须使用足够的力量来阻止敌方的动作,同时保留适当的资源,以供决定性打击之用。但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形,事实上是很少遇见的。所以一般说来,我们对于自己的资源必须作明智的分配:既要保护自己不受敌方准备动作的妨碍,实施自己的准备动作,又要能给予决定性的打击。资源的这种最佳分配,在传统的战略术语中叫作“兵力的节约”。  
  所以这种抽象的分析可以简化成下述的公式:“必须合理地节约兵力,才能获得行动自由,然后才能达到决定点”。但是在实用时,我们又必须研究使用何种方法,才能达到节约兵力和行动自由的目的。  
  这样就开辟了一个学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从来很少有人作过系统研究,也许就是这些问题具有一种神秘感的原因。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那些作为战略决定原材料的各种可能性。  

 
第四节 战略决定的成分  
  任何战略决定抓必须在下述3个“主要坐标”所形成的框架之内采取。这3个坐标就是:(1)时间,(2)空间,(3)所能动用的兵力之大小和精神素质。它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支配任何情况。不过还应加上一个更复杂的因素,那就是我所说的“动作”。左右连续情况的次序和相互关系的就是这个因素。  

 
(a)动作的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这个因素可以支配其他因素;它是冲突辩证法的直接产品,换句话说,是双方之间的抽象对抗。拿击剑术作比拟,很明显,有许多可能的行动方式和反应方式。在进攻方面共有8种态势:“攻击”,攻击可在“威胁”之前或之后实施,“奇袭”,“佯攻”,“欺诈”,“突击”,“消耗”,“追击”。在防御方面共有6种态势:“戒备”,“挡开”,“反击”,“摆脱”,“退却”,“脱离”。至于说到实际使用的力量,则有5种可能的决定形式:“集中”,“分散”,“节约”,“增加”,“减少”。  
  这样一共获得了19个单元,可根据时间和空间关系因素进行排列组合。弹动这些单元组成的键盘,就能奏出战略的组曲。  
  下列表1把所有这些行动都列举了出来,给予定义,说明其应用的条件,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可以看出,一切行动的最终目标都是行动自由,或者是想要获得和重新获得它,或者是想要敌人丧失它。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出,确保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是保持主动,这也正是动作中的一个基本因素。  
表1、以击剑术做比拟  
行动  定义  条件及评论  可能结果  
攻击  企图击中敌人的弱点  这个弱点必须是致命的,或接近致命的,必须有适当的资源可供利用  取得决定性胜利或取得主动  以获得行动自由为目的  
奇袭  攻击一个敌方未加防御的弱点  这个弱点必须是无防御的,而且是足够敏感的  使敌人的部署瓦解,精神崩溃,取得主动  同上  
佯攻  威胁一个选定的弱点,使敌人在挡开攻击时暴露真正的攻击目标  这个所威胁的弱点必须是防护不周的,而且对敌人有极大的重要性  迫使敌人防护受威胁的弱点,取得主动  同上  
欺诈  就狭义言:似乎威胁某一点,实际上攻击另一点  与上相同,不过威胁的目的不是引诱敌人挡开,而是造成一种不确定的气氛  为取得主动的准备措施  同上  
就广义言:似乎处于某种态势,实际并非如此  增强不确定的气氛以使敌人产生一个错误的安全感  同上  同上  
突击  不顾敌人反抗而直攻其弱点  资源必须适当,以保证足够兵力的需要。一旦获得主动,这又是一种扩大主动的方法  剥夺敌方的行动自由或其实力耗尽  同上  
消耗  迫使敌人消耗其精力和资源去防御弱点  与上相同,但消耗总是相互的。只有我方的资源较多,或者能使敌方比我方消耗得更快,才有价值。  目的是使敌人丧失其精力和资源,而丧失取得主动的可能性  同上  
追击  回到攻击敌方弱点的态势。  如果敌方摆脱战斗以求恢复其已经丧失的行动自由,就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保持主动  同上  
戒备  采取一种态势使一方能及时防御其各个弱点  以对可使用的兵力和时间的判断为根据  目的是保卫自己,以防敌人获得主动  同上  
摆脱  变换部署以引诱敌人去攻击我方以设防的弱点  要有适当的资源可供利用。摆脱的行动将会摆脱斗争的方向  目的是重获安全  同上  
挡开  防护一个正在被攻击的弱点  防护必须有效,且不应因此而暴露其他弱点  同上  同上  
反击  打击敌方的一个弱点以迫使敌人放弃其攻击  这个弱点对敌人必须是致命的,或至少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是重获主动  同上  
退却  移动正在受攻之点使其超出敌人攻击限度之外  必须迫使敌人做新的部署,必须避免暴露其他弱点  目的是重获安全  同上  
脱离  全面的撤退,包括放弃某些有限的目标  所放弃的目标必须是并非极其重要的。  同上  同上  
威胁  采取部署使之有可能攻击敌方弱点  必须有适当的资源。被威胁的弱点必须具有足够的重要性  目的是减少敌人的行动自由  同上  
 
  拿击剑术作比拟,初看起来,似乎与近代战略并无太多的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表2给出了由相应的决定产生的各种行动的实例,上栏的决定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下栏取自当前的威慑战略。对于总体战略,间接战略,甚至财政、外交和政治战略,也都可以制成这样的表。例如,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1944年的阿登攻势,在威慑战略方面与苏联的洲际导弹计划类似;1943年到1944年间,同盟国在地中海的海军行动,与战术核武器的发展类似。在传统战略中,安全的含义是兵力的合理分配,而在威慑战略中,其意义则是获得对敌人的某种技术优势。在传统战略中,行动自由是主动的产物。而在威慑战略中,却依赖潜力的优势(即安全)加上求生能力,再加上与逐步升级的可能性有关的不确定性(即威胁)。  
表2、战略类型之间的对比  
行动  第二次大战军事战略  威慑战略  
定义  例证  
攻击  1944年霸王作战  获得某种技术突破以使敌方的防御体系落后  美苏相继发展热核武装。1962年苏联在古巴的导弹计划  
奇袭  1944年德军的阿登攻势盟军在北非的登陆  获得某种远较预期效力巨大的技术突破  苏联的导弹、原子武器和热核武器  
佯攻  1940年德国在荷兰的攻击  引诱敌人在技术竞赛中朝向与我方不同的方向追赶  苏联在1955年发展轰炸机  
欺诈  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对于海峡地区的威胁行动  使敌人相信我方已取得某种技术突破,或隐瞒某种实际上已取得的技术进展  外层空间  
突击  诺曼底、圣罗、阿拉曼会战  在敌人作主要努力的某方面胜过他  1955年美国增加其飞机的速度和飞行高度  
消耗  凡尔登(1916年)斯大林格勒及俄国战争对德国的轰炸  强迫敌人在军备竞赛的某一重要领域中,作比我方远要巨大的耗费  整个技术竞赛  
追击  1940年德军的法兰西战争利比亚的拉锯战  扩张某种技术优势以求获得有限的政治利益  苏联保护埃及和古巴黎巴嫩的行动  
挡开  德国人1944年在诺曼底的作战  利用调整或技术进步使某种防御体系恢复其效力  远程预警线核潜艇与北极星导弹潜艇“盾牌”部队的增援  
反击  1944年德军的阿登攻势  用一种类似的比敌人先进的技术来压倒敌人的技术优势  美国人对苏联在古巴危机的导弹计划的反应  
退却  在诺曼底会战后德军向洛林的撤退      
脱离  1940年法国的休战  军备协定或避免摊牌的政治撤退  1962年苏联从古巴的撤退  
戒备  1940年大不列颠的防御  比敌人领先  技术与情报竞赛  
摆脱  1942年盟军在地中海的海军作战以孤立在利比亚的隆美尔为目的  获得一种技术突破以迫使敌人改变其态势。  战术核武器  
威胁  1944年以前盟军对法国所作的登陆威胁  一种可以引起逐步升级的措施。  法国的打击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