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不但在战役初期拿下的安定、北地、天水、陇西都全部丧失,就连右扶风等原本汉军辖地也全部被公孙述、隗嚣联军占据。
  在这场飞龙与野牛、巨象的较量中,刘秀这条飞龙被打折了利爪,伤及内脏,受了重伤。隗嚣这头野牛,也被开肠破肚,内伤严重,元气大损。公孙述这头巨象,则趁机将长鼻深入关中取食。总体而言,隗嚣与刘秀两败俱伤,都遭到了重创!公孙述则坐收渔利。相对而言,隗嚣一方受到的打击更重一些。最主要的是,大量的元老重臣背弃他而去,导致其残余集团内部人心不稳,逃亡现象日益普遍,其覆灭指日可待。然而,刘秀此刻却也无力进攻:他根本组织不起西征军,也无法筹集到足够多的物资、粮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隗嚣养伤了。
  公孙述在此战当众得利最大。在北线,他两次只派出了不足三万人马,就将一条腿成功地插进了关中,占据了右扶风。在南线,他多次将岑彭打败,虎视荆襄,南线局面日益危急。此战之后,刘秀面临的局面,变得异常艰难。
  第二次西征陇右战争就这样令人惋惜地失败了。对于刘秀来说,克定陇右、讨平巴蜀之梦,真不知何时才能够实现……
  (二十三)厚葬之谜
  建武八年(西元三十二年)冬,吴汉、岑彭、耿弇、盖延等人在遭到陇上大败之后,汉军一溃千里,全面撤退。关中西部诸城纷纷陷落,唯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抱病固守汧县,死战不退。祭遵孤守汧县,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扎在关中西北,犹如山洪爆发之时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一样,为不久之后举行的大反攻埋下了种子!
  刘秀得报,心中非常感动。他特地给祭遵颁下了一道诏书:“将军连年距难,众兵即却,复独按部,功劳烂然。兵退无宿戒,彻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今送缣千匹,以赐吏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祭遵的病却越来越重了,很快就到了弥留之际。
  建武九年(西元三十三年)正月,久病卧床的祭遵,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临终之时,部下含泪垂问:“将军百年之后,家事有何所托?我等一定竭力成之!”祭遵始终默默无语,大家再三询问,他最终只吐出几个字:“薄葬,勿得惊扰陛下。”除此而外,他至死再无一言。这位久经沙场的猛将,为了中兴大业,不辞劳苦,积劳成疾,最终不治辞世。
  对于祭遵,刘秀是非常了解的。他为人廉约小心,一向谨慎自律,为官则严以律己,克己奉公。自投奔刘秀以来,骁勇善战,屡立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赏赐。他都将这些均分给部下士卒,家无私财。士卒感恩,奋勇死战,故而屡建奇功。
  祭遵不仅勋劳卓著,而且生活简朴。他平时白日以韦藳为衣,晚上以粗布为被,他的夫人裳不加彩,如同女佣。这在当时的官员中是非常罕见的。祭遵曾担任过刺奸将军,主掌军法。铁面无私,刚直不阿。若有犯法者,一律按法处置。故而全军上下,对其无不敬畏。率兵所到之处,号令严明,秋毫无犯,民不知兵。他是儒生出身,尊重人才,雅号礼乐。平日无事之时,对酒设乐,必唱雅歌,做投壶之戏。又向朝廷建议为孔子立后,上奏设五经大夫。祭遵与部下之间关系非常融洽,深孚众望。在朝廷之中,他从不结交私党,威信很高。对于这些,刘秀都是非常了解的,也一向非常器重他。
  此刻,刘秀得心境异常愤懑。由于上一年西征陇右的再次失利,使他苦心谋划的收取陇蜀计划毁于一旦,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祭遵辞世的噩耗传来,令他更为伤感:“唉!早年追随朕的老臣,又去了一个!唉!”
  为了填补祭遵身后的空缺,刘秀诏命征西大将军冯异兼任征虏将军,统领其余众,并将其营。对于祭遵的死,刘秀异常悲痛。祭遵的灵柩到了河南郡境内,刘秀亲披素服临丧,望其丧幡而痛哭。刘秀以天子之尊,富有四海,居然为祭遵亲披素服,痛哭极哀,让时人惊诧侧目。回城之时,刘秀又亲自驱车抵达城门口,目送祭遵的丧车经过,涕泣不能自已。礼成之后,又亲祭其祠,致以太牢之礼,一如当年汉宣帝亲临吊唁霍光之丧之成例。同时,下诏给大长秋、谒者、河南尹三人,令他们主持丧事。为祭遵办丧事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大司农拨专款筹办。刘秀还决定为祭遵之后赐以“丹书铁券”,使之“传于无穷”。
  下葬的那一天,刘秀亲临坟茔,对其亲属当面安慰、抚恤。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刘秀与大臣们上朝议事,刘秀总是叹息说:“从此而后,到何处去寻找像征虏将军这样忧国奉公的人呢!唉!”卫尉铫期见状,担心生变,直言劝谏:“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刘秀听了,再也不再说类似的话。
  很显然,刘秀的这些举动是极不寻常,自然有其深意所在。刘秀的用意究竟何在呢?
  刘秀对祭遵之死以及埋葬的态度,从某个层面上,折射出了洛阳朝廷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反映了他们之间当时的心态。自西汉建立以来,一直到刘秀登基为止,身为人臣,死后哀荣之盛,除了霍光、翟方进以及此后的胡广以外,很少有能够超过祭遵的。《礼记。奔丧》云:“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刘秀为君父,祭遵为臣子,按照礼制,对照祭遵的功劳,刘秀为其素服望门而哭也不为过。但是,作为天子,亲临坟地为臣子送葬,亲自前去抚慰其家小亲属,这在两汉是很罕见的。这场葬礼是东汉开国以来臣子葬礼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极尽哀荣。通算此前的西汉二百二十余年,祭遵葬礼规模仅次于霍光、翟方进的特殊葬礼。
  这一切,难道不是很奇怪么?是由于祭遵是地位高的元老?还是因为祭遵的功劳太大,冠绝群臣?
  很显然,都不是!我们先看前面讲过的一个例子:建武二年九月,地位远在祭遵之上的骠骑大将军景丹,当时是重病在身,却被刘秀硬从病床上拉起来送到弘农前线去了。景丹抱病到了前线,病势加剧,没几天就死了。然而,景丹死后,就没有得到过如此之高的丧葬待遇。史书上甚至对他死之后刘秀对其是什么态度都没提。由此,足见绝非是出于地位因素。地位尊卑之说,并不能成立。
  那么,刘秀出人意料的举动,是否是出于“资格因素”?要是论起资格,虽然祭遵是南阳时期的元老,景丹是河北时期的投奔的新人。但是,仅靠此一点就造成如此大的差异,似乎难以让人信服。故而,论功劳、讲资历之说,也不能让人信服。
  那么,刘秀为什么要如此厚待祭遵,其用意究竟何在呢?谜底其实很简单:刘秀此举,主要是对第二次西征陇右失败的反思。他是以褒扬祭遵为名,含蓄地批评诸将,尤其是批评以大司马吴汉为首的汉军将领!
  建武八年秋冬之间,吴汉不听刘秀的告诫,指挥屡屡失误,致使汉军功亏一篑,丧失了一举歼灭隗嚣集团的大好时机。对于此役的失利,刘秀一直耿耿于怀,内心对吴汉等人非常不满。
  在征西诸将之中,对于刘秀的命令,不折不扣地完成的,只有祭遵、冯异二人。而吴汉、岑彭、盖延、耿弇等人入陇以来,一心只想着为私人建功立业,有功必争,全无大局之念。处处要争功,时时想抢风头。甚至连他们根本没参加的栒邑战役,都要虚报战功,为自己谋私利。正是由于将领们的私心作祟,才造成了建武六年、建武八年两次西征隗嚣重大失利。
  刘秀在祭遵死后公开在上朝时所说的那些话,其实就是针对吴汉、耿弇等人的。比如,他多次叹息:“从此而后,到何处去寻找像征虏将军这样忧国奉公的人呢!”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刘秀此刻无比惆怅、失望的心情。明里是怀念祭遵,实则是在暗中敲打吴汉等违抗军令、不听指挥的骄兵悍将!
  刘秀褒扬祭遵“忧国奉公”,实际上是在批评吴汉等人不听指挥、抗旨拒令,“为己谋私”。按一般常理,祭遵死后,其部下应该交由作为全军统帅、坐镇长安的大司马吴汉统辖。可是,刘秀却把祭遵的部队交给了冯异而不是吴汉!由此一点,足以证明他对吴汉的恼火和不满。
  那么,刘秀为什么不直接下诏批评指责诸将呢?刘秀也是有着他不得已的苦衷。吴汉在军中势力极大,不仅拥有盖延、臧宫这样的嫡系,而且耿弇、铫期、马武等人也与其私交极厚。吴汉手下的直属部队人数最多,几乎接近汉军总数的一半。要动他,谈何容易?更何况,隗嚣、公孙述、卢芳等人还没有被消灭,今后打仗还要靠他!但是,吴汉确实是越来越不象话。再不敲打、敲打他,怕是要惹出乱子了!
  故而,刘秀借埋葬祭遵之机,含蓄地敲打、批评一下诸将,这正体现刘秀在特殊情状之下驭人统军的良苦用心。
  此外,刘秀还想为诸将树立一个楷模,树立一个做臣子的样板。目的是让诸将学习祭遵奉公连节,执法如山的品格。此外,祭遵军纪严明,从不扰民,这是祭遵治军的最大优点。烧杀抢掠,祸害百姓,是刘秀深恶痛疾的恶习。这些恶习,恰恰是吴汉等人最大的毛病之一!褒扬祭遵,为的是含蓄地鞭策、警告诸将,要遵纪守法,不得胡作非为!否则,朕就要不客气了!
  然而,事实证明,刘秀所作的这一切,终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吴汉、臧宫等这些在刀头上舔血多年的悍将,岂肯轻易俯首帖耳?他们依旧我行我素,让刘秀头疼不已。此后,吴汉、臧宫等人,再次给刘秀搞出了大乱子……
  (二十四)披荆斩棘
  建武九年(西元三十三年)初春,一度喧嚣的各处战场,似乎沉积了下来。刘秀令关中各地加强防范,自己则坐镇中原,抚慰各地,希望通过休养生息,准备再次向陇右发动新的进攻。这位生性倔强、从不服输的大汉天子刘秀,接连两次的征陇失败,一直令他耿耿于怀、气愤不已。自起兵以来,他还从未遭遇过如此重大的接连惨败!这口恶气,是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为了一雪前耻,他心中又开始酝酿着新的计划:第三次全面西征!
  但是,眼下立即动手的时机显然很不成熟:一是关东疮痍未平,难以筹集到军需粮草以及其他物资;二是汉军接连战败,对于征陇作战心存畏惧,士气低迷;三是中原各地局势不稳,叛乱时起,无法集结更多的机动部队。正是由于这三个不利条件的制约,刘秀只能暂时按兵不动。此刻,他胸中纵然雄心万丈,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呆着不动了。
  刘秀想要休养生息,这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他的三个对手隗嚣、卢芳、公孙述岂肯坐以待毙?他们也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大限将至,为了争得一线希望,他们也都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
  先说陇右方面。在建武八年秋冬之战中,隗嚣被汉军在西城围困了好几个月,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加上隗恂被刘秀“撕票”杀死,隗嚣肝胆俱裂,因而忧愤成疾。西城围解之后,他回到冀县休养。到了建武九年春,不巧陇西一带又遇到饥荒,庄稼绝收,加上各地府库的存粮大都被汉军在撤退前焚毁,粮食供应极度紧缺。就连身为陇右最高长官的隗嚣,也只能以陈年黄豆制成的干饭充饥。经济条件的严重恶化,再加上对前途的绝望,隗嚣的病情日益加剧,最终恚愤呕血而死。可怜隗嚣,这位昔日声震陇西、威扬大漠的一代枭雄,他的生命就这样划上了句号。他虽抑郁病死,却是刘秀的无数个对手之中,唯一得到善终的一个。因病而死,也许是隗嚣最好的结果了。隗嚣死后,陇将王元、周宗拥立其幼子隗纯为朔宁王,继续率领陇西军残部困守冀县,准备做最后的抵抗。由于隗嚣新死,加之与刘秀接连血战两年,陇右集团这头野牛身受重伤,此时已经无力东进。
  与陇右的疲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塞外胡狼卢芳、巴蜀巨象公孙述却实力犹存。他们看到汉军锋锐已疲,觉得这是难得的大好时机,相继向刘秀发动了猛烈进攻。
  首先发力的是蛰伏许久的卢芳。就在隗嚣病死之后不久,卢芳在匈奴、乌桓、鲜卑势力的支持下,趁着汉军主力集结于关中、在北线防守薄弱之机,一直试图大举南下。当时,负责监视卢芳、镇守北边的汉军主将是骠骑大将军、苦陉侯杜茂。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登基后就破格拔擢其为大将军,加封乐乡侯,位次与景丹、耿弇、盖延、岑彭位阶一样,远在冯异等老将之上。此后,杜茂在围剿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